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外來水生物入侵對我國漁業水域的影響

時間:2022-05-13 06:50:00

導語:小議外來水生物入侵對我國漁業水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外來水生物入侵對我國漁業水域的影響

生物入侵已經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生物難題,我國的水環境中的生物現狀,也不容樂觀。本文詳細陳述了我國漁業水域中的入侵生物種,介紹了入侵種對社會和生態系統所造成的危害。

1我國外來入侵水生生物物種及相關的法律條文

1.1涉及水環境的比較典型的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爬行類:巴西龜

魚類:鳙、鰕虎魚、食蚊魚、鳉,鱸魚、鰱

甲殼類:克氏螯蝦

軟體動物:福壽螺、非洲大蝸牛

真菌:鮭魚傳染性胰臟壞死病

植物:水花生、大米草、水葫蘆

1.2相關法律

《生物多樣性條約》第八條規定:必須對那些威脅生態系統、棲息地或物種的外來物種進行預防引入、控制或根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引進海洋動植物物種,應當進行科學論證,避免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危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采取措施,保護和改善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九規定: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采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2生物入侵直接危害人類健康

入侵水生生物物種尤其威脅濕地和淡水生態系統,還可引起嚴重的健康威脅。有些入侵水生生物物種在他域屬于垃圾物種、嚴禁飼養、公害等,但往往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進這種渾身是病的生物,一旦誤食后都人體構成極大的危害,有的即使不用于飲食,由于自身攜帶了大量的病原菌,尤其是一些人畜共患病。

3入侵水生植物物種瘋狂發展

3.1大米草

我國最初從英、美引進它是為了保護沿海灘涂,可是近年來它在沿海地區瘋狂擴張,覆蓋面積越來越大,已經達到了難以控制的局面。瘋長的大米草與沿海灘涂本地植物競爭生長空間,致使大片紅樹林消亡。大米草還破壞了近海生物的棲息環境,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并引起赤潮,大量的沿海生物窒息死亡。

3.2水葫蘆

1901年從日本引入臺灣作花卉,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響航運、排灌和水產品養殖;破壞水生生態系統,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吸附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死亡后沉入水底,構成對水質的二次污染;覆蓋水面,影響生活水;滋生蚊蠅。目前我國每年因水葫蘆造成的經濟損失接近100億元。光是打撈費用就高達5到10億元。昆明滇池之所以被列入國家環保治理重點,水葫蘆“功不可沒”。滇池曾經一度有10km2的水面被鳳眼蓮占據,不僅堵塞了交通,破壞了當地水生植被,而且給漁業和旅游業造成重大損失。

4大量水生動物異地繁殖

4.1巴西龜(Trachemysscripta)

已經是全球性的外來入侵種,目前在我國從北到南的幾乎所用的寵物市場上都能看到巴西龜的出售。雖然我國還沒有報道巴西龜的危害,但其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1)列為世界危險的100個入侵種之一。同時巴西龜也是疾病傳播的媒介。臺灣引進南美州產的“寵物鼠”,也曾引起疾病傳播的恐懼。

4.2食蚊魚:(Gambusiaaffinis)

原產于美國和墨西哥北部。1924年引入中國大陸控制蚊子,很快開始自然繁殖。在香港,引進的食蚊魚已經超過了當地魚的種群數量。

4.3清道夫

水族箱中常飼養的清道夫是吸口鲇屬的一種(Plecostomuspunctatus),原產拉丁美洲。最近報道已在北京南長河、南方的珠江和漢江采集到。據臺灣宜蘭縣冬山河報道,該物種在宜蘭沒有天敵,而繁殖力很強,每次下300-500粒卵,孵化率幾乎達到100%。以其他魚類的卵為食,使臺灣本地魚逐漸減少。為此,宜蘭還發動了一場清魚行動。

4.4鰕虎魚(Gobiidae)

我國的本土物種。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云貴湖區在引進四大家魚時,帶進了鰕虎魚等小類魚類,由于這些湖泊兇猛性魚類少,這些小型魚類的種群得以很快的發展,成為優勢種群,造成土著魚類的數量減少甚至絕跡。如瀘沽湖中的裂腹魚類,由于鰕虎魚等小型魚類吞食魚卵干擾產卵場,幾乎絕跡。

