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中原構建獎懲機制透析

時間:2022-08-21 11:00:00

導語:生態中原構建獎懲機制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中原構建獎懲機制透析

河南是一個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較少和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人口大省。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是促進河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又是構建生態中原的基本條件。我們要緊密結合河南的自然生態條件、社會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構建生態獎懲機制,把人們的生態和環保意識真正落實到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去。

1生態獎懲機制的主要內涵

1.1獎懲的一般內涵

獎懲就是按照已有標準對與某一類社會行為相關的人員和組織實施獎勵或懲罰,最終規范和引導此類行為。因某一個體或社會組織完成預定目標、表現突出或有特殊貢獻而給予物質利益或精神榮譽,稱之為獎勵;而對于不履行職責,特別是有過失者則給予處分、處罰。諾威?史密斯(NowellSmith)曾指出:“快樂與痛苦,獎賞與懲罰,是道德品格得以塑造的指針;而道德品格正是這樣一系列可以借助這些手段塑造的傾向。一個規范的獎懲機制之所以能夠有效地激勵、教育和引導人,就是因為獎懲具有強化、轉變個體或組織行為的社會功效。一個人的行為產生于其動機,而動機又源于其需要。為了讓人們作出某種社會行為,需要先激發起其相應的行為動機。為了鞏固、倡導或者制止某種行為,就要依靠相應的獎懲手段。由于人們的需要主要分為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獎懲也就分別包括物質獎勵、精神獎勵與物質懲罰、精神懲罰四個方面。在實踐中,需要把思想引導與利益調整、精神獎懲與物質獎懲有機地結合起來。

1.2生態獎懲機制的內涵

生態獎懲機制就是針對人們的社會經濟行為,特別是與生態保護相關的各種行為而制定的相應獎勵和懲罰的措施、規章以及管理制度的總和。在實際工作中,對單位和個人能夠完成政府部門的生態保護要求并有突出貢獻的行為要給予獎勵,此為“正強化”;而對那些沒有達到要求并對環境產生有意或者無意破壞的行為要加以懲罰,此為“負強化”,其主旨在于懲前毖后。這種機制需要獎懲分明、公正合理,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當前,要使人們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合乎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就要為這些實踐活動設置相應的行動機制,對其進行規范和引導。具體說來,對于合乎生態保護目標的行為就要予以肯定(獎勵),相反就要給予否定(懲罰)。生態獎懲機制的設立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積極的意義,對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對生態文明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促進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軌道的主要路徑之一。

2提高河南生態獎懲實效性的成效與困境

2.1河南保護生態環境的成效

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河南已經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如河南省政府明確提出建設“林業生態省”的戰略,編制并啟動實施了《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林業生態縣已達22個。鄭州、許昌兩市分別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同時,河南省啟動了建設鶴壁、義馬等地的循環經濟型城市,對火電機組進行脫硫改造,關停小火電,淘汰部分水泥、鋼鐵、造紙等落后產能,積極開展重點流域、區域、行業環境的綜合整治工作。許多地市也采取了有力的獎懲措施進行生態保護工作,如新鄉市于2006年就出臺了建設“兩型社會”的實施意見,從用電、用水、用地、用油、節能生產以及家庭節約等方面作了詳細規定,“提出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實行嚴格的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境準入、環境淘汰和排污許可證三項制度,建立高效的環境管理體系,實行廣泛的社會參與,建立健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長效機制。”

2.2河南保護生態環境的困境

目前,河南省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實現根本性的轉變,工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資源短缺問題日趨嚴重,結構性污染突出,單位GDP產值所排放的污染量偏高,大大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河南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環境治理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同時,河南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隨著城市的擴張、工業規模的擴大,資源能源消耗還會增加,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災害頻繁、水資源匱乏、土壤質量下降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要積極探索生態處罰與補償機制的內在關系問題,探索從機制上防止那些盲目上項目、辦企業,甚至不惜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追求產值的不當做法;探索對于出現重大環境事故實行責任追究和預防的機制。進而“探索在生態獎懲機制下,讓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危害生態平衡的個人和組織承擔相應的法律賠付責任,讓那些享受經濟利益的人付出生態環境的恢復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環境違法成本;引導生產者自覺追求清潔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促進產業升級;引導消費者自覺選擇綠色的消費方式。”

