小議對水資源核算的總體認識

時間:2022-04-26 04:56:00

導語:小議對水資源核算的總體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對水資源核算的總體認識

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水資源核算體系

摘要:基于建立綜合環境經濟核算、完善現代水利統計體系和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需要,我國應創建水資源核算體系。對環境衛星帳戶的子系統水資源核算帳戶進行了初步探討,介紹了水資源核算體系的由來、基本構成和特點,并結合現狀分析了在我國開展水資源核算面臨的問題。

近30年來,世界人口激增,生態被破壞,環境惡化,經濟發展受阻,使人們開始全面而深刻地反省自身的發展方式。在1992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上發表的《21世紀議程》中就明確提出進行資源與環境核算是世界各國的迫切任務,并作為重大戰略行動來實施。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中也明確提出:“研究并試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市場價格準確反映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代價”。

資源環境核算(亦稱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日益關注和急需建立的統計領域。水資源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在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抓緊研究和建立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以下簡稱“水資源核算”)制度及體系框架,已成為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1水資源核算體系的由來

1.1國民核算中心框架及其局限性

我國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采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這也是大多數西方國家所采用的。國民經濟核算是對一個國家經濟活動過程及其結果的核算,只有經濟活動才能夠納入核算之中。

國民經濟核算的內容以兩個平衡關系為框架。第一是圍繞國內生產總值(GDP)所形成的當期流量平衡,即:

GDP=總產出一中間投入(1)

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凈出口(2)

(1)式反映國內生產總值的形成過程;

(2)式反映國內生產總值的使用去向。通過這一平衡,國民經濟的生產與使用被連接起來。

第二是關于資產從期初到期末的動態平衡關系,即:期初資產存量+資本形成一固定資本消耗±其他物量變化±重估價引起的變化一期末資產存量(3)

基于上述基本框架,可以發現:第一,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核算沒有體現環境因素的投入。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所扣除的中間投入僅限于產品投入,并不包括環境等自然因素的投入;相應地,所謂資本形成,僅限于產品對生產資本的積累,不體現生產造成的自然環境的變化。第二,圍繞資產核算,主要限于經濟資產,尤其偏重于生產資產,沒有將自然環境完整地納入核算范圍,同時也沒有直接反映經濟過程對環境變化的影響]。這導致了兩個嚴重缺陷:一是忽視了自然資源的耗減,遺將危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二是忽視了環境質量的下降,這將會影響人類的健康和福利。

為了使人們能夠看清楚隱藏在中心框架賬戶中及其表露出的局限性,并能更加深入地加以描述,聯合國93’SNA(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出了針對某些重要領域建立與中心模式框架不完全統一的特殊框架(結構)即附屬框架方法的建議。一方面附屬賬戶與國民經濟核算賬戶的中心框架發生聯系,并通過它們與綜合經濟統計資料的主體發生聯系;另一方面,由于附屬賬戶是特定領域或特定專題所專有的,因而它們也專門與該領域或專題的信息系統相聯系,它們也要求貨幣價值量數據與實物量數據能更好地結合。由于附屬賬戶保持與中心賬戶的密切聯系,所以,它們在宏觀經濟賬戶和分析的范圍內加強了對專有領域的分析。此外,不同領域的附屬賬戶還有助于將其中某些領域的分析聯系起來。因此,附屬賬戶一般具有雙重作用:既作為分析工具,又作為統計協調的工具j。典型的例子當屬環境衛星賬戶。

1.2環境衛星賬戶——環境經濟核算體系SEEA

環境經濟核算緣起于兩個相互聯系的事實。事實之一是環境問題越來越深入地介入了人類的社會經濟生活,成為國家和國際社會管理中共同面臨的問題。在國際社會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處理好經濟、社會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尤其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與上述事實相聯系的另一個事實是,為管理所必須的信息數據系統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管理之需要,尚沒有一個數據系統能夠較好地反映出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無論是現實經濟實踐中廣泛應用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還是環境統計指標體系。

