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設施規劃設計探究

時間:2022-09-12 11:02:21

導語:殯葬設施規劃設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殯葬設施規劃設計探究

1殯葬設施規劃設計趨勢

殯葬設施是進行殯葬管理、殯葬服務等與殯葬相關的工作,滿足人們殯葬活動需求的場所[2]。“殯”可解釋為逝者和其親友等提供告別活動的場所。“葬”是指安放遺體或骨灰并為親朋好友等提供紀念活動的場所。規劃地域內人文、地理、植被等條件,對殯葬服務設施的選址、景觀布局和植物景觀設計等做出的規劃設計。殯葬設施的景觀規劃是多學科交叉的復雜學科,涉及到景觀生態學、植物學、哲學等多學科。隨著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求的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的形成,加快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生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未來各行各業的改革發展趨勢。在殯葬改革的大背景下,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推行節地生態安葬,保護生態環境、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于2016年聯合印發了《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自2016年2月19日起實施。該文件的提出引領了我國殯葬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為我國未來的殯葬設施規劃設計思路指明了方向,生態化、節約化,園林式的景觀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目前行業內對于殯葬設施景觀發展的共識,越來越多的殯葬設施在更新改造的過程中向園林化、功能多樣的方向轉變,以豐富多樣的景觀設計為載體,增加殯葬設施的紀念功能、教育功能、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

2殯葬設施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2.1空間布局欠佳。殯葬設施作為地區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其布局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城市整體的發展質量。局部的殯葬設施與所屬城市的整體規劃風格和地域特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2.1.1與城市空間缺乏互動。殯葬設施包含多個提供不同服務類型的單位,這些單位共同組成了一個城市的殯葬服務系統,但目前我國殯葬設施各個單位之間在空間規劃的關聯性上并沒有過多考慮。絕大多數城市的殯儀館、服務中心、墓園殯葬設施關聯性不大,缺乏空間關聯性的殯葬設施在運行效率上存在資源的浪費現象,無法為人們提供更為便捷高效和高質量的殯葬服務。2.1.2殯葬設施內部空間欠缺。部分地區的殯葬設施存在內部布局不合理的情況,存在功能分區過于集中的現象,辦公區、祭奠區、員工生活區相距過于緊密。功能區劃分的過分集中首先不利于園區的交通,會造成較為混亂的交通流,其次辦公區域與親屬悼念區在空間和情緒出現交叉的情況,極易產生不良影響。2.2土地缺乏科學合理利用。殯葬設施的規劃設計,無論是殯儀館還是墓園等安葬設施,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土地浪費現象,地表裸露現象較為突出,一片荒涼之景屢見不鮮。部分殯葬設施選址不科學,沒有選在城市外圍,建設地點選在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區內部,導致周邊土地開發利用受到嚴重阻礙,商業等配套設置缺位,妨礙了地域經濟發展。在一些地區存在落實國家殯葬政策不力,超標建設大型墓的現象,部分地區山上的墳頭存在排排坐現象,沒有景觀規劃,土地硬化過度,超標墓地浪費土地的同時又破壞了自然風景。2.3功能定位單一。在中國民眾的傳統認識里,殯葬設施的功能多為處理和安置遺體并為祭奠活動提供特定場所。殯葬設施只有在特定節日里才會有較多的人前來,平日里人流量較小,作為設施完備的公共服務場所,殯葬設施的復合功能還有待開發。很多國家的墓園等殯葬設施既承擔了其最基本的情感寄托功能,又在物質層面為其添加了更多的公共服務功能,成功地將殯葬設施規劃成集紀念、休閑旅游、教育等多功能的復合體[3]。殯葬設施的文化傳承和教育功能在我國剛剛起步,人文紀念公園的概念也是最近才引進到國內,目前只有少數單位進行了嘗試,而國內受到傳統文化習俗和封建迷信余毒的影響,幾乎沒有注意到殯葬設施娛樂功能的開發。與世界先進水平規劃水平相比,在殯葬設施功能多樣化方面我國還有較長的路要走。2.4景觀設計水平較低。殯葬設施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景觀設計。殯葬行業屬于民政特種行業,要發揮殯葬設施的多樣性功能,景觀作為多種寓意和文化內涵的承載體,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學合理的景觀規劃設計能夠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舒緩逝者家屬悲痛低沉的心情。但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的殯葬設施均采用較為傳統的企事業單位式的景觀營造方式,大規模的地面硬化和鋪裝被廣泛應用。設施空間內部的植物景觀搭配較為隨意,存在植物配置種類單一等諸多不合理因素,殯葬設施園林景觀環境多未做專項規劃,造景深度和藝術層次感較為欠缺,景觀的空間層次構建存在缺位。2.5生態功能被忽略。殯葬設施一般都擁有相當可觀的綠地面積,在城市生態綠地系統中殯葬設施的綠地屬于斑塊綠地系統的一部分,與城鎮中的大小公園綠地等共同組成廊道斑塊成一體的生態系統。殯葬設施的綠地可以通過適當的設計起到對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作用,生態設計的理念應貫穿于殯葬設施的整個規劃設計階段。但是目前殯葬設施內外環境的景觀規劃設計鮮有生態設計的理念被運用,并未見到新型環保材料,雨水再利用結構等環境友好型設計和生態植物群落的構建在殯葬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實踐中大范圍使用,殯葬設施的生態功能沒有被利用和發揮出來。

