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工作職能論文
時間:2022-07-16 10:22:00
導語:編輯工作職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表述作者對圖書編輯業務流程各環節的內容定義,并從各個層面上簡析圖書編輯業務體制中按學科分工確定崗位的種種弊病。在此基礎上,提出職能編輯的概念,提出按編輯個人所長、所好為主構建的職能分工的業務體制方案。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實施方案。本文最初于1986年左右在科學出版社成稿。是較早提出組稿編輯進而策劃編輯理念的文章之一。
一
多年來,國內相當一部分出版社(非凡是自然科技類出版社)實行按學科分工確定崗位的編輯業務體制。以學科劃分編輯室,在編輯室中往往再劃分學科組,按人頭再細分各人分管的分支學科,責任編輯負責自選題至發稿全過程的業務。
在這樣的運行體制下,為了“多出書”,不少出版社仍然以年發稿字數、附加品種數等作為對編輯人員個人的主要業務考核指標。組稿、審稿作為編輯加工的“編前工作”,難以和發稿字數平行地計算工作量,客觀上淡化了策劃、組稿、審稿的意義。顯然,這不利于出版社的整體發展。
而且,編輯人員受學科分工的限制,為了完成發稿任務,即使有意愿、有熱情,也不太可能主動進入相鄰學科,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開展策劃、組稿業務。在圖書出版業日益激烈、跨學科全方位的競爭面前,盡管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卻缺乏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造成潛在的策劃效能浪費和市場效益缺失。
在這樣的運行體制下,圖書編輯室組什么稿、出什么樣的書,書稿質量的評價,加工質量的控制幾乎都完全取決于責任編輯個人,很難從整體上導入市場競爭意識進行有效的營銷管理和指導性干預?!柏熑尉庉嫛钡囊饬x從出版社內部來看,以不僅僅是某一部書的特定責編,而是出版社該學科的責任編輯了。換句話說,出版社某一學科圖書出版狀況,其整體規劃上的獨創性、系統性,其學術水平,其編輯構想,其稿件加工質量等等,無不取決于分管該學科的責任編輯的個人業務素養,而往往并不都準確地體現出版社的整體素質。例如,讓一個具有多年工作經驗且有進取心的編輯甲,或者讓一個才工作不久、又對編輯工作缺乏全面熟悉和熱情的編輯乙來分別掌管同一學科的編輯出版業務,兩者的工作所反映出的、被讀者認為是代表出版社水準的面貌會相差很遠;或者是當主管A學科的責編的素質才干明顯強于主管相鄰的B學科的責編乙時,出版社A學科和B學科圖書的選題質量、出版物質量就會出現明顯差異。讀者自然因此會認為摘要:該出版社的A學科的圖書質量高,B學科的則不行,造成出版社整體品牌形象的缺損。
再者,“編輯工作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種工藝”。僅僅于此還不夠,我們說編輯工作是一種創造性工作,它的創造性體現在編輯人員構成用于指導完成選題、組稿和審稿的、帶有獨創性的選題構思、組稿構思和審稿構思(統稱為編輯構思)上;編輯工作又是一種技術性工作,它的技術性體現在編輯加工、版式處理過程中嚴格維護出版社特有的格式、體例和整體質量水平,從而體現出版社出版物的整體個性即品牌特色上。
談到編輯構思,一部書的作者在寫作伊始,要先構思書的結構、取材和敘述方法,那么,編輯在編書之前,是否也有必要先完成一個構思呢?“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乎無算乎?!彪m然選題還未列選,編輯人員的包括該學科出書規劃、該書對應于特定讀者對象的策劃及其內容的編排結構、作者的物色及對其寫作上的要求、該書的裝禎設計思想、營銷宣傳方案等構思就應當初步形成了。從本質上講,編輯構思同樣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體現了因人而異的風格和個性。同樣的選題,即使是為名家出專著,也同樣可以提出不同的編輯構思,而按不同的編輯構思編出來的書,其風格、面貌和質量、水準都會有很大差別。假如只有作者的構思而沒有編輯構思,編輯工作就成了只是技術性的加工整理工作,編輯活動成了被動盲目的行為。依靠于等稿上門,創造性便無從談起,創造的喜悅和樂趣也隨之消失。這正是編輯家和“匠”的區別所在。和過去相比,在今天圖書出版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編輯工作早已不再僅僅是“為人作嫁”了。
談到編輯加工,我們認為,只要做好了選題、組稿和審稿工作,完全有可能簡化編輯加工的工作內容,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僅對書稿進行文字加工和單純技術性處理的工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認為編輯加工是一門需要多學科知識的復雜技巧,是一門每個編輯人員都必須精益求精方能真正入門的基本功。
由上述可見,選題→組稿(包括指導作者寫作)→審稿和其后的編輯加工相比,它們在工作性質、工作形式和工作內容上都有明顯不同。具體反映在編輯業務中,就形成了各工作階段責任編輯的職能的不同。
