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傳輸的雙向性透析論文

時間:2022-01-11 03:17:00

導語: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傳輸的雙向性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傳輸的雙向性透析論文

[論文摘要]當前外語教學過多地側重目的語文化的學習,強調對目的語文化的適應,忽略了母語及母語文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學生只會用英語表達目的語文化,而對母語的英語表達能力較低,跨文化交際能力沒有得到平衡發展,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不平等,出現了文化單向性傳輸。要改變現狀,必須從提高思想認識、改編英語教材、注重教學過程、提高教師素質等方面入手,實現跨文化傳輸的雙向性。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傳輸;中國文化失語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學術界對語言、文化、交際三方面關系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化教學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文化教學僅僅關注目的語文化的輸入,輕視了母語文化的輸出。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側重目的語文化的學習,強調對目的語文化的適應,忽視了本族語文化的學習,忽略了母語及母語文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因此,學生只學會了用英語表達目的語文化,而對母語的英語表達能力較低,跨文化交際能力沒有得到平衡發展,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不平等,出現文化單向性傳輸。

一、文化傳輸中中國文化的缺失

跨文化交流是指處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們之間的交流活動,是一種雙向性的交流。語言做為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與文化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表述、承載、象征著文化。因此,跨文化交流也意味著交際雙方文化的吸納與傳播。然而,在文化領域,我國目前出現了較嚴重的文化逆差現象,對西方文化引入較多,中國文化輸出少,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文化傳輸中中國文化的缺失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寬廣。但是,不論是在文化領域還是在教育領域,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都出現了逆差現象。大量反映西方文化、思想、理論、價值觀等的文學作品被迅速傳人中國,而中國人懷著一種崇拜的激情全盤照搬西方文化,甚至還曾經出現過提倡將中國“全盤西化”的觀點。作為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大國,我們的文化當中也有很多珍品,它反映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些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卻鮮有能被充分介紹并傳人西方的。因此,以英語為媒介來傳播我們的母語文化應當與傳播西方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文化教學中中國文化的缺失

長期以來,無論是外語教學大綱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寫者還是外語教育工作者都一味地強調目的語文化的輸入,對母語及母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都缺乏足夠的認識。文化教學中,僅有目的語文化的傳人而沒有母語文化的傳出,導致了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傳輸的單向性,沒有真正實現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變成了西方文化的引進。目前的教材幾乎全部選自英美原版出版物,大量介紹英美國家的文化與習俗。幾乎每所大學都開設了以英美文化為背景和核心內容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而有關中國文化與習俗的內容微乎其微,幾乎不涉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只強調學習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價值取向、審美觀點、道德理念、世界觀、人生觀,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也是掌握英語的交際能力,沒有將英語的學習提升到傳輸中國文化的高度,漠視甚至拋棄了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

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出現了一些讓人痛心的現象。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對于西方文化了如指掌,他們能夠用流利的英語談論西方的各種文化習俗,如圣誕節、情人節等,而對于西方人比較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卻知之甚少。許多有相當英文程度的中國青年學者,在與西方人交往過程中,始終顯示不出文化大國學者所應具有的深厚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諸多現象的產生,不僅反映了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同時也是我國當前學界中國文化精神嚴重缺失的明顯表征。

二、英語教學中文化單向性傳輸的原因

(一)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文化輸出相對滯后

改革開放前,由于20世紀初的“五四”文化運動以及其后的“”兩次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和徹底顛覆,民族傳統文化幾乎喪失殆盡。而且我國閉關自守的文化政策也阻礙著中國文化的對外交流。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深化,西方文化猶如潮水一般涌人。這些不但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及文化觀、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使得中國文化的輸出受到較大沖擊,在跨文化交際中,甚至出現了中國文化失語現象。

