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欣賞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4 10:11:00
導語:古詩教學欣賞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本文針對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論述了古詩教學與欣賞的關鍵在于要品出和傳達出詩的韻味來。為此,就要:知人論世,博學多聞;不炒現飯,立足于新;緊扣詩眼,咀嚼生味;進入角色,引起共鳴。
關鍵詞韻味詩眼共鳴
***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第一回)。癡,可解釋為:無知,傻;瘋癲;入迷。如果解釋為入迷的話,則對任何詩人都是適合的。任何詩人都要進入如醉如癡的境界,才能寫好詩。作為鑒賞者來說,都要深“解其中味”,才能讀好詩,講好詩。
據說目前有些中小學老師講古詩,只停留在釋詞譯句的階段,有的則在后面附加一條政治思想教育的尾巴,語言枯燥,令人生厭。
怎樣欣賞詩歌?怎樣從事詩歌教學?關鍵在于品出詩的韻味來。要品出詩的韻味,就要做到(一)知人論世,博學多聞;(二)不炒現飯,立足于新;(三)緊扣詩眼,咀嚼生味;(四)進入角色,引起共鳴。
(一)知人論世,博學多聞
教與學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系。老師積累的學識,必須大大超過講課的內容,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因此不能滿足于教學參考資料。平時要勤學苦練,多讀一些典籍及文藝作品,還要懂點歷史,懂點美學,提高文化修養,豐富生活閱歷,了解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創作目的。進而理解其思想內涵和藝術技巧等,這樣才能提高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如果只是簡單地注譯一下,就是:一根折斷的戟埋在沙里,鐵還沒有完全銹蝕,我親自拿起它來磨洗一番,認出是前朝赤壁的遺物。如果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孫劉聯軍就會失敗,連二位喬夫人都會被曹操擄去,關在銅雀臺上,供其淫樂。這樣枯燥的翻譯,還有什么味道呢?要講得生動有趣,就要這樣講析:
赤壁有六,(黃岡、漢陽、漢川、武昌、嘉魚、蒲圻)歷代文人習慣于將黃岡赤壁當成三國赤壁。一度貶為黃州刺史的蘇東坡說的“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請朱日浚曰:“赤壁何須問出處,東坡自是借山川”。也曾做過黃州刺史的杜牧也是借三國赤壁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而已。
發生在公元208年10月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打敗了曹軍。詩人從反面著筆:假如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的話,那么大喬小喬就必然被俘。孔明利用曹植《銅雀臺賦》的“攬二橋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將高樓間的兩座橋(即復道)曲解為大喬和小喬。(橋通假為喬。此事見《三國演義》第44回。)《許彥周詩話》曰:“社稷存亡,生靈涂炭都不顧,只怕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許彥周)譏杜牧《赤壁》詩,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孫策婦,小喬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言,變其詞耳”。詩人必須用形象思維反映生活,才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耐人尋味。
趙翼還批評此詩“不度時審勢,徒作異論,以炫人耳”(《甌北詩話》)。這種說法只是就史論史,而沒有聯系杜牧其人,探討其異論之所由發。杜牧有經時濟世之才,而終生寄人籬下,為人幕僚或遠守僻郡,“一肚皮不合時宜”,所以特別強調東風的作用,乃暗喻自己知兵,而生不逢時,借史實以吐其胸中不平之氣,即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發出的“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這樣的感嘆,自負不凡,風格俊爽,體現了“雄姿英發”的氣概。
