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厭課逃課原因剖析
時間:2022-04-21 11:31:00
導語:中專生厭課逃課原因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針對中職教育的“厭學逃學”現狀,對一所中專學校逃學現象進行了分析。在分析“厭學逃學”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探討解決措施時,著重從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偏差進行分析,強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側重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中職教育厭學心理社會化
一、總體情況
筆者所在的學校分為兩個校區,在校中專學生接近兩千人,兩個校區各有一個省級重點專業,招生就業情況相對較好,其他專業的情況目前不論是招生就業還是日常管理都存在較大的困難,而教學管理更是難上加難,學生遲到曠課幾乎成家常便飯,有的班級學生逃課率高得驚人,一些公共課如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出現“三分之一逃課,三分之一不聽,三分之一半聽半玩”的現象,而諸如此類的情景,在中專校園已是“見慣不怪”之現象,學生厭學逃學的情況十分普遍。實際上,學校年年都在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上面花了很大力氣,但是效果甚微,結果學生的學習情況每況愈下,形成了“嚴管也亂,不管更亂”的怪局面。家長老師更是怨聲載道,家長抱怨學校監管不力,老師抱怨學生難管難教,學生則對老師的教學內容沒有興趣,想盡辦法逃課,進而沉迷于學習之外的其他事情,如迷戀網絡,吸煙喝酒,談戀愛找朋友,拉幫結派,甚至與校外的社會青年結交,在外邊打架斗毆,以致出現流血事件。最后,在老師中出現“不能管——不想管——不敢管”的惡性循環,進而是“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學校難管”的局面。
筆者曾經做過《市政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22.3%的學生“每周逃課超過五次”,而“從未逃過課”的同學為零。據筆者所知,有的老師班級里出現過這樣一種情況,按一個學期十八周計算,有兩個學生只有第一次課與最后一次課才來上課。至于點名時學生代答、簽到時同學代簽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網絡上甚至出現過在校學生公開聘人“代己上課”的帖子,在學生中間也流行“逃課才是必修課”的坊間笑話??傊凸P者所見,“厭學逃學”現象在中專學校里面已經成為影響正常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到了不得不予以治理的嚴峻關口。
二、原因分析
1.少數學生非自愿進校
有的中專生初中畢業后因各種原因本來就不愿繼續就讀,迫于家長要求,無奈才隨便選擇了一所中專學校。還有少數是家長根本管不了學生,被當作包袱甩到學校的。這些學生大部分都對學習抱無所謂的態度,因而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出現“逃學”行為。在市政學校的調查顯示,只有38.4%的同學的專業是“自己選的”,超過62.6%的同學在選擇專業時“聽從了家人或朋友的意見”,還有44.2%的學生在填報專業時對自己的專業“一無所知”,來到學校后有所了解之后,有44.6%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很失望”,55.5%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或極無興趣”,試想如此的專業志向與專業興趣,又怎能有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部分專業設置不太合理,在招生上存在“拉郎配”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志愿”并不“自愿”。
2.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
“中專難招,大學擴招”的事實,使得目前中專生源質量下降已是不爭事實,中專學校出于生存壓力放低招生門檻也已是“正常現象”,因而,部分在校學生由于文化基礎較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對所學專業缺乏學習興趣,所以“厭學逃學”。一個中專班級51位同學,入學考試成績“一科不及格”的學生占88.2%,“兩科不及格”的占66.7%,“三科不及格”的占47.1%,“四科及四科以上不及格”的占35.3%,這種情況的班級已經是入學成績最好的班級了,有的學生“語數英”三科總分還不夠80分,入學摸底考試時不少學生的“語數英”單科分為一二十分不等。
3.學校管理觀念難以轉變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專學校實行的是“精品”教育。原來中專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的“尖子生”,考好中專是當時“尖子生”的首選,大多數中專學生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俱佳,但自從中專招生并軌特別是高等院校擴招以后,中專招生形勢發生了根本性逆轉,生源質量嚴重下降,學校辦學規模擴大,而師資力量和學生管理水平并沒有完全跟上來,教學整體滑坡。思想觀念的變遷常常落后于客觀實際的改變,社會學上稱之為“文化墮距”,管理觀念的更新需要時間,也是一個痛苦與困難的過程。在學校管理上,老化的觀念不能完全跟上環境的變化,在管理方法上又缺乏創新,因而在學生中出現“難溝通”“難理解”“難管理”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4.課堂教學方式與手段落后
