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研究
時間:2022-07-03 09:40:50
導語:基層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黨中央進一步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扶持,浚縣圍繞發展提高農業農村經濟,將基層農田水利建設擺在農業基礎設施的首要位置,在基層組織實施了如土地整治、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現代化農業、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等項目,提高了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水平。據統計,我國“十二五”水利投資年均增速20%以上,較“十一五”18%的年均增速有所提高。水利建設投資從“十一五”的7000億元增加至“十二五”的1.8萬億元,新增約1.1萬億元。經過多方努力建設,我國在縣、鄉基層建設了較為完善的“澆、排、引、蓄、節”等農田水利工程體系,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農業基礎生產條件,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一、基層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多部門負責,建設標準不統一。目前,河南省縣區級組織實施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主要有土地整治、現代農業、新增千億斤田間工程、農田水利項目縣等,分別歸屬于土地、財政、發改、水利、農業等部門。在項目規劃和設計時,每個部門各自為政,分別按照本系統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建設,在基層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農田水利工程,在同一個村的同一塊地里,如變壓器臺區、井深、井房、井臺、出水口、渠道等規格樣式不一,造成了群眾在農業生產操作中的混亂,不利于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二)水電建設分離,不能實現統一管理。在基層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中,大多數項目的機井高低壓配套工程由兩個以上主管部門負責實施,特別是高壓配套問題,由電業部門自下向上進行申報實施,往往水利建設中的機井、水泵、地埋管道都建設完畢,高壓配套遲遲不到位,農民看著建設好的水利工程無法使用。在配套完成后,農田水利項目用電管理又和電業部門正常的管理進行了分離,由項目村自治管理,個別地方管理人員隨意提高電價,造成了基層群眾對項目建設和國家農業政策的偏見和意見。(三)農田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設、輕維護的現象。各級政府在爭取和申報農田水利項目時,都十分重視,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勘察、設計、論證、申報,批復后進行實施,項目建設完工驗收后財產移交給鄉村,就算是大功告成、圓滿結束了。目前,鄉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對于建設好的農田水利工程維修、保養力不從心,這些井、溝、渠、路等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損壞,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維護,便縮短了工程的使用壽命,不能充分發揮國家投資建設的最大效果,造成了工程損失和浪費。
二、基層農田水利建設應做好的工作
(一)認真學習國家有關農業項目的政策精神。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提出,我國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即未來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據此估算,到“十三五”末期,全國水利投資有望達到3萬億元左右。由此可見,在十三五”期間,全國范圍內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規模會越來越大。各級政府部門都要認真學習研究國家對農田水利建設的各項政策和精神,時刻關注最新動態和變化。以來,黨中央從國家層面上進行了有關機構、職能改革,省、市、縣也隨之變動,預計到2020年3月,縣級地方機構改革將要完成,在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方面要進行部門職能的整合與統一,徹底解決各自為政、多頭建設的弊端,我們要盡快學習熟悉新的政府機構改革,為更好地組織申報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做好前提工作。(二)設計要切合地方實際又具有前瞻性。農田水利項目建設的好壞,勘察設計是前提和基礎。如平原地帶糧食主產區要按照“土地平整、格田成方、溝渠通暢、道路相連、綠化配套、建筑物齊全、管護落實”的高標準進行勘察設計,實現“建一片、成一片、增一片、帶多片”的項目區功能。在項目設計時,還要有前瞻性。新形勢下隨著農民土地確權的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經營加快,使以后現代化、集約化農業生產得以實現。因此,在項目設計時要預留出充分的時間、地理、技術標準空間,讓規模化農業順利快速發展。(三)各級部門緊密配合,做好基層的組織工作在項目組織申報階段,由省、市、縣三級職能部門做好協調工作,從項目的整體規劃、設計、批復等環節做好配合。在項目具體建設中,要由縣、鄉、村三級部門做好配合工作,縣直部門組織招標及監督管理工程質量,鄉村兩級負責對群眾做宣傳工作,對工程中出現占地、賠青、局部調整等問題進行協調解決。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縣級職能部門責任重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考慮規劃省市下達的總體目標,又要組織落實具體的建設任務。(四)明確項目建設各方權責項目建設中要積極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合同制、工程監理制,全面執行國家項目建設管理制度,規范建設管理行為;積極推行質量監督和第三方檢測制度,確保工程質量;執行縣級財政報賬制,專賬管理、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安全。省市主管部門對農田水利項目進行監督檢查,建立績效考評制度并強化檢查考核結果的運用;鄉村推行項目公示制度和農民義務監督員制度,利用村里威信高、責任心強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組成義務監督員,每天到施工現場進行旁站監督。強化社會監督,在政府網站、報紙、微信等新聞媒介,公開項目建設內容、規模、地點、招投標信息,提高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五)地方政府協調,水電建設統一管理。由省級政府協調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高低壓配套問題,解決目前存在的建設時間不一致問題。同時,項目建設竣工驗收后,由基層鄉村電業部門納入縣級統一管理,在農業電費上真正實現同網同價,讓農民得到實惠。
三、探索農田水利項目管理與維護的新模式
對建設好的基層農田水利項目,要改變以往重建輕管的思想,堅持建管并重,不斷加強提高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護水平,切實保障延長農田水利工程效益發揮。縣級主管部門要充分調研,深入基層,從各類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歸屬、管護主體、職責分工、管理標準、經費籌措、管理考核等方面,探索創新不同的管理模式,初步實現基層農田水利設施產權有歸屬、管理有載體、運行有機制、工程有效益的良性運轉模式。(一)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地塊,采用自主管護、自我受益的模式。目前,基層新興許多土地流轉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濟主體,在他們經營范圍內的農田水利設施,可由村集體保留產權,將日常的使用權、維護權等全部交由他們自行管理,當合同到期后進行收回,交由下一任經營者管理維護。(二)鄉村集體經濟較差,可采用多方籌措經費,政府考核以獎代補的方式。目前,基層許多集體經濟名存實亡,沒有經濟實力來維護基層農田水利設施。可以因地制宜,由縣政府、鄉政府、村集體、群眾、農業企業等以一定比例多方籌集,組成公共維修基金,需要維護時,按一定程序先修后補。(三)探索政府財政資金購買公共服務。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縣級政府在財政預算時將農田水利維修基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施工企業,對本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日常維修和保養,這是一種最有保障、維護效果最好的方式。
作者:陳新民 單位: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研究
- 下一篇: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