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途徑

時間:2022-06-04 09:10:18

導語: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途徑

摘要:縣區級文化館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職能。縣區級文化館在繁榮群眾文化,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是受限于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制約,發展后勁不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不強。積極探討縣區級文化館的人才培養策略,對于推動縣區級文化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館;人才培養;困境

文化館是用來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群眾文娛活動的場所。在我國眾多群眾文化機構中,縣區級文化館是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盡管近年來縣區級文化館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迅速發展的背后也暴露出縣區級文化館發展后勁不足、可持續發展不強等問題。縣區級文化館是最基層的群眾文化機構,是純公益性的事業編制單位,編制少,人員少,人才更少。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的縣區級文化館,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群眾對公共文化消費的期望。人才問題已經成為縣區級文化館迫切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一、縣區級文化館人才構成的現狀

縣區級文化館作為基層的群眾文化服務機構,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紅火一時。當時文化娛樂的途徑少,縣區級文化館擁有文化藝術方面的專業技術,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有著較高的文藝技術優勢,但在高校的擴招、藝術人才不斷增多、社會藝術力量不斷壯大的背景下,縣區級文化館原有的技術優勢已逐漸喪失。由于縣區級文化館屬于事業編制,招聘人員凡進必考,而且空余崗位很少,人才梯隊出現了配置不合理、人才斷層現象,嚴重制約了縣區級文化館的發展,其人才狀況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縣區級文化館員工學歷層次偏低

眾多縣區級文化館多年沒有招聘新人,老員工大部分是20世紀90年代參加工作的人員,有的是轉業軍人,有的是文化系統內部職工子女特招參加工作,學歷層次多為初中、高中、中專等。低學歷層次員工既是縣區級文化館員工構成的主體,也是制約縣區級文化館發展的人才瓶頸。縣區級文化館員工學歷層次偏低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20世紀90年代,中專學歷已經是非常不錯的學校教育,能獲得中專學歷都是當時的佼佼者。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學教育得到進一步普及,擁有大學學歷的文藝人才增多,相比之下縣區級文化館員工優勢喪失。盡管近年來縣區級文化館在較快發展的新形勢下,也試圖引進本科生和研究生,但由于待遇、發展空間等多種原因,優秀的專業對口的大學生并不愿意到縣區級文化館工作,縣區級文化館對他們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二)縣區級文化館員工總體業務能力不強

學歷層次偏低直接導致的結果是縣區級文化館大部分員工業務能力不強。文化館的重要功能是指導群眾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業務范圍包括音樂、舞蹈、舞美設計、攝影、燈光音響、繪畫、書法、主持、編導等專業。縣區級文化館員工相關專業人員幾乎沒有,多數員工是“半路出家”。他們所擁有的業務能力多是加入文化隊伍后在工作崗位上實踐得來的,知識體系不系統,只能做一些最基礎的藝術指導工作。加上縣區級文化館人員編制本來就少,舞臺前后、行政后勤等各項工作都得去做,每個工作人員都是“萬金油”,看似什么都會,實則一知半解、樣樣不精通。當然也有少數員工自學能力比較強,通過自己的摸索,在某一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并不能改變縣區級文化館員工總體業務能力偏弱的局面。

(三)縣區級文化館員工年齡普遍較大,性別比例失調

在縣區級文化館員工構成中,大齡員工占比較大,有些縣區級文化館50歲以上的員工占一半還多。盡管老員工也有自己的專業優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基層的群眾文化指導、創作、排練既需腦力也需體力。有些地方主管部門認識不到位,把文化館當成“養老院”,年齡偏大、身體不好的人員被安排進館,空占了文化館的編制名額,造成想進來的人進不來的窘境。作為最基層單位,上級部門相關的各項工作任務,縣區級文化館都要去執行落實,大齡員工力不從心,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工作上的懈怠,加之員工待遇較低,工作積極性也不是太高。同時縣區級文化館男女比例失調,女性員工偏多,而很多工作諸如舞臺調度、裝臺等女性員工又不太方便去做。表面上看館里的員工人數不少,但實際真正能干工作的員工并不多。

二、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的困境

縣區級文化館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受制于體制原因,文化館自身并無用人權。有的文化館上報多年才能批準公開招聘所需人才,人才的培養工作周期長、效率低,見效慢。即使招進新人能否勝任工作,能否留得住,也需要時間的考驗。因此,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存在諸多困難,造成現狀的原因較多。目前,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困境與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一)縣區級文化館人才梯隊不健全,人才結構不合理

大部分縣區級文化館沒有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人才梯隊結構,人才結構不平衡。人才培養出現了斷層,老員工面臨退休,力不從心,年輕員工剛入職不久,業務尚不熟練,缺乏資歷經歷的積累,還沒有成長起來。人才梯隊中缺少中青年人才,事業面臨后繼無人的窘態。由于縣區級文化館屬于事業單位,招聘新人需要煩瑣的程序,大部分文化館已經多年沒招聘過大學生。

