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11 08:32:33
導語: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上,從學生理工交叉、文理融合,訓練復合型思維的角度上,從有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上等三個方面,論述了通識教育的重要性,闡述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的觀點,討論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的實現路徑。通識教育不僅僅是對專業教育的補充和矯正,更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體現。
關鍵詞: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可持續發展
大學本科教育無疑是專業教育。無論“大學到底是培養專才,還是通才”的爭辯持續到何時,大學生在校學是要認真地學一門專業。但是,強調專業教育并非淡化通識教育。大學本科教育應當實行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并重。通識教育并不僅僅是對專業教育的補充和矯正,更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體現。
一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上,必須并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許多攻關項目、科研項目、創業項目,從本學科本專業的角度去考慮,久攻不克。但是,從別的學科角度去思考,竟然很順利地找到辦法并攻克了難關,這叫做以他山之石攻玉。為什么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有兩點:(一)隨著信息化的興起,多門學科的交叉和多種技術的綜合已成為現代科技發展的顯著特點。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學科不與其他學科發生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學科綜合的趨勢下,各學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成為普遍的事實。僅靠本專業的知識解決本專業的問題,常常力不從心。(二)純專業知識所產生的專業思維其實也是一柄雙刃劍,它既幫助專業人員解決專業問題,同時又約束了專業人員解決專業問題。專業人員的思路很容易陷入“坑道視界”,只在專業認定的狹窄的思維空間里想主意,被專業思維所束縛,而不能開放地、多維地綜合思考問題。人在坑道里只能看到一條線,遇事總會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學科思維考慮問題,因此思路單一,限制了思維的開放,難以產生創新性思維??萍及l明史、創業史上以他山之石攻玉的例子屢見不鮮。學生畢業以后,若能夠得心應手地用他山之石攻玉,頭腦中必須先得有發散思維、移植思維。以他山之石攻玉的前提條件是有優化的知識結構,通識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滲透、以文助理、以理補文。我們處在現代科技革命時代,人的文化背景越寬厚,社會貫通能力就越強,就越容易解決實際問題。
二從理工交叉、文理融合的角度上,必須并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
學科融合對于理工科大學生是必不可少的觀點,已經被愈來愈多的高校、教師和大學生所認識??茖W研究的總結、科技成果的推廣、工業產品的宣傳、先進技術的普及、工藝流程的設計、不同論點的是非爭辯、產品說明書的撰編、工廠企業的管理等等,都離不開人文社科知識。一位只會操作電子計算機、熟練編程,而對人際關系的微妙毫不理會的理工科畢業的主管是搞不好企業管理的;一位對某一事物鉆得又深又窄的專家,而對其他領域知識不懂或知之甚少,也會影響其出成果。此外,人文社科知識不僅給大學生提供一種門類的知識和技能,也給他們提供形象思維方法、宏觀思維方法、軟科學思維方法?!端囆g鑒賞》《影視鑒賞》《文藝鑒賞》等課程所培養的形象思維方法,可以增強想象力、創造力,使兩個貌似無關的事物發生聯系,便于以他山之石攻玉,從而產生創造發明的奇思妙想?!犊茖W方法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課程所訓練的宏觀思維方法,能使工程技術人員站在系統、整體優化、可持續發展的立場上考慮自己的創業、創新的科技發明項目,無論什么樣的工程技術設計,如果只按照工程技術專業式的想法,只考慮設計的純技術價值,而不從宏觀角度去考慮市場規律、用戶需求、社會價值、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成功的可能就不大。軟科學思維方法可以從高層次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去指導具體的和一般的自然科學方法和工程技術方法的實施。在通識教育中,通過公共基礎課平臺、公共選修課平臺、各類學術講座,把專業課程所訓練的工程思維方法、微觀思維方法、硬技術思維方法與形象思維方法、軟科學思維方法、宏觀思維方法結合起來,就可以從專業角度和非專業角度兩個方面進行創造性思維??梢?,通識教育中的人文社科課程并不是一種點綴,而是一種必須。通識教育中的許多課程可以促進理工類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所研究的大都是有“形”的東西,解決帶有普通規律的某一具體問題。要學好這些課程,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方法,進行研究性的學習。通識教育中的一些文科式文理交叉的課程,能夠挖掘專業課具體內容蘊含的深層次思維點。目前仍有不少學生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專業知識內容本身,而忽略了專業知識理論后面隱藏著的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鑰匙,通識教育里《科技寫作》中科技文藝寫作所訓練的形象思維方法,《人才學》中論述的人才知能結構,《科技史》介紹的科學發現的由來、成敗的經驗與教訓,《科技方法論》介紹的各種研究方法,都有助于大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協調并綜合各種類型的知識,實現學科交叉,形成復合型思維。至于文科學生,給他們開設一些自然科學學科概論和自然科學前沿類課程無疑是非常有益的。美國的一些高校為文科大學生開設物理課,目的并非僅僅學習一些物理定律,更重要的是考慮到邏輯思維對形象思維的促進。
