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農產業致富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8:07:00

導語:林農產業致富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農產業致富管理論文

進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北斗彝族鄉,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恐怕就是那些林海一樣綿延的核桃林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北斗鄉“山定主、樹定根、人定心”,廣大林農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高漲,北斗鄉的林子綠了,產業興了,林農致富也有了盼頭。

2008年,北斗鄉發展核桃16.7萬畝,其中種植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大戶有2戶、500畝~1000畝的有4戶、100畝~500畝的有300多戶,戶均占有核桃56.3畝563株。僅核桃一項,人均收入就超過1800元。核桃成為富民興鄉的重要支柱產業,成為北斗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頂梁柱”和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明晰產權筑牢產業發展基礎

林業產權是森林經營管理和林業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只有產權明晰,林農真正成為森林的主人,他們才會珍惜并用心經營管理森林,不僅讓森林茂盛生長,而且還會想方設法讓森林成為他們的生存與致富之本。這是北斗鄉人的林改感悟。

過去,由于林業產權機制不活,北斗鄉與其他集體林區一樣,也存在著產權不清、經營主體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林業產業發展受到制約,林農的利益難以兌現。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林產業在山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廣大農戶“靠山吃山、靠山養山和靠山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然而,由于權屬不清,加之很多林農都抱有“與其等樹林成材后再賣,不如現在就攥著鈔票踏實”的心理,森林管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山是大家的,遇到亂砍濫伐不好管、不愿管,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現象,就像村民對巡山護林員說的那樣:“那么多的山你們巡得過來嗎?管得住嗎?”

2006年4月,北斗鄉作為林權制度的先行者之一,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林改探索。變集體林權“公有”為“私有”的改革,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擁護。通過改革,全鄉明晰產權的林地面積達56.43萬畝,發放林權證3588本,確權率和發證率分別達99.9%。產權明晰后,廣大林農把“樹林子”當成“菜園子”自覺管護,造林、護林、用林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北斗鄉北斗村核桃種植大戶常永祥感慨:“以前不敢大膽發展核桃,因為權屬不清,萬一發展了今后又不是自己的怎么辦?現在,山林權屬明晰了,我們拿到了林權證,吃下了‘定心丸’,我們發展核桃產業的信心也足了。我還想在核桃深加工上做文章,聯合核桃種植戶,建立加工企業和銷售體系,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經濟聯合體。”去年,常永祥僅僅核桃一項的收入就超過了40萬元,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泡核桃種植大戶。

規劃先行拓寬產業發展路子

產權明晰了,產業怎樣做大并保持持續發展的潛力?只有科學規劃,才能整合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拓展發展空間。

北斗鄉黨委、政府立足北斗實際,按照“全國核桃林業標準化示范區”的要求,圍繞科學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種植的發展思路,以適宜村為主體,實行集中連片種植,將全鄉核桃基地建設規劃為“兩帶三區”,即新村-黃連-梅花-北斗為第一產業帶,六米-黑豆場-雙河-栗樹坪第二產業帶;以順濞河流域為主的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區為山核桃種植區,1700米-2200米的中海拔地區為本地優質核桃種植片區,2200米以上高海拔冷涼地區為新疆核桃種植片區;同時,制定了詳細的年度發展規劃。

截至2008年底,北斗鄉的核桃面積達到16.7萬畝。從2009年開始,該鄉每年還將種植核桃2萬畝,到2012年時有望發展到24萬畝。該鄉還明確提出核桃發展的四個轉變,即:種植地點選擇從在荒山荒坡、田邊地角等傳統種植地點向平坦肥沃的常耕地發展轉變;從原來核桃收入作為家庭收入的補充轉變為家庭收入以核桃收入為主轉變;核桃的發展方式從零星種植、粗放管理向規范化、規模化、科學化、基地化發展和集約化、企業化管理轉變;從數量型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型轉變。

大戶帶動提升科學發展水平

過去在北斗鄉,很多人將核桃看做是“懶莊稼”,只注重產出而不重視投入,由于不懂科學種植,核桃樹長成了“小老頭樹”。如何幫農民算好生態賬和經濟賬?如何加強管理和壯大產業?如何提質增效實現科學發展?北斗鄉黨委、政府探索出一條“大戶示范帶動”、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他們引進大理建標公司,在新村村委會分期發展山核桃,既發展了核桃產業也解決了當地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扶植好本地大戶,為林農發展核桃產業樹立了典范。農民陳學賢投資8萬多元,種植美國山核桃134畝,2008年核桃產量達到1170公斤,產值達16萬多元。陳學賢還為當地群眾對美國山核桃的撫育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在他的帶動下,新村村委會家家戶戶爭先種植美國山核桃,形成了搶著干、爭著種、主動栽、加強管護的良好氛圍。

核桃產業發展了,北斗鄉黨委、政府又引導林農成立了新村村委會林產品經營協會等一批專業協會,讓林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解決了林農由于市場信息不靈帶來的林產品賤賣等方面的問題。

返鄉創業產業發展增添亮點

林改為林業大發展搭建了大舞臺,吸引了大量外出林農返鄉創業。北斗鄉是當地的林業大鄉,也是木材大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昔日的木材大鄉又煥發出新的活力,過去的“木材老板”變成今日的“種植大王”,不少木材老板、外出務工青年、在外工作干部都紛紛回鄉創業發展核桃,為北斗鄉核桃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

新村村委會青年羅云紅2006年2月只身踏上務工之路,到澳門海關從事物業管理工作。2007年底,羅云紅得知家鄉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已經全面結束,分山到戶的新村林農正紛紛上山發展林業經濟并開始致富的消息后,毅然辭去工作,揣著3萬元積蓄趕回家鄉。“在外打工不是長遠之計,與其看人家賺錢,不如趁著政策好,早日自己干點事業。”羅云紅說,“好政策就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雖然資金不足,但可以滾動式發展。要相信人勤地不懶的道理。”?在他的軟磨硬泡和循循善誘下,目不識丁的母親開竅了,做出了一生中最了不起的一件大事:賣豬支持兒子上山創業。羅云紅憑借自己的勇氣、膽識和勤勞,在自家的200多畝林地上發展核桃樹1000多株、冬桃82株,其他經濟林木200多株,還對父輩種植的60多株核桃樹進行了科學撫育管理。同時,他還虛心向核桃種植戶取經,采取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科學管理的方法,養了8條牛、26頭豬、上百只雞。2008年,羅云紅僅核桃收入一項即達6萬元,成了名副其實的返鄉創業致富青年,率先走出了一條依靠發展生態林業增收的“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