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莫言文學作品色彩詞語評析

時間:2022-04-03 11:16:24

導語:語言學莫言文學作品色彩詞語評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言學莫言文學作品色彩詞語評析

[摘要]莫言作為我國文壇中的一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家,在作品中對色彩詞語的運用同樣精彩。從莫言的作品中可以分析出,色彩詞語是一種可以用以聯系作者內心和作品的紐帶,能夠有效地還原作者的創造思維,有助于讀者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

[關鍵詞]語言學視角;莫言;文學作品;色彩詞語

色彩的魅力是無窮的,缺乏色彩的作品會讓人讀之無味。作家創作時,要將色彩詞語充分運用其中,為作品增添生機和活力,增強作品的文學價值。作家運用色彩詞語,除了烘托氛圍、完善作品的情感表達和塑造飽滿的人物形象之外,還有對藝術以及美學的追求。色彩的運用,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給讀者創造一種新鮮的意境,奠定文章的基調,更好地揭示文學作品的主旨,展示人物的命運和社會現實,暗示人物的心理[1]。總之,對文學作品而言,色彩詞語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作家只有正確地運用色彩詞語,才能準確而有效地表達出文字中蘊含的思想內容。在文學作品中恰到好處地運用色彩詞語,可以使文章的藝術美感更上一層樓,使作品的藝術價值得到提高[2]。作家在創作時,往往有自己慣用的語言表達形式。他們使用自己的語言方式和技巧來描繪他們看到和感知到的世界,用詩意的詞語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際遇,對色彩的認知有不同的見解,而這些認知上的差異都會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對同一種色彩,不同的作者根據要表達的情感和心境,會營造不同的氛圍,使讀者產生不一樣的觀感。本文基于語言學的視角,以莫言的文學作品為突破口研究色彩詞語在文學作品中的意義和價值,以此更好地評析文學作品。

一、作家莫言的簡要介紹

(一)莫言的成長歷程。莫言,原名管謨業,于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是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滿“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于80年代中期憑借鄉土作品崛起于文壇,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3]。莫言的童年正趕上中國近代“三年困難時期”,當時全國人民的生活條件艱辛異常。在小學時他的愛好就是看各種“閑書”,比如中國的四大名著以及外國文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他在小學五年級時輟學,在農村參加勞動長達10年。在此期間,他沒有書可以看。在對文學極度渴望的影響下,他甚至于翻看《新華字典》。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莫言于1984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并于1986年畢業于該院校。(二)莫言的成名代表作。莫言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11部、中篇小說27部、1部短篇小說集,其成名之作是1985年發表于《中國雜志》上的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當時,汪曾祺、史鐵生等人都對該篇小說有著極高的評價。在1986年,他發表了中篇小說的《紅高粱》,引起了文壇的轟動。1988年,由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榮獲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并于2000年入選《亞洲周刊》評選出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在2005年,他憑借《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他憑借作品《蛙》一舉斬獲了茅盾文學獎。除了這些作品之外,聞名世界的作品還有《爆炸》《師傅越來越幽默》《生死疲勞》等,而由于《師傅越來越幽默》這篇文章,他更是被美國《時代周刊》評價說:“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4]。(三)莫言的主要成就。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2011年榮獲了茅盾文學獎。除此之外,他還獲得了多種獎項:2005年獲得了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2006年獲得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2008年,憑借《生死疲勞》,獲得紅樓夢獎以及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2011年,獲得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他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9年,被英國牛津大學攝政公園學院授予中國作家莫言榮譽院士稱號,在秘魯首都利馬被秘魯天主教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二、莫言文學作品中的色彩詞語

