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藝術歌曲研究
時間:2022-12-13 10:53:36
導語:古詩詞藝術歌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語言音樂學為理論基礎,探索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中“詞”與“樂”結合的特征,中國古詩詞本身具有嚴格的“格律”“韻律”規則,加上中國的語言獨具的“四聲”音調特點,古典詩詞在朗誦時具有的音樂旋律性,通過對古詩詞藝術歌曲作品分析,找出兩者相互影響的共性特點,這些特點應是語言音樂學研究的范圍。因此提出從語言音樂學的角度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進行分析研究,也是當代中國音樂研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語言音樂學;古詩詞;藝術歌曲
關于語言音樂學,中國民族音樂學的奠基者楊蔭瀏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語言和音樂》中提出“語言音樂學初探”。并撰寫了《語言音樂學講稿》,建立了本學科理論研究的框架。此后章鳴先生的著作《語言音樂學概論》,在楊先生講稿基礎上進一步論證了本學科的研究領域和方法,錢茸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開設“民族語言音樂學”這門課程,逐步建立了中國“語言音樂學”理論系統,可以說這門學科在中國的出現是比較晚的,目前作為民族音樂學中的一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基礎學科,是探討民族音樂風格時的一個關鍵學科。在上述著作中,楊蔭瀏先生主要運用的分析材料是昆曲,章鳴先生采用眾多傳統民歌、戲曲和說唱的案例,相關論文還有孫玄齡,關于完善語言音樂學學科的設想。中國音樂學,2011(02)期,張良,語言音樂學中兩個相關問題的思考。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3)期,賀福凌,論音韻學與音樂學的聯系與溝通,藝海,2011(10)期,錢茸,介于“用”與“不用”之間——音韻學之于語言音樂學,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7(01)期,孫玄齡,楊蔭瀏先生與《語言音樂學初探》,中國音樂學,2000(02)期,梁惠恩.從語言音樂學角度看吟誦調研究.東京文學,2012(2)期等。各位前輩專家研究了漢語的聲、韻、調三種要素及句逗與音樂相結合的關系。在筆者留俄學習期間,了解了前蘇聯學者發表過很多相關著作和論文,例如奧噶烈維茨(Оголевец):語言和音樂在聲樂作品中(1960),阿烈克謝娃(Алексеева):《音調理論系統在聲樂旋律中的表現(1985)》,瓦希娜-格羅斯曼(Васина-Гроссман)《音樂和詩歌的語言(1972)》瓦爾科娃(Волкова)《語言—音樂學的問題(1985)》拉班諾娃(Лобанова)《詩歌語調特征在聲樂作品中的具體表現(1985)》斯杰帕諾娃(Степанова)《語言與音樂:語義學聯系的辯證法(2002)》他們提出:不同民族語言的特點是影響該民族音樂旋律和節奏的重要因素,在創作和表演中應注意語言特征對音樂的影響。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結合的一種音樂體裁,中國詩詞自古就有“詩與樂不分家”的說法,詩詞語言有四個不同聲調,在古代人們把它們稱之為:“平、上、去、入”,而依照四聲,又將文字分為平仄兩大類,這兩種特點構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聲韻結構。除此之外,中國古典詩詞還具有自己固定的格律和韻律,中國古典詩詞本身的語言特點決定了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特殊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在進行古詩詞歌曲創作和表演研究時,就必須注重這些語言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語言音樂學研究的范圍。目前研究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文獻多是站在音樂學角度,在音樂史論、作曲技法、音樂美學、表演和教學方面,如左霞淺議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旋律風格《中國音樂學(2006)》,姚三軍《不同時期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與民族化技法的衍展》(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黃承箱《藝術歌曲《大江東去》創作手法分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羅卉《淺析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征》(中國音樂學(2009)),李秀敏《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演唱專業中的教學研究》(樂府新聲(2012)),任志宏《中國古詩詞音樂創作》(人民音樂(2010)),楊曙光《在創新中保護、傳播和發展——淺談用現代聲樂意識重新演繹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國音樂(2016))等。從這些研究成果來看,還缺乏把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定位為主體,用語言音樂學角度進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一)理論價值。“語言音樂學”學科自身發展的基本要求。基于語言學和音樂學兩個學科范疇的研究領域,將在“語言音樂學”理論框架上研究漢語音韻的聲、韻、調三要素及句逗與音樂的關系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演唱的影響。將是“語言音樂學”學科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對建立以語言音樂學為視角的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研究方法。以“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為研究主體,以語言音樂學為理論基礎,探索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中“詞”與“樂”結合的特征,通過對古詩詞藝術歌曲作品分析,找出詩詞語言與音樂之間相互影響的共性特點,為這一體裁藝術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視角。(二)應用價值。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提供語言學理論依據。中國古典詩詞從詩經、楚辭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等,無論從詩句的字數,還是韻律、格律都有其嚴格的規則,因此在進行古詩詞歌曲創作的時候,就必須按照古典詩詞的這些語言特點來創作歌曲的旋律、節奏與分句。研究成果將為作曲家如何創作古詩詞藝術歌曲提供理論依據。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繹提供語言學方面的理論依據。漢語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有“十里不同音”的說法,不同區域的歌者在演唱古詩詞歌曲中,勢必加上自己地域語言的特點,研究成果,關于音韻學與演唱之間關系的理論,將對歌唱者如何理解準確演繹古詩詞藝術歌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內容
