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評價指標分析

時間:2022-04-09 03:10:00

導語: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評價指標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評價指標分析

農業技術推廣是把農業技術和農業科研成果通過農業技術人員這個載體向生產領域進行轉移和擴散,以改善農業生產力和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科技成果和農民的無縫對接,根本目的在于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直接關乎到農業技術成果能否轉化為生產力,因此,加強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于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研究多是從農戶的角度展開,廖西元等以4000多個農民的電話調查數據為依據,從農民的視角建立指標體系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行評價[1]。2005年,邵法煥從農業技術推廣能力、農業技術推廣水平、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和農業技術推廣效果4個方面探討了農業技術推廣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2]。目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以政府主導型的,自上而下、單向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為主,國家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主體,對基層農技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應該是政府主導模式下的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評價,是全方位系統的評價。

筆者通過系統構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為全面系統評價農業技術推廣行為提供依據,對于改善和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的服務意識及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指標體系需要全面系統評價所要研究的對象。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評價,不僅僅涉及到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而且也涉及到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因此,科學構建指標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必須遵循科學的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1系統性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明確規定,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實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農業科研單位、有關學校以及群眾性科技組織和農民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推廣體系。農技推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政府、農技推廣機構到農技推廣人員,涉及到不同部門和許多環節。對這樣一個系統的推廣行為進行評價,就必須使構建的指標體系能夠全面系統反映和測度評價對象的主要特征和狀況,體現內涵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能夠從不同層次上全面評價農業技術推廣行為。

1.2可比性原則

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主體,隨著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深入,不同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的具體路徑和模式均存在著一定差異,指標體系的構建,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使指標的設置更加符合實際需要,能夠進行縱向比較。

1.3關聯性原則

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反映研究對象數量特征的指標組成,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不僅僅反映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數量特征和本質特點,而且還要反映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的動態發展變化過程,這就要求各個指標之間必須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指標之間應遵循關聯性原則。

1.4可操作性原則

不同層面上反映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指標體系應遵循著實用、可操作性原則。在實際應用中,構建指標體系在遵循所反映理論應具有完整性及指標準確性和代表性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指標的量化和獲取數據的難易程度與可靠性,使指標體系在實際評價工作中便于操作和計算。

2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1綜合評價框架結構

綜合評價內容分為2個層次。第1層次是對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推廣能力的評價。農業技術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推廣過程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及信息交流等諸多方面,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必須統籌安排、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使人力、物力和財力等發揮最大潛能。中國的農技推廣機構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是政事合一、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合一的機構,同時又是試驗示范、培訓推廣、執法監測與經營服務的四位一體的組織[3]。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復雜化、多元化決定了必須制定一個明確的、高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管理制度是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行為的內部首要因素。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管理制度和農業技術推廣績效之間是正相關的關系,一個好的管理制度對整個農技推廣體系效率的提高具有積極地正向影響,反之,如果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對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績效的消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其次,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硬件設施是推廣人員從事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物質基礎,和農技員推廣能力的發揮存在高度正相關的關系;專業技術設施和硬件設備的完備性及現代化程度直接關系到農技員潛能的發揮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效率;創新能力的發揮是農技推廣機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第2層次是對農技員推廣行為的評價。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所有農技成果轉化的實施者,因此,農技員是影響整個農技推廣體系推廣行為的重要因素。綜合考慮上述諸因素,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框架如圖1所示。

2.2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2.1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推廣能力的指標體系[4]。

2.2.1.1內部管理制度指標。①人員管理制度指標。隨著科技成果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的要求也應隨之提高。因此,衡量人員管理制度的指標包括:年人均培訓次數和培訓支出經費、推廣費用中用于推廣人員補貼的費用比率、人員招聘是否存在規范性和公開性的招聘程序、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與比例構成、每千戶擁有的農技員的數量。②工作管理制度指標。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必須制定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觀測、約束和激勵農技推廣人員在農技推廣中的行為。具體的指標包括制定:農技員最低入戶指導的天數、定期匯報工作總結的次數、填寫下鄉工作日志的次數、年均經驗交流的次數。③激勵與約束制度。按照經濟學理論,農技員推廣行為的選擇是理性的,其推廣行為直接受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對其努力認可程度的影響,工資和福利待遇對農技員的工作安心程度具有重要的影響。由于農技員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在國外如日本、丹麥和意大利等國家,農技員不僅僅能夠獲得至少不低于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外,還享受較高的咨詢服務補貼。因此共選擇7個指標度量激勵和約束制度執行情況,分別是人均年工資水平、人均推廣事業費、人均推廣項目經費、人均每次下鄉的補貼費用、新成果推廣增加的千元產值獎勵費用、工作績效是否與評職稱掛鉤、工作績效是否與晉升掛鉤。

2.2.1.2硬件設施指標。農業技術推廣的硬件設施是推廣人員實施技術推廣的物質保證,農技推廣人員所推廣技術的先進程度和標準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推廣設施的現代化程度,共選擇3個指標,即專業技術人員人均專業技術設施(電腦、硬盤)的數量、人均交通工具的數量、現代辦公條件擁有率。

2.2.1.3創新能力指標。長期以來,我國以政府推動為主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出現了“線斷、網散、人走”的局面,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陷入了從事行政事務和成果推廣雙重選擇的兩難境地,在推廣體制和機制上創新與發展,實現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選擇鄉鎮服務區域站數量、村級綜合服務站數量、農業科技示范戶數、農業科技基地數量、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五個指標。

2.2.2農技員推廣能力指標體系。

2.2.2.1農技員的個人特征指標。農技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對是否能夠高效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具有重要影響,農民對農業技術成果多元化的需求使得農技推廣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研究表明,職稱和學歷越高,下鄉指導農戶的天數越多,由于下鄉入戶指導條件艱苦,需要較好的身體條件,身體健康程度和下鄉推廣的時間也具有重要的關聯作用。因此,選擇對農技員推廣能力有較大影響的個人特征指標有農技員的年齡、從業的年數、學歷、職稱、是否具有編制。

2.2.2.2學習能力指標。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業發展中不斷會涌現出一些新問題,這對農技員面對新問題的應對和解決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衡量學習能力指標體現了農技員的推廣能力的可持續性。農技員是否參加繼續教育、實際培訓情況反映了其學習能力。因此,衡量農技員學習能力使用年均實際培訓次數、年均實際培訓費用支出、是否參加學歷繼續再教育。

3小結

農業技術推廣行為評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研究課題。建立一個實用的、完善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于促進農業技術體系的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該研究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2個重要要素———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全面系統評價農業技術推廣行為。應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應注意:該套評價指標體系并不能反映不同地區、不同區域農技推廣體系的所有內容。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具體內容、目標和推廣路徑,再增加或減少一些因素,使評價指標體系更符合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