學校一些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未能依據學生的現狀科學組織課堂教學,仍然按照過去的模式,只顧完成授課計劃了事,很少顧及課堂紀律或學生是否學懂弄通了。有的老師拘泥于“老師盡力講、學生認真聽”的滿堂灌方式,未能區分不同的學生層次;有的老師不懂得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電子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說、多感官的參與;有的老師教學資料陳舊泛味,一份教案講了好多年也不見更新,總之教與學沒能得到有機的統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這些也是造成學生“厭學逃學”的重要原因。
5.社會環境變遷客觀上“惡化”了教育的外部氛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改變也體現在中專學生身上,使他們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和道德取向悄然改變。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各領域中的某些不正之風及社會道德水平的整體滑坡等等,無不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消極的影響。加上中專招生并軌以來,學生實行自己交費、自主擇業,用人單位又流行“文憑崇拜主義”,“學歷雖然不等于水平,但高總是好”的觀念,這些也都嚴重挫傷了中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80后正成為中專學校的主角,他們這一代的城市學生大多屬于獨生子女,自小就是在父母家人的寵愛當中長大,習慣了“以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多出現角色“定位不當,自視過高”的問題。在學校碰到困難時容易退縮,尤其是學習成績差、課外表現差的學生長期處于老師的“低期望”之下,缺乏積極向上的愿望與自信,而且,他們這一代人的家庭正處于新中國家庭史上最動蕩的一段時期,父母離異、父母下崗等重大生活變故不斷沖擊著他們的心理,他們往往變得十分敏感脆弱,渴望被學校認可、被老師承認、被同學尊重,他們容易因一時的挫折而沮喪不已,因一時的沖動而干出傻事,大中學生不斷傳出的自殺報道即為明證。
然而,他們在校學習期間,卻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他們出現的“厭學逃學”現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同時,也勢必敗壞校紀校風,給學校形象造成傷害。
三、解決措施
1.著重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努力促成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建立平等開放的師生關系
(1)在心理學上存在所謂的“皮格馬力翁”效應,表現在學校教育當中就是教師往往會偏愛“表現好、成績佳”的學生,對他們寄予厚望,教師積極正面的暗示會極大的提升學生的自信,引導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形成良性循環;相反,對“表現差、成績差”的學生則會期望過低,甚至有意無意地忽略他們的正當心理需要,忽視這些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對他們批評遠遠多過贊揚,這樣常常會造成這些學生更低的自我成就感,對學習、老師和學校喪失信心,以至自暴自棄,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學生工作者、班主任在找有“厭學逃學”現象的學生談心談話時,不能先入為主地給這些學生貼上“沒救了、自甘墮落”的標簽,要盡可能站在他們的立場與角度,去了解他們、理解他們。關注學生的細微進步,并及時予以贊揚,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難,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即使這種喜悅只是作對了一道題目。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工具,如廣播、黑板報、墻報、系刊、校報等形式,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特別是要大力表彰和樹立由后進生變先進的典型,讓所謂的“差學生”也經歷更多的積極情緒體驗。
(2)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中專班主任是學校最直接的學生思想工作者。一個班的班風和學習風氣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學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實,這個班學生的“厭學逃學”現象肯定會少,學習風氣肯定會好。因此班主任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但是,有些班主任往往由任課教師兼任,他們的授課任務本來就很重,又要他們去擔當班主任,勢必造成“兩難全”的局面。因此,不少學校根據實際需要,聘任有一定學歷且富有思想工作經驗的人才擔任專職,與學校的心理咨詢教師密切配合,機動靈活地針對厭學逃學現象開展工作,為學生在學習上與生活上排憂解難。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要使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心理輔導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就不能單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的“第一場所”,離開家長家人的合作與配合,學校社會工作就難收長效。
