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貿易發展趨勢

時間:2022-03-23 02:14:00

導語:玉米貿易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玉米貿易發展趨勢

一、我國玉米貿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997年至今,我國一直是玉米凈出口國,但玉米出口與進口貿易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走勢。其中,玉米出口表現出顯著的波動性。2003年玉米出口達歷史最高值的1638.9萬噸,而2004年僅出口231.8萬噸,下降85.9%,2008年玉米出口僅為27萬噸,比2007年下降94.4%,達到近年出口量的最低值。在進口則表現為數量小且相對穩定。1997—2008年平均進口量僅為4.5萬噸。我國玉米出口與進口的不同走勢,主要是源于我國玉米生產與消費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我國東北三省等北方地區為玉米主產區,玉米生產大于消費;而玉米需求卻大都集中在南方的沿海省份,玉米需求大于供給。這種供需的地域差異形成我國玉米“北糧南運”的流通格局。與此相對應,我國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主產區,進口則主要分布在南方主銷區。2003年吉林省出口玉米1047萬噸,占當年全國玉米出口總量的63.9%,而廣東省每年有超過1000萬噸的玉米需求量,是我國玉米進口的最主要省份之一。

貿易政策也對我國玉米貿易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玉米出口之所以呈現較強的波動性,主要受出口政策的影響。2001年和2002年,我國先后出臺免征大宗谷物鐵路建設基金及玉米出口增值稅零稅率等促進玉米出口的政策,直接促進了2002—2003年玉米出口的顯著增長。2004年,貿易政策開始轉向抑制出口,國家將玉米出口配額調減至300萬噸,同時取消對玉米的出口補貼,導致當年玉米出口的急劇下降。受到國際糧價上漲的影響,2007年末,我國又出臺新的玉米貿易政策,先后取消玉米的出口退稅和征收玉米產品出口稅,并停發出口配額,使2008年玉米出口銳減。在進口方面,人世后我國對玉米實施國營貿易和關稅配額管理的市場準入政策。從2004年起,國營貿易在進口配額中所占比重為60%,玉米進口配額為720萬噸。截至目前,我國玉米進口量一直沒有超過入世時承諾的配額量。盡管我國在玉米市場準入方面實施一些限制條件,但已在一定程度上放開了玉米進口市場,只要市場條件允許,即只要存在潛在的玉米需求,未來我國的玉米進口仍存在較大的空間。

我國玉米貿易的發展趨勢是由國內玉米市場供給和需求的長期趨勢決定的,如果長期內玉米需求的增長速度超過供給,我國將成為玉米凈進口國,反之亦然。對我國玉米供給與需求的長期趨勢及玉米貿易流向問題,國內外的學者和研究機構已做出大量的分析和預測,①其基本結論是:一方面,隨著我國居民對肉、蛋、奶等食物需求的不斷增加,對玉米飼料的需求呈剛性且將不斷增加,同時玉米深加工規模的不斷擴張將導致對玉米的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玉米產量的增長可能受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產量增長率將低于玉米需求增長率。供給和需求的變化趨勢決定我國玉米在長期內將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未來進口玉米將不可避免。

二、我國玉米貿易發展趨勢對玉米貿易格局和出口政策的影響

玉米凈進口的發展趨勢將會使我國目前的玉米貿易格局和玉米出口政策發生變化。首先,我國“南進北出”的玉米流通格局即將形成。“南進北出”實際上是國內南北兩個區域市場玉米生產的空間置換向國際的延伸,即由南方省份進口玉米滿足當地需求,北方省份可適度出口玉米。屆時我國東北地區種植的玉米可憑借地理區位及非轉基因優勢,出口至韓國和日本等東亞國家。②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展望報告,考慮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今后10年的玉米年出口量可能維持在40萬噸左右。其次,進口玉米將導致玉米出口政策弱化。我國南方省份進口玉米,將使國內玉米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玉米價格將隨世界玉米市場價格的變動而變化,國內玉米市場的供需平衡將更多的受世界市場的影響。通過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的傳導機制,南方銷區玉米價格的變動將直接影響北方主產區玉米價格的變動,使主產區玉米價格與世界價格的聯動性增強。這種價格的傳導作用將使玉米主產區市場化程度提高,貿易政策對玉米出口的干預作用減弱,玉米出口的穩定性將會增強。

