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17 09:10:42
導語: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截至2013年,我國農墾系統土地面積為36.59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186萬畝,約占全國耕地的4.5%,擁有1785個國有農場,1361萬人口,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3200多家,約1萬億國有資產(不含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生產總值5800億元,人均純年收入1.2萬元。農墾系統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主要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實行農工商一體化經營,多數墾區還承擔區域內行政社會管理等公共職能,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有經濟的重要力量。
(一)企業主體數量多,分布行業廣泛
根據《中國農墾統計年鑒》統計,截至2013年底,農墾擁有獨立核算企業5404家,其中農牧企業1779家,占企業總數的32.92%;工業企業1298家,占企業總數的24.02%;建筑企業509家,占企業總數的9.42%;運輸企業227家,占企業總數的4.20%;以批發貿易為主的商業企業1591家,占企業總數的29.44%。從產值看,第一產業產值1750.1億元,占農墾總產值的29.5%;第二產業增加值2613.22億元,占農墾總產值的44%;第三產業增加值1574.23億元,占農墾總產值的26.5%。
(二)以農業公司為主,經營主體實力強
農墾擁有職工家庭農場、企業公司、合作社等多種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但農業公司是農墾農業經營的主力。目前,農墾擁有農業公司約1萬家,合作組織5440家,職工家庭農場113萬戶,85%的耕地由職工或職工家庭承包。2014年農墾有65家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①,其中,國內上市公司9家,擁有股本金98.88億元,是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的重要代表。
(三)與管理體制對應,組織形式多樣
除新疆兵團外,農墾還有集團制和屬地行政化管理兩種管理體制。按管理體制分,2013年全國有17個墾區實行企業集團制管理,實現生產總值3840.5億元、利潤141.8億元,分別占全國農墾的64.7%和87.9%,實行集團制管理的墾區均為農業公司組織形式。實行屬地行政化管理的墾區,正在以優勢農場、優勢主導產業為基礎組建各種形式的專業化農業公司,如河南黃泛區農場的地神種業、湖北農墾現代農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四)多種所有制并存,注冊登記類型豐富
目前農墾已培育一大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并催生出一大批民營企業,形成了股份制、有限責任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截至2013年,全國農墾累計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約1萬家,出售、破產、兼并、關停國企1.3萬余家,非國有經濟比重超過46%,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格局。在農墾65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股份有限公司19家,占29.2%;有限責任公司36家,占55.4%;國有企業10家,占15.4%;內資企業61家,占93.8%,中外合資企業4家,占6.2%。
(五)集中于農墾優勢產業,擁有規范生產基地
農墾農業公司以國有農場為依托,擁有管理規范的生產基地,并集中于農墾優勢產業。以65家農墾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為例,除上海農工商超市(集團)有限公司和黑龍江農墾北大荒商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農副產品銷售為主業外,其他企業均以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為主,加工原料集中于糧豆、牛奶、橡膠、畜禽、甘蔗、種子種苗、果蔬等農墾優勢產業。2013年,農墾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基地種植面積2911.80萬畝,養殖奶牛、豬、羊、雞、鴨等畜禽3.95億頭(只);上海鮮花港主營鮮花產量1.1億株;龍頭企業從基地采購的原料占企業加工總量的71.5%,其中,有28家企業達到100%,占企業總數的43.2%。
(六)利益機制多樣,形式類型豐富
農墾農業公司與農場、職工家庭、帶動農戶形成了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以農墾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為例,65家重點龍頭企業共帶動農戶321.10萬戶,平均每家企業帶動農戶5.18萬戶,在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中,以合同制方式帶動農戶188.64萬戶,占58.75%;以合作制方式帶動農戶54.69萬戶,占17.03%;以股份合作制方式帶動農戶8.17萬戶,占2.54%;以其他方式帶動農戶69.61萬戶,占21.68%;有56家企業按照保護價收購農產品,占90.3%;61家企業為基地農戶提供系列化服務,占98.4%。
二、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模式分析
基于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現狀,在實地調研代表性墾區和國有農場的基礎上,采用歷史演進和系統歸納的方式,從組織方式、運行機制、成長路徑等方面分析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的特點。