3影響殯葬設施規劃設計的因素

3.1政策法規因素。1997年民政部頒布了《殯葬管理條例》,進一步規范了殯葬設施在建設、服務和監督等方面的工作[4]。《殯葬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要將殯葬設施的建設納入到城鄉建設規劃相關工作中去,但目前來看實施的效果還有待提高。我國針對新型的生態節地安葬設施和殯葬設施的景觀規劃方面還缺少統一規范。殯葬設施景觀規劃設計的相應規范,還有諸多工作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還需要與時俱進,法規滯后的現狀急需改善。3.2文化因素。“即使在目前發展程度最高的現代社會里,傳統也繼續著它的角色”[5]。殯葬設施是中國殯葬文化的傳承載體,殯葬設施易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甚至殯葬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功能也會因文化因素影響而改變,例如西藏地區的天葬場等,明顯在建造功能分區上區別于我國東部的殯葬設施。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6],殯葬設施是人們為了安置逝者靈魂而修建的場所,在人們追悼和祭奠逝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我國的殯葬文化,因此殯葬設施既服務于逝者也服務于家屬和前來祭奠的人們。在進行殯葬設施規劃設計的時候既要有技術上的創新和文化上的傳承,也要考慮到殯葬改革和相關政策的精神。3.3區位因素。不同的地域環境,有著不同的氣候環境、生態條件、經濟實力和文化背景,區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規劃風格。南方溫潤的氣候,豐富的植被與溫婉細膩的文化與北方大溫差的氣候,植物四季明顯的季相變化和豁達大氣的文化氛圍有著不同的特色,在景觀規劃設計上形成了不同的區域特色。

