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教育下的小學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30 05:27:25
導語:啟蒙教育下的小學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允許天性稟賦流露釋放
尤其在偏僻的鄉村,在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維慣性和走出大山是唯一致富與擺脫貧困出路的教育導向下,向標桿學習、向優秀看齊已成為鄉村教育中家長和教師用的最多的教育詞。在這種教育風氣影響下,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自己將學習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判學生優良的唯一最高準繩,刻制教育模子,復制教育產品,打造學習的小小“機器人”,追求千篇一律的學習優等生。忘記和忽視了“一樹千萬葉,片片各不同”的自然現象和哲學寓言,扼殺學生朦朧的自然個性張揚。同時小學教育在人生的階段屬于啟蒙階段,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它肩負著把小學生的自然稟賦和純真天性表達納入公知社會的起始階段,是邁向公知社會的入口,因此人人都有沐浴小學教育啟蒙陽光的人權權利和法律權利。
小學教育是普及教育,因此小學教師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要倡導“一枝獨秀不為美,萬紫千紅才是春“的理念,不能“關注優等生,看重中等生,放棄差等生”,讓人人都自我稟賦的基礎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步。在管理學中有一句“用人所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則天下無可用之人?!边@種理念同樣可以用在教育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天性稟賦,都有自己的突出優點,或許這些優點與主流教育觀不相符,但只要不觸及法律禁止的行為都應該得到尊重和鼓勵引導,這就是教育目的的負面清單。小學生正處于對未知世界的感知階段,任何事物對他們都是新鮮事物,形成的認識和表達都是新鮮的,而這種新的認識可能就是后續創新的胚胎,因此小學教育要發展無差別的公知知識授予,更重要的是鼓勵有差別的個性張揚,允許每個人天性稟賦的流露釋放,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勇于創新、敢于創新,敢于追問探索未知世界和求知精神的小學生。
二、授予公知和培養思維方法
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主動學習和對現實思考方法的心靈工程師?!皞鞯馈痹谛W教育階段就是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學生的人格和品質,通過教師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小學生進行引導、激勵、鼓舞,在平時的用自己的良好品質與精神氣質去感化同學,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優異的品質,形成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們常說“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洞髮W》里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因此,“傳道”也就是培養學生形成“養德”的能力,形成統籌駕馭知識、為人辦事的“道行”,使才子有帥,人格有魂。“授業”者傳授學業也,在小學教育階段就是傳授教師自己積累的公知知識,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以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能理解接受的方法講授給學生,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應用?!稘h書·董仲舒傳》中說道:“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痹趲啄甑男W課堂就是學生知識的積累階段,在自己理解和可接受的范圍內,激發興趣愛好,博覽各方面的公知知識,煥發求知欲和更多的疑惑,所謂知之者甚,惑之多也,因此,需要“解惑”。“解惑”者釋疑也,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的好奇和知識的不斷積累,他們會提出疑惑與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要有效地解決學生困惑,同時培養、發掘和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大膽提問的精神。知道的越多疑問也越多,蘇格拉底說過“智慧意味著自知無知?!庇幸苫笳f明學生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意識,就一些問題、事件等現實問題開始獨立思考并想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他現有的知識體系難以支撐對疑惑的解答,因而需要教師解惑釋疑。但解惑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并使他們自己掌握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方法,讓他們自己有方法能夠去探索、去發現疑惑的答案。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在小學教育中也就踐行了授予公知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敏于發現問題,能獨立以自己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求知欲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在小學教育實踐中,不但要培養學生“敏而好學”,更要培養學生“學而好問”,培養學生的好奇、求知心理,允許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學校,學生的求知欲就是對學習、了解、掌握新知識的渴望,包括對探索未知的欲望,是一種進取心態,是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獲得答案能力的渴望。求知欲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需要,一經形成就成為探索未知動機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學生的求知欲將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學習過程本身發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孩子在5到7歲時,探索未知的求知欲開始出現,隨年齡的增長,在生活、學習中特別是在入學后系統地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求知欲會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與發展,但學生的求知欲也并非隨年齡的增長而自然而然的提高,兩者并非正相關關系,求知欲需要有適宜的成長環境和正確、有效的引導與培養。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融入情境與相關條件。經驗證明:教師表現出來的強烈求知欲,會對學生發生潛移默化的誘導作用,教師的求知欲會助長學生求知欲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創新課堂教學環境的學習氛圍,探索新的途徑和措施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進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求知欲使人自覺積極地追求知識、熱情地探索知識,以滿足其精神上的需要,從而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認知欲求、求是需要,表現為人堅持不懈地探求知識與探索未來的活動熱忱。求知欲是學生進步成長的扶手,是向更高層次追求的階梯,作為學生只有渴望獲得知識,才能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才能不斷攀爬科學和學問的頂峰。小學作為在知識海洋岸邊試水的教育初始階段,是學生沐浴知識陽光的起始階段,求知欲初始形成和發展起步,每個學生求知欲的形成必然與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與措施辦法有密切關系。教學的真諦應該是“教是為了不教”,學習才是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培養學生求知欲,因勢利導激揚學習動力、養成學習興趣、享受學習樂趣,讓其會學習、能持久學習、愿意持久學習,才能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
四、啟蒙成長
啟蒙者,開導蒙昧,明白事理也。小學教育是開人生之蒙昧的重要階段,對人生心性成長、心智培養具有開蒙昧淺渺之愚,啟迪精智博大之明,上承自然天性稟賦,下啟后天精湛造詣。啟蒙成長,成長筑夢,啟迪少年兒童思考成長、理想、責任、親情、母愛、友誼、感恩、心性成長、情操陶冶、責任擔當等這些成長中的重要元素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功能和教師職責,讓學生從多維度、全方位思考人生成長的方方面面,才能培養健全的人格品質。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心啟智,啟蒙小學生只有在小樹苗時期堅持吸收來自天地間的大氣水分營養精華,才能長成蒼翠挺拔、盤曲多姿的參天大樹,同樣小學生就像茁壯成長的小樹苗,需要知識、為人處事方法、社會實踐歷練等營養的哺育,將來才可能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才俊,作為對祖國現代化建設有用的棟梁之才。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生動的描述了人生心性發展的一般規律,人在小學教育階段,是其生理發展,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其個性傾向、性格特點、脾氣秉性、品格魅力就能看到長大后的心理、個性、人品雛形,由此小學在人生教育階段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
五、結束語
小學教育重在啟蒙,讓學生充滿這是為什么的好問精神,這是什么的開闊眼界與知識積淀,為什么是什么的獲得答案的思辨能力,讓他們好知、求知,充滿理想,為成長筑夢,培養塑造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態度。
作者:張斌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雷大鄉興坪小學
- 上一篇: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 下一篇:師范院校舞蹈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