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思路
時間:2022-05-14 08:28:17
導語:新聞學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前我國新聞教育的主要弊端
我國目前的新聞教育出現了“弱本強末”的態勢。過于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育”。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新聞學專業在培養模式上都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采、寫、編,而忽視了學生的道德方面的培養。其實就新聞學來說,道德的培養才是我們應該抓住的根本。
(一)過于偏重“技能培養”
新聞學專業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專業,因此,很多高校在制定教育目標的時候都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希望培養出畢業之后到媒體能直接“上手”的人。所以,我們考察一下國內高校的新聞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會發現基本都是要培養前沿的、應用型的人才。比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網絡剛剛繁盛的時候,就在99級新聞學專業學生中開設了有關于網絡傳播方向的課程,為網絡媒體培養應用人才,同時也培養利用網絡技術為新聞媒體工作的人。這在當時國內新聞學專業中是走在前列的。另外,我國其他大學新聞學的培養目標基本都毫不例外地以“技能”培養為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辦學宗旨是:為社會培養和造就掌握國家政策法規、通曉新技術、精通外語、具有現代管理觀念的新一代新聞與傳播人才;為國家解決新聞與傳播領域中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構筑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交流的橋梁。另外,從2004年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也確立了以社會科學知識為基礎,以新聞專業為核心的教育思路。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也適應形勢調整了培養方案,“試圖在雙語新聞人才培養、多學科交叉研究、網羅人才培養、重大新聞現實問題研究、與業界緊密合作等方面形成特色”。[2]“在長期理性的浸淫下,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以其向受教育者傳授知識、技能的多少。”[3]對新聞學尤其如此。很多高校在培養新聞學人才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培養熟練掌握采、寫、編、評的技能性人才,而忽視了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新聞學畢業生的功利色彩非常嚴重,尤其是在社會大環境的浸染之下,這些肩負著傳播消息、社會守望功能的新聞從業人員卻逐漸淪為了只求“自保”,沒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人,甚至很多時候把輿論監督的職責變成對“長官”負責。
(二)不注重新聞學專業學生的道德培養
與只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相對應的就是對于學生的道德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目前我國高校的新聞學專業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開設《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一類的關于職業道德的課程,但是,這門課程的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及新聞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這類實踐性和操作性更強,注重培養學生技能的課程。其實,對于新聞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德育才是最重要的。這么說可能在很很多人看來有失偏頗,但事實確實如此。對于新聞從業人員來說,采訪、寫作、編輯這樣的技能在參加到新聞實踐中之后很快就可以熟練掌握,對于新聞編輯來說,選擇新聞稿件、加工新聞稿件、制作新聞標題、組織版面、用方正飛騰進行排版這些工作可以在編輯實踐中很快就可以掌握,但是新聞道德卻不可以。很多的新聞從業人員在參加到新聞實踐工作中之后,面對種種誘惑往往會迷失自己,喪失新聞職業道德。“長期以來,我國習慣于從政治訴求、經濟發展、市場需要等功利主義角度出發,追求新聞教育的‘工具理性’與‘社會本位’。”[3](5)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新聞從業人員在不知不覺地回避新聞從業者的根本職責所在。長期以來,新聞教育中對于新聞專業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的疏忽,使得很多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尤其是在從事職務活動時經常突破起碼的社會道德底線,把新聞作為牟利的工具,并以身試法。新聞教育的培養目標錯位,是新聞從業人員道德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第一章里關于大學之道的記載也同樣適合于現在大學的教育理念。大學的首要職責是培養學生的品德、道德,這才是最重要的。對于新聞學也是如此,在培養技能合格的新聞從業者之前,首先必須要培養品德高尚、至少是品德合格之人。但是,這正是我們目前的新聞教育所缺失的。新聞學專業學生的道德素質不過關,就導致學生在參加到社會實踐工作之后,面對種種威脅、誘惑,很容易喪失職業道德甚至是人格。相對于其他的新聞從業人員來說,新聞編輯尤其如此。新聞編輯是媒體的把關人,所以對于編輯的道德有更高的要求。我國第一份政論報刊———《循環日報》的創辦者,我國第一位報刊政論家王韜早就曾說過編輯人員“非超群絕倫者不得預其列”,編輯人員必須“持論公允,不能挾私泄憤”。這都是對編輯人品和職業道德的要求。新聞要保證真實和客觀,編輯必須做好把關人的工作,編輯必須是人品和文品俱佳的人。所以,在培養新聞編輯的時候,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二、以德育為本,培養合格的新聞編輯