(一)農墾公司制農業的典型發展模式
“企業集團+產業公司+國有農場+職工家庭農場”是農墾公司制農業的典型模式,該模式是農墾不斷深化改革,并逐步適應市場發展而形成的。目前有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安徽、廣東、廣西、海南、重慶、云南、陜西、寧夏、甘肅、南京、昆明、廣州等17個墾區采用該模式。“企業集團+產業公司+國有農場+職工家庭農場”“大集團套大農場、大農場套小農場”的現代化大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是農墾公司制農業組織模式的典型代表,對應的運行機制是“集團公司制+股份公司制+股份制或國有獨資+職工租賃經營”。農墾公司制農業典型模式是農墾“大農場套小農場”雙層經營體制的延伸,典型模式存在于土地規模比較大,產業基礎相對好,產加銷一體化程度高的集團化墾區,也能較好地涵蓋屬地行政化管理墾區的農業經營。
(二)農墾公司制農業模式的運行機制
農墾公司制農業典型模式的運行體系可以從三個層次、兩個方向考查,具體為:(1)在底層,以集約化和專業化的家庭經營為主,農場職工或職工家庭規模化承包土地,從事專門化的農業生產,具有較高的農產品商品率和勞動生產率,該層次目前正積極探索合伙經營、集體經營和公司經營等新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2)在中層,以國有農場為核心,實行統一的農資供應、作物布局、農機作業、農技推廣等措施,提供全覆蓋、全過程的組織化生產經營服務;該層次目前正不斷強化各類主體間的利益聯結,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比較優勢。(3)在頂層,農墾集團公司掌控戰略決策、資源配置和管理控制,主導整個農墾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產業公司負責培育和經營墾區主導產業,推進產業縱向一體化,目前正在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經營主體間的利益關系,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益。(4)縱向上,以國有農場、產業公司、企業集團為鏈接,通過產業化經營,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帶動分散層次的平行主體發展。(5)橫向上,以家庭農場為基礎,通過國有農場、農民合作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多元組織形式,實現生產主體的規模經營。
三、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存在問題
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推進了農墾經營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了農墾農業現代化,但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公司經營管理水平不高,需要不斷提升
集團母公司、產業公司是農墾公司制農業提檔升級、發展壯大的主要力量,但與國內外一流農業公司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突出反映在公司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從公司主體發育看,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普遍具有先有農場子分公司,后有產業公司和集團母公司的逆向組建特點,行政因素在集團制改革中發揮主導作用,導致農墾企業治理結構、管理框架不完善,集團母(總)公司管控協調能力不強,在墾區發展戰略制定、資產管理、產業規劃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產業公司在資本運營、技術創新、產品營銷方面缺乏高級專門人才,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產品加工能力不強,市場開拓不足,依靠科技創新驅動推動農墾優勢產業發展的作用未有效發揮。
(二)主體間利益聯系不緊密,需要創新完善
合理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經營各主體長期博弈均衡演變的結果。隨著農墾農業經營主體增加,各農業經營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方式由以土地承包經營、產品交易為主向資本產權、服務契約、市場交易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轉變。由于農墾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時間相對較短,各經營主體利益表達尚不充分,滿足各方利益、實現共同發展的機制仍在構建中。在集團化體制中,母公司、總公司在內部交易中存在壓低子公司、分公司產品價格問題;加工銷售專業公司與職工家庭農場利益聯結中主要以產品市場交易為主,缺乏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深層次利益聯結機制。
(三)職工家庭農場規模不足,需要適度擴大
適度擴大家庭農場土地經營規模是適應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步、農場社會化服務體系轉變、提升農業規模效益以及增加職工家庭收入,實現農墾職工收入2020年翻番的要求。在人地關系相對緊張的墾區和農場,農場職工土地承包租賃主要依據農場職工數量,實行土地均分承包,同時,由于國有農場所處區域經濟社會一般相對落后,勞動力轉移渠道有限,大量職工家庭子女轉移到農場工作,造成人均耕種土地面積下降。同時,由于農場職工土地承包租賃經營期限相對較短,不利于農場土地向有資本、有技術的職工家庭農場流轉,不利于培育新型農場農業職工。
(四)財政支持體系不完備,需要頂層設計