從2O世紀7o年代開始,聯合國、世界各國政府、著名國際研究機構和著名科學家一直在進行著艱辛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構建反映環境因素的核算體系l4]。1993年,由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共同修訂的SNA1993,第一次正式將環境核算作為附屬賬戶納入SNA,并最終正式出版了(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手冊)臨時版本。然而,由于有關研究開展不久,因此,盡管SNA1993聲稱“第21章有關環境附屬賬戶的內容指出,它顯示了在經濟核算和環境核算一體化方面目前的最高核算水平”。但同時也指出,由于SEEA目前尚不成熟,因此“它極力主張由核算人員繼續進行研究”。目前,國外許多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歐共體及泰國、印度尼西亞等,都在積極開展這一課題的研究。

資源環境核算附屬賬戶將SNA中關于自然資源的使用、環境費用核算的范圍、內容予以拓寬(不再僅限于經濟資產的界限之內),把資源環境綜合核算的有關概念、定義、分類和表式同SNA常規的經濟賬戶聯系起來,擴大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分析功能。

1.3SEEA的子系統——水資源核算體系

1993年國民核算體系(SNA)已明確把自然資源納入資產負債表和積累賬戶,形成了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SEEA),旨在研究資源環境和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注重尋求良性經濟運行的環境承受能力,并將水資源核算列為主要核算內容之一。水資源核算體系正是在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基礎上,采用了與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保持一致的框架結構、概念定義、分類標準、表式賬戶及核算方法,對水資源核算內容的加以進一步延伸和細化,使水資源核算更加科學合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強了分析和應用功能。

2水資源核算SEEAW

2.1水資源核算的范圍

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生產食物、能源、眾多工業產品以及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及其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關鍵要素。SEEAW更關注的是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之間的關系,所以SEEAW核算的對象只包括水文系統中能夠提取并直接為經濟體系提供投入的部分,這種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天然的水文循環,形成天然一人工復合水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

SEEAW手冊中界定水資源系統包括:

①區域內所有開發利用或者能夠開發利用的水資源;

②區域內各水體之間的水量交換(如入滲、徑流、滲漏等);

③與其他區域之間的水量交換(入流、出流)。在陸地水資源系統中,水資源指區域內儲存于河流、湖?白、人工水庫、雪、冰、冰川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土壤水。對于各種水資源,受自然因素影響,引起存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區域內降水和其他區域的人流量;引起存量減少的主要因素包括蒸發蒸騰、向區域內其他水體的出流量以及向區域外的流出量。人類活動通過取水和排水引起水資源存量的增加和減少。

水資源對經濟體、經濟體之外的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質投入及服務,包括:

①作為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的原料投入;

②接納廢棄物(如排放到水體的廢污水);

③為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提供棲息地。SEEAW側重于水資源作為生產和消費活動的原料投入及接納廢棄物所提供的服務。至于水資源提供生態系統棲息地的功能,僅以水質及其各種用途等形式反映。

圖1詳細描述了陸地水資源系統和經濟體,闡述了各系統內部的主要流動以及兩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每一經濟單位直接從環境中取水,或者從其他產業獲取水,水被使用后,直接處理(排放)進入到環境、或提供給其他產業再利用(如再生水)、或輸送污水處理廠。

2.2SEEAW的基本構成

總的來說,水資源核算包括兩方面的基本內容:

①水資源的實物量賬戶,用于計量水資源的存量、流量以及質量;

②水資源的價值量賬戶,即在對水資源實物量進行評估的基礎上核算水資源的價值及其增減狀況,確定水資源的財富價值,并將其納入到國民總財富中。具體而言,水資源核算框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2.2.1水存量及其變化的實物核算

對一個特定區域組成的經濟體系來說,有多少水,有多少可利用的水,在一段時間內水存量發生了多大變化,這是需要掌握的最基本信息。因此,存量及變化核算是水資源核算的基本內容,目的是從水文循環出發,用實物單位描述在地表、地下和土壤中存在的總水量,以及這些水量在一定期間(一年)內的變化,并對水資源存量按照水質狀況予以評估,從根本上關注水資源環境對經濟體系用水的保證程度。

水存量包含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定義,前者著眼水量的多少以及變化,后者著眼于水質的好壞及其變化。鑒于水質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水資源的可用性以及使用方式,因此,水質成為刻畫水存量的重要特征。