由上可見:這首詩只有二十八字,卻涉及到天文(天氣預報有東南風,而不是借東風),地理(身在黃岡赤壁,而借三國赤壁以抒懷),歷史、軍事(赤壁之戰),訓詁學(橋通假為喬)和文學知識(包括三曹的文壇掌故、小說《三國演義》,文藝理論中關于塑造人物形象不必坐實地名、史實,形象思維要以小見大,才能耐人尋味等等)。可見要“解其中味”,非有淵博的學問不可。
做學問不要急功近利,有些年輕人只看了一個選注本就急于寫論文,往往不全面不深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應先看選注本,后看全集,才能融會貫通。如李白《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還。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如果孤立去看,難于理解其中含義。如果對照其受讒后寫的《贈從弟》:“一朝辭病歸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前門出揖后門關,今日結交明日改”。才理解到《獨坐敬亭山》乃憤世嫉俗之語。李白看透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這首詩用的擬人手法。似乎眾鳥也淺薄無情,一見到李白,就全部高飛而去;似乎孤云也世故圓滑,一見到李白,就悠然地飄飄而去。三四句偏從不獨處寫出“獨”字的韻味:你們這些勢利小人都遠離我而去吧!看來只有敬亭山是我的知音,它絕不會跑掉,我在看山,山也在看我,互不厭倦。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賀新郎》)。也是點化這首詩的意境,都有睥睨世俗的無限感慨。
要解其中味還要讀點歷史。我聽了一堂畢業班學生講《賣炭翁》的課,講課人是一個學習態度認真的三好學生,她能大膽嘗試,就應大力肯定。但那堂課講的枯燥無味。這不能怪她,原因之一是她不了解歷史,以致未能給學生以思想上的啟迪。
講這首詩應首先講清題目下的自注:“苦宮市也”。宮,指宮廷。市,指買東西,名詞作動詞。據韓愈《順宗實錄》第二卷,《通鑒》第235卷,《舊唐書》第十四卷,《張建封傳》均載此事,是中唐以后皇帝對人民財物的一種野蠻而殘酷的掠奪。德宗貞元(785-805)末年,派宦官到市面上購買物品,宦官請幾百個狗腿子遍布熱鬧街坊,叫做“白望”。看到所需要的東西,就口稱“宮市”,隨便付一點報酬,強買強賣,公開掠奪。有些還索要門戶錢(戶口稅)和腳錢。市民看到他們就關門逃避。這首詩就是反映這一弊政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和災難。苦、意動,認為苦。即指受到宮市之害而感到痛苦。這首詩思想較進步,但也有局限性,未反映農民的反抗精神。據韓愈《順宗實錄》: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宦者稱宮市取之,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仍邀驢送柴至內。農夫啼泣。以所得絹與之,不肯受,曰:“須得爾驢”。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值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白居易(772-846)和韓愈(768-824)系同時代人,不會不知道此事,足見白居易是有意這樣寫的。
如果了解上述歷史,就能了解宮市的內涵。不然的話,學生還以為是流氓集團的個人行動,那就無法認清封建社會的反動本質。
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示子yù@①》)。我們也可以說:汝若欣賞詩,功夫在詩外。因此,要提高對古詩的欣賞能力,首先就要勤學苦練,博學多聞,廣泛閱讀作品,讀點歷史,讀點美學,提高文化修養。如果才疏學淺,孤陋寡聞,就只能是釋詞譯句,索然寡味了。
(二)不炒現飯,立足于新
鑒賞詩歌或從事詩歌教學,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內容新穎,切忌炒現飯,老一套。但要端正方向,既要立足于新,又不能危言聳聽。立足于新,首先是適應時代的需要,形勢在發展,現在的教學對象變了,我們的學生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價值觀念在不斷變化,有一股不斷探索的精神,如果我們仍以陳舊的觀點對學生進行說教,勢必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或逆反心理。
