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美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02:25:00

導語:設計美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美學管理論文

什么是設計之美?

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于傳統的藝術門類,因此,設計美學也有別于傳統的繪畫和裝飾,其研究內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傳統的美學理論。

眾所周知,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準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

我們首先來看看設計的概念:

設計就是創新。如果缺少發明,設計就失去價值;如果缺少創造,產品就失去生命。——劉東利(香港)

設計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

設計就是經濟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副主任)

工業設計是滿足人類物質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開發活動。設計不是個人的表現,設計師的任務不是保持現狀,而是設法改變它。——亞瑟.普洛斯(ICSID前主席)

設計是把某種計劃、規劃、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視覺語言傳達出來的過程。

……

可以看出,設計的核心是一種創造行為,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區別于兄弟藝術門類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獨創性,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

設計之美的第一要義就是“新”。

設計要求新、求異、求變、求不同,否則設計將不能稱之為設計。而這個“新”有著不同的層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創造性的。但無論如何,只有新穎的設計才會在大浪淘沙中閃爍出與眾不同的光芒,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設計之美的第二要義是“合理”。

一個設計之所以被稱為“設計”,是因為它解決了問題。設計不可能獨立于社會和市場而存在,符合價值規律是設計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設計師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剩余價值,相信世界上便不會有設計這個行業了。

而設計之美的第三要義是“人性”。

歸根揭底,設計是為人而設計的,服務于人們的生活需要是設計的最終目的。自然,設計之美也遵循人類基本的審美意趣。對稱、韻律、均衡、節奏、形體、色彩、材質、工藝……凡是我們能夠想到的審美法則,似乎都能夠在設計中找到相應的應用。

這三條規律,使得設計師有別于純粹的藝術家和純粹的工程師,他們注定的命運,就是帶著鐐銬而舞蹈。

設計之美的依托

我以為,設計這種特有的審美規則并不是空穴來風,它背后有著客觀的依據和需求。可以說,設計之美的依托是市場規律,正是殘酷的市場競爭和適者生存的法則造就了這一審美趣味。

自大工業時代拔地而起時,傳統的手工藝美學一夜之間在機器的隆隆聲中被滌蕩得體無完膚。工業時代要求大批量、程序化、符合成本利潤法則的新型產品。

一時間,功能主義似乎成為萬古不變的審美法則。其簡潔、科學的設計原則風靡整個文明大陸,造就了前工業時代的歷史奇跡——市場充斥著一色的功能主義的產品,這一時期的設計之美為現代主義風格所主宰。

為什么?

市場規律。

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功能主義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機器的批量化要求,同時又狡黠地照顧到基本的美學原理,而大眾也從批量的廉價產品中得到了使用性的極大滿足,何樂而不為?

風格成為流行時,它必然造就審美的異趣,自成體系。功能主義最具影響力的口號是“形式追隨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認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和價值取決于它對于其目的的適應性。”

這一原則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審美體系——簡約主義、極少主義……產生了許多功能形式完美統一的優良設計,并將日常用品引入到了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

但是,市場的反復正如股市的跌宕。

當機器越來越多,生產能力越來越強時,廣大人民開始不再滿足于“用”的簡單要求。

不可否認,功能主義有著進步的意義、相當的生命力和合理的存在價值。但是,它絕不是萬古不變的金科玉律。一旦生產力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終于有能力購買奢侈品的時候,看倦了功能語言簡略協調和單純韻律的人們便開始垂青于新的造型語素,現代主義灌溉出的冷冰冰的造型語匯開始遭受市場的冷落。

后現代,這一現代主義的對立派開始在市場上陰謀變革。

1966年,美國建筑師羅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出版了《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對功能主義“少就是多”的信條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少就是乏味”。宣揚一種雜亂的、復雜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義和歷史主義。從而拉開了后現代主義設計的序幕。

可以說,這是純粹的造反——一場視覺上的顛覆和侵略。

現代主義內斂,后現代主義則張揚,它把內心的狂熱和激情撕扯的淋漓盡致,市場也寬容地默許它夸張表現。這一時代變得五光十色、光怪陸離。

但是仔細分析,后現代主義的風格(其實后現代主義并沒有風格,它的風格就是蔑視風格和體系)無外乎也滿足了市場的達爾文主義。后現代主義作為一種過激的革命,完全符合市場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