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新聞記者素養(yǎng)探索

時間:2022-12-21 04:03:59

導語:政法新聞記者素養(yǎng)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法新聞記者素養(yǎng)探索

摘要:本文對新聞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以政法新聞為例,對記者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進行舉例,包括政治素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道德等等。最后提出提高政法記者素養(yǎng)的有效措施,力求通過堅持內容為王、加強監(jiān)督制約、掌握采編技巧等方式,使其牢守職業(yè)道德,自我素養(yǎng)不斷提升,更好地為社會和群眾而服務。

關鍵詞:政法新聞;新聞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

一、引言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之下,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開始逐漸重視精神層面的需求,媒體間的行業(yè)競爭日益激烈。在融媒體時代下,政法新聞記者應充分發(fā)揮作用,深刻認識到此類新聞的特殊性,并具備與一般記者不同的行業(yè)素養(yǎng),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為群眾提供更加真實全面的報道,積極正面的引導社會輿論。

二、新聞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記者價值觀偏頗。在常人眼中,記者職業(yè)風光無限,但其中的艱苦卻不為人知。他們常常風里來、雨里去,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為了搶發(fā)頭條新聞,需要第一時間奔赴現(xiàn)場,彰顯強烈的奉獻精神。在抗擊戰(zhàn)役中,很多記者都挺身而出,冒死請命,深入疫區(qū)采訪,充分展現(xiàn)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奉獻精神。記者們表示“我們是記者,到最危險之處采訪,是我的職責”。在他們的眼中,記者證是一份沉重的責任。尤其對于政法記者來說,政法新聞具有較強的社會功能,且新聞記者職業(yè)較為特殊,使新聞工作注定不平凡,需要投入較多的腦力與體力,有時甚至危及記者的生命安全。如若記者自身的價值觀存在偏頗,不具備高尚的敬業(yè)精神,勢必很難為公眾報道真實可靠的事實,難以積極正面的引導社會輿論,進而產生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二)部分記者未做到廉潔自律。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市場經濟日益繁榮,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也隨之發(fā)生,并逐漸滲透到新聞工作領域之中,個別記者為了謀取私利,直接或間接地向被采訪單位或個人索要好處,有些記者在下基層采訪時居高臨下、目中無人,要求無微不至的照顧;部分記者經不起物質與金錢的誘惑,未能做到廉潔自律。政法新聞通常涉及違法違規(guī)事件,一些違規(guī)主體為了免于受到法律制裁或者高額罰款,有時會給記者一些“好處”,如若記者借助自身工作便利收取他人禮金,便坐實賄賂行為,造成嚴重的貪污腐敗現(xiàn)象。拜金主義的歪風邪氣也會伺機侵入到新聞領域,不但對新聞事業(yè)造成直接危害,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例如,在山西著名的“6•22”金礦爆炸事故中,有8名前往采訪的記者收受當?shù)仡I導與礦主送上的金元寶,職業(yè)道德淪喪,幫助隱瞞事實真相,使記者隊伍的良好形象受損,受到嚴厲的處分。(三)部分記者報道違背事實。為了使新聞道德更加規(guī)范,便要確保新聞事實的真實性。在內容真實性方面很容易出現(xiàn)失德現(xiàn)象,可能受政治、挾私報復、混淆視聽等多種因素影響,使新聞報道違背事實。值得注意的是,應明確究竟是操作事故還是故意為之,并對新聞記者給予一定的批評和警告[1]。

三、政法新聞記者的基本素養(yǎng)