(二)縣區級文化館員工學習培訓機會少,業務水平提升困難

縣區級文化館屬于最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文化行業舉辦的各類業務培訓少之又少,基層文化館員工很少有機會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偶爾舉辦一些培訓又經常附加一些專業、年齡等條件,致使縣區級文化館干部職工望而卻步。縣區級文化館的員工學歷起點低,專業對口的少,整體專業素養較差,參加省級主管部門的培訓機會都不多,國家級的文化專業提升培訓更是不可能了。對于縣區級文化館工作的職工而言,絕大部分職工工作到退休也沒有參加過國家級的文化業務培訓。學校專業教育固然重要,但工作崗位上有意識的鍛煉與培養更為重要。

(三)縣區級文化館員工職業發展空間窄,缺少留住優秀人才的平臺

文化館工作是一種專業性非常強的技術性工作,導致文化館員工的職業發展空間非常狹窄。特別是縣區級文化館編制較少,人事部門在崗位設置上往往按人員比例設置崗位。縣區級文化館大部分僅有十來個人,地方人事部門只設置幾個中級崗位,高級崗位設置太少。作為事業單位的縣區級文化館,員工的職業發展主要依靠專業技術職級的提升,由此造成縣區級文化館職工在職稱評聘上沒有發展空間。這樣的崗位設置,嚴重挫傷了縣區級文化館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四)縣區級文化館員工待遇偏低,缺少職業自豪感

文化館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收入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和少部分的免費開放補助。文化系列的職工收入同其他行業比較普遍偏低,缺少職業自豪感。各級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文化事業的發展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也逐漸得到政府的重視,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四個自信”,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的內容,政府也加大了對文化的資金投入,但縣區級文化館員的收入較之其他行業仍然處于偏低水平。

三、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途徑

縣區級文化館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一支專業化的文化隊伍,如何培養打造專業化的文化隊伍需要積極探討。一是以現有的人才隊伍為基礎,通過時間來換取空間,等年齡大的員工退休騰出崗位,便可招聘新的專業人才,達到逐漸使文化隊伍吐故納新并最終實現較強的專業化格局。這一做法不足之處就是時間長、見效慢;二是培養鍛煉基礎較好的員工通過業務學習提升自身的藝術造詣,使之能夠在某一領域獨當一面,成為縣區內該領域內的行家里手。加強縣區級文化館的人才培養工作,實現縣區級文化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探索。

(一)引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年齡層次和性別比例

縣區級文化館的人才培養需要引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逐步改變當前從業人員專業教育混亂的局面,鍛煉中青年文化干部,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年齡層次。人事主管部門盡可能不要從外單位調入其他非專業人員占用寶貴的編制名額。在引進人才時要特別注意男女性別比例問題。縣區級文化館本來女性就多,因此員工的性別比例有必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否則會造成看似館內人數雖多,但真正需要干工作時而又無人可用的困境。如此一來,這樣的局面對地方文化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

(二)加強對基層文化館的人才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業務培訓對基層文化館的人才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縣區級文化館的員工大部分都不是專業出身,業務能力的提升除了依靠自學,各種級別的專業培訓也是增加本領的重要渠道。國家、省市主管部門有計劃、有體系地針對基層文化館開展相應的業務培訓,不僅能夠提高縣區級文化館員工的業務能力,開闊視野,還能促進館際學習交流,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改變縣區級文化館員工井底之蛙的囧面。文化館自身也要積極鼓勵本單位職工參加專業技術方面的學歷提升、各類業務技能方面比賽,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實踐中培養鍛煉人才。

(三)建立通暢的職業發展渠道,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榮譽感

人事主管部門在專業技術崗位設置上要著眼于大局,從地方文化事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切勿因為縣區級文化館的員工人數少就降低崗位設置層級,限制崗位名額,讓文化館的干部職工失去職業上升發展的空間,造成他們在工作上沒有盼頭,生活上沒有奔頭,事業上沒有干頭,逐漸喪失了事業進取心和對文化職業的榮譽感、自豪感。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對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特別重要。只要兢兢業業干好工作,努力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就能得到組織的認可,就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四)加大對文化的資金投入,增強文化館員工的職業獲得感

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夠增加團隊的凝聚力,增加員工的向心力,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縣區級文化館需要有人有陣地,有經費保障,這些都需要政府資金的支持。縣區級文化館中沒有自己活動場地的還有很多,沒有自己的場地無法開展相應的藝術指導等文化活動,更不能有效滿足廣大群眾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文化的繁榮與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縣區級文化館的辦館條件總體上有了較大改觀,但與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還有一定距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的資金投入會越來越多,文化館的員工一定大有可為。

四、結語

隨著近年來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把文化事業提升到“文化自信”的國家戰略高度,縣區級文化館的辦館條件大為改善,這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的現狀已經不能適應新時展的要求,遠遠滯后于時展的步伐。縣區級文化館受主客觀條件制約,一直處于勉強維持運轉的狀態,是長期處于邊緣化的一個文化部門。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受諸多因素制約,縣區級文化館人才培養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整體匱乏的局面,但隨著國家對文化的重視,相信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鄭化群.文化館的人才培養探究[J].神州(中旬刊),2011(26).

[2]符史安.淺談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J].戲劇之家,2012(6).

[3]鮮玖珍.分析新時期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與管理[J].黃河之聲,2016(22).

[4]封霓.以創新思路加快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探究[J].傳媒論壇,2018(21).

作者:殷維浩 單位:連云港市贛榆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