4.5河鱸

從額爾齊斯河引入的河鱸(Percafulviatilis)已導致新疆博斯騰湖中新疆大頭魚(Aspiorhynchuslaticeps)的滅絕。20世紀80年代初,洱海、撫仙湖等高原湖泊引進銀魚,數年后即成大種群,加上經濟活動的介入,湖泊生態受到的沖擊很大,一些土著魚銳減,水質也因為死魚受到影響。

4.6沙篩貝

原1915年巴拿巴運河通航后,由船只將其帶至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后在印度東部海岸、日本內灣發現少量個體。臺灣1977年在牡蠣田首次發現。1980年香港TOTO港發現一塊木板上附著這種少量死殼,推測是越南難民船帶來的。1982年沙篩貝已在香港建立自然種群,在九龍尖沙咀西的政府船塢,該種幾乎把土著的文藤壺(Balanusamphitrete)等完全排斥。除可能附著在船只上帶入外,該種也可能在引入鮮活餌料或苗種時夾雜帶入。該種入侵后,常常覆蓋在養魚網箱、塑料筏子、繩纜及磚頭沉子上,密度可達5740-34360個/m2,嚴重影響當地的漁業生產,并排擠當地物種,如藤壺(Balanusp,)牡蠣(Crassosterasp.)等。由于其肌肉和生殖腺小,幾乎不能使用,當地漁民只好采集作為鋸緣青蟹的餌料,但售價很低。

4.7指甲履螺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該螺附著在船底隨過往船只或各種附著基移動傳播。。1979年在香港大潭灣及維多利亞港發現。極大量附著在翡翠貽貝的殼上,密度可達11-994個/m2。指甲履螺入侵到香港后,已經建立自然種群,成為本地污染生物的優勢種之一,估計是遠洋輪從日本帶來的。該種已成為香港碼頭,網箱養殖場的污染生物。

4.8大瓶螺

又叫福壽螺,作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臺灣;1981年引入廣東,1984年前后,已在該省作為特種經濟動物廣為養殖,后來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養殖。但由于養殖過度。口味不佳,市場并不好,而被大量遺棄或逃逸,并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濕地。大瓶螺食量極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還能刮食藻類,其排泄物能污染水體。其對水稻生產造成的損失顯然大大超過其作為美食的價值。除威脅入侵地的水生貝類、水生植物和破壞食物鏈構成外,大瓶螺也是卷棘口吸蟲、廣州圓線蟲的中間宿主。

4.9倫西亞列蛞蝓

傳播至我國很可能因入境蔬果漏檢所致。南方地區的自然分布中種群密度低,無明顯的危害表現;而在北方溫室中,該蛞蝓常嚴重危害蔬菜、瓜果和觀賞植物的幼苗、植物成株和果實,導致經濟上的損失。

4.10食人鯧

住在亞馬遜流域以捕魚為生的人們,比較害怕遇上鱷魚,因為它們兇狠殘暴。可有時候也出現怪現象,有時漁民看見鱷魚翻轉身體肚皮朝天,縮成一團,飄浮于河面上,在水中一向稱霸的鱷魚怎么會出現如此怪行為呢?經調查原來這種魚被當地人稱為“水中狼族”俗稱“食人魚”食人魚雖然嗜殺成性,但它卻有美麗的外表,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再加上巴西政府在對該兇狠魚類的管理沒有制訂明確的措施和條例,所以此魚目前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出口到其他國家。我國許多地方就出現了食人魚的蹤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目前我國許多市場走俏的紅腹食人魚,這種魚魚體呈卵圓形,尾柄呈叉狀,頸部短。它們體形小巧,一般為25cm,色彩美麗,擁有淺綠色的頭,墨綠色的背,火紅色的腹部。不過從2002年開始國家漁業局已明令禁止養殖、銷售,一經發現立即銷毀。

