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競爭取勝之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3 05:45:00

導語:職校競爭取勝之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競爭取勝之道分析論文

摘要:肩負高職任務的各類高職院校在競爭中仍處于劣勢。高職院校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創建競爭對手不易模仿的特色,并實施能夠對多樣性、多變性的需求隨時作出迅速而有效反映的柔性教育。

關鍵詞:高職教育;競爭特色;柔性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5;G420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219(2001)07-0014-03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提倡,存在著良好的勢頭。但是,肩負高職教育任務的各類高職院校目前在競爭中仍然處于劣勢,如果不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及時調整戰略發展自己,將不會在競爭中取勝。

首先,與同屬高教系統的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存在著諸多劣勢。各高職院校的建設和發展還處于探索時期,有些院校還是由各類成人院校、培訓類院校轉過來的,在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辦學規模、教學管理、教育經費等軟硬件條件上都遠遠比不上普通高校。雖然國家把高職教育定為高等教育結構中的一部分,具有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地位,但是人們在觀念上總是認為職業教育不是高等教育,接受高職教育是不得已而為之。有資料顯示,高職院校學費是普通高校的二至三倍,如果加上吃、住等費用,高職生的人年均消費達9000~11000元。高職教育沒有建立起自身獨立的學歷、學位教育體系,這使得高職教育成為終結性教育,高職畢業生缺乏進一步深造的機會。而且高職院校在生源范圍、質量及畢業生分配、就業等方面都存在著比普通高校更大的困難。

其次,加入WTO后,還面臨來自國外競爭者的競爭。一方面,國內教育需求將進一步國際化。由于種種原因,國內許多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得不到國際就業市場的認可,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將選擇出國接受高等教育,這將加重高校生源市場的流失。另一方面,國外將對國內提供更多的教育供給。事實上,許多國外教育機構已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入世”后,還將會有越來越多國外教育機構搶灘國內市場,它們將爭奪一部分特別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優秀生源。

第三,高職院校還面臨著其他同類高職院校的競爭。另外,還有許多普通高校都開設了高職班,這無疑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競爭力量。

根據目前狀況,高職院校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做到:

一、創建競爭對手不易模仿的辦學特色

從前面的我們知道,較之各方面的競爭對手,高職院校實力普遍較弱。在這種情況下硬拼是不行的,只能巧取,即盡量避開競爭的焦點去另辟蹊徑。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根據自身的沿革和發展優勢確定辦學特色。那么,什么是特色呢?

1.特色應當是“人無我有、獨一無二”

高職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是我們目前討論得最多的話題。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的特色在于突出能力本位。高職教育人才的定位是高等技術型專門人才;教學上應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把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還應具備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及“雙帥型”的師資隊伍等等。但是,高職院校僅僅具備這些特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是高職教育的共同特色,是所有高職院校都具有的特色。就目前情況而言,創建特色最主要的任務是要能在同類院校中脫穎而出。比如,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條件開發與眾不同的專業,即使專業在名稱上不能做到與眾不同,也應根據市場需要在課程設置、授課、技能培養結構、學生素質培養上力求獨特;我們還可以在學生考核標準、授課內容、考核上區別于其他高職院校;或者我們可以制定獨具特色的教學管理制度,使得我們的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2.特色還應當是“只有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

要想使自己的特色優勢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得到保持,其特色就應當不容易被任何競爭者和效仿。當我們的辦學特色發揮出明顯的優勢,學校因此而受益時,競爭者們就會競相效仿,一旦效仿成功,我們的特色也就蕩然無存,特色優勢也只能是一時的而不會持久,因此特色最好具備不易模仿性。但是,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我們必須在具備特色硬件(如: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及特色軟件(如:教學管理方法等)的基礎上,達到教學各部門、管理各環節的動態協凋,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把特色滲透到教學管理的每一個細節中,還要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如此,我們的特色就不會被輕易地復制了,因為復制一個部分容易,復制一個系統很難。

3.要想形成特色必須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從戰略的角度看,創建辦學特色需要明確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任何都很難生產所有的產品,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要,小企業更是如此。高職院校在競爭中的地位與小企業相類似,其產品是畢業生,其市場是用人單位,它沒有足夠實力培養所有類型的學生去滿足用人單位的所有需求,而必須有所選擇,有所放棄,這就是定位。定位的本質就是犧牲,只有主動放棄某些東西,才能建立起一個獨特的位置,而且放棄的越多,留下的越穩固。高職院校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在自己的優勢上縱深發展,把有限的力重集中起來,切忌貪大求全、面面俱到,這樣才能把特色搞好。但是目前的情況剛好相反,很多高職院校不從長遠考慮,只要眼前有利可圖就去做。比如:在專業設置上,哪個專業是熱門就開哪個,不懂得揚長避短,這樣做的結果致使原有的定位變得模糊了,因此必然要損害院校在原有目標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二、實施柔性

