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栽培農藝與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

時間:2022-05-07 04:53:29

導語:馬鈴薯栽培農藝與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鈴薯栽培農藝與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

摘要:馬鈴薯是西北地區種植面積最廣的農業經濟作物之一,其原因是馬鈴薯的生長周期短、環境適應能力強、種植方法簡單、耐存儲、作用廣,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廣受人們的喜愛。馬鈴薯早在16世紀時傳入中國,慢慢地被人們大面積種植,馬鈴薯在全國范圍內種植的產量、品質等均不一樣,并且相關的生產方法和栽培農藝也不相同。為了了解更多馬鈴薯的栽培農藝和機械化生產技術,對馬鈴薯的主產區展開調研,為今后馬鈴薯的機械化生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馬鈴薯;栽培農藝;機械化生產;技術調研

馬鈴薯是我國繼水稻和小麥后的第三大主食,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口食用馬鈴薯的比例較高,因此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生產量和品質,我國必須要重視馬鈴薯的機械化生產,擴大機械化生產規模,才能提高種植產量和質量。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也就是將現今的農藝技術利用機械化投放到生產實踐中,進而降低生產費用,減少勞動力,擴大單位產值面積,提高馬鈴薯的生產水平。

1調研馬鈴薯區域種植情況

我國地形復雜,地勢東高西低,馬鈴薯作為經濟作物,宜糧宜飼,還能制作多種原料,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中國屬于馬鈴薯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其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世界首位。目前馬鈴薯的種植區域可劃分為四大類型,北方作區和西南作區的種植面積最廣,其次是中原和南方地區,北方一作區重點以東北三省和西北各地區為主,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占總值的50%以上。而西南作區的高寒區,栽培技術是一年一作,一般選擇春種秋收,而盆地河谷區是兩季生產,其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35%,中原作區和南方作區的馬鈴薯種植面積比例分別是10%和5%。

2馬鈴薯的種植模式和播種

2.1種植模式。馬鈴薯的種植模式有很多種,具體栽培技術還需根據地區的土壤、光照、通風等條件而定。其一是壟作栽培,此技術最好,栽培方式的種植區應選擇土壤疏松、通風條件好、光照充足的地帶,馬鈴薯的根系發達,塊莖大,其栽培的工藝流程是耕地、開溝、施肥、播種和覆土。其二是平作栽培技術,適用于干旱半干旱區,此類地區的土壤受風吹,土壤干,影響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選擇平作栽培能積極發揮抗旱、保墑[1]。其三是起壟鋪膜栽培,此方式是利用一條壟種植兩行馬鈴薯,設置合理的壟寬度。經過調研發現,我國馬鈴薯栽培技術中壟作栽培的比例是90%,而平作栽培占比10%。2.2馬鈴薯的機械化播種。采取馬鈴薯壟作栽培技術既能夠提升產量,還便于農地管理和機械化播種,此技術能提高地表問題,減少地表水量流失,并且馬鈴薯的植株葉面能充分吸收陽光。馬鈴薯種植品的選擇一定要結合其生長氣候和土壤條件進行綜合選擇,最好用消毒后的刀具將選好的馬鈴薯品種切成整塊,大小需按照播種機的規格和比例。馬鈴薯種植時的行距應設置為90cm,這樣既能夠避免拖拉機碾壓種植品,還能擴大駕駛員的駕駛視野,便于機械化操作。另外馬鈴薯播種還要注意播種深度,種子嵌入土壤8~15cm即可,并在上面均勻覆蓋薄土[2]。

3調研馬鈴薯種植的各方面條件

1)天氣狀況。甘肅地區的屬于高寒潮濕區,降雨量多,氣溫低,日照時間長,降雨集中于夏秋季,正好是符合馬鈴薯的正常發育階段,能為馬鈴薯提供足夠的水分,是馬鈴薯生產的最佳地段。內蒙地區的高原面積廣,年均溫在8℃以內,日常充足,有豐富的光能資源,屬于馬鈴薯的主產區之一。東北三省地區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占10%,年降雨量和氣溫在550mm、4℃以內,采取小壟馬鈴薯種植,壟體狹窄。山西地區屬于一年一作種植,春季干旱、氣溫低,風大,無霜期短,其降雨集中在2月,該地區應重點培育幼苗。2)土壤和農田情況。機械化馬鈴薯種植必須要考量地區的土壤狀況,如果是粘壤土,土壤的肥力強,水分足,合理規劃種植能增加產量,而砂質土壤種植時需要對土壤進行水分和肥力的補充,盡可能增施有機肥,補充足夠的水分。但是經數據調查發現馬鈴薯的生長和種植更適合沙壤土,只要加強田間管理即可獲得高產[3]。另外按照馬鈴薯的特性,一般使用偏酸性土壤,種植時需要選擇pH為5~5.5的土壤最適宜。3)肥料的使用狀況。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除了光照、土壤以外,還需要加強施肥,才有利于馬鈴薯良好生長。通常農作物的肥料以農家肥為主,輔助以化肥進行補充,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最好多施農家肥[4]。肥料的需求比例中,馬鈴薯最需要的是鉀,其次是氮和磷,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馬鈴薯對鉀的需求量高達70%。4)水分需求情況。水分是馬鈴薯生長期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不同生長階段對水量的需求不同,馬鈴薯在塊莖增長期對分量的消耗高達50%,其次是塊莖形成期,水分充足的馬鈴薯才能積累更多淀粉,便于其他原料的制作。

4結語

好品種的馬鈴薯需要精心栽培和管理,才能種植出價值高的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和農藝栽培中,一定要掌握氣候、土壤、水分、肥料及播種等條件,形成規范的種植,提高我國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李艷芳.馬鈴薯種植中的農機與農藝相關技術分析[J].農業機械,2017,(8):95-97.

[2]鄭慶生.馬鈴薯全程生產機械化技術機具配套方案的探索與研究[J].農家科技旬刊,2017,(2):229.

[3]譚瑞仕.馬鈴薯栽培農藝與機械化生產技術的調研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17,(6):69-70.

[4]孫東法,吳軍鋒,鄭龍,等.河北壩上地區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J].農機科技推廣,2014,(5):50-51.

作者:陳麗 張健 胡春玲 單位:東光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