4.11克氏原螯蝦

我國20世紀30-40年代從日本引進,日本于更早的時期從美國引種,主要用作食物、魚餌和寵物。克氏原螯蝦常常混養在家作物(如水稻)田中。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種,可實現自我維持,收獲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種。逃逸個體在堤岸上挖洞生存下來。它們能在臨時性水體中生存,且食性廣泛,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易于擴散。對當地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極具威脅,破壞當地食物鏈;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對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災害性破壞。其筑穴還會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壞;由于螯蝦食生很雜,對魚苗發花和1齡魚種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并危害人工繁殖的幼蚌。該物種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并且威脅到堤壩設施。

4.12銀魚

1979年由太湖引入幼魚到云南滇池,后又引進到其他天然湖泊,形成自然繁殖的優勢種群,并成為主要捕撈對象。該魚被作為經濟魚種引進到高原湖泊。其適應能力強,短時間內便在天敵較少的高原湖泊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種群,當地魚類則面臨滅絕的威脅。由于其食性廣,甚至吞食當地臂蝦的幼苗,導致湖內水草大面積消失,生境遭受嚴重破壞。這兩因素危害到適應力和競爭力較弱的云南湖泊中的當地生物,導致物種數量減少甚至滅絕。20世紀90年代撫仙湖引進銀魚,由于與當地特有種類康良白魚(Anabariliusgrahami)食性相近,出現生存空間和食物的競爭,加之嚴重的誤捕,造成后者數量迅速減少。

4.13草魚

原來在云南、西藏、新疆、青海等高海拔水系,后被大量引入到云南的滇池、星云湖、程海等天然湖泊,以及青海、遼寧、新疆等飼養。

因水產養殖而被高密度的引進比較封閉的天然湖泊,草魚大量吞食水生植物,影響依賴水生植物藏身、覓食、繁殖的當地水生生物。在云南滇池及瀘沽湖等天然湖泊,引進草魚便使當地很多水生生植物(如滇池的海菜花Otteliaacuminate)的種群消耗殆盡。水生植物的消失使賴其自下而上的動物(如滇池蠑螈Cynopswolterstorffi及中鯉Cyprinus(Mescocyprinus)mircristius)的棲息和繁殖場所消失,種群逐漸滅絕。草魚對繁殖水域的水溫及水流要求嚴格,在很多非原產地不能夠自然繁殖,要依賴不斷的人工引入放養。引入草魚對本地物種的危害程度并不一致,但如被重復、高密度的放養,對引入地點的水生生物還是可造成嚴重的破壞。它還與滇蠑螈爭棲息地和食物,甚至有可能損害滇蠑螈受精卵或吃掉滇蠑螈幼體。正是引進該物種加速了滇蠑螈的絕跡過程。這還與當地一些魚的絕跡有關。

4.14麥穗魚

原不產于云南和青藏高原淡水湖泊,后被無意引入。云南于20世紀60-70年代在引入“四大家魚”的苗種時,無意間把這類小型魚類帶進了湖區。它們適應能力強,繁殖力高,生命周期短,短時間內在這些湖泊內形成優勢種群。它們不僅與土著魚類競爭食物和空間,而且吞食土著魚卵,對土著魚類的生存造成相當壓力,致使土著魚類的數量減少甚至絕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麥穗魚使生活在瀘沽的3種裂腹魚絕跡。

4.15牛蛙

1959年引入我國,牛蛙適應性強,食性廣,天敵少,壽命長,繁殖能力強,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易于入侵和擴散。本地兩棲類則面臨減少的滅絕的危險,甚至已經影響到生物多樣性,如滇池的本魚類,同時,對一些昆蟲種群也存在威脅。早期的養殖和管理方法不當是造成擴散的主要原因。國內貿易和消耗加工過程中缺乏嚴格管理,動物在長途販運和加工過程中逃逸現象普遍。

4.16鳙

鳙的口較大,鰓耙長而密,濾食能力強,相對而言,云南杞麓湖云湖本地種大頭鯉(Cyprinuspellegrini)則口較小,鰓耙短而稀,濾食能力弱,因此在引進鳙后,大頭鯉急劇減少。

4.17蛇頭魚

兇猛的食肉魚,喜食青蛙、水鳥、其它魚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生命力特別頑強,能在無水的情況下存活好幾天,還能以其強有力的魚鰭在陸地上移動。它可能取代其他魚類破壞整個食物鏈。

