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劇服裝設計藝術研究
時間:2022-01-09 03:22:01
導語:地方劇服裝設計藝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閩劇服裝的色彩處理
閩劇服裝可以將角色的性別、年齡、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等直觀地展現出來,有助于觀眾準確感知人物形象。由于觀眾與舞臺有一定距離,故其對角色產生的第一印象往往來源于角色服裝的色彩,這種印象在潛意識中產生,并很可能全場伴隨觀眾。實際上,服裝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燈光的影響。因為我們首先看到的顏色并非物體客觀的色彩,而是由于光線刺激視神經產生的不同感覺,甚至可以這樣說,燈光本身也是色彩的一部分。燈光的明度、色彩和照射角度的變化會使服裝的色彩呈現給觀眾多樣化的視覺感受:明亮強烈的燈光能大大提升服裝色彩的明度;有色光源是改變服裝色彩的常用工具。所以服裝設計應該與燈光進行協調,燈光是配合服裝色彩的最佳搭檔,它們的協調變換,能使觀眾的情緒隨之起伏。服裝色彩再則與舞臺布景色彩搭配,舞臺服裝的色彩是舞臺畫面上流動的樂章。它與舞臺布景直接影響到舞臺的整體效果,處理好服裝色彩與背景色調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更完美地利用服裝色彩詮釋舞臺的表現力。我們可以將舞臺布景比喻為畫布的底色,而服裝就是靈動的色塊,局部色塊服從于畫面整體的風格與色調。當然,服裝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布景色彩的影響與限制。在為服裝確定主色調時,應盡量避免與布景基調過分雷同,這樣會令觀眾的方向感迷失,無法把握情節走向。此外,服裝的面料不只是制作的物質基礎,也是內涵豐富的舞臺表現語言,服裝設計師為了引導觀眾進入舞臺的固定場景,常對面料進行提升與組合,賦予面料新的外觀和明確的內涵,并通過面料構成的服裝形式來引發觀眾的思考。
在為《王茂生進酒》選定服裝時,我即為其選擇粗糙的青色麻制面料。這是因為,面料對于服裝色彩的影響主要由兩方面因素決定:首先是質感,纖維組織形成的各種面料對光的反射、吸收、透射程度存在較大差異,色彩的色相、飽和度和明度也會產生變化。表面粗糙的織物,對光的反射能力弱,色彩飽和度和明度就比用同樣染料染制的表面光滑的面料低。而《王》全劇突出的就是平民化風格,王茂生是一介布衣,升斗小民,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無需過分突出。其次,面料的表面肌理也是重要因素。即使面料的組成纖維相同,但若纖維的編織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表面肌理,也會影響服裝的色彩。錦緞面料等表面光滑的織物對于光線的反射能力最強,其次是平紋、斜紋的面料,表面凹凸不平的粗糙面料最弱。色彩的飽和度、明度也依次順序由高到低進行表現。考慮到《王》劇中主角常有側身鏡頭,衣物反射光的面積較小,我選擇了平紋織法。
二、服裝與其他因素的協調與配合
閩劇服裝設計與化妝造型都是為塑造角色外貌服務的,服裝設計與化妝造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都能夠通過直觀的視覺效應感受到角色的內容,對角色的外部形象起到定位作用。化妝造型在舞臺藝術中難以改變,而服裝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不斷的變換。在服裝設計中重視與化妝造型的相輔相成是重要的原則之一。尤其應注意在臉部附近的裝飾物的大小、形制,其應線條流暢、輪廓較為清晰,不宜紛繁雜亂。如在為金身陳靖姑定妝時,我即去除了她在領口的原有裝飾帶,并簡化了頭飾。服裝設計與表演藝術的載體均是演員,兩者之間關系密切,服裝能夠是演員進入角色,折射出角色的特點及情感狀態,所以通過服裝的定位去誘發演員體驗角色,服裝設計需要與表演藝術互補。服裝是角色的外在特征,而表演藝術通過演員表情、心理活動表現出來。這就要求服裝設計進行正確的定位與把握。
總之,作為服裝設計師首先應重視與角色形象和情感的結合,由于服裝設計被舞臺人物形象局限,要表現出特定人物的特點,就要通過服裝的顏色來體現角色的情感變化。其次應重視服裝的統一與變化,統一的準則是和諧,變化的準則為適度。只有和諧統一才會給予觀眾更好的視覺享受,而適度的變化才能夠實現與統一的互補,并且沒有雜亂的感覺。再者,注重傳統的服裝設計構成樣式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同。但是在一些具有現代風格的舞臺藝術中,應體現出的時代特點以使劇目具有現代感與時代感,在衣著的風格中可適當地運用夸張來突出角色的個性化。服裝設計師是進行情感的編碼,觀眾感受、觸動是進行情感的解碼。遵循服裝設計的基本規范,深化對色彩的認知和應用理念,深度挖掘觀眾內心世界最真摯的情感體驗,才能創作出震撼人心的舞臺服裝作品。
作者:林存榮單位: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
- 上一篇:電氣工程安裝的質量及措施
- 下一篇:油田電氣工程的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