1.使專業教學計劃柔性化

的情況是:專業一旦確定教學計劃也就隨即確定。也就是說課程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周安排、課程的學期安排等被確定后,還須根據教學計劃編制相對穩定的教學大綱,教師再根據教學大綱選擇教材、編寫講義,以便使課堂教學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如果說計劃時期我們還可以這樣墨守成規的話,那么現在這樣做就不符合要求了,因為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情況是不斷變化的,這些變化可能會使我們的教學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比如:我們的課程(科目、安排)可能要根據實際需要作出調整;我們的教學除了要根據經濟形勢、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外,還要隨時增加本學科領域中新的科研、成果的有關內容;同樣,產業結構的變化,國際、經濟形勢的動蕩,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也使得用人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我們的專業目標的確定也必須隨之作出反應。如果把教學計劃定得很死,并要求教學各部門、各環節不折不扣地執行,那么我們將難以在隨時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中迅速調整計劃,教學活動也只能一成不變地進行。因此教學計劃必須具有足夠的柔性。

我們可以在實行學分制的基礎上,加大選修課的設置比例,使學生充分依據社會需要、個人興趣和自身條件自主選修課程,通過允許學生依據實際需要工學交替,適當延長期限或分階段完成學業來達到學制柔性化;通過在不學習連續性和知識系統性的情況下,允許學生顛倒課程進修順序來實現教學安排的柔性化,通過使教學大綱框架化,不指定教材而是向學生推薦學習書目來實現教學內容的柔性化等等,這樣我們可能獲得一個相對柔性的教學計劃。除此以外,我們最好把教學計劃僅僅當作是預測性計劃而不是執行性計劃,也就是說,在實施計劃時我們可以不斷地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

2.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實現柔性

要想真正在教學管理中引入柔性機制,單靠制訂一個柔性的教學計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使計劃的執行方式、下達方式具有足夠的柔性,要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實現柔性。

那么,如何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實現柔性呢?豐田的準時化生產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50年代,為了適應風云變幻的市場需求,柔性地組織方式,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管理人員在超級市場運作方式的啟發下,創造性地把這種與生產毫不相干的商場運作方式于工業生產組織與生產過程控制,設計出獨特的“倒過來”的生產組織方式。這一生產方式的特點是:各工序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供—求”關系;作為供貨者的前道工序必須在作為顧客的后道工序需要的時刻向其提供必要數量的必要產品;生產計劃僅下達給總裝配線,總裝配工序的作業人員根據這一計劃在必要時刻到前道工序領取必要數量的必要零件,前道工序再依此類推地操作。這種逆向控制不僅把相當孤立的各道工序的生產同步化銜接起來,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產系統的柔性。因為一旦生產計劃需要修改,或者市場需求發生變化,管理人員只把新的計劃通知總裝配線就可以了。

我們的教學過程即對學生培養過程也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這如同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道工序,如圖1所示: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社會需求來確定合格畢業生的標準,即先明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成品是什么樣的,然后再確定為達到這一標準,教師在第三培養階段即前道工序中,需要且只需傳授給學生哪些專業知識及培養何種專業技能;同理,我們必須根據第三培養階段的需求來確定在第二培養階段學生必須擁有什么樣的專業基礎知識,才能使下一階段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得以順利進行。依此類推,最后我們要確定的是入學新生(原材料)的類型。在此過程中,前一個培養階段開設課程的數量、科目、時間安排、課時量大小及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分配等等都必須視后一培養階段的需要而定,同時,前一階段必須在培養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上向后一階段做出保證.前后階段必須緊密配合、積極協調,才能順利完成整個培養過程,實現培養目標。當教學計劃需要調整或社會需求發生變化,我們只須把信息傳達給最末一個培養階段的教學及管理人員,這一由各階段有機組成的“教學組織鏈”就會自行做出迅速、準確而有效的反應。

雖然教育行業有著與其他產業截然不同的特點,我們不能把生產管理的方式、技巧生搬硬套于教學組織、管理過程,但是這一“倒過來”的逆向思維方式對我們還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利用這種方式來組織教學過程,可以使每一階段的教學更具目的性、針對性;還可以增強教學系統本身的柔性;而且由于各培養、教學階段是供與求的關系,前一階段必須向后一階段保證其教學質量和知識內容、結構的合理性,這樣無形中就對教學質量形成了一個剛性約束;最后,由于每一階段都只傳授后一階段必需的知識或技能,因此這一教學組織方式有效杜絕了過度教育的浪費。

[參考]

[1]魏大鵬.豐田生產方式[M].天津:天津技術出版社,1996.

[2]MichaelE.Poter,“WhatisStrategy”HarvardBusinessReview,November-December,1996.

CharacteristicsandElasticity—MakingofHigherProfessionalInstitutesintheCompetition

Abstract:Allkindsofprofessionalinstitutesundertakingthetaskofhigherprofessionaleducationarestillinthepositionofinferiorityatpresent.Inordertostandfirmlyinthecompetition,theseinstitutesmustpossesstheirowncharacteristicsandcarryoutelasticeducationcanmakereactionsquicklyandefficientlytomeetthediversifiedandchangeablesocialdemands.

Keywords:higherprofessionaleducation;competitioncharacteristics;ekastuc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