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發展

時間:2022-03-23 02:18:00

導語: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發展

一、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現狀及特點

1.民營企業出口貿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加入WTO以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進一步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軌道,為民營企業出口貿易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政府宏觀政策調控下,不同類型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公平競爭。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經濟作為中國國際貿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成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不可忽視的生力軍。有研究表明:中國民營企業出口平均每增長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將增長0.1818個百分點。以浙江省為例,近10年民營企業出口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出口總值的增幅,出口貿易額及其比重逐年提高,尤其是2004年以后,民營企業出口額比重幾乎占據全省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民營企業還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主體,更是體制改革攻關、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中堅力量。

2.民營企業出口貿易優勢特點。民營企業是指除國有企業、三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其出口貿易特點一是產權清晰,所有者到位,經營管理機制靈活,投資決策果斷,工資分配、營銷方式有很大的自主權,規避市場風險的靈活程度較高,在國際市場上經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二是民營企業直面市場,對市場反映敏感,善于捕捉市場信息,到市場尋找其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把握機會,尤其是對國際市場上多品種、少批量、個性化需求的商品,民營企業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和明顯優勢。三是民營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效能、生產資料的使用、歷史包袱等方面具有成本優勢,明顯優于國有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更為顯著。

3.民營企業出口貿易不足之處。一是民營企業質量管理普遍薄弱,經營者質量意識模糊,缺少完整的發展戰略。部分企業質量管理滑坡,制假屢禁不止,抽樣合格率較低的現象嚴重。二是民營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實力不強,缺乏開展跨國經營業務的復合型人才。不少民營企業家自身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現代市場經濟基本知識、經營技能和管理理念,影響了民營企業開拓跨國經營的深廣度和力度。此外,對國際通行的理念與競爭比較陌生,不能很準確地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失去了很多進入市場發展的機會,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在激烈而規范的國際競爭面前處于不利局面。三是缺乏核心競爭力。技術研發能力弱,專業技術水平缺乏,科技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較低,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易遭受各類貿易壁壘“紅燈”。民營企業出口主要以日用消費品、紡織品和普通的五金、電器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不高,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產業雷同,沒有形成獨特的優勢和競爭力。

二、影響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發展的因素

1.貿易壁壘,對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的發展具有正負雙向影響。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出口市場范圍縮小。一些世貿組織或環境保護委員會的成員國和地區,憑借自身在環保方面的優勢,制定對發展中國家過于苛刻的統一環境標準,使我國產品出口市場范圍縮小。二是產品出口增長速度受影響。比如浙江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的產品占比最大的是機電產品,而一些發達國家在新的多邊貿易中肆意推行環境壁壘,以保護本國市場為目的而提高產品的環境標準,比如噪音、電磁輻射標準等,使出口產品準入門坎提高。三是出口產品成本增加。出口產品要跨越貿易壁疊,就必須按照它的技術、環境標準和法規要求去做,使得產品較之前具有高得多的開發成本、生產成本、包裝成本、流通成本、認證檢驗成本等,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和價格競爭優勢。貿易壁壘對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發展的正向影響效應,一是提高了民營出口企業的環保意識。二是推動了民營企業產業結構的升級。他們在努力攻克貿易壁壘中不斷引進國外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產品的環保技術含量,降低產品的資源消耗來突破貿易壁壘,最終帶來產業結構的升級。三是強化了民營企業出口貿易行業的管理體制。要消除負面影響,就需要加強各個行業內部的共同管理,規范企業的生產和出口行為,促使行業的整體進步。四是為民營企業出口貿易創造新的增長優勢。貿易壁壘加速了民營企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從而推動了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產業的發展。

2.出口環境,影響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的發展。民營企業出口貿易首先是面臨外貿政治風險,戰爭或恐怖事件帶來的風險,不僅只是會影響到對戰爭所在國的出口貿易,并且對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其次是貿易政策變動的風險,各種貿易壁壘形成,不同程度制約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發展。三是經濟危機或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自由流動,世界統一市場逐步形成,由于各種原因,一國經濟有可能爆發危機或波動,由此引起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導致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發展受阻。浙江民營企業出口貿易主要市場在美國、日本、香港、韓國、歐盟、東歐等地,其中以歐盟居首。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化經濟衰退沖擊出口貿易市場,外需縮小,民營企業出口貿易受阻。