3提高河南生態獎懲實效性的措施建議

3.1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生態獎懲

其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可普遍實行“以獎代補”的政策,完善績效考核。如河南在2010年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適當提高了獎勵(補助)標準。把林業生態省項目資金安排與規劃實施情況、驗收結果掛鉤,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撥付獎勵資金。按照“2010年河南省林業生態省建設省級重點生態工程獎勵標準”分階段兌現工程獎勵資金:“省級財政林業預算支出確定后,按省下達計劃任務撥付工程獎勵資金的50%;核查合格后,撥付全部工程獎勵資金。”

其二,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加快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對違反環境保護標準和條件的企業,要敢于整治。河南省人民政府發文指出要“逐步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杠桿在引導資源配置、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具體說來,用價格手段促進環境保護,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完善排污收費政策;提高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保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落實燃煤機組脫硫加價政策,促進電廠脫硫設施良好運行;加大垃圾處理收費征收力度。完善促進資源回收利用、開發可再生能源、垃圾無害化處理、中水回用以及抑制過度包裝等價費政策,提升全社會的環境污染防治能力。

其三,切實建立綠色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的獎勵體系。總理指出:“把發展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位置。我們必須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轉變增長方式,解決資源環境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我們要積極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以解決生態環境發展中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為重點,開發和推廣無害或低害、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先進適用新工藝、新技術。結合河南實際,目前具有重大意義的綠色技術包括機電產品節能降耗技術、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干旱作物節水農業技術、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廢物回收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以及綠色制造技術等。同時,要明令禁止對環境產生破壞性作用技術的使用并對相關企業給予經濟處罰。

3.2運用法律法規手段進行生態獎懲

有學者認為:“通過讓問題產生者承擔責任和承擔減輕危害的費用,可以為公司重新設計甚至重新思考他們的企業和生產過程提供巨大的和強烈的動機。”我們要遵循“污染者付費、享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研究制定適應生態環境的稅收優惠、政府補貼和以生態獎懲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法規建設。必須使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付出高昂的代價,從而使節約、環保有利可圖,為企業、個人尋找適宜的發展模式提供強勁的動力。我們要盡快全面開展生態獎懲機制的立法,明確消費者、企業、各級政府在發展生態文明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制定和實施嚴格、完善的生態獎懲法規,造就和保障全社會重視生態的良好氛圍。

3.3運用行政手段進行生態獎懲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首要責任在于政府,政府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處于主導地位。我們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政績觀,要引入綠色GDP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此種評價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成本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減去了環境和生態成本,客觀反映了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反映了經濟增長過程中環境、生態和資源的成本。全省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關注經濟指標,也要關注社會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在實踐中,可以將主要污染物的總量控制、建設項目的環保程度、流域水質變化等指標納入對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以此作為任免或獎懲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從而,促使河南省內各地區、各級政府部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經濟、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3.4運用教育手段進行生態獎懲

其一,要運用各種手段加強對循環經濟和生態中原的宣傳教育,以提升公眾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為此,要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教育,做到以教育影響學生,以學生影響家長,以家長影響社會。全省各級各類教育部門特別是中小學,要廣泛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抓住抓好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滲透環境教育,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地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環保理念,進而為完善公民盡責與失責的獎懲機制奠定思想基礎。

其二,探索設立省市“生態文明建設貢獻獎”。全國綠化委員會已設立了“全國綠化獎章”,一些省份和地市也設立了地方性的“綠化獎章”,獎勵那些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扎實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促進環境的改善,為國土綠化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人物。這類精神獎勵應該擴大范圍和類別,凡是對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有重大貢獻者均可授予“生態文明建設貢獻獎”,這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可以在社會層面起到普遍的示范和教育引導作用。

其三,通過輿論宣傳和監督,在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增強公民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合理的消費模式和適度的消費規模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增長,但過度消費或各種奢侈品的消費,則消耗了大量的資源,造成了大量的工業和生活垃圾,加重了環境和生態負擔。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和日常行為,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河南省應充分利用各類社會媒體,緊密結合省情,大力提倡綠色消費,避免奢侈型、浪費型的過度消費,把生態道德的外在規范轉變成人們的內在理念。同時,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引導公眾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關注環境問題,反映人民群眾呼聲,揭露環境違法行為,加大環保輿論監督力度。

我們通過實施一系列生態獎懲機制,努力實現人口適度增長、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美好目標,從而推動河南省經濟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