水資源存量在時間上會在增加和減少兩個方面上發生變化。從水資源與經濟體系的關系人手,核算中將這些增減變化歸納為兩類原因:一是經濟原因,經濟體系從環境取水造成的減少,向環境排放造成的增加;二是自然原因,降水和人流造成的增加,蒸散發和出流造成的減少。通過核算,不僅解釋了從期初與期末的存量變化,更將這些變化與經濟體系對水的利用銜接了起來。

2.2.2水的供應與使用實物核算

從經濟與環境關系的根本意義上說,水的供應是指環境向經濟體系提供的水量,水的使用是經濟體系所利用的水量。但是,從環境到經濟、再從經濟到環境,水是一個循環過程。在此過程中,水以不同形態出現——資源水、產品水、廢水;對應不同形態的水,存在著不同的供應者和使用者。其中,從環境取水,是由環境提供給經濟體系供其使用的資源水;經濟體系內部各個經濟部門之間相互供應使用的水,是產品水在經濟體系內部的循環;經濟體系提供(排放)給環境使用(接受)的水,可能是以廢水或其他方式從經濟體系回歸環境的水。站在經濟體系的立場上看水的供應和使用:各個經濟部門作為供應者,一方面向其他經濟部門提供產品水以及供循環使用或處理的廢水,同時向環境提供最終排放的廢水;各個經濟部門作為使用者,一方面使用由環境提取的資源水,同時使用由其他部門提供的產品水,還使用(接受)了其他部門提供(排放)的可循環使用的廢水以及需要處理的廢水。

水的供應與使用核算就是照此思路編制核算表提供數據資料的,其總體目標是系統描述在一段時期內“資源水進入經濟體系一產品水在經濟體系內部的循環~廢水從經濟體系排出進入環境”的整個過程,不僅要核算各個環節上水供應使用流量的多少,同時要在結構上給出供應使用的“來龍去脈”,尤其要關注經濟部門分類下的供應使用結構,以便為經濟體系的水供應和水使用勾勒出一幅全景畫面。其中,從環境的取水、回歸環境的水,從減少和增加兩個方面代表了經濟活動發生而造成的水存量變化,與水存量及其變化核算連接在一起。

2.2.3水的供應使用混合核算

通過水的供應使用核算,可以從實物量上了解取自環境的水被分配給了哪些經濟部門,回歸環境的水分別產生于哪些經濟部門。但是,不知道各個部門利用這些資源水、排放這些廢水,形成了多少經濟產出創造了多少增加值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將水的供應與使用數據與各個部門的經濟活動規模水平數據——用經濟產品的投入產出表/供應使用表表達——結合起來,給出有關水資源利用效率、廢水排放強度的系統信息。之所以稱為“混合”核算,主要原因在于,有關水的供應使用信息是用實物單位表示的,而各部門經濟活動信息則是按照貨幣單位提供的。

通過這樣的核算,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重要信息。

①對各個用水經濟部門,可以顯示其在生產過程中為獲得經濟產品而消耗了多少水(包括資源水和產品水),把二者結合起來,計算各個部門單位產品產出對水的消耗強度(t/元),以及為獲得單位增加值而耗費的水(t/元);

②對各個廢水排放經濟部門,可以顯示其在提供經濟產品的同時產生了多少廢水,把二者結合起來,計算各個部門單位產品供應對廢水的排放強度(t/元),以及為獲得單位增加值而排放的廢水;

③如果具備比較完備的經濟產品投入產出表,則可以透過經濟部門之間的技術關聯,測算各類經濟活動對水的完全消耗強度和排放強度。

2.2.4與水有關的經濟核算

圍繞水發生了哪些經濟活動,如何將這些活動獨立顯示出來,反映經濟體系為水的開發、管理、保護而作出的努力,考察其在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顯著性,這就要進行與水有關的經濟核算。為了與國民經濟核算銜接,在核算中定義了涉水產業、涉水經濟產品,核算其投入和產出、供應和使用,以及以水開發管理保護為目的的收支、資本形成、資金籌集和固定資產總量,通過這些核算,不僅可以明確經濟體系為水所花費的投入,還可以了解這些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2.3SEEAW的特點

