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甜椒栽培控制論文
時間:2022-07-02 07:07:00
導語:保護地甜椒栽培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介紹了保護地甜椒抗疫病的為害癥狀及發病規律,并提出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以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疫病是甜椒保護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該病一旦發生,發展很快,幾天內可使成片或整個溫室大棚植株枯死,損失慘重。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發現,利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并且辣椒產量高、效益好。但在已發病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冶。
1為害癥狀
甜椒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疫病,尤以現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發病,莖、葉、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莖部受害,近地表莖基部和分枝交界處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擴展環繞莖1圈,病部表皮腐爛,容易剝除,僅病部維管束變褐,病健分界明顯,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極易落葉,直至光桿。葉上病斑圓形,邊緣黃綠色,中央暗綠色水漬狀,氣候干燥時,病葉似茶葉。果實多從蒂部或果縫開始發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斑,病部迅速變褐軟腐,有時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白色霉層,氣候干燥時,病果干縮不易脫落。
2發病規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氣溫高于10℃就能形成發病中心,早春保護地栽培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病。當田間溫度28~30℃、相對濕度90%以上時,病害發展很快,植株從發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實從感染到整個果實腐爛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處、低洼積水處以及排水不暢的田塊都會加重發病,保護地澆水后,若不及時通風,病害會迅速擴展蔓延。
3栽培控制措施
3.1選用抗、耐病品種
可選用蘇椒4號、中椒5號、甜雜6號等。這些品種生長勢強,株型緊湊,不僅適宜保護地栽培,而且對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輪作換茬
選擇前茬為非茄果類、非瓜類作物的田塊,發病重的地塊應盡量與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輪作,非專業蔬菜區可與水稻輪作,效果最好。
3.3穴盤基質苗
選用4~5cm大孔徑的50~70孔穴盤以緩和苗期的爭光矛盾,培育壯苗;選用“美士杰”牌或“田糧”牌蔬菜專用育苗基質;播前曬種1~2d,然后進行溫湯浸種以降低病原基數,實現無病育苗。
3.4棚膜選擇
選擇高保溫、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霧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證溫室、大棚內透光率高、膜面無水滴、防霧性好,利于辣椒生長;同時,也可降低溫室、大棚內空氣濕度,有效減少或避免病害發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區根據品種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種植4.50~5.25萬株/hm2為宜。
3.6改畦作為壟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壟作,挖好田間排水溝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據溫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壟面凈寬1.8~2.0m為宜,以方便田間管理操作。
3.7地膜覆蓋
壟面覆蓋地膜,膜下鋪設微滴灌管道,通過膜下灌水解決澆水與保護地內降濕的矛盾。
3.8加強田間管理
3.8.1合理施肥。結合深耕(深20cm)施用優質腐熟有機肥30t/hm2、45%硫酸鉀復合肥375kg/hm2,耕后細耙1~2遍,使肥土混勻;定植前和花期分別噴施0.1%~0.2%硫酸鋅,以補充微量元素;門椒膨大前應控制肥水防徒長;門椒收獲后根據長勢,采收1~2次果實后追1次肥,追施有機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補充養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調整。始花期及時去除門椒以下部位的側枝和腋芽,結果盛期去除基部老葉,并適當疏去一些內膛枝,以增加透光率,減少養分消耗,穩定植株長勢。
3.8.3清潔田園。田間開始發病時,要及時清除病株、病枝和病葉,并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控制侵染源,減少病菌在田間傳播。
3.8.4溫、濕度管理。溫、濕度管理應以適溫、排濕,兼顧甜椒正常生長和防病控病為原則。根據天氣情況及發病情況靈活掌握揭膜、通風時間及通風量大小,生長中后期當田間發現病株后,上午溫室、大棚內溫度達到18℃即要開始放風,下午降到20℃時閉棚,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5~17℃,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下,應防止晝夜溫差過大,葉面結露而引發病害流行。
3.8.5適當推遲撤棚。5月中旬后,晝夜通風,如遇高溫在棚膜上加蓋遮陽網,適當推遲撤棚時間,以防雨水飛濺,控制土壤濕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和品質。
3.9靈活采收
甜椒早春大棚多層覆蓋栽培,一般3月底至4月上旬開始采收。應根據植株長勢和有無病害靈活掌握采收時間,長勢旺、無病的植株可適當推遲3~5d采收,以控制植株營養生長;否則應早些采收以控制徒長。實踐證明,靈活采收上市是防止甜椒疫病發生或進一步危害的有效途徑之一。
- 上一篇:新栽大樹養護技術管理論文
- 下一篇:天人相應觀整體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