面對現在的新聞學專業學生就業率低下,很多高校的新聞學專業開始進行新聞教育改革。在就業率這只看不見的手的牽引下,幾乎所有新聞學專業改革都把改革的目標集中在“技能”培養上———新聞學專業的多面手,但是卻忽略了作為新聞從業人員尤其是新聞編輯最基本的“道德”。毫不諱言,一個新聞編輯即使是具有再好的職業素養,如果道德不合格,也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優秀的新聞編輯。其實,新聞工作是邊做邊學的過程。“新聞實務的技能只能保證你在上班的第一天、第一周有良好的表現,卻難以保證你走得更遠。”[4]相反,即使新聞實務不過關,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只要虛心好學,最終還是會成為合格的新聞從業者。還是那句話,德育才是根本。所以,最合格的新聞編輯就是道德過關的編輯。培養道德合格的新聞編輯,從根本來說分兩方面:
(一)個人品德的修養———人品
做合格新聞編輯之前,先做一個合格的人,即人品必須過關。大學時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學校在培養學生的時候必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金錢和責任之間做出正確的抉擇。大學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培養高學歷的人、高能力的人,還是培養有責任感的人、人品過關的人呢?人們常說“做事先做人”“三百六十行,德行為先”,這都是對于人品的要求,也是社會對于人的道德方面的要求。可以說,大學培養的不一定都是人才,但最終都能成人。所以大學教育必須反思,對于學校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對于學生來說,最高的學歷和學位是什么?歸根結底兩個字:人品。如果一個學校培養的學生是人品、文品俱佳,那么是社會之福;相反,一個學校培養的學生技術和學問都超群,但是人品不好,那往往是社會之禍。新聞媒介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輿論影響力已經被世界所公認。曾經說過:輿論導向正確,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黨和人民之禍。輿論導向的正確與否取決于新聞從業人員,更確切地說取決于新聞編輯。因此,新聞從業人員尤其是新聞編輯的人品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聞學專業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人品。新聞編輯人品的培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重視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道德修養應該是大學的第一門課程,也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開設思想道德修養的課程,但是都不是很重視。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覺得這是一門無關緊要的課。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大學教育的真諦就在于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畢業生。一個道德淪喪的學生只會給社會帶來危害。大學必須要重視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把學生的“人品”列入考核的范疇,實行“一票否決制”。我國高校目前對學生的考核基本都是以學習成績作為考核的主要標準,成績好的就是好學生,成績差的學生往往被認為是“不學無術”。對于學生來說,利用成績來進行考核無可厚非,但是成績不應該是唯一的標準。一個學生如果人品好、成績好,那對于社會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是一個學生如果人品不好而成績優異,對社會往往是非常大的危害。比如“化學天才”劉招華和陳峰,把自己的天賦用來制作冰毒,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所以,作為學校,在考核學生時不僅要考核成績,還要把道德列入其考核的一項,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可以實行一票否決制。一票否決,即是如果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人品不合格,即使學生的成績再好也不能評優、入黨甚至畢業。
3.營造以“德”為本的氛圍。這不僅是對學校而言,對社會也是如此。目前,我們的學校基本都是以學習成績或者是技能的高低來判定一個學生是否優秀或者合格。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是時候往往也看學習成績,看是否是黨員等一些條件,這對于培養人品好的學生是無益的,甚至有的時候還是有害的。導致了部分學生為了期末考試拿到高分,為了入黨采取賄賂等一些不道德的行為。為了培養德行優秀的人才,不僅是學校,全社會都要營造重“德”、敬“德”的良好氛圍。
(二)職業道德修養
對于編輯來說,職業道德修養既包括遵守編輯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和品質,同時又要對社會負有責任和義務。具體而言,就是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刊登虛假新聞就是最大的不道德。編輯是新聞媒體的總把關人,也是新聞面向讀者的最后一關。因此,編輯的職業道德顯得尤為重要。綜上所述,新聞學專業在培養合格的新聞編輯的時候不能只要求編輯必須是“通才”,而應該更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本文來自于《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邵云紅工作單位:渤海大學文學院
- 上一篇:駕駛員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 下一篇:防災局半年工作總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