實施水資源的綜合管理,要立足水的現有數量和質量,在各種水功能分配上尋求平衡,以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活需求,在整體上產生最大功效。

要實現這樣的綜合管理,必須有相應的數據體系作為基礎支持,需要把水與經濟體系結合起來,提供全面系統的數據資料。水資源核算就是這樣的數據體系,和其他水數據體系相比,水資源核算確實能夠有助于滿足這些數據需求,主要體現在:

①它把水的多重功能匯合在一起,系統反映水的狀況及其與經濟體系的關系,既包括水的資源功能,又包括水的環境功能以及作為水生系統的功能,可以避免僅考慮某一方面的單一功能——比如僅把水作為資源——而帶來的片面性,有利于全面協調不同水功能之間的競爭,實現水資源的綜合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

②它把有關水的數據信息與經濟過程的信息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通過定量描述水作為資源從環境進入經濟體系、在經濟體系內部循環周轉、最后作為廢棄物從經濟體系排入環境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系統反映水對于經濟體系的支持以及經濟體系對水的影響,同時通過對經濟體系圍繞水的開發管理保護發生的一系列經濟交易活動建立核算體系,提供有關產業活動、產品供求、資本形成、以及稅費水權等方面的信息,為進行水資源的經濟決策提供依據。

3創建我國水資源核算體系的現狀及問題

3.1開展水資源核算的工作基礎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過長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水利統計工作的實踐,全國水文站網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水資源統一管理正逐步推進;歷年水利統計年報、水資源公報等已形成系列統計資料;結合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第二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已經完成等等,已具備了開展水資源核算研究的工作基礎。但總體來說,仍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難以將水利統計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結合,反映水利在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保障供水和糧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因此,水資源核算是一項全新的探索性工作,全面實現聯合國《水資源核算手冊》的全部核算內容,是一個短期內難以達到的目標,應充分借鑒國外資源核算理論方法以及水資源核算的實踐經驗,結合我國水資源綜合管理的優先領域和基礎資料的完備情況,突出水資源與經濟的關系特征及核算特點,逐步推進水資源核算體系研究。

3.2開展水資源核算需要綜合素質人才

水資源核算及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它涉及眾多領域,如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國民經濟學、統計地理學、經濟學等等,它要求研究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來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同時也需要相關人員的密切協作共同攻關。實際上,這方面的研究起源于水資源環境問題的探討,研究人員大多局限于水資源界,他們具有豐富的資源環境科學知識,其他相關方面知識相對薄弱,而經濟學界只有部分人士參與工作,他們又缺乏系統的資源環境學訓練。兩類人員需要相互對話、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該項工作的進程。2006年以來,在聯合國統計司的支持和幫助下,水利部與國家統計局聯合成立了中國水資源核算研究課題組,組織專業工作人員。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組織了多項培訓,既培訓水利人員的經濟、統計知識,也向統計人員介紹水利的獨特和復雜性,為我國開展水資源核算創建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3.3開展水資源核算尚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對于水資源核算,國內外尚處于探索階段;而且由于我國的水問題和水管理都較其他國家更特殊復雜,國外可借鑒的經驗比較有限??偟膩碚f,目前在我國建立水資源核算體系尚面臨著很多難題。

3.3.1水資源價值存在爭議

水資源目前缺乏真實的水市場,如何對水資源的耗減和降級成本進行估價目前爭議較大。同時,水資源價值評估相當復雜,目前還存在較大困難。價值理論尚沒有統一,價值確定方法、價值模型沒有規范且爭議較大,成為將資源以價值量方式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最大障礙。

3.3.2水資源核算理論尚不完善

實物量供給使用表中,來自土壤水的水量(包括雨養農業的用水)這一部分是計算降落在農田里的降水量,多余的水一即沒有被作物吸收(使用)的水,被記錄為從農田流回到環境中。如何計算和統計土壤水的使用量,目前在中國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計算方法。

3.3.3統計數據缺乏

對于編制排放賬戶標準表的技術可行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方面,雖然積累了相對成熟的經驗,但是現行污染源調查中的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入河排污日污染物入河量與排放賬戶中的總排放量、凈排放量相對應,但未對進入污水管網的污染物再分配(ISIC37)進行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