我國玉米出口政策的弱化是受進口影響的結果,但同時也需要政府在貿易政策上主動做出調整。從近年玉米出口政策效果的分析中看出,以國內市場平衡為導向的玉米出口政策存在高昂的運行成本。在國際糧食價格高企的背景下,我國于2007年末出臺政策抑制玉米出口,使國內外玉米市場被隔斷,國內玉米價格遠低于國際價格。顯然,限制出口政策并不利于主產區種植玉米的農民增加收入,而且還導致走私出口玉米現象的發生;不僅降低海關收入,而且增加社會管制成本。然而,與2007年末相比,當前玉米出口又面臨截然不同的境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國際玉米價格已跌去50%有余,很有可能呈現低于我國國內玉米價格的走勢。如果沒有玉米出口補貼等政策支持,我國玉米很難出口至國際市場。玉米主產區的農民目前面臨增產但無法增收的困境,出售玉米獲得的收入甚至無法抵消種植玉米的成本,農民利益受到損失。因此,政府需考慮當前玉米貿易政策的高成本,順應玉米貿易趨勢的變化,適時調整玉米出口的政策目標,面向國際玉米市場重新審視和制定我國的玉米出口政策。

三、玉米凈進口趨勢及貿易政策調整對我國玉米產業的影響

(一)玉米生產和農民增收受到嚴峻挑戰

我國玉米近年來保持較高的出口量,但這并不能掩蓋我國玉米生產缺乏比較優勢的現實。隨著玉米進口的增加,我國玉米主產區將面臨國外玉米的強勢競爭。如果政府及有關方面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很可能導致玉米價格下降,農民種植玉米收益降低。(二)東北地區的玉米加工業面臨成本壓力

對我國畜牧業及玉米加工業等玉米需求行業來說,玉米進口將使國內玉米市場價格降低,有助于降低玉米需求企業的采購成本,提升其市場競爭力。但考慮到存在玉米運輸成本等因素,東北地區的玉米需求企業并不能產生對進口玉米的直接需求,只能更多的面對省內的玉米市場采購,這樣很可能在與沿海地區的同類玉米需求行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不僅如此,隨著大型國際糧食企業開始進入我國玉米加工行業,我國玉米加工業同樣要面對更加強勢的國際糧商的競爭。

(三)玉米貿易政策調整為我國玉米長期穩定出口帶來機遇

在目前的情況下,玉米出口的意義已不僅在于貿易順差和外匯貢獻,更主要的是降低用于糧食儲備的財政支出,同時出口帶來的玉米價格提高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進而促進玉米生產,有利于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

四、我國玉米產業的應對策略

在我國玉米可能出現凈進口的趨勢下,我國的玉米貿易格局將從目前的“北糧南運”逐漸轉變為“北出南進”,貿易政策對玉米出口的影響將會弱化,這些變化將為我國玉米產業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逐漸影響到實體經濟,我國的玉米產業將會面對更為嚴峻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應采取如下應對策略。

(一)平衡玉米需求結構

必須注重平衡玉米的需求結構,適度控制玉米深加工業的規模。在我國的玉米需求結構中,飼料和工業需求占絕大部分比重,近年來均呈增長態勢,其中工業需求呈現加速增長態勢。我國玉米深加工行業的迅猛發展,可能會產生過度投資的風險而造成資源浪費,而將來的玉米進口也不利于我國玉米加工業進一步擴大規模。因此,我國應重視玉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在國內消費與出口間做出合適的選擇。如果國內市場需求不振,則應有適量穩定的出口。

(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形成市場化運行主體

國內大多數糧食企業長期依賴政府財政撥款,缺乏市場競爭力。盡管我國已采取相應措施,對國有糧食企業進行改革,以使國有糧食企業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但從目前看,仍有許多國有糧食企業在中央或省級政府財政補貼下開展玉米存儲等業務,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動性,阻礙了我國玉米市場化的步伐,導致玉米流通效率低下,政府財政負擔加重。因此,應繼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進,明確政府和企業各自的職責,將維護糧食安全的任務賦予國儲及省儲糧庫,其余國有糧食企業在改革后走向市場,使其真正成為自負盈虧的具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三)把握國際市場變化,適時出口玉米

在未來玉米“南進北出”格局下,應把握國際市場機遇,在國外玉米短缺、玉米價格高于國內的情況下出口玉米。當前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市場對玉米及玉米產品的需求銳減,玉米及其加工品價格下跌,對玉米出口帶來嚴峻挑戰。但從另一方面看,由于玉米出口國均面臨出口減少的壓力,這種國際經濟環境也不失為我國玉米重新占領海外市場的機遇,尤其是鄰近的韓國和日本。我國農業及商務部門應及時提供國際玉米市場的供需變化及價格動態的信息,為出口玉米提供服務。我國玉米出口企業應不斷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把握市場機遇,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加強與國際糧食企業合作,促進企業適量、穩定出口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