三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角度,必須并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學生畢業后能否得到可持續發展,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基礎夯得實。大學是人才的搖籃。大學生畢業時還不是人才,并不是什么高級專門人才,而是高級專門人才的毛坯,有了這個毛坯,就不愁成不了高級專門人才的成品。但是,這個“毛坯”必須合乎標準?!懊鳌彪m然表面還略顯粗糙,它不像成品那樣有美觀的外形,有棱有角,有相當高的光潔度,但是毛坯必須有很高的內在品質,否則加工不成良好的成品。社會上的一些豆腐渣工程,雖然也算是成品,但一沖就垮,一砸就爛。塑造一個合格的毛坯也不是容易的事,要通過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共重,為下一步出高質量的成品做準備?!懊鳌钡闹圃鞆娬{全面素質教育。全面素質是經緯素質,有經線,有緯線,專業教育是經線,通識教育、創業創新教育是緯線,經緯線互相包容,系統地縱橫交錯在一起,才能構筑一個全面的素質。要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發展潛能,應當從三個方面去實施教育。(一)知識基礎要寬厚。基礎扎實、后勁便強;基礎淺薄,沖幾下就沒勁了。(二)知識要廣博、口徑要寬。要讓學生了解專業、跨專業學科的廣泛知識,學會找他山之石攻玉,是最重要的能力,掌握了這種能力將受益終生。(三)專業知識求新不求多,要了解專業的前沿。只有新,才有可能使大學生畢業后可以在較為前沿的領域繼續學習和研究。若實現這三個方面的努力,離不開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并重。通識教育是一種厚基礎寬口徑的素質教育。無論任何專業的高水平畢業生都應當體現在高素質方面,都應當具備知識、能力、素養協調發展的全面、綜合的素質,都應當形成求真、趨善、愛美的真善美統一的完善人格。當代人才的競爭是綜合素質的競爭。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有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有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才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當代人才硬實力和軟實力并重的道理,并非用人單位都那么清楚。數年前,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在用人標準上出現了誤區。他們片面地認為企業聘用你,就是讓你立馬上崗干活兒。他們說,我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培訓你,你應當馬上頂崗。用人單位把高等教育當做他們那個單位的培訓機構,這種只重視“上手快”而輕視“后勁足”,只管今天,只顧眼前,不管明天,不顧未來,是一種典型的短視行為,中國相當多的企業都是“短壽”企業、“流星”企業,曇花一現的多。企業短壽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在用人標準問題上的“短視”,絕對是企業沒有“后勁”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在用人標準上有了改變。他們更看重人才的“后勁”。概括而言,他們更看重人才的三個方面:靈氣、悟性、創新能力,他們知道“前勁”只不過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具有綜合素質,企業才有明天。靈氣,即思維能力,會應變、會變通、會出主意。悟性,即洞察力、觀察力、理解力,能悟出市場規律、市場需求。創新能力是持續發展的基礎。訓練靈氣、悟性、創新能力,必須并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四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的實現路徑如上所述,建設有效的通識教育體系,構建系統化通識教育課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需要完善以下教學環節。(一)必須提高通識教育的地位,明確通識教育的定位。學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通識教育目標,即要對“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問題做出明確回答,在學生人格養成、價值塑造、素養要求上應該有準確的定位和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是指導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設計,構建校園文化實現環境育人的基礎,并取得全校上下的廣泛認同并加以有效實施。