(二)在思想上,人們對于跨文化交際的理解錯誤

跨文化交際撇開了母語及母語交際,成了西方文化傳人中國的“一邊倒”式交際。他們認為跨文化交際就是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識,用英語與西方人交際,過分地重視西方文化的輸入,忽視甚至是摒棄了中國文化的輸出。大多數學者們在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時所使用的話語、所運用的理論,幾乎都來自西方。西方的經典名著被翻譯成中文版本傳人中國的比比皆是,這種重視西方文化、忽視本土文化的現象,不僅在跨文化研究中存在,而且也是外語教學領域的痼疾。在教育界,不少人士提倡在學習西方文化時要完全“浸入式”學習,拋棄母語,用西方的思維方式、西方的話語習慣來學習語言。

(三)經濟上的弱勢是導致跨文化單向傳輸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來,由于西方的政治軍事強權和經濟霸權,西方文化也在世界文化中取得了話語霸權,成為強勢文化,凌駕于弱勢文化之上。經濟全球化也為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大肆推銷其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進行文化征服,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此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平等性遭到顛覆,人們缺乏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識,對交流的互動概念認識不足,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平臺上漸漸失去了話語權,中西文化交流失衡。在中國,外語教學成為英美社會文化統治的工具,西方國家的人生觀、世界觀慢慢滲入到中國,以英語為載體的西方文化在中國任意橫流,建立英語霸權,淹沒了中國文化。

三、弘揚中國文化,實現平等的跨文化交際

(一)建立平等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長久以來,人們對西方文化的一味盲從,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在思想上改變錯誤的認識才能徹底解決目前的文化單向輸入問題。這就要求制定者在制定教學大綱時,從宏觀上進行政策引導,將中國文化提升到與西方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納入教學計劃。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也應該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分層次、分階段系統地編人大學英語教程。通過對本土文化的學習,讓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避免外語教學成為英美社會文化統治的工具。讓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樹立平等的交際意識,培養和加強學生的“中國文化輸出”意識,保證文化傳輸的雙向性

(二)改編教材,提升中國文化地位

英語教材的編寫直接影響教學內容的實施和教學目的的實現。當前的大學英語教材只注重對西方文化的介紹,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跨文化交流中交流“communication”一詞所表示的交際行為都是雙向的。跨文化交流決不能局限于對交流對象的理解方面,而且還有與交際對象的文化共享和對交際對象的文化影響方面。在某些情況下,后兩者對于成功交際更為重要。因此,加大教材中中國文化內容的含量,結合中國學生的實際生活開發本土文化英語教材,是我國外語教學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介紹時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編寫教材時應該選擇一些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系統地編入英語教材。同時,采取多樣的編寫方式,既可以把中國文化作為正文編寫,也可以安排在閱讀課文里,或是作為口語交際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合理地編撰好教材,讓英語教材真正發揮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作用。

(三)在英語教學中滲入中國文化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過分強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使得教師把英語課上成了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課。這種課不能滿足當前提升學生文化能力的需要。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目前的教學模式,盡快把單角度的語言技能教學改變成多角度的語言能力教學。同時,還應該與語言環境結合起來,實現文化教學。教師還應該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學習者的特點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方法,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讓英語學習者學會用英語向其他國家的人講述、解釋中國文化,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

(四)提高教師素質,保障中國文化的傳承

提高教師的素質是實現中國文化傳輸的重要保障。要想在英語教學中融人中國文化,就需要大學英語教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既要有豐富的西學知識,還要具備深厚的中學修養;既要有文學欣賞能力,又要熟諳教育學原理。這樣才能勝任教學任務,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但是,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跨文化知識的認識存在一定的缺陷;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欠缺;跨文化交際策略、經驗及應變能力都有待提高。這些都會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教學。因此,要真正實現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英語教師就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建立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意識,提高自己中西文化的綜合素質,擔負起在英語教學中融人中國文化的歷史重任。

在當前中國文化失語與失聲的情境下,大學英語教育應該成為實施中國文化教育的主陣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熏陶民族精神,提升民族文化素質,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實現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