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分析
時間:2022-05-07 04:55:51
導語:河長制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管理水資源當中的各種問題,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在我國推進生態文明保護,加強對水資源管理的過程當中,對水生態的修復以及對水土資源的保持是決定水生態文明健康發展的關鍵。當前在我國各地都紛紛執行河長制,這對于我國解決河道水生問題的管理以及提升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河長制與升天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究,從生態文明的內涵以及河長制與生態文明的關系兩個方面敘述,希望能夠為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長制;生態文明建設;關系
1引言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部門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積極開展水生態治理修復,加快完善現代河湖管理基礎設施網絡,推動治水興水管水邁入新階段。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后,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制定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工作方案編制,明確全面建立河長制目標。
2生態文明的內涵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統籌好人與自然關系,堅持綠色發展,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基礎。只有對生態文明的內涵進行深入的理解,才能夠讓生態文明的建設更加的順利[2]。維護生態文明的關鍵就在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脆弱的,如果不小心的維護,將會導致惡劣的后果。由于當前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過快,再加上人們對于自然索取程度的假山,導致了自然的恢復速度趕不上人們的索取速度,最終使得自然的恢復能力遭到不可恢復的破壞。當前生態文明的建設當中的重點就是維護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只有有限制的開發自然并且努力的進行可持續發展,才能夠讓自然的恢復速度與人類的索取速度相持平,從而營造出和諧共生的發展新局面[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出一條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產出、能循環、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和諧共處、良性互動、持續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的文明境界。
3河長制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3.1河長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國的幅員遼闊,具有豐富的水網系統,這是我國賴以生存的基礎。加強對江湖的保護是為人民未來負責的表現。在我國制定的法律法規當中將對江河的保護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并且做出了明確的界定。由于江河湖泊是我國的重要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保護江河湖泊就是為我國的發展保駕護航[1]。目前我國的水資源保護呈現出了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的復雜局面,尤其是水資源短缺以及水生生態遭受破壞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各個湖泊當中體現的最為嚴重。近些年來我國各個地區積極的開展各項防護措施來防止水體發生污染,并且已經取得了比較可喜的成績,但是總體來看我國目前水資源的保護情況仍舊不甚樂觀。特別是北方的一些河流開發已經超過了本身的承載能力,導致出現了生態穩定性明顯下降的情況。另外一些地區,污水的排放量非常巨大,導致水體污染的情況非常的嚴重,對于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打擊。甚至還有的地區非法開采河沙,導致了河流發生更加嚴重的水土流失,最終影響當地的生態發展。河湖水安全事關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河湖管理。河湖管理是水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加強對生態建設理念的落實,并且積極的將江河湖泊的管理并入到生態文明的建設當中,這樣才能夠讓發展的速度加快,只有全面落實河長制才能夠讓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4]。3.2河長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河長制的對于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河長制建立起了一個健全的、責任明確的、具有嚴格監管能力的河湖管理體系,實現了對河流湖泊的充分利用,對于我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的保障。河長制能夠讓我國的各級政府以及各個部門將職責進行明確,并且積極的促進將生態環境保護、河水的治理以及各個部門的基礎職責進行統一,體現出我國的制度在進行環境治理方面體現出優越的特點,并且還能夠號召人們積極的投身到對環境保護的事業當中,形成合力攻克難關的局面,把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的法定要求落實到具體行政負責人,實行黨政主導、高位推動、部門聯動、責任追究,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解難題、辦好事的高效聯動機制。全面推行河長制,是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的需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河長制實施方案指導各地編制工作方案,細化、實化工作任務,建立督導檢查和評估制度以抓好督促、檢查,并將全面推行河長制納入到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考核。環境保護部按照中央關于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的要求,將河長制的建立和落實情況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同時將《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的考核工作,與依法治污染、科學治污、深化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和嚴格水資源管理等改革有機結合,強化信息公開、行政約談和區域限批,切實推動各地切實落實環境保護的責任,全面落實河長制[5]。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全面落實河長制,在各地執行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相關部署,結合實際的情況,制定河長制的實施方案,確保重點河流的水質達到國家的標準。始終要圍繞著保護生態文明,并且推進對重點河段污染的治理,加強對河道的綜合治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機制,遏制在河道當中存在的各種污染環境現象,及時的發現并且采取措施進行制止,為保護我國的生態文明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熊文,彭賢則,等.河長制,河長治[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2]俞可平.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4):4-5.
[3]谷樹忠,胡詠君,周洪.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J].資源科學,2013,35(1):2-13.
[4]顧亞東.淺析河長制下肇東市農村水生態文明建設[J].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2019,2(4):145-148.
[5]劉熙宇,隋昊原,姜明棟,等.河長制下江蘇農村水生態文明建設探討[J].人民珠江,2019,40(2):70-74.
作者:陳思元 單位:黑龍江大學水利電力學院
- 上一篇:馬鈴薯栽培農藝與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
- 下一篇:生態文明下非遺影像傳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