莫言在文學作品中對色彩詞語的運用很成熟,對色彩語言表達方式情有獨鐘。他直接以色彩來命名小說的題目,如《紅樹林》《紅蝗》《白棉花》《金發嬰兒》以及《白狗秋千架》等。他常常使用色彩詞語來描繪風景,彰顯自然的生機與活力。他也用色彩詞語來描寫人物外貌、心理,刻畫生動且飽滿的人物形象[5]。在所有色彩中,莫言對于“紅”“綠”兩色的運用最為常見,賦予它們別樣的內涵。在傳統文化中,紅色往往代表的是熱情、喜慶、尊貴等,綠色則代表生機、活力、青春以及希望等。而在莫言的作品中,紅色往往用以營造悲感的氛圍,綠色則表達出骯臟卑賤、落后愚昧以及災禍死亡等意義。這是莫言對色彩詞語運用的特點與突破[6]。莫言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大的原因在于他的作品中那絢爛多姿的色彩描述。正是這些色彩語言的運用,使人們產生了難以忘懷的情感。例如,作者筆下的那片紅高粱地就如他的作品一樣特色鮮明,很容易在讀者的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莫言在文學作品中大膽運用色彩,構建了具有獨特文風的文學世界。色彩在莫言的文學作品中就如同顏料在畫家的手中一樣,可以隨意揮灑出一幅幅風格迥異的圖畫,以此賦予文字更加深刻的意義和更加豐富的情感。在莫言的文學世界里,色彩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塑造更加飽滿完善的人物形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對文學作品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閱讀的作品能夠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伴隨網絡文學的興盛,從事文學創作的人越來越多,創作思路大同小異,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夠完善飽滿,導致很多小說很難給人留下印象。要創作出具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首先要能夠給讀者留下印象,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這就需要作者熟悉色彩詞語的運用,借用色彩的鮮明使人們對顏色的認知產生共性[7]。在莫言的文學作品中,紅色不僅指顏色本身,更帶著某些隱喻,暗示著愛情和其他濃烈的情感,展現了作品主人公的內心情感變化。對色彩語言的熟練運用是莫言塑造出眾多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物形象的原因所在。在《白棉花》中,莫言借助紅色來表達主人公內心對愛情的渴望與幻想,運用鮮黃、紅粉、血紅等詞語來描述飽受社會現實摧殘的姑娘的悲慘人生。在這篇小說中,莫言對紅色的運用,借助了傳統文化的美好寓意,賦予了其新的含義,描述了飽受社會現實摧殘的悲慘人生,營造出一種悲傷的氛圍。(二)營造與情節發展更為符合的故事氛圍。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和人生際遇都不同。不同的作家會選擇不同的色彩來描繪自己眼中的世界和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根據創作思維和性格特征的不同,作家也會對某種色彩產生傾向性,使他們的文學作品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8]。在莫言的文學作品中,除了紅色,綠色的運用也較為常見。一般而言,綠色是生機活力、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但莫言給綠色賦予了截然相反的寓意。在《紅高粱》中,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異常憎惡綠色。主人公生存環境惡劣,作者在描述這些惡劣的環境時使用了綠色的形容詞,例如,“蔥綠的蒼蠅”“綠得發黑”等一些骯臟丑陋的綠色意象。莫言的早期作品對色彩的運用以紅色為主,對綠色的運用則大多出現在之后的文學作品中。例如,在《歡樂》《紅高粱》和《紅蝗》這三部作品中,紅、綠兩色的運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促成了一個對立體系的產生。在《歡樂》中,莫言將色彩詞語的重點轉移到對綠色的運用中,不斷地向讀者輸入綠色意象,不管是謊言、仇恨、軀體亦或是云,都使用綠色來描述。在這里,綠色不再有生機、活力和希望等含義,而是突顯出一種消極悲傷的情緒。莫言擅用自己的感覺去捕捉創作靈感,能夠使用獨特的視角借用文字將其表現出來,在視覺上往往呈現出一種極盡夸張的文字風格,通過對色彩的運用有效地增強了讀者的視覺效果。在《秋水》中,莫言使用了多種色彩,給讀者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營造出一種喧嘩吵鬧、令人不舒服的氛圍[9]。(三)折射作品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在文學作品中,要塑造一個情緒飽滿的人物形象,其內心活動和情感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人物的內心世界描繪奇妙而無邊際,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賦予人物與之對應的心理活動,從其本質看似毫無色彩可言。但實際上,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描寫就可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感變化,很多心理語言的描述都可通過面部描寫來實現。在測試一個人是否說謊的時候,觀察其面部微表情是關鍵。面部表情在一定程度上會泄漏人物內心的秘密。在莫言的文學作品中,五顏六色的色彩就是人物復雜內心的體現。一般而言,人們對色彩的認知通常來自日常生活。例如,提起“紅色”,大多會想到喜事或流血等。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紅色更容易引起人和動物的沖動,例如在斗牛的時候要借助紅色的布作為道具,這是一種刺激情緒的顏色。在莫言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對紅色的偏愛,這也是他的作品獨樹一幟的原因。在《紅高粱》中,作者對紅高粱的描述采用了鮮紅如血這一色彩詞語,激發了人們對欲望的追求,也表現出那個時代人類生活的激情和強烈的生命力。在《金發嬰兒》中,火紅的雞冠這一色彩語言的使用喚起了人物對的渴望,也蘊含了一種掙脫束縛、解放天性的意味。在《紅蝗》中,紅蝗象征著人們貪婪無盡的欲望,是人性丑惡面目的一種體現。通過對紅蝗的描寫,揭示了人性的惡[10]。將紅色大膽地運用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中,披露了那個時代人性的缺失和整個社會的道德淪喪。在大篇幅紅色色彩的運用中,營造出一種令人深思的情景氛圍,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學作品審美方向。

三、結語

從語言學的視角來看,色彩之于文學作品已經超越了文字本身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對色彩的認知和運用清晰地表達出文學作品蘊含的意義。作家將自己觀察和感知到的世界與色彩相聯合,讓文學作品與作者本心結合,創作出極富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的作品。在生活中,色彩的表現形式多樣,賦予了文學作品不同的藝術美感。莫言對色彩有著獨特的見解,依靠自己的想象力,給色彩賦予了新的意義,構建出了極富個人特色的文學風格。色彩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塑造出更加飽滿完善的人物形象,營造出與情節發展更為符合的故事氛圍,還折射出作品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莫言對色彩詞語的運用,形成了極強的個人寫作特色,樹立了很好的文學形象。

[參考文獻]

[1]路楊.語言學視角下莫言文學作品的色彩詞語與文學作品評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7):111-113.

[2]林富.語言學視角下海明威短篇小說的語言特點研究[J].北方文學,2017(5):188-189.

[3]薛歡.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色彩詞語、文學作品賞析———以莫言的文學作品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18(6):165-166.

[4]紀燕.認知語言學視角的色彩詞語與文學作品賞析———以莫言的文學作品為例[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80-83.

[5]廖映紅.以莫言的文學作品為例分析認知語言學視角的色彩詞語[J].科教導刊(下旬),2018(2):52-53.

[6]胡鐵生,王晶芝.語言學轉向對文學話語確定性的影響———以莫言小說的文學話語為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120-126..

[7]張型芬.《白狗秋千架》中的顏色隱喻和轉喻研究[J].文學教育(上),2019(6):52-53.

[8]杜晶潔.《紅高粱家族》中前景化語言翻譯策略研究———以超常規色彩詞搭配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25):89.

[9]張彩云.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網絡流行詞成因探析[J].安徽文學月刊,2017(6):87-88.

[10]張友玲.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解讀《獻給愛米麗的玫瑰》[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8(5):49-51.

作者:杜夫利 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