隨著法制社會建設的不斷深入,當前公民對政法新聞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但在新聞報道中也存在許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受新聞記者行為素養(yǎng)的影響。針對當前新聞隊伍素質現(xiàn)狀,作為一名合格的政法記者,應具備以下基本素養(yǎng)。(一)政治素養(yǎng)。媒體是廣大群眾的喉舌,記者應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與理想信念。在新聞采編過程中,無論是線索獲取、價值判斷還是主題確定,都需要強大的政治素養(yǎng)為后盾。在眾多媒體記者中,政法記者屬于最中堅的力量,代表著國家與政法系統(tǒng)發(fā)聲,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否則很可能在新聞采訪中陷入“迷魂陣”,在新聞撰寫時缺少靈魂與思想,在報道方向上也容易出現(xiàn)偏頗。對此,每位政法記者都應深入領會馬列主義與思想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分析和解決問題,以馬克思辯證思想判定善惡與美丑。此外,還應熟悉和領悟國家大政方針,并將其滲透到新聞采編之中,宣揚美好與善良,為社會傳播更多正能量,引導廣大群眾的思維與言行。(二)法律素養(yǎng)。在法制社會環(huán)境下,廣大群眾的法制意識也不斷提升,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政法新聞無處不涉及法律,對政法記者的法律素養(yǎng)也提出嚴格要求,這樣才可更加準確的報道新聞,為國家和廣大人民服務。作為政法記者,不但要熟知國家法律條款,尤其是法院、公安與檢查等部門的行業(yè)記者,除熟悉相關法律規(guī)定之外,還應熟悉起訴、辦案與審批等流程,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報道事物,甚至引起負面輿論,使國家政界、外交與政法機關陷入被動。例如,2018年福州出現(xiàn)的一起偷渡案件,當時的記者因不熟悉法律與國家對外口徑,為了博取更多群眾關注,擅自將公安通稿中的標題進行改動,由此引發(fā)嚴重的外交事件。可見,記者在編寫新聞稿時還應與政法、宣傳等部門加強合作,共同審核把關,以此引導正向社會輿論[2]。(三)專業(yè)素養(yǎng)。新聞采編主要考驗的是政法記者的專業(yè)技能與綜合素養(yǎng)。一是社會責任感,當發(fā)生政法新聞時,記者應利用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對事件的價值進行衡量。例如,一些政法事件看似很吸引人,但是為了維護社會安定,不可廣泛的傳播;二是編寫能力,記者應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通過不斷的練筆更好地為新聞編輯而服務;三是新奇的思維,政法故事有時如同偵查破案一般,只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與想象力,才可將整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清楚;四是交際能力,在新聞采訪中,經常會遇到抗拒和畏懼采訪的情況,尤其是犯罪分子,記者只有攻破他的心理防線,才能夠獲得理想的采訪效果。(四)職業(yè)道德。該素養(yǎng)是指記者在新聞工作中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工作作風,另一個是職業(yè)素養(yǎng)。作為政法記者,應始終堅持國家與社會利益至上,全身心地為人民服務,堅決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貪圖享樂與特權,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要有堅持真理、“咬定青山”的精神。在新聞采訪中,有時會遇到重重困難和阻力,只有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才最有可能接近事實真相。在新聞編寫中,應做到嚴謹踏實、精益求精,有時的一字之差便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后果,尤其是在政法新聞報道與編寫中,不可人云亦云,要腳踏實地,勤勉踏實地開展好每一次新聞工作。