3.商品結構,制約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的發展。一是民營企業出口商品結構不協調,高新技術產品比例低。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越來越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正成為推動中國進出口高速增長的新亮點。民營企業產品出口競爭優勢還是建立在勞動力和資源的比較優勢上,比如服裝和紡織品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浙江省兩者出口總額占前20項商品出口總額的38%,高技術產品出口值只占3.2%,比重嚴重不足。二是出口商品附加值低,有二種類型,一種是通過使用進口的原料部件或設備,雇傭本地廉價的低素質勞動力從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和組裝。如紡織服裝、電子等輕工產品,然后出口到國外。這些產品處于中低檔水平,技術含水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潤率低,而且很多利潤來源是依靠出口退稅,在國際競爭加劇中效益不斷下滑。另一種是零部件供應,零部件供應是指在一些技術比較先進的行業,發達國家的公司將一些成熟標準化的零部件生產發包給發展中國家的制造商。

三、促進民營企業出口經貿易發展之對策

1.提升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的競爭優勢。技術含量低、結構單一規模小、經營管理模式落后,是橫在中小民營企業面前的三道坎。民營企業出口貿易可以通過產業集聚獲得競爭優勢,克服不足之處。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產業集群由于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樹、資源共享、生態共保、優勢共創而提升了參與國際大宗交易的競爭能力。同時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增強創新能力,創建區域品牌;發揮政府的作用,加強制度創新等。創建品牌集群,引導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要積極推動市場型集群為主向中衛型集群為主發展。促進產業集群與專業市場的整合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引導企業在專業化經營中不斷技術創新和產品的轉型升級,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的不斷自主創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產品才是民營企業出口貿易平穩發展的根本保證。2.借鑒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模式。一種是合作出口模式,即通過為跨國公司提供零部件,進入跨國公司的產業鏈,成為某一產品的全球性生產基地或制造中心;第二種是為國際品牌加工、模式,利用比較優勢,為國際著名品牌加工、,依托國際著名品牌的連帶效應,提高自身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第三種是國際連鎖模式,特點是國內制造,國外建立辦事處和營銷網點銷售;第四種是與國際巨頭聯合模式,特點是強強聯合,與外國優勢企業合作,提升自身競爭力;第五種是兼并外企模式,特點是國外設立研發中心,利用外企研發人員和設備參與國際競爭。

3.建立貿易救濟機制,從政府、產業協會、企業三個層面促進產業群內融資推動。最近國務院召開了會議,確定了九項金融促進展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比重;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征營業稅。資金是企業、特別是傳統產業企業發展的“血液”和“潤滑劑”,資本不足嚴重阻礙民營企業出口產業的發展。

4.發揮人才聚集正效應。人才集聚正效應指人才集聚在和諧的內外環境作用下,發揮超過各自獨立作用的加總效應,人才集聚可以為個體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創造機會,從而實現隱性知識的轉移,使個體間互相啟發、學習和交流,促進創新,集群內的專業化分工可以使每個人專注于自己專業領域內的工作,實現個體之間的優勢互補,產生一種集群生產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和物質資源加入到組織內部,形成循環累積效應和強化正效應。

5.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和商貿物流本土跨國公司。積極培育大產業區,形成大產業區與大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以功能創新、轉型和重組為主旋律的市場新成長階段,提高專業市場的整體素質;加強對出口商品的質量監管。引導園區企業參與國際化經營,提升國際競爭力。利用國際資源,開展跨國經營。在一些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產品或行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一批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同時積極進行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研制,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6.重構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結構。首先是產品結構的升級,從傳統的原材料、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轉向技術、資金密集型的工業制成品的出口,特別是發展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其次是貿易方式的轉變,從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向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外貿發展方式的核心是優化結構,外貿發展的根本問題仍然是結構問題。外貿結構的調整優化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變化,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的發展已到了從數量型擴張向集約型發展的階段,需要著力調整和優化外貿結構,強調外貿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此外,要進一步關注和加深外貿對經濟發展作用的認識,著力提升出口商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實現出口商品結構的升級換代。

參考文獻:

[1]吳迪:中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4):29~34

[2]李明玉:中國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實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52:156

[3]俞利芳:浙江“塊狀經濟”研究綜述[J].商業時代,2008,(09):99~100

[4]王哲:產業集群、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轉型[J].商業時代,2007,(21):96~97

[5]周邦瑤:浙江產業集群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選擇[J].商業時代2007,(3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