專業負責人和廣大專業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通識教育的重要性,能夠深刻理解領會學校通識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細化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明確提出專業人才培養中通識教育的目標,并對目標實現提出明晰的達成路徑。通識課程任課教師亦應該研究并能夠理解專業教育的需求,把握不同專業對通識課程需求的共性和差異,在教學內容設計上盡量契合專業人才培養的通用素養要求,在考核方法上能夠顯性考量課程目標的達成。這對通識課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識課程需要加強教學研究,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以適應通識教育的高要求。(二)通識課程體系設計。各個高校專業教育中,課程體系通常由通識平臺課程和專業平臺課程構成,有的還細分出學科平臺課程,但大家普遍共識的通識平臺課程包括如思想政治、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計算機、大學體育、公共藝術與人文等必修課,以及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的公共選修課,此外,學術講座也可以納入到通識教育環節之中。應該說,通識平臺必修課程在各高校建設較為成熟,但通識平臺選修課建設往往缺乏系統性,后者存在因人設課的現象,導致學校公共選修課雜亂無章,與此同時,對公選課的不重視導致大量“水課”的存在,使得公選課成為學生掙學分的捷徑。一些學校已經意識到通識平臺公共選修課缺乏系統性導致課程定位不準,學生選課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并著手進行分類規劃。河南工業大學在梳理已有學校公共選課的基礎上,進行了基于能力培養目標的課程分類規劃,設置了六大公共選課程模塊,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開發和優化。根據學校學科特點,設計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與素養、技能、創新創業等六大模塊,根據歷年學生選課分析,規劃每個模塊的課程,對本校開設能力有限的模塊引入優質在線開放課程進行補充,并在每個模塊中遴選若干課程作為重點加以建設,使學校公共選修課體系更加系統、定位更加明晰、培養目標更加契合學校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三)通識課程內容建設。課程內容規劃與教學組織實施應強調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如開設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課程,應該強調思辨訓練,強調邏輯推理能力訓練,強調數學思維數學方法、物理實驗方法的訓練;開設大學計算機課程,不應只是學習工具軟件如Word、Excel等的簡單操作,而是應該聚焦到計算思維的訓練和培養上,理解問題求解的計算方法和可計算問題等,了解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大學英語在基本語言學習上,應更加注重溝通交流能力(包括寫作、語言表達)、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思政課程更應緊密聯系實際,從歷史的視角、哲學的視角,辯證分析把握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歷程和黨和國家治國理政方略,增強民族和文化自信。通識平臺公共選修課應注重綜合素養提升,如跨學科知識領域的了解,尤其是理工科學生應該修讀一定學分人文社科類課程,人文社科的學生可以修讀一定學分理工類課程,訓練學生的不同思維方法,以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技能型課程如外語(必修第一外語課程之外的外語類課程)、計算機、演講與溝通等,以及創新創業類課程面向未來崗位需求,培養學生專門領域技能。(四)教學手段的更新。隨著MOOC、SPOC等的興起,在線學習成為一種潮流并逐步被高校引入到第一課堂上來。各個學校學科優勢不同,教學積淀不同,教師教學風格不同,各學校尤其著名大學都形成了一些高質量在線課程,高校之間通過MOOC等在線課程平臺可以選修其他高校的優質在線課程,這為公選課資源不足或課程建設不完善的高校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學校認定可以選擇其他高校優質在線課程,構建本校公選課SPOC,配套課程線下輔導和考核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公選課開設質量和效果。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課程資源瓶頸是提高通識教育水平和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2]于志剛.推動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培育與完善[J].中國高等教育,2016(11):9-9.
[2]過勇.本科教育的組織模式:哈佛大學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6(1):64-73.
[3]常維亞.將創新教學納入本科培養方案[J].中國高等教育,2016(2):8-8.
[4]劉爽,閔光輝.通識教育視野下的高校學生工作目標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7,4(10):91-92+97.
作者:張浩軍 李文庠 單位:河南工業大學教務處
- 上一篇:初中體育教育理念研究
- 下一篇:藝術團通識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