不但觀念更新,知識也得更新。俗話說:“學無止境”。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地讀教材,念講稿,不能套用一種刻板的公式和結論。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放矢,靈活運用,切忌炒現飯,貴在創新意。
如《木蘭詩》的教學,還像傳統那樣逐字逐句地講解,學生肯定乏味,如果采取啟發式教學,提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效果則大不一樣。如問為什么寫“唯聞女嘆息”?為什么寫木蘭一再想念爹娘?這樣寫是否損害了木蘭的英雄形象?為什么用四句寫買鞍馬?這樣是否犯復?為什么只用了六句寫十年征戰生活等等,通過師生共同活動,學員回答,教師補充,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木蘭詩》善于從矛盾斗爭中刻劃人物性格,其實寫出征前的嘆息,才真實感人地表現了木蘭被封建禮教束縛的女性身份,寫征途中思念父母,才能突出其愛祖國、愛民族的進步思想戰勝了狹隘的家庭觀念。第一段寫木蘭問答用了十二句,第二段寫買馬用了四句,只有這樣鋪敘,才能渲染在國家民族斗爭尖銳時刻人物的緊張心情和激烈的戰斗氣氛。謝榛說:“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四溟詩話》)。而寫十年征戰只用了六句,這是因為繁簡的標準取決于與主題思想的關系如何。凡與主題思想關系緊密者則詳寫,關系少者則略寫。這首詩的主題是歌頌木蘭代父從軍的形象,而非寫人物傳記及戰爭經過,故詳寫其出征情況而略寫其十年征戰生活。
立足于新,是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而進行的觀念更新和知識更新,不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更不是為了趕時髦,憑一時之見,抓住某一片面理由,就作翻案文章,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傳統文化,對傳統評論一概否定。如《孔雀東南飛》通過焦仲卿和劉蘭芝這對夫妻的悲慘遭遇,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的罪惡,表達了追求男女婚姻自由的合理愿望。但湯斌先生的《<孔雀東南飛>的悲劇與父系社會家庭結構形式的瓦解》(《文學遺產》1989年第6期)卻危言聳聽、生搬硬套了弗洛伊德的理論,用所謂俄狄普斯情結來分析這個悲劇,認為焦母趁仲卿不在家的日子里逼兒媳通宵達旦地織布,是進行性虐待。為了證實焦母有強烈的性要求,就在年齡問題上作文章,推斷焦母是一個中年寡婦,說焦母之所以排斥劉蘭芝是由于“性嫉妒”,“當兒媳進門之際……于是就化為極端嫉恨的心理”,等等。我認為這樣的求新是不足為法的。
(三)緊扣詩眼,咀嚼生味
所謂詩眼,是指一首詩或一句詩中最精煉最傳神最關鍵的一個字。
古詩詞教學如何做到既使學生受到思想上的啟迪,而又不失語文課的特點?關鍵在于區分語文課和政治課的不同之處,前者是通過字、詞、句的解釋上升到篇章結構,即通過緊扣詩眼,通過活生生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學生。如講《賣炭翁》就應著重通過“把”、“稱”、“jiǒng@②”、“叱”、“牽”、“驅”、“惜”,特別是“系”、“充”等詩眼來揭露宮使的強盜行徑。
手把文書口稱敕,
jiǒng@②車叱牛牽向北。
宮市掠奪人民財物根本用不著文書,一個“把”字說明他們只是虛張聲勢進行訛詐。宮廷在長安城北,炭車歇在城南,宮使就大聲吆喝(叱牛)著把牛車掉過頭來(jiǒng@②車)牽向北邊走。“jiǒng@②”、“叱”、“牽”寫出了不容老翁分辯強行把牛趕走的橫蠻無理的囂張氣焰。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牛車已被趕走,才騰出筆來寫老翁的心理活動。一車炭要砍上萬斤柴才燒得成,需要多少煙薰火燎?它凝聚著老翁的多少心血和希望!而今已全付之東流!一個“驅”字,一個“惜”字,把老翁那種痛不欲生而無可奈何的心情形象地刻劃出來了。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系,打結;掛上也。說明宮使根本不講道理,不講價錢,強行把沒有什么用處的庫存貨(二丈紅綃一丈綾)往牛角上一掛,就算作了炭的價線。詩人不發一句議論,就戛然而止。老人是怎樣帶著又饑又困的身子回去的?他還能活得下去嗎?這些問題全留給讀者去思索,同時又不禁為老人的悲慘遭遇而潸然淚下,為宮使的罪惡行徑而切齒痛恨!
