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層次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研究

時間:2022-01-05 10:00:00

導語:反思層次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反思層次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研究

摘要: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逐漸由“物象”的簡單復制轉向“情感”的互動體驗。本文側重探討反思層次的情感化文創產品設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對反思層次情感化設計的三方面特征進行分析,提出文化轉譯形成內涵新認知、動態參與形成體驗新樂趣以及體驗強化引發文化新感悟三種文創產品設計的新方法,以期能夠為文創產品的內涵式發展提供一個行之有效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反思層次;文創產品;感性體驗

在體驗式經濟時代背景下,對于產品,時下人們關注的不再是單純的功能、外觀等產品屬性,而是將關注點從“物”轉移到了“人”上來,人們對“物”的功能性提出了新要求。同樣,消費市場對于文創產品的關注點也由對“物象”的簡單復制轉向“情感”的互動體驗。文創產品作為特殊的產品類別,需要具有文化特性,呈現產品所具有的美學特征和人文精神,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情感需求。因此,如何對文創產品進行情感化設計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下文重點從文創產品的基本功能及其發展趨勢、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緣起、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基于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研究

一、文創產品的基本功能及其發展趨勢

1.文創產品的基本功能。簡言之,文創產品主要包括三種基本功能:一是傳播功能。文創產品是抽象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宣傳、延續和發揚文化的重要途徑。二是留存記憶功能。文創產品多為城市、場景、活動等文化體驗活動的縮影,可作為活動紀念的延伸。三是饋贈功能。文創產品作為禮品供人們銷售和購買,在禮尚往來中加強溝通交流、傳遞情感。由此可見,文創產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文創產品的發展趨勢。如今,作為文化情感傳播的重要載體,文創產品已由最初的明信片、文化T恤、縮版紀念品等單一的復制型文創產品,逐漸演變為種類繁多的產品群,呈現多層級、細分化的多樣性發展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不再滿足于文化標簽式的基本需求,更加注重精神審美和情感內涵的充分釋放。以蘇州博物館的藝術品商店為例,現有鎮館之寶、吳門四家、蘇博建筑、煙云過眼四大類幾百種文創產品,僅2017年銷售額就達1500余萬元。從中不難發現,創意設計中,情感元素的介入能夠激發受眾的心智體驗,引起情感共鳴,是提高文創產品內涵價值的重要手段,也是未來文創產品設計的關注重點。

二、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緣起

1.反思層次情感化設計概念及其特征。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DonaldArthurNorman),在其《情感化設計》著作中總結出情感元素的三個不同層級: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反思層次。本能層次著重于使用戶通過接觸產品得到情感刺激,對應著產品設計的外觀要素;行為層次著重于讓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通過互動獲得樂趣,對應著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素;反思層次著重于讓用戶對產品內涵產生思考,對應著產品設計的文化要素。本能層次和行為層次的情感化設計是產品本身所帶給使用者的即時感受,而反思層次設計是產品所帶給使用者的持續情感投射,它使產品和使用者之間建立長期關系,增加使用者對產品的忠實度??梢?,相較于本能層次和行為層次,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能產生長期有效的情感釋放,為文創的深度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示。2.內在文化屬性需要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實施。文創產品并非生活的必需品,設計中必須充分考量購買者的內在需求以及文化屬性的有效傳播。因此,只有精確地考察作為沉淀物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情感潛力,才能達成某一特殊時期的社會文化互動交流的共識,實現文創產品的“共情”。文創產品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可以將傳統文化內涵與人們的感受、情緒、記憶、理解、反饋等一系列情感認知,經由創意設計統攝為一種交融體驗,生成更高層次的文化寓意與象征,從而產生更多沉浸式的愉悅感。因此,從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出發,可有效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內涵的認識和關注度,使文創產品更具生命力。3.外部市場競爭推動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發展從每年不計其數的文創設計大賽到“熙攘”“上上”等文創品牌的應運而生,再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人們時常議論焦點。從中不難發現,文創產品市場逐漸火熱的背后是創意設計的競爭。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的文創市場還普遍存在創新力不足、設計雷同等現象。通過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不僅可以整體把握一個時期人們對于某一文化共同認知經驗,而且還可從中提取對應的情感因素,并通過整體性的創意設計,被消費者所認識。換言之,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能夠將凝固于社會中的文化情感共識挖掘出來,并借由創意溶解在設計之中,提高產品文化品格和競爭力。