現代農業發展要靠科技和政策,政策是推動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農墾具有區域性、社會性、跨行業性等多種屬性,兼具生產經營和社會管理等多項職能,具有多種農業經營主體;財政支農政策是否應該覆蓋農墾,管理部門存在爭議,導致農墾不能及時享受相關政策。以農墾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為例,政府部門對其是否具有公益屬性,公共財政是否應該支持,一直存在爭論,各地實踐不一,相同的政策在墾區執行不同。以農技推廣機構改革與建設項目為例,截止2013年,該項目僅覆蓋至新疆兵團、黑龍江、廣東、湖北、陜西、河北、河南、湖南、遼寧、廣西等10個墾區,而享受政策的部分墾區,標準被降低,如新疆兵團和黑龍江墾區按6個示范縣、廣東農墾按1個項目示范縣予以資金支持。
四、完善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為更好推動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針對其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繼續深化農墾體制改革
改革是推動農墾發展的巨大紅利,應繼續推進墾區層面集團化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借助農墾分離辦社會職能改革(國農改〔2012〕4號文)機遇,按照公共管理職能與生產經營職能分開、分離原則,促進農墾集團公司由管理型企業向經營型企業轉變,加強農墾經營管理隊伍職業化建設,改善股權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增強集團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投融資能力。按照專業化、產業化經營方針,整合農墾經營性資產,培育壯大產業公司,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提升農墾主導產業競爭力。加強農場生產基地建設,夯實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農墾核心競爭力。
(二)培育壯大農業公司主體
培育壯大農業經營公司是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的關鍵,要以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為重點,對農墾農業公司進行改造。規范和完善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適度分權、強化監管的經營決策機制以及管資產、管人和管事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積極引進戰略投資,發展混合所有制,對集團母公司、產業子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同時,推進農墾管理職能轉變,將農墾企業集團和產業公司打造成專門從事資產經營和生產經營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三)選擇適合的農業公司發展路徑
農墾農業公司建立和發展有三條發展路徑,分別是從行政管理機構或行政性公司,改制為集團制企業(農業部農墾局,2008);圍繞墾區主導產業組建產業化、專業化公司,或將農場改制為子分公司,通過自下而上的模擬股份制經營組建公司。各墾區和農場要結合自身管理體制特征,選擇適合的公司發展路徑,具體為:集體化管理墾區可采用企業集團發展路徑;非集團化墾區要以優勢農場或優勢農場核心產業為基礎組建產業化專業化公司,整合資源,發展產業;對于分散經營的家庭職工農場,可將農墾土地承包方式由職工家庭承包租賃向模擬股份制承包體轉變,組建農業公司,再向公司經營轉變。
(四)完善農墾利益聯結機制
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是有效發揮農墾農業經營體系作用的重要環節,要根據農墾公司制農業經營特點建立符合農墾農業發展需要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農墾農業經營體系活力。繼續完善土地、水、機械等資源、資產的承包、租賃等經營方式,在保護的前提下,發揮資源、資產經濟效益。探索擴大資產產權、產品服務契約的應用領域和應用范圍,完善產權控制下集團公司內部的交易制度,規范合同契約運作方式,鼓勵各農業經營主體建立長期、穩定、緊密的合作關系。
(五)擴大家庭農場經營規模
適度擴大家庭農場土地經營規模,增加職工家庭農場經營收入。穩定農場職工土地承包租賃經營關系,適當固定土地配置,延長職工土地承包經營期限;推動農場職工承包租賃土地有序流轉,促進土地向有資本、有技術且樂于從事農業生產的職工和職工家庭農場集中;健全和完善墾區社會保障體系,將符合條件的農墾企業職工全部納入職工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范圍,為農場職工轉移就業創造制度環境;大力發展墾區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組織,完善農墾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擴大家庭農場經營規模提供外部條件。
(六)制定農墾農業發展專項政策
政策支持是農墾公司制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進一步明確農墾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地位,將農墾作為財政支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專項政策給予支持。設定農墾發展重大專項,支持農墾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能力建設、農業技術研發推廣示范、農業技術和職業農工培育、農墾境外農業開發和農墾民生與社會事業建設等。設定農墾發展改革基金,設立農墾國有資產監管機構,進一步完善農墾公司治理結構。賦予國有農場農用地抵押、擔保權能,開展農場存量建設用地入市交易試點,激活農場土地資產。
作者:薛建良 徐兆權 單位: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 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 上一篇:特色農業發展優勢與路徑
- 下一篇:初中物理多媒體教學論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