然而,那種按學科分工的業務工作體制使得編輯們疲于完成發稿任務指標,很難激勵他們面向市場獨立思維,以充分的自主性去關注選題策劃、組稿、審稿,也就很難在較短時期內有效地調整出版社選題的整體結構,很難顧及組織跨學科、跨部門的大型工程諸如重點綜合類叢書、文庫書、工具書等等了。
而且,假如只有學科分工而無職能的分工,責任編輯被動地“死守”某一學科,在該學科范圍內他必須交叉地進行多部書稿的組稿、審稿和編輯加工、統改校樣等工作,從而對編輯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過于苛刻的要求。實際上,并非每一名編輯人員都既能從事創造性編輯工作,又能出色地完成技術性編輯工作的。盡管我們認為,精于編輯業務而成為全才、通才是可能的,但是人又確實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正如有人長于策劃、而有人卻適于行動一樣,編輯工作中也是有人善于組稿、而有人卻更長于編輯加工。加上人又各有所好,有人喜好組稿、思維靈敏活躍,有人則更喜歡獨處、專心伏案推敲書稿。在只有學科分工的工作體制下,編審、副編審和編輯、助理編輯同樣提出選題、進行組稿和編輯加工,從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費,也不利于激勵編輯人員積極鉆研,提高業務水平,不利于調動各層次編輯人員的工作激情。
為了充分發揮編輯人員所長,量才用人,使每一名編輯都能各得其所;為了調動編輯群體的積極性,從整體上提高出版社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質量,提高運營效率,增強出版社在行業內和國際圖書市場的競爭能力,有必要在編輯工作中強化職能分工而淡化學科的分工。
我們既然承認編輯工作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種工藝;編輯工作中有創造性工作、技術性工作和行政性工作之分;我們又既然承認編輯人員往往是各有所長的,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答應并鼓勵編輯根據自己之所長,作為編輯工作過程中某一環節的職能編輯,以全身心投入于其中,發揮最大效能呢?“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标P鍵在于確立一種新的工作體制,答應并激勵編輯在某種范圍和程度上自主地選擇特定職能的編輯工作,身心交融地完成其“自我價值的實現”。
隨著社會進步和文化產業信息化的發展,更新編輯業務及其管理體制早已成為發展創新的必由之路。而隨著圖書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改造早已沿襲多年的以學科分工為基本構架的工作體制,盡快轉向以職能分工為主、以信息化手段為基礎的新的工作體制。
二
在上面所述基礎上,我們進入實踐、操作層面,提出以高級編輯人員為學科帶頭人、建立職能分工新體制的具體設想摘要:
(一)以學科帶頭人為組織和決策人,編輯組(室)內設立策劃(組稿)、審稿和加工編輯等職能。策劃、運營團隊作為出版社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靈魂,絕對應當保留在社內運營體制的核心地位上。而技術加工環節,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在社內設立獨立核算的書稿編輯加工公司,也可以通過社內的專業公司將部分書稿技術加工業務外包給社會上專業書稿編輯或公司去完成。
一部書稿付印前的業務運作,分為組稿和加工兩大階段。策劃(組稿)編輯(以下簡稱策劃編輯)的職能包括策劃選題、組稿、指導作者寫作并帶動在其四周的審稿、加工人員形成的工作團隊有序運轉。組稿工作結束的標志為一個優秀選題列入社(室)出版計劃,并伴之以一個完整、成熟的編輯構思的初步形成(可以反映在圖書選題策劃方案中)。
審稿編輯的職能為組織審查、完成對書稿的審讀評價,提出完善的書稿修改方案,確認書稿質量并收定稿。審稿工作完成的標志為收定稿,伴之以審讀報告(對書稿的鑒定評價)的產生。
加工編輯的職能為對書稿做文字加工和技術處理,使之達到符合出版要求、達到可以交排版制作使之能順利作業的質量水準,并負責統改校樣。
我們可以根據圖書形態的進化,調整并完善對編輯加工的概念界定,從而重新定義加工編輯的工作內容。今天的圖書,從以往傳統的文字內容為主,以文帶圖,正文中有少量插圖,或將插圖集中在幾頁銅版紙上做成插頁的“字書”,已經進化到以圖帶文,圖文并茂的時代。圖文淺顯易讀、版面生動活潑,不但更方便于閱讀,迎合了讀者大大提高了的閱讀欣賞品位,“圖書”之名副其實的進化也更新了編輯加工的觀念。我們可以考慮將加工編輯、版式設計的技術編輯統稱為技術編輯,其業務職能從只對書稿文字做編輯加工,擴展到包含書稿的文字、插圖處理,圖文的版式處理等書稿后端處理各環節。
在以策劃編輯為核心的運作團隊單位內,審稿編輯和加工編輯(或稱技術編輯)均只對組稿編輯負責,由組稿編輯對他們進行業務監督和考核。