三、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方法

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總結出反思層次設計與產品特性關系的三方面特征:尋求自我形象、滿足個性化需求、產生持久記憶與關注。由此概念出發,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與嘗試:1.文化轉譯文化轉譯,即兩種文化的轉換,也可謂兩種語言或符號的轉換,其中包含情感要素。對于文化轉譯的內涵,當指繼承與超越,即除了轉換的準確性之外還具有創新性。文化轉譯過程的順序鏈是:源符號—轉譯符號—目標符號。從文創產品設計角度來看,文化轉譯是一個從擇取語言到轉移語言,再到物化文創產品外形語言的過程。從反思層次情感化設計視角來分析,產品給人帶來的審美意義,可以說是情感與物相結合的具體表達傾向,是針對物文化所產生的基于情感的判斷和選擇。因此,只有充分重視情感的這種延伸意義和價值,才能建立產品文化認同感,形成文化內涵新認知,尋求自我形象。一種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是文創產品研發的內在動力。由此可見,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是獲得轉譯“源符號”的前提,同時也是擇取文化內涵精髓的關鍵。進入轉移項,主要面臨具象物質文化和抽象非物質文化兩個維度語言的轉換。(1)具象物質文化轉譯選取現實具象的文化形態作為源符號,采用排列組合、異質重構、融合嫁接等方法轉譯為目標符號。其中關鍵在于轉譯的形態語言應符合該產品的物感,即由物而生發的情感,使消費者能夠與所轉譯的文化產生聯想,建立與眾不同的自我形象,并產生自豪感。如這款蘇州博物館的網紅產品——《山水間文具置物架》(圖1),采用蘇州博物館“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片石假山為源符號,對片石這種傳統形態進行創造性轉化,最終轉譯的目標符號,使人“應物斯感”,不禁聯想到米芾畫中那遠山的層巒疊嶂的情景,產生情感上的滿足感,實現了產品實用功能的生活化,也達到了傳統文化轉譯與傳播的目的。由此可見,符號化的能力取決于抽象化的能力,我們對現實某一文化的轉譯就是一個選擇、篩除和組織的過程,這樣我們對既有的文化經驗就是模式化和連貫的。(2)抽象非物質文化轉譯對語言、工藝、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進行物質性符號語義化轉譯,通過形塑后形成不同的文化表意。具體實施方式包括設計流程的游戲化、日常使用的趣味化等,形成符號語義多模態,使人對文化內涵產生新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激發產品自身的文化歸屬感和人文情懷,達到實現自我認同的目的。洛可可設計公司的“上上”文創品牌系列產品(圖2),將中國傳統抽象文化語言轉譯到當代文創產品語境中,以此喚醒人們對傳統詩意生活的記憶。如體現超越自我精神的“高山流水”香臺、強調福氣滿滿的“大耳有?!北P以及表達“適可而止”寓意的“半食”對碗,均是將抽象的傳統文化經驗轉化為物質表征符號,并準確地融入現代美學觀念的構型,喚起人們相應的觀念與情感。2.動態參與“動態參與”是多模態設計方法的組成部分,強調物態特征和符號設計者動態感官經驗的重要性,并從這一角度出發進行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其目的在于生成體驗新樂趣,滿足個性化需求。隨著體驗經濟的迅猛發展,產品的設計理念也由產品為人到產品與人再到產品由人進行著轉變,到了產品由人的現代,人們對于互動參與的內心需求越來越強烈并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進行具體設計中,我們可將消費者假設為動態參與者,以此獲得用戶個性化需求經驗,從而建立用戶與產品的情感紐帶,在反思層次形成個人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動態參與的具體設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設計留白“計白當黑”的美學觀點應用于諸多設計領域,關鍵在于不同的媒介存在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物質材料具有不同的表意潛勢。在文創設計中,運用“身體感覺”,有意創造“空白”感知空間,產生節奏、輕重、停延等模態,給受眾留下心理補償空間,滿足自我情感需求。例如,我國設計師冉祥飛設計的平衡燈(圖3),即是一個充分利用留白,給設計留出想象空間的典型案例。設計者充分運用力學原理,特將燈具設計為Z字造型,因此必須借助外部物品的壓力才能達到平衡,受眾可隨意選取心儀物品,既增加了使用者自由參與度與互動性,也提升了產品與用戶之間的個性化的情感共鳴。(2)時間參與文創設計中,加入時間變量因素,可使產品隨著用戶使用時間的累計而發生微妙變化,從而提高產品的互動趣味性。如這款《隱山香器》文創產品(圖4),其線香盒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由有序排列的亞克力切片制成,借由切片的虛擬空間感構成酷似山巒的形態,下部則為木質插香盒主體。