5生物入侵對本地傳統物種的影響

5.1鰱魚、草魚、青魚

青、草、鰱魚具有生長快、食性廣、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生態互補性及綜合效應強等特點,是我國水產養殖的當家魚,它們的天然資源在急劇地減少,種質在衰退。幾乎所有的養殖場,都面臨著有效群體數量較少、逆向選擇、近親交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經濟性狀衰退和基因庫萎縮等問題,出現生長慢、早熟、抗病力差等癥狀,暴發性魚病頻繁發生,經濟損失嚴重。加上洪水屢次發生,使天然種群與人工繁殖種群混雜,天然種質資源嚴重影響。另一種重要養殖對象團頭魴,是20世紀60年現的優良養殖對象。30多年來,由于各地的廣泛移植和人工繁殖,團頭魴的種質資源正受到衰退和混雜的威脅。

5.2鯉

鯉是我國長江以北地區主養魚類。我國鯉的年產量達300萬噸以上,占全國水產養殖總產量的10%以上。然而我國天然鯉的種質資源已受到破壞,在中華大地的絕大部分地區原種已難以找到。

5.3河蟹

1970年以來,河蟹增養殖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由于長江天然蟹苗資源衰退,河蟹人工繁殖技術尚不完善,優良蟹苗供不應求,致使長、遼河等水系間蟹苗出現了前所未的無序流動,種質混雜日趨嚴重,小規格商品比例越來越大,養殖效益逐年下降;河蟹養殖的利潤逐年下降,已嚴重阻礙了河蟹養殖的發展。

5.4中華鱉

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中華鱉養殖迅猛崛起。國內各種鱉種大流動、大混雜,國外各種鱉也紛紛涌進。臺灣鱉以其低價格大量打進養殖場。品質優良的中華鱉的種質資源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

5.5羅氏沼蝦

自1976年引進我國以來,已形成相當規模的養殖業。20世紀90年代初,海水養蝦業由于病害發生導致的大幅度減少,為羅氏沼蝦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001年全國羅氏沼蝦育苗量達130億尾,養殖面積達50萬尾,約10萬噸。但由于重復和無序引進,以及親蝦選擇培育不當,退化現象十分嚴重。

5.6大黃魚

原為我國海洋主捕四大對象之一。我國二十世紀70年代的年產量在12萬噸左右,由于資源枯竭,現已成為珍稀魚類。為挽救這一著名魚類,1985年人工育苗成功。但另一方面,在從野生種到養殖種的過程中,出現了性成熟提前、生長減慢、肉質變差等情況,種質問題已成為突出問題。

5.7海產貝產類等

扇貝、牡蠣、鮑魚等主要養殖種類近幾年由于種質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貝類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

5.8地方土著魚類(以洱海為例)

到20世紀90年代,洱海土著魚類四須鲃,洱海四須鲃、大眼鯉、大理鯉、云南裂腹魚、大理裂腹魚、灰裂腹魚、光唇裂腹魚等已經基本滅絕,它們共占洱海土著魚種類的47%。而在20世紀50年代,洱海漁業產品基本都是土著魚,其經濟價值并不亞于如今洱海的漁業產值。這些土著魚類的滅絕或瀕臨滅絕,顯然與野雜魚如暇虎魚、棒花魚的無意引進相關,甚至可以說是正是這些入侵物種導致了某些土著魚類的滅絕。在如今的洱海漁業資源中,小型野雜魚如鰕虎魚、麥穗魚等種群規模龐大,約占漁業資源總量的50%以上。這意味著洱海的生態系統中至少有一半的餌料資源都被那些經濟價值很低的野雜魚(入侵種)所占據,直接影響了那些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的保有量。按照目前洱海漁業產值每年2000萬元計算,這些入侵物種每年造成的損失不可低估。

6結語

通過對我國漁業水域所遭受的外來生物入侵嚴重這一事實的詳細描述,可以看出如何應對防止外來水生生物入侵已成為當務之急。漁業、農業、海洋、環保、檢疫等相關部門,一定要通力合作,將外來生物入侵已經造成的損失減至最少,將還未進入我國但有可能對我國形成生物入侵的物種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