(一)尋找語言音樂學研究視角的理論依據。漢語語言既是單音節,又有聲調,相當有特性,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音樂性。與此相關聯的是,既有長期積累下來的眾多從音韻學、詩歌格律、文學等各方面對漢語音樂性的論述,又有很多古代唱論、曲論及演唱者們的實踐經驗總結,都論及到了語言與音樂的關系,對作為研究理論基礎的語言學、音樂學相關中外文獻進行分析,找出適用于研究的理論依據資料,并同時收集古詩詞藝術歌曲曲目,篩選出一批能作為研究案例的曲目,為下一步研究分析做材料準備工作。(二)研究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詩詞語言音韻特點。漢語屬聲調語言,被稱為“旋律型聲調語言”明代真空和尚解說平、上、去、入四個聲調的《玉鑰匙歌訣》:“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力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詩詞歌賦的平仄的規范,就是對漢字字調音高起伏的藝術追求。在“字調與音樂的關系”一文中,楊蔭瀏先生首先提出了“南北曲字調配音表”。根據這個表中所列出的各種“腔格”,我們完全可以明確昆曲字調配音的規律,本研究也將借鑒此研究思路,利用運用圖形比較法,制作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旋律與字調分析圖譜,分析語言的四聲,平仄,如何對古詩詞藝術歌曲旋律走向進行影響。(三)研究分析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詩詞韻律結構。在語言音樂學“中西歌詞配音規律的比較”理論中,提出漢語的聲調交替是中國古典詩詞吟誦的規則,漢語語音“一音一字,漢字“一字一義”,由于這兩個特點,古代漢語詩歌就形成了兩字一個節拍的天然節奏,即“雙音頓”的“音步”理論,從而形成詩詞的韻律結構。可以根據古典詩詞的韻律結構特點分析研究詩詞韻律句法如何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節奏、分句、進行影響的具體表現。(四)研究漢語語言音韻特點對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影響。眾所周知,漢語方言在音聲上的差異,是“十里不同音”的,從宏觀上看,有著七大方言區規律性的色彩分布。語言音樂學中的音韻學知識能夠幫我們獲知對這些方言音聲差異的根源。音韻學中所用的“聲、音、韻、調、清、濁、重、轉”,皆是來源于音樂的術語,說明了音韻學與音樂的關系密切。如果對這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將為演唱者在演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時,如何對詩詞語言的語調、音韻特點提供理論依據。(五)研究如何把理論與實踐結合,成果的轉化可行度。音樂語言學理論的建立離不開對實踐經驗的總結,音樂實踐,是這個學科的基礎。通過對這門學科的研究,能在語言與音樂的關系上找出一些規律來,掌握了這些規律,聽者易于欣賞,唱者易于提高演唱技術,詞曲作者可以得到借鑒。這門學科不僅對音樂,對文學創作方面,也應該是有幫助的。比如對歌詞的分析和研究,也應該體現在這門學科的論述中。在得到前期理論成果后,將研究如何把各個階段獲取的成果資料實際運用到作品創作、音樂傳播、音樂教育等多學科理論并加以分析論證。
三、擬突破的重點和難點
(一)研究的重點。在研究過程中,以語言學和音樂學為依托,試圖將普通語言學及音韻學,音位學等語言學理論和音樂學理論密切結合起來,融通各類有關的文獻資料和理論,把語言音樂學原有研究的內容。昆曲,地方戲曲,地方民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移植運用到古詩詞歌曲研究中,對古詩詞藝術歌曲聲、韻、調等重要問題進行綜合性研究。與此同時,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字調與分韻系統,字調配音問題進行詳細辨析和深入探考,以期獲得更為客觀的理論觀點。(二)研究難點。研究涉及語言學、音樂學、音響學、心理學和美學等專業領域多個論題,因此,這一研究也可以被看做是語言學與音樂學的交叉領域問題研究,需要了解跨學科相關知識體系,比如《語音學》《應用語音學》《漢語韻律學》《漢語的節奏》《方言學》等語言學方面的著作。在語言音樂學理論研究上要借鑒語言學的研究成果,還應該對漢語構詞學、音韻學有詳細的了解才行。所以資料的涉及范圍將大大拓展,從這些文獻資料中整理找出相關的理論依據是研究難點之一。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四聲”系統是有區別的,用普通話的語音去朗讀分析古典詩詞的音調,勢必和古人用古漢語語言創作詩詞時有差距。在分析制作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旋律與字調分析圖譜時,應考慮到這個問題。在古漢語音調上的分析要準確,要對相關文獻進行全面梳理,除了借助各大圖書館和電子查閱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古籍訪查,從而得出最準確的字調信息,只有這樣,選題的研究結論才會趨于客觀和全面。如何準確考證每首古詩詞的字調配音,也是研究難點之一。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案例研究,站在音樂的立場來闡述詩詞語言與音樂關系,把語言與音樂的關系直接論述到了曲調、節奏、樂曲構造等音樂的細微表現上,分析語言音樂學理論觀點和方法論如何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表演的影響,將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為語言音樂學研究同類問題逐步走上系統化、深層次的發展軌道提供學術理論,也是當代中國音樂研究的發展趨勢。
作者:王洪濤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 上一篇:淺議藝術歌曲與歌劇詠嘆調演唱風格
- 下一篇: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