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貿易現狀及影響因素
時間:2022-01-25 03:23:51
導語:中日貿易現狀及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以高速步伐穩定發展,繼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又一個“10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日本經濟不甘落后仍穩居第三,作為經濟實力舉世矚目的亞洲經濟規模最大的兩個國家,其經濟合作關系一直是國際焦點。本文通過分析中日貿易數據及兩國貿易現狀,指出兩國經濟合作中的影響因素,提出深化貿易的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中日關系;經濟貿易;現狀;影響因素
一、中日貿易現狀
縱觀近年來各國間國際貿易蓬勃發展,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發展可謂是如日中天,發展勢頭銳不可當!在諸多貿易伙伴國中,日本一直是我國的重點關注對象。作為我國近鄰,自1972年9月兩國經濟破冰以來,中日兩國就開始建交開展全面的經濟合作,截止到2014年日本已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地,中國則成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額均位列第一。
(一)雙邊貿易規模擴大
從商務部2001年到2014年數據分析,中日經濟發展十分穩定,形成良好的貿易合作趨勢。總體來說,以2012年為界,2012年以前總量規模都是逐年增加,常年保持20%之上的貿易增速。在2009年,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出現偶然年度的負增長,但金融風暴過后的2010年雙邊貿易煥發強大動力,進出口分別增長35%、23%,總體來看,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間,中日雙邊貿易總額增長到近4倍。自釣魚島事件發生后,導致中日政治關系幾近斷交,這種政治冷氣候明顯蔓延到經濟領域,兩國雙邊貿易量在此之后每年縮減,中日貿易關系出現明顯下滑信號,態勢萎靡。
(二)貿易逆差加劇
2001年到2014年中日貿易數據顯示貿易逆差呈明顯擴大趨勢。雖進口增幅和出口增幅相差不大,但常年維持貿易逆差態勢。其中,2001年逆差額為21.5億美元,到2012年逆差額高為261.6億美元,相比大幅增長了12倍。雖然在2012年后兩國貿易因政治等原因一時冷卻,使得在中國進口猛降,同時出口只是受到微弱影響的共同作用下我國貿易逆差在急速縮減,但逆差態勢依舊不變。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中日兩國緊密的經貿關系來源于中日兩方不同優勢的要素稟賦和互補性的產業結構,經貿規模則又受制于國內經濟和政治外交環境等。
(一)積極因素
1.要素稟賦差異
要素稟賦制約一國以何種角色參與國際分工,其結果是該國貿易生產方式必定傾向于生產和出口密集使用豐富要素的產品。中國掌握著絕對龐大數量的廉價勞動力,使得我國的勞動密集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存在極大優勢!日本自1970年開始,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就轉向具有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其工業制成品一度稱霸全世界,截止到現在制造業一直處于產業鏈高位。兩國要素稟賦帶來的貿易分工方式決定了中日貿易有巨大的發展可能性!
2.產業結構互補
中國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上。2014年間商務部網站顯示中國出口位列前三的是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占出口額三分之二,同年中國進口額有近六成左右產品集中于機電、賤金屬及制造和化工業。雖然個別行業如機械電子等行業中日貿易也存在競爭性,但日本處于產品研發和設計的上游階段,而中國則處于原材料的提供方或是產品的組裝低檔環節。
(二)消極因素
1.迥異的經濟發展形勢
入世以來中國以舉世矚目的增速趕超其他各國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國際奇談。入世后我國在實施穩健或積極財政政策同時積極轉型產業就結構,需求動力十足。日本則是國內需求萎靡,財政赤字嚴重,繼2008年次貸危機后,日本緩慢恢復的經濟再遭2011年日本大地震影響,日本經濟一盤慘淡。綜上,生產貿易的結果必然是中國對日本的逆差不斷增加!
2.不穩定的政治關系
由近兩年的貿易額很直觀明了地看出政治影響或將成為未來中日經濟穩步發展的關鍵因素。2004年日本時任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致使兩國政治緊張同樣波及經濟,中日雙邊貿易額雖增長,但對比2003年的高位增長率,2004年當年及之后年份的增幅卻黯然失色。釣魚島事件發生后日本出口額也明顯縮減。
三、加強中日合作的建議
中日是隔水緊鄰的貿易伙伴,未來中日經濟合作的空間和潛能仍值得發掘。
(一)轉變外貿產品模式
從貿易模式可知,中日雙邊貿易中中國角色是勞動密集產品的出口方,附加值低,浪費嚴重,生態壓力大等,中國應盡快促使產業結構,增加人力資本投入,賦予中國制造產品更多價值!
(二)建立多元化外交關系
國家對日政治態度殃及我國對日貿易,作為拉動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國際貿易”,不能把重心過多過大地放在某一伙伴國身上,我國應進行多元化投資,尋求與其他各國的貿易合作,分散風險。
(三)加強經濟貿易對話
中國和日本的雙邊貿易合作關系對兩國的戰略規劃都意義深遠,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兩國的政治關系數次冷卻甚至斷交,雙方外交關系千瘡百孔。為避免政治因素殃及經濟,中日雙方都應主動出臺措施加強經濟合作回話機制,著力經濟外交!
參考文獻:
[1]徐長文.建立中日韓自貿區促進亞洲一體化進程[J].國際貿易,2013.
[2]王楊陽.中日貿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外資,2012.
[3]文鳳萍.中日貿易結構問題研究[D].碩士論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4]吳科.中日工業制成品產業內貿易研究[D].碩士論文.山東大學,2012.
作者:山秀娟 代格 單位:武漢大學珞珈學院 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
- 上一篇:我國反壟斷法對外貿易的豁免規則
- 下一篇:知識產權貿易中的價值評估問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