4殯葬設施規劃設計原則

殯葬設施的規劃設計是綜合城市規劃、園林藝術、建筑學以及社會科學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前提下,科學的進行空間布局劃分和景觀規劃,營造出一個集生命紀念、文化教育、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開放公共空間,為殯葬設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殯葬設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4.1文化原則殯葬文化是殯葬設施進行規劃設計的總背景,殯葬設施多作為永久性的公共服務設施,縱觀古今中外,唯有蘊含文化背景的人工建造物才能被一直維護并傳承下來。我國是文化大國,黨中央已將文化自信列為重要的國民素質發展內容,殯葬設施在建筑形式、景觀規劃主題、祭奠服務設施的設計等多個方面都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緊密互動。在殯葬設施的規劃設計中,緊密地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并發掘我國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和歷史,可以充分展示地區的文化底蘊并積極發揮殯葬設施的生命教育和歷史文化教育功能,通過景觀設計和文化設施的建設,讓人們在接受殯葬設施服務的同時感受到其獨有的文化特質,以文化引導人們摒棄殯葬陋習,以文化促進殯葬改革。4.2以人為本原則。中國人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從而形成獨特的喪葬觀念,對于殯葬設施的方位和布局都有一定的考慮,在進行殯葬設施設計規劃時要考慮人們的需要,在選址、交通、景觀綠化設計和服務輻射范圍上都要充分考慮為服務對象提供便利。殯葬設施的內外景觀設計也應充分考慮到人們的喪葬心理,在建筑形式、色彩搭配、景觀小品和植物造景的選擇上,應注意其承載的文化內涵與服務情境是否相搭配,殯葬設施景觀主要以靜態空間景觀展示為主,景觀規劃中注意情感的融合,讓景觀環境與人的內心相呼應。例如帶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風格凸顯了當地的人文特色,簡約而富有寓意的現代雕塑和藝術紀念裝置,能做到既與殯葬相關又避免過于直觀和刺激性的內容對服務對象造成心理上的創傷。4.3生態規劃原則。“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國家制定綠色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殯葬設施在規劃時一般都配套有較大面積的綠地面積,在當前我國人均綠地面積緊張的現狀下,殯葬設施景觀綠地的價值逐漸顯露出來。通過現代生態建設規劃技術的應用,融入既有的自然山川綠地或河流,將殯葬設施綠地打造成城市生態景觀系統的一部分,并發揮生態修復的而功能,是我國生態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傳統的墓園等安葬設施在園區規劃建設中大面積地采用地面硬化結構,妨礙了土壤對雨水的回收,影響了局部小氣候的自然調節。目前大力推廣的生態葬如樹葬、草坪葬、水葬等采用自然降解法,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小,同時在周邊建立了新穎巧妙的祭奠設施,新型祭奠設施采用自然狀石材搭配雕刻或銅牌的形式,既做到了對環境友好,又做到了逝者“入土為安”,家屬也有固定的悼念場所。這是我國未來殯葬改革的發展大趨勢,也是打造美麗中國,營造綠水青山的實際行動。4.4可持續發展原則。我國正處于改革和發展轉折時期,可持續發展原則一直被國家高度重視,并制定國家層面的發展規劃。殯葬設施的規劃設計也要立足長遠,應以生態環保為發展思路,在進行整體設計時要站在一定高度,充分分析當前和未來的社會經濟環境,不能只考慮短期利益,要考慮到老齡化社會逐漸帶來的殯葬服務壓力和殯葬改革后期墓園等安葬設施的經營發展策略,避免規劃失誤造成的改建重建,避免資源浪費。

5結語

我國在殯葬設施的規劃設計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整體規劃布局中,城市規劃系統的融入、生態景觀和人文內涵設計理念的運用上還需深入研究,并且在法律政策、經濟投入等方面給予一定的保障。要做好有中國特色,能夠突出地域文化風情的殯葬設施規劃設計,既要引入我國傳統的殯葬理念,充分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科學合理的部分,又要將現代規劃設計理念適當融合,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規劃才能適應我國快速增長的殯葬服務需求,做出既有歷史文化積淀又有多重功能的品質規劃。

參考文獻:

[1]朱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5-20.

[2]楊寶祥.殯葬設施生態建設與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1.

[3]MarcBaeani.SpaceforDeathandHumanBeing[J].ArchitectureandUnbanism,1997,(4):87-92.

[4]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社會事務處,中國殯葬改革50年可圈可點[J].社會福利2006,6:36-39.

[5]Teather,E.K.TimeOutandWorldsApart:TraditionandModernityMeetintheTime-SpaceoftheGravesweepingFestivalsofHongKong[J].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2001,22(2):156-172.

[6]張彧,羅俊杰.中國與日本的傳統觀念對墓園景觀文化的影響[J].現代園藝,2016:20.

作者:周巍 單位: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