四、政法新聞記者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措施

(一)堅持內容為王。在融媒時代下,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媒體行業(yè),使傳播手段日益多元,受眾信息獲取方式也隨之而變。但是,無論傳播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內容始終是新聞的根本所在,在政法新聞中也是如此。如若內容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受眾閱讀,特別是在融媒背景下,新聞內容和質量不盡相同,要想提高報道質量與效果,勢必要求記者堅持內容為王,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自我素養(yǎng)。首先,記者應提高自身寫作與采編水平,一些專業(yè)的政法案件要求記者具備全國法律職業(yè)資格證才能獲取采訪資格,新聞采編應盡量貼合群眾與客觀現(xiàn)實,創(chuàng)作出更多鮮活、詳細的新聞稿件,將真實的事件展示給群眾;其次,當記者面臨大量新聞信息時,應對信息的真?zhèn)芜M行辨別,具備求證事件真?zhèn)蔚谋绢I,依靠“慧眼”準確鑒定垃圾信息、炒作信息與虛假信息,解讀和傳播真實、經得住推敲的信息,為群眾提供精神服務;最后,當前受眾擁有信息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身份,為了為何政法新聞權威性,記者應注重對新聞事件深度與廣度的挖掘,根據內容正確引導輿論。(二)加強監(jiān)督制約。當前,各大媒體間的行業(yè)競爭日益激烈,部分新媒體在商業(yè)利益的驅使下過于注重新聞的點擊率與轟動力度,有時存在夸大事實、以偏概全、避重就輕等問題,對受眾產生錯誤的思想引導,進而為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甚至部分記者為了獲取更多私利,偽造虛假信息影響社會安定。對此,應加強對新聞記者的監(jiān)管與制約,具體措施如下:一方面,新聞機構可定期對記者的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作風態(tài)度等進行考核,構建完善的考核機制與獎懲措施,以此達到約束和規(guī)范職業(yè)行為的目標;另一方面,將考核成績與薪資待遇掛鉤,使記者的報道與采編行為得以規(guī)范,確保新聞內容真實可靠[3]。(三)牢守職業(yè)道德。在新時期背景下,政法記者應將政治素養(yǎng)提升放在首位,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報道中宣傳大政方針。在報道中應堅定自身的政治立場,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原則面前不讓步,借助新聞報道引導輿論,將真實的新聞呈現(xiàn)給群眾,弘揚正能量與主流價值觀,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此外,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yè)操守與作風,在融媒時代下找好自我定位,形成良好的職業(yè)操守。作為政法記者,應始終忠于黨和國家,自覺遵守職業(yè)道德準則與規(guī)范,永不停歇追求真理的步伐;還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改正以往工作陋習,樹立融媒思想理念,以合格的新聞人嚴格要求自己,不為一己私利棄黨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顧,真正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政法新聞人。(四)提高自我素養(yǎng)。新聞學雖然是社會科學,但卻涉及民族、經濟、軍事、體育、文衛(wèi)等多個領域,這便要求記者必須博學廣識,粗通各領域的基本知識,做博學的雜家。作為政法記者,不但要強調政治家辦報,還應具備專家、學者的頭腦,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扮演好新聞工作者與專家兩項角色。記者分工明確,負責法制報道的記者必須要懂法律,如若對該領域知之甚少,不但會使采訪報道深度不足,甚至會鬧出笑話。例如,某法制媒體記者在導語中寫道“XX法院以涉嫌盜竊罪將其逮捕”,該名記者顯然不熟悉訴訟內容,具備逮捕職能的是檢察院,并非法院,導致人們看到該報道后哭笑不得,直嘆記者法律常識淺薄。可見,作為一名合格的政法記者,在具備堅定的政治素養(yǎng)之外,還應具備較強的業(yè)務素質,這也是做好新聞報道的關鍵所在。要想促進記者業(yè)務素質提升,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改進。1.勤動腦。思考黨政方針、國情民意、政府會議精神等等,應讓大腦除睡覺之外不停地運轉,思考每件政法新聞的起因,能夠產生怎樣的因果關系,背后是否含有隱藏價值,對國家和人民是否有利等等,通過勤動腦不斷鍛煉自身的思維靈敏度與邏輯水平。2.勤動嘴。作為政法記者,在采訪和報道中不允許有絲毫的失誤,這就要求記者應勤動嘴,要多打聽和提問,有一張愿意說、且會說的嘴巴,否則將很難獲得更好的新聞線索。有時即便是獲得了線索也無法挖掘出更深層的東西。可見,作為一名作者應善于、敢于提問,但不能亂說亂問,更不可胡說八道,而是要在堅定政治立場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的提問,這便是采訪的技巧。3.勤動手。政法記者需要具備一雙巧手來“編織文字”,將政法故事繪聲繪色地講述給群眾。要想懶惰是不行的,當突發(fā)新聞時,你的采訪來了,如若未及時寫、及時發(fā),等于沒采,還使得新聞資源被浪費。若是今天剛發(fā)生的事情,當天沒有發(fā)表,待到明天、后天再發(fā)表,便不是新聞了,這與跟蹤新聞不可同日而語。此外,作為政法記者平時應多多練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積累素材,只有閑時收集忙時才能信手拈來;一些自己編寫的稿件也應反復修改,經過不斷壓縮中錘煉出精華文章[4]。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法制時代背景下,政法記者應對自身素質提出更高、更加嚴格的要求,只有認真的學習和工作才會積累更多經驗,堅定政治立場不動搖,不斷強化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道德,通過堅持內容為王、加強監(jiān)督制約、掌握采編技巧等方式,使其牢守職業(yè)道德,自我素養(yǎng)不斷提升,勇于承擔重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辜負黨與人民的重托。

參考文獻:

[1]赫在榮.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探析[J].數(shù)字化用戶,2018(045):291.

[2]張陽洋.論新聞記者的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8(011):251-252.

[3]蔡志燕.新時期新聞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9(016):131-132.

[4]賈瑞欣.新媒體視域下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022):82,158.

作者:高鵬 單位:天津海河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