我們必須承認,策劃編輯、審稿編輯是編輯室的高級編輯。他們的工作因人作風而異干起來各有不同,但并不是每個編輯人員都能勝任的。然而高級編輯的形成并不完全以職稱為其唯一依據,領高級職稱銜的編輯人員做專職的加工技術編輯、發行營銷編輯以保證出版社正常業務的整體水平和質量也是完全必要的(只要合理解決考核工作量、獎勵機制等新問題)。給每個編輯人員一定的實踐體驗時間,讓他們在競爭中正確地熟悉自身的強長弱短,從而重新選擇確立自身的職能地位,確立長遠的、有自信的發展方向,也許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育才途徑。這里還有一個對年齡和資歷、能力和特長之間關系的觀念更新的過程。
(二)實行職能分工后,原來各編輯之間的學科分工便隨之逐步淡化,策劃編輯可以在編輯室(組)所轄各分支學科內全方位開展活動。在策劃編輯隊伍和技術(加工)編輯隊伍分別形成且相對穩定后,可以擴展到在編輯部甚至全社范圍內打破學科分工界限,讓策劃編輯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展開活動。形象地講,這如同唐僧去西天圣地取經超度孫悟空那樣,揭開如來佛五行山頂的那張“庵嘛尼叭彌牟”鎮山壓帖兒,石破天驚之下,必然有一批如孫悟空那樣的策劃能人(或稱達人)脫穎而出。
(三)在具備一定經營規模的出版社,選題、收定稿及其加工任務的布置可由編輯組(室)統一計劃管理。一部書稿的策劃或審稿編輯通常不再擔任該書的加工責任編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版權頁上,“責任編輯”一欄可以分解,或者以多人署名而策劃編輯領簽。在質量管理上,除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質量管理之外,還可以實行自后向前的縱向質量管理,即加工編輯監督審稿編輯的工作質量,審稿編輯監督策劃編輯的工作質量。這樣做有利于互相監督促進,提高編輯各環節的圓滑運行。
(四)推行職能分工體制的關鍵之一是工作量的考核方法新問題。策劃、審稿必須要能獨立地和編輯加工平行地計算工作量并作為年度考核指標。
前面已經討論過,策劃、審稿和編輯加工在工作性質、工作形式和內容上都不同,單用字數來考核三者的工作量已變得不合理,因為組稿字數、審稿字數和發稿字數三者所分別表征的工作量并不等值,至少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線性關系。不十分確切地舉例來看,假如說組稿20萬字等值于發稿20萬字的工作量,審稿20萬字則很難和前二者等值。即便是出于鼓勵將編輯工作的重心前移,暫定三者等值,那么組稿40萬字、審稿40萬字和發稿40萬字的工作量也肯定不能等值。而只有設立能對三者作相對等值的考核指標,才能順利解決諸如獎金分配、工作分配、職能的自身確立以及工作量統一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新問題。
考慮到鼓勵編輯前移工作重心,從策劃選題開始就重視工作質量,我們設想用一種粗略的非線性的積分制來統一評估考核三者(即組、審、編)的工作量。為了進一步說明,我們使之具體化摘要:
假定以20萬字稿件計,組稿、審稿和編輯加工三者的工作量被認為基本相等,定為10分,則給出下表供討論用摘要:
20萬字組稿10分/審稿10分/編輯加工10分
40萬字組稿15分/審稿10-15分/編輯加工20分
60萬字組稿20分/審稿15分/編輯加工25分
選擇這一組數值僅僅是為了形象地描述我們的設想以引起討論。假如設想合理,這一分值系統的合理確立并不很困難,更何況它是可以根據出版社的經營方針和經營情況的變化而調整的。
實行積分制統一考核年度工作量,譬如可以設定助理編輯年工作量為60分,編輯為100分,副編審、編審為120分。以此確定個人年度工作內容和計劃。編輯室的工作計劃在此基礎上綜合而成,它帶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隨機性。編輯可以以組稿為主,也可以以加工為主,根據出版社編輯人員的實際狀況,在過渡時期,應當鼓勵編輯人員逐步過渡,即大部精力撲一頭,或在學科帶頭人的指導下做組稿工作兼做少量加工發稿,或主要做案頭的編輯技術加工兼做少量的組稿工作。
在當前圖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狀況下,應當從運營管理體制上鼓勵編輯人員將工作重點放到策劃選題上去。只有多策劃好選題,多出適銷對路、重印率高的好書,才是出版社的發展出路所在。策劃、組稿編輯工作出色應當重獎。最終,一個出版社編輯人員的合理結構一定是摘要:
策劃編輯人數≤審稿編輯人數≤技術加工編輯人數(含外聘編輯)
三
這樣,經過一個由學科分工體制向職能分工體制的過渡,人們在變革中逐步完成了觀念的更新,適應了新的工作體制并不斷完善它。在一支策劃編輯的核心骨干團隊已經形成并相對地成熟、穩定之后,輔之以信息化新技術手段,出版社就將完成一次脫胎換骨的再生。
總之,本文的基本思想是在出版社內構建一種積極的、體現協作精神的、有助于培育出版社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工作體制。而后者將能激勵每一位編輯的創造、開拓性思維,發揮每一位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充分調動圖書出版所需要的集體聰明的力量。合理、高效的工作體制會帶來最大的經營效益,這是不言而喻的。
- 上一篇:經貿類高職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