產品看似普通,但隨著時間的流轉,線香的煙氣將漸漸熏黑上部的亞克力,產生與眾不同的禪意景象,形成詩意體驗。(3)模塊組合模塊組合化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不同配件的排列組合,用戶可以創造自己的產品,從而增加用戶的參與度和滿足感。這款《中國建筑》印章作品(圖5),運用中國建筑中獨特的頂、拱、柱等基本部件形態,將其設計成印章組,用戶可以通過設計、搭建和拓印中國各種類型的建筑,為受眾體驗提供多種可能性。(4)3D定制3D定制,即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現有的3D打印技術,小批量地設計生產“私人訂制”型的文化產品?!翱萍?文化”是信息化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觸點,3D打印技術的介入有利于推動文化傳播、挖掘文化價值。3D定制生產模式能夠讓消費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成為一名獨特的“設計師”,滿足個性化需求。3.強化體驗強化體驗感能夠促進人與物之間的交流,引發文化新感悟,提高人的洞見、感知、感悟的思維能力,從而對增強受眾精神層面的滿足感,以及形成持久關注和記憶發揮影響。文創產品設計中,可以憑借各種感覺模態(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多樣綜合協調運用,主要設計方法包括感官疊加、互動持續、故事創設、IP賦能等。(1)感官疊加在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中,可以充分調動五感,使受眾通過綜合感官疊加,強化文化感知,實現博物院設計的故宮口紅產品(圖6),從視、聽、觸等多感覺模態出發進行情感化設計,得到消費者認可。視覺上,從清宮后妃服飾中選取極具代表性的圖案及配色作為圓形外管裝飾;聽覺上,在產品命名上做文章,六只口紅分別為郎窯紅、祭紅、紫靛、宮墻紅、美人霽、胭脂紅,以此啟發受眾聽覺敘事聯想。觸覺上,利用立體多層打印技術,在口紅外殼上呈現刺繡的立體肌理。由此可知,采用感官疊加設計手段,可產生多樣化的情感體驗,并能在持久的反思中引發受眾的關注和認同。(2)互動持續產品給人真實穩定的情感來自持續的互動性。文創設計中,可以選擇日用品作為文化載體,如首飾、杯子、尺和筆等,通過物品使用的頻率特點與文化元素相結合,讓受眾在持續的互動體驗中,不斷強化人與物之間的情感,產生持久記憶。如這款“微山水”文具組產品(圖7),利用黑檀質料自然的不規則邊皮與透明樹脂相結合,呈現出水墨山水般的獨特意境。作為常用的辦公用品,不僅最大限度地在使用中產生持續的情感,也使辦公空間充滿文化氣息。(3)故事創設整合諸多表意方式,通過創設具身化的故事感,將相對抽象的文化概念物化于產品之中。產品的這種物性的敘事情境鋪設,能夠喚醒受眾潛在的想像力,有利于受眾在身體與物之間展開文化交流,達到情感反思層次上的有效溝通,建立產品與受眾良性的互動與信賴關系,實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如2019年由故宮博物院設計、出版發行的《謎宮•如意琳瑯圖籍》互動解謎游戲書,以尋寶為主線,通過一步步的解密過程,讓讀者在游戲互動中閱讀清代歷史故事,了解紫禁城的建筑美學以及精美的皇家器物等歷史文化。通過參與書中的游戲,讀者能夠在故事情節中體驗故宮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獨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能力。(4)IP賦能在當今信息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如果僅僅單純地將某一文創產品作為“品牌”進行打造,并非能夠產生長久的關注,成為文化熱點,還需對文化IP進行賦能化建構。以故宮文化IP為例,除自主開發的文創產品外,還十分強調多種模態的聯合與互動,利用不同信息化平臺,將與之相關文化進行多維度傳播,如每日上線的故宮陶瓷館、故宮珍品相遇等科普類欄目,以及開設體驗式故宮角樓咖啡館、舉辦《上新了!故宮》互動式綜藝節目等,多媒介地闡釋故宮文化內涵,讓受眾覺得故宮并不“高冷”。通過不同媒介的協同傳播,故宮文化成功地獲得IP賦能溢出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置身于當下高科技、信息化、新媒介等多重語境中,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不僅是文創設計自我更新和跨界探索的有效途徑,也是研究設計與其他學科交互影響、新老范式融合互通的活化劑?;厮菸膭摪l展史,不斷變革的文創產品樣式始終與受眾情感因素有著種種關聯,在設計實踐中也始終處于與各種媒介的復雜互動之中。每當文化產品的創新活力陷入困境之時,本能、體驗、感受、記憶、互動等人的情感要素就會成為設計者重啟創意潛能的思考空間。就此而言,基于反思層次的文創產品情感化設計研究,能夠為我國的文創產品轉型發展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作者:李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