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書編輯看期刊編輯
時間:2022-04-16 03:45:46
導語:從圖書編輯看期刊編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目前來說,圖書和期刊仍然是傳統出版物最主要的形式,是當今社會傳播思想、普及知識和積累文化的重要工具。圖書編輯和期刊編輯之間有著很強的共性:從編輯主體來看,都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一定的學科知識,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常識,需要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底和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時代里,還要具備一定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運用能力;從工作內容來看,都要進行選題、組稿、審稿等編輯出版方面的業務工作。但是因為期刊和圖書畢竟是兩類不同的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媒體形式,從圖書編輯的視角來審視期刊編輯,會發現后者具有自身的獨特規律和功能屬性,是包括圖書編輯在內的其他編輯不能輕易勝任和取代的。為了論述方便,本文所指期刊主要是就學術期刊而言的。
一、期刊編輯的主體性更強
與圖書編輯為作者做嫁衣裳相比,期刊編輯更像是為期刊做嫁衣裳,因為期刊編輯是圍繞一本期刊展開工作、根據刊物的宗旨和定位來組織稿件。雖然每一期只能刊發18-20篇,但是期刊編輯卻要在審閱大量文章的基礎上挑選出有學術價值和獨特見解的、符合刊物發文范圍的文章來。期刊編輯每天要審閱大量來稿,這些稿件,不管是期刊編輯自己約來的,還是作者投到投稿郵箱的,抑或通過專家推薦過來的,期刊編輯出于學術責任感,都要進行認真的審閱,用苛刻、挑剔的眼光甄別出有學術價值的文章來。這也要求期刊編輯在選稿時要具備一雙“慧眼”,眼光要高、眼界要開闊,甄別挑選出符合期刊品質的文章。學術性、創新性、符合刊物發文范圍,這三者中只要有一項條件沒有達到的稿件就不能采用。所以,期刊編輯常常會遇到千方百計約來的好文章,因為與刊物發文范圍相去甚遠而不得不退稿的情況,寫退稿函也就成為期刊編輯工作的常態。相比較而言,圖書的選題界限要明晰得多,一家出版社的出版屬性、一個部門的業務范圍、每位編輯的崗位職責,基本是明晰的、固定的。以筆者所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高教社)為例,從屬性來講,高教社是以高等院校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材為主要出版范圍的教育類出版社,因此所設部門基本是按照高等教育的學科大類來劃分和命名的,而編輯崗位更是按照為具體的學科來細分的。編輯策劃選題的主要依據是高校開設課程的類別和名目,作者也基本以從事教學工作的大學教授為主,課程、教材和作者均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編輯選題策劃的針對性非常明確,作者在編寫教材時也有固定的課程大綱為遵循,而且在整個編寫過程中編輯都要參與,有經驗的編輯會隨時與作者溝通,避免書稿“跑偏”的現象發生。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與選題意圖不符或者因質量不合格而退稿的情況發生。與圖書相比,雖然一本期刊也有相應的學科界限和固定的作者、讀者群體,但是期刊的定位還要受到眾多因素的制約。期刊不僅是學術成果的平臺,也承載著編輯的人文境界和審美理想,期刊編輯在選題策劃、稿件審理過程中,是否將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融入其中,關系到所編輯期刊的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特別是作為期刊核心主體的主編,對于期刊的學術建設和方向引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期刊的學術地位和期刊的可持續發展,與作為辦刊主體的主編的學識、眼光乃至為人處世的格局和境界等有著很大的關聯。“學術期刊不僅僅是公布和公開學術成果的陣地,還會承載主編所關懷和關注的人文境界和審美理想,使學術期刊因蘊含有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而超越一般學術期刊的思想性和價值觀,以此提升學術期刊的學術品位、學術研究深度和學術研究水平。”[1]學術期刊的風格會受主編為人為文風格的影響,期刊的發展方向與主編的辦刊理念、價值取向緊密相關,甚至期刊的學術品位、學術研究深度以及學術研究水平,也會受到主編的學術造詣和學術地位的影響,主體性地位由此鮮明地顯現出來。
二、期刊編輯的工作節奏更快
借用體育上的跑步賽事來比喻:圖書編輯就像長跑運動員,需要的是耐力和持久性;圖書期刊編輯就像短跑健將,需要的是速度和爆發力。圖書和期刊具有不同的周期性特點,決定了圖書編輯和期刊編輯的工作節奏也不盡相同,對期刊編輯和圖書編輯的編輯力要求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圖書大多是對知識經驗的保留和傳播,較期刊而言,圖書的出版周期較長、節奏緩慢,圖書編輯的自由度和出版自主性也相對較高。圖書的出版雖然也有年度計劃、三年(或五年)規劃等,且屬于不定期出版物,但一般不會嚴格限定到某個月,甚或某一天,圖書編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某部圖書的出版時間適度提前或延后,都是容許編輯根據市場規律靈活調配的。這種不定期的出版行為,雖然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沒有那么嚴格,但是因為編輯加工量較大、時間較長,需要編輯有效調整工作節奏和精力的投入度,備足能量打“持久戰”。若編輯的功力不到、后勁不足,圖書能否按時出版、圖書質量是否合標等,都可能會大打折扣。與圖書不同,期刊是有固定的版式和名稱,周期性和時效性是其主要特點。期刊具有周期性,一般分為半月刊、月刊、雙月刊和季刊等,其出版有著嚴格的時間節點和固定的循環周期。就時效性而言,期刊雖然不像報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那樣快速、及時,但是學術期刊是引領學術研究的前沿話題、發表學術成果的最高平臺,期刊編輯需要對學術熱點、前沿課題有一定的把控能力,敏銳地捕捉到學術界正在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領學術研究的方向,經過主編的組織與策劃、編輯的約稿組稿,及時將上述研究成果出版,從而促成新的學術熱點的形成。期刊只有具備了對前沿熱點問題快速做出反應的能力,才能有效維護自身的學術地位,更好地發揮行業引領作用。