通過上例可見,講透了詩眼,詩的韻味自然就出來了。足見政治思想教育不是游離于課文之外的一條附加的尾巴,而是寓于教師聲情并茂的對課文的理解剖析之中。
詩眼一般在什么地方呢?一般在動詞上。因為動詞能表現事物的發展變化,矛盾斗爭,最能體現詩的意境,所以鑒賞詩,首先要在動詞上下功夫。
以動詞作詩眼的膾灸人口者,比比皆是。如“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贈張丞相》)。“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元稹《行宮》)等等,舉不勝舉。
還有以副詞作詩眼的。副詞一般與動詞結合起來,相得益彰。如“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副詞)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等。
還有不少是以形容詞作詩眼的。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紅樓夢》第48回香菱贊“直”字“圓”字用得好,“再找不到兩個字來換這兩個”。再如孟浩然嘗于太學賦詩,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詩句,使一座驚服。(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妙處也在于形容詞“淡”用得極好,魏慶之譽之為“靈丹一粒,點鐵成金”(《詩人玉屑》)。至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更是膾灸人口。有時還以介詞為詩眼。如杜牧的《山行》詩云“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首詩的詩眼是介詞“于”。于,比也,勝似也。為何比二月的花還要紅?在神不在貌。因為它的火紅,它的艷麗,是經過抗嚴寒、傲霜雪的結果。滿山紅葉,勝似春花,不但刻劃了楓林的外在美,還刻劃了它的內在美。杜牧在一般人以為蕭瑟的秋風中,有著獨特的美的發現,表達了達觀進取的生活態度。獲得了高昂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和藝術上的享受。
也還有以數詞為詩眼的。如:
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谷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
(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之六)
鄭谷改“數枝”為“一枝”,這個“一”字就是詩眼。因為“一枝”是最早開的梅花,意境更新,韻味更濃。
(四)進入角色,引起共鳴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絕大部分都是抒情詩。有人認為詩學就是情學,認為詩是心靈的燃燒。所以古人讀詩或低聲吟哦,或漫聲長吟。古人稱作詩曰“吟詠情性”(《詩·周南·關雎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毛詩序》)。所以詩歌教學與鑒賞,不能只滿足于釋詞譯句。讀詩也好,講詩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進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進去。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朗讀、分析、講解,就會索然寡味。老師的一顰一笑,語言聲調,無不牽動學生的心弦,師生感情同頻共振,就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朗讀課文切忌無精打采,有氣沒力。要注意聲音宏亮,抑揚頓挫,以高低快慢的不同聲調,展現詩歌的意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朗讀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結廬在人境》)時,要把“悠然”二字拖長聲調,體現陶潛那種悠然自得的心情,讓學生理解陶潛那種蔑視官場寄情山水的高風亮節和優美意境。
教師要以無限深情朗讀講析歌頌祖國山河的詩篇,如王維的《山居秋溟》和李白的《望天門山》等詩篇,給人以美的薰陶和精神上的愉悅,教師在一邊朗讀,一邊講解,同學也不約而同地齊聲朗誦,引起強烈共鳴。在這時,一種對祖國自然美的無限贊頌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要以無限深情歌頌歷史上的仁人志士的豪情壯志,如對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為國犧牲精神,對杜甫的“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想”的崇高品質,都傾注著無限景仰之情,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民族自豪感和積極進取精神。
總之,在中小學的古詩詞教學中,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教學效果一定會有大的提高,也能很好地給學生以思想上的啟迪和藝術上的享受。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辶加鷸左
@②原字辶加回
- 上一篇:語文教學讀說訓練論文
- 下一篇:作文目標序列訓練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