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研究

時間:2022-03-25 03:09:42

導語: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研究

摘要:構建多元普惠的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對滿足民族地區居民教育需求及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為提升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水平,必須加快社區教育資源輸入服務體系、社區教育服務過程保障體系、社區教育服務品牌輸出網絡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

廣西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且區域發展不均衡。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發展緩慢。在2000年,教育部就先后在全國設立81個社區教育實驗試點。同期,各社區教育實驗試點省份已制定地方發展社區教育具體方案。而直到2008年廣西開始真正意義地嘗試開展社區教育相關活動。經過近10年的發展,在南寧、北海、桂林、柳州、百色、來賓、防城港、貴港、龍勝各族自治縣等地設立社區教育試點并初步取得成效。廣西區內共有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等12個民族自治縣,然而只有1個自治縣列入試點,社區教育服務覆蓋面遠遠不足。構建多元普惠的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對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教育內涵理解不透,服務意識淡薄。社區教育最初是在20世紀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我國社區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近40年的發展取得了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然而由于廣西民族地區經濟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因素,多數社區教育從業人員對社區教育理解僅停留在開展簡單不定期的公益便民活動層面,并未意識到社區教育對提高居民素質、提升生活質量、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社區教育從業人員對社區教育理解的偏差,導致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意識淡薄。(二)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功能定位不準確,民族特色不突出。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堅持社區為根,特色發展。在推進民族地區社區教育發展的進程中應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路線。廣西各民族的語言、風俗、節慶、美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構成了豐富且獨特的社區教育資源。通過打造民族社區教育品牌,提升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民族自信與認同感。通過社區教育,促使廣西各地少數民族地區的優秀文化走出大山,吸引更多的城鄉居民主動了解、學習、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因此,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功能的定位重心應放在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資源。(三)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保障機制薄弱,管理機制尚未健全。社區教育服務的發展與推進離不開強有力的保障機制以及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廣西目前沒有成立省一級的社區教育指導委員會或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只有部分市成立了市一級的社區教育指導委員會(工作領導小組、社區大學),少部分縣(市、區)成立了社區學院,而社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缺失,使得廣西各地社區發展屬于松散的狀態。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如教育、民政、財政、人社、城市管理等,目前教育部門作為牽頭機構,其職能有限,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困難重重。由此可見,管理機制不完善是制約社區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內涵及結構分析

(一)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內涵。社區教育是終身教育理念倡導下的開放化的教育類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有的社區教育服務水平與社區居民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此外,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處于起步晚、發展緩慢的階段。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承擔著完善民族社區教育服務與打造民族特色社區教育品牌的任務。構建多元普惠的社區教育服務體系既是推進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發展的突破口,也是其內涵所在。“多元”指社區教育資源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普惠”指社區教育服務的公益化和普及化。(二)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結構。為提升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能力,滿足民族地區社區居民多樣化教育需求,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應由社區教育資源輸入資源體系、社區教育服務過程保障體系、社區教育服務品牌輸出網絡體系三大子體系構成。1.社區教育資源輸入體系。社區教育資源輸入體系是社區教務服務的起點也是整個體系的關鍵所在。社區教育資源輸入體系主要包括社區教育資源篩選優化和社區教育資源供給主體培育兩大方向。換言之,社區教育資源輸入體系主要解決的是“提供什么”以及“由誰提供”社區教育服務的問題。社區教育資源篩選優化即是要將少數民族文化與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相融合,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挖掘開發民族地區社區教育資源。社區教育資源供給主體的培育即是要保證社區教育服務的供給量,鼓勵政府、企業單位、各類學校、個人等群體參與社區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教育需求。2.社區教育服務過程保障體系。社區教育服務過程保障體系是整個系統的支撐點。社區教育服務過程保障體系包括社區教育服務經費渠道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社區教育服務政策制度建設三個子系統。由于社區教育服務屬于準公共產品,長久以來社區教育服務經費籌集較依賴財政撥款,籌措渠道單一且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社區教育服務經費渠道建設即是打破原有的單一經費籌集渠道,形成多元籌集渠道,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此外,社區教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即是要充分發揮專業人員及志愿者服務隊伍的才能,為社區教育服務添磚加瓦。然而我們也應看到,多元經費渠道的平臺建設及人才隊伍建設也離不開服務政策的支持。社區教育服務政策制度建設的構建就是要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問題,同時也是保障參與社區教育服務的各方利益的重要依托。3.社區教育服務品牌輸出網絡體系。社區教育服務品牌輸出網絡體系是整個體系的成果展現點。社區教育服務品牌輸出網絡體系,包括虛擬平臺運行網絡建設和基地體驗站建設兩大子系統。社區教育服務覆蓋的范圍,按地域劃分可分市、縣、鎮、村四級。由于我國城鄉二元化結構明顯,城鄉之間社區教育服務發展差距大。這就會造成一些優質的民族地區社區教育資源沒有辦法“走出去”,同時市縣級的社區教育資源也沒有辦法“引進來”的困境。虛擬平臺運行網絡建設系統即是要把優秀的服務資源能夠自由地在城鄉之間傳播,讓更多的居民受益。然而僅僅是線上虛擬的學習體驗還遠遠不足,社區教育法服務品牌輸出還得扎根在基地體驗站中。基地體驗站是吸引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服務的窗口,也是社區教育服務品牌傳播的堅實依托。