三、期刊編輯對稿件的審讀更精
這些年,出版行業提倡工匠精神。在筆者看來,工匠精神運用到期刊編輯身上一點兒都不為過。期刊編輯大量不為人知的工作,主要表現在從眾多來稿中,通過仔細審讀,“大海撈針”般篩選出有價值的稿件。期刊編輯可量化統計的工作量很少,一年的審稿量算下來可能都沒有一本圖書的多,但是編輯在篩選稿件過程中做的大量“無用功”,編輯在每篇文章中投入的時間和心血,都是無法量化的。一般來說,圖書編輯只需要承擔編輯的工作就可以了,校對由專門的校對人員來完成,而且各負其責。如果一本書出了編校問題,通過查原稿、查清樣上不同的顏色筆跡,很容易判斷出是編輯的責任還是校對的責任。而且校對人員的工作只是編輯人員工作的輔助,知識正確與否(校對錯)、清樣與原告是否一致(校對錯),校對人員的職責在于發現問題并在文稿處用鉛筆標注出來,改與不改的最終決定權掌握在編輯人員手里。而期刊編輯是“七分編輯三分校對”,往往兼編輯、校對工作于一身。審稿只是期刊工作的一個方面,校對工作也是保證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且付出的工作量與審稿工作是同等的。清樣核紅容易出錯,改紅又容易出錯,校對時改動較大的地方,又是差錯的一大來源,尤其是三校樣到付印清樣這一道關,如果改紅沒有改過來,責編又沒有核出來,更容易出錯。所以,期刊編輯校對稿件也是最緊張的時候,因為期刊不可能“二次重生”,只能在這個環節最大限度做到“完美無缺”。優秀的圖書一般都可以重印、再版,但是再核心的期刊也都是“一版定終身”。圖書出版后編輯會及時進行挖改,以備下次重印時將錯誤改正;但是期刊就沒有這個“改過”的機會,每期期刊只能出版一次,不會發生重印、再版行為。而且由于期刊是非連續出版物,其遠遠高于圖書的時效性、每月或每季度準時出刊的快節奏性,使其產生的社會影響也要比圖書來得快,反響也更強烈。所以,期刊編輯要竭盡全力做到“零差錯”。這對期刊編輯的編輯素養、編輯能力和責任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期刊編輯既要有較高的學術敏感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底,更要有精湛的選題、審稿和編輯加工技能,對稿件的加工要盡力做到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四、期刊編輯的團隊合作能力更強
一本圖書是一個完整的獨立體,一般來說,責任編輯會對圖書“從頭跟到尾”,進行全流程的協調和全方位的管控,統籌協調前期的審讀加工和后期的生產印制,甚至宣傳營銷等各個環節。因為,圖書編輯更像是一個“項目經理”,負責將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一本期刊則是由若干欄目組成,分屬不同的編輯來負責,每一期都有一個執行編輯來統籌協調各欄目編輯的工作。期刊的每一期文章看似篇篇獨立,卻是“形散而神不散”,要圍繞期刊定位這個“大局”來組織、來布局。為了將期刊合成一本有高度關聯性的整體,欄目編輯必須協同作戰,把看似無序、獨立的一篇篇文章組合成一本有生命有溫度的刊物,使內在的文氣相通、高質量的學術性一致。所以,期刊單憑一個編輯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求每一個欄目編輯都要有大局意識和核心意識,以期刊為核心,充分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保持高度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才能夠較好地完成編輯、校對和出版工作。
五、期刊編輯的學術功底更硬
學術期刊作為某一學科某一領域學術成果的交流平臺,要求編輯要“準確把握領域內的相關知識,及時了解學術動態,掌握國際前沿話題,并具備與審稿專家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2]。雖然學術期刊的讀者和作者群體都很小,但都具有相似的專業和研究背景,也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學術創造力。因此,相比圖書編輯而言,期刊出版對期刊編輯的專業技術和學術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期刊編輯具有較強的學術功底和創新性的學術眼光,善于發現學術話題、引領學術發展,以吸引讀者的目光,打造期刊的品牌效益。一般來說,某一領域的階段性創新性的科研成果,都會首選期刊作為載體與讀者見面,直至成果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全面系統地以出版學術圖書的形式將科研成果展示給讀者。這就要求期刊編輯要致力于發現前沿和創新的理論觀點和學科熱點,一方面,期刊編輯要積極學習新知識、有效拓展知識面,要具備前瞻性的學術眼光不斷發現學術領域的前沿成果;另一方面,期刊編輯要能夠從不同層面來確定探討的主題,適時引導學術爭鳴,確保每一期刊發的文章、探討的內容要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期刊編輯要積極參加各種行業或學術會議,及時掌握各學科領域前沿的學術或文化動態,進而輻射整個行業、學科或領域[3]。總之,期刊編輯要時刻了解學術動態、把握學術前沿,積極倡導學術正氣,從實際出發及時捕捉熱點、焦點內容,隨時發現有價值的選題,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涵養,具備與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的話,期刊編輯也要抽出時間去寫寫文章,只有親歷文章的“誕生”過程,才不會濫施刀斧、無知妄改,按照個人的好惡去“改造”文章,才能使自己編輯出版的刊物真正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作者:云慧霞 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編輯》雜志社
- 上一篇:民辦高校法學專業教學模式探析
- 下一篇:知識經濟下會計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