但是,部分父母以為將孩子送到學校讀書,就可以基本撒手不管了,有的甚至還抱著丟“包袱”的心態,讓“頑劣難管”的孩子遠離自己的視線,眼不見心不煩。有些父母糟糕的夫妻關系也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在校生活與學習。家長也有他們的苦衷與理由,“事業忙、沒時間”,“孩子太不聽話,自己沒辦法”等。如何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溝通機制這一問題就擺在我們的面前,而班主任則是這二者之間的“天然橋梁”,道理不言自明,因此,班主任應當盡可能通過多渠道與家長建立聯系,學校也要鼓勵家長積極主動地向學校咨詢學生在校的表現,反映學生在家里面的各種情況。
同時,在針對這類學生開展工作的時候,必須遵循案主自助的原則,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能大包大攬,更不能簡單粗暴,“不準做這樣,不能做那樣”,那樣只會導致孩子與學生的反感,在糾正其“厭學逃課”行為時,應充分信任學生的潛力,盡可能尊重學生的意見與決定,通過各種可行的、切合其自身實際的建議來引導他們,以期糾正之效。
2.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前面在分析中專學生“厭學逃學”的原因中,其中一條是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盡管教師學識淵博,在講臺上講得天花亂墜,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愿聽他的課而產生“厭學逃學”情緒,結果是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學生則埋怨教師授課聽不懂。
(1)學校的教務部門在新生入學時,應組織一次文化摸底考試,以考試的成績作為學生編班的依據之一,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基礎課的“分層次”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應加強他們的文化補習,而不應匆忙就讓他們接觸專業課;也不應把他們編入文化基礎較好的班,以免他們跟不上課。要給他們一定時間的觀察期,并在觀察期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外,可以適當開展師生的交流,身處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教師利用網絡這一互動工具與學生展開溝通,學校可以鼓勵師生之間的各種非正式的交流,促成更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建立良好的教學關系打下基礎。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睂W生對教師越信賴和崇敬,就越會喜歡教師所教的這門課程。
3.積極拓展就業渠道,使學生學有所用,對前途充滿信心
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難是“厭學逃學”情緒滋長和漫延的重要原因?!坝械闹袑W校本來新生報到率僅為40%%左右,不到一年,又有不少學生要求退學”。畢業生就業是“學校招生的指揮棒”,是“學校辦學方向的指揮棒”。中職與高職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以“就業”為直接導向,通過在校的理論學習與課程實訓,讓學生提升自身技能與綜合素質,畢業時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價值。為此,學校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花大力氣提高學生的畢業率與就業率。
綜上所述,中專學生“厭學逃學”,除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質較差外,也與學校的教育管理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在解決這一難題時,必須從學生、學校與家庭三方面著手,本著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此基礎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家長多方聯系、密切配合,以學校教育為根基,以家庭教育為引導,糾正“厭學逃學”學生的偏差行為,恢復中專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促成這些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倪泰一等編.《現代心理醫生》[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美]DavidG·Myers.候玉波,樂國安,張智勇等譯.《社會心理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3]翟進,張曙編著.《個案社會工作》[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4][美]艾爾·巴比著.丘澤奇譯.《社會研究方法基礎》[M].華夏出版社,2002.
[5]張敦福主編.《現代社會學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蔡文輝,李紹嶸編撰.《簡明英漢社會學詞典》[Z].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7]《社會學家茶座》[J].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 上一篇:機電專業學生社會實踐小結匯報材料
- 下一篇:小議現代電影中的色彩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