三、廣西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體系構建對策

(一)構建以“需”促“供”的社區教育服務輸入系統。1.成立社區教育資源篩選優化中心。成立社區教育資源篩選優化中心的功能在于將居民的教育需求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結合起來,不僅增長民族地區居民的精神財富,還能助力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例如將扶貧攻堅與社區教育結合起來,轉變貧困戶“等靠要”落后的思想,傳授致富產業技術,幫助民族地區居民共同實現中國夢。民族地區社區教育資源篩選優化中心的組建應依托于“市級社區學院/開放大學/廣播大學+本地學校”的模式。市級社區學院/開放大學/廣播大學充當智庫的角色,負責創造更新社區教育資源。本地學校則充當協調的角色,負責反饋當地居民教育需求并適當調整社區教育資源供給類型,更好地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教育服務。兩者充分發揮職能,共同協助。2.完善社區教育資源供給主體培育機制。社區教育的基本原則是要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為中心的多元化的教育供給。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決定了多元化的教育供給,以政府為主導單一的社區教育資源供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滿足居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為提升民族地區社區教育供給能力,則需要逐步完善由科教文衛事業單位、民營文化企業、公益組織等多方參與的供給主體培育機制。通過政府招標采購,政府與文化企業合作經營,政府扶持公益組織等形式,引導文化資源向民族地區社區傾斜。(二)建立經費充足、人員完備和政策到位的服務過程保障系統。1.健全社區教育經費籌措機制。打破政府單一的社區教育服務資金投入模式,積極探索多方合作參與經費籌措機制。構建政府專項投資為主渠道,社會力量捐贈為輔渠道的經費籌措機制。政府可采取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稅收減免等策略,鼓勵各類企業或組織參與到社區教育服務中來,擴寬經費籌措渠道。2.組建一支“下得來”“留得住”的社區教育服務隊伍。社區教育服務隊伍的不穩定是推進民族地區社區教育的一個短板。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扎根社區,加入社區教育服務隊伍。通過市級與民族自治縣對口支援的形式,將優秀的師資資源輸送到民族地區。積極探索志愿者服務活動量化積分記錄的模式,且將積分作為考核人才的指標之一,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身于社區教育服務。3.加快制定社區教育服務管理政策制度。社區教育服務活動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的工作。在考慮民族地區自身情況基礎上參考其他市縣級社區教育的相關文件,出臺符合本地區的政策制度文件極其重要。加快制定社區教育服務規劃、經費收支、人員選用與考評等政策文件,為民族地區社區教育服務的推進保駕護航。(三)完善虛擬網絡與基地體驗站相結合的服務品牌輸出系統。1.完善社區教育服務數字化平臺。針對民族地區居民分布偏遠、分散的特點,積極完善包括廣播、電視、網站、遠程教育技術、手機APP等在內的社區教育服務數字化平臺有利于擴大社區教育服務的覆蓋面,有利于提升居民享受社區教育服務的便利性。2.科學布局規劃社區教育服務基地體驗站。社區教育服務并不僅僅指線上課程的學習,更要回歸到居民身邊,落到實處。積極探尋“15分鐘社區教育服務圈”“一社一品”“民族文化創意園(街區)”“農村書屋”等社區教育服務基地體驗站模式。根據民族自治縣的特點,居民分布情況,因地制宜布局社區教育基地體驗站,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意見(教職成〔2016〕4號)[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16-07-08.

[2]孫世虹.有效供給:民族地區社區教育創新發展的突破口[J].成人教育,2018,(2):49-51.

[3]李春鵬,孫世虹.邊疆民族地區社區教育特色發展路徑研究———以廣西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11):92-95.

[4]蕭林靜,徐博聞.社區教育服務能力體系的構建與研究———以沈陽市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19,(1):29-33.

[5]石修雄,梁朝輝,楊杰軍.創建學習型社會開展農村社區教育———廣西龍勝各族自治區民族農村社區教育課題實驗報告[J].中國農村教育,2016,(1):66-68.

[6]歐琳宗.廣西民族文化傳承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文教資料,2019,(13):85-87.

[7]劉彥,陸丹梅.社區教育多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5,(10):26-29.

[8]謝剛.地市級區域內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9,(7):51-55.

[9]王慧英,李天鷹.構建城鄉社區教育網絡體系加速我國社區教育整體發展[J].繼續教育,2011,(4):32-34.

[10]翁斌.社區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廣西為例[J].亞太教育,2015,(11):82-83.

[11]陸丹梅,劉彥.《少數民族地區社區學院功能定位及能力建設研究》課題研究報告[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17-21.

作者:黃金霞 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