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下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20 10:46:13
導語:產業集群下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在朝應用型方向發展,這是基于區域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基于社會對于人才需求變化的需要。文章結合社會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工作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分析行業背景對于專業辦學定位和特色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構建內容體系、形式體系、保障體系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促進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以及產業集群發展。
關鍵詞:產業集群;工商管理;實踐教學體系
(一)產業集群的內涵及發展驅動力。產業集群是指行業內性質以及發展方向趨近的企業以及相關機構聚集在某一區域內的現象[1]。產業集群的厘定首先包含了競爭性。行業性質及發展方向趨近表明了其中企業的核心產品在價格以及品質上有較高的相似性,由此在自由市場中容易形成競爭性。競爭性一方面可能使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落后產品以及企業被淘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促進產品不斷精進、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這也正是產業集群的優勢所在。其次,產業集群內涵的劃分還包括了產業鏈的完整性。單是競爭性的經營單位相聚不能稱之為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中除了包含產出核心產品的企業與機構,還包含上下游相關機構,如輸送人才的院校研究機構、實現資金調度的金融機構、相關原料的供應機構等,以此形成自給自足的閉環生態系統。最后,產業集群厘定的必要條件還包含了客觀現實條件的限定,即在地理區域內的聚集。地域范圍跨度大不利于內部相關機構之間的資源運輸以及調動,無法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產生與發展有其內驅力和外驅力[2]。首先,產業集群的發展內驅力在于企業產品發展的內在需求。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信息傳播的效率提升,信息不對稱性逐漸減少,借助網絡等資源獲取行業信息難度降低,可見市場條件下企業之間難以形成壁壘,難以以絕對壟斷的優勢發展。因此,企業自身需要不斷的自我發展以保障自身的競爭力。而把發展的眼光擴大至宏觀視野內,團結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相似企業,實現資源與技術的交流互換是更為高效的發展思路,產業集群由此應運而生。其次,產業集群發展的外驅力在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群眾的需求也隨之發生了一定變化。首先,在心理上,群眾已擺脫了戰爭、饑荒等大政治環境變化所可能帶來的缺衣少食、隨時面臨生命危險的不安全感,逐漸減少了大量囤貨、只求低價量多的心理行為。由此,在客觀需求上,社會對物質產品的需求也已不再停留在簡單的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存在和數量上的要求,而逐漸轉變為對品質的需求。而家庭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已逐漸難以匹配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對品質的需求,究其原因,一人或幾人的簡單分工難以完成在產品制造過程中所需要的完整流程管控、品質保障、創新改良與技術革新,由此,這也從外在需求上驅動了產業集群的發展。(二)產業集群與高等教育結合的必要性與必然性。有產業集群的內涵可見,產業集群中包含產業相關的院校,以實現產業人才的輸送與產業研發創新的功能。可見高等院校是產業集群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即產業集群與高等教育結合有其必要性與必然性。首先,教育對培養人才的先驅性使產業集群與高等教育結合具備必要性[3]。教育在人才培養上具有前瞻性,教育目標乃至具體教育內容的設置都以社會客觀需求為導向。同理,產業集群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創新能力、管理能力上都有新的需求。為了達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需要通過相關機構進行有目的、有方向地培養和引導。而高校作為承接基礎教育與社會實踐應用的教育階段,有優質的師資和相關政策的扶持,根據產業集群發展需求輸送相應人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及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有必要通過高等教育為產業集群發展輸送人才。其次,應用型高校的發展定位使之與產業集群相結合具有必然性。應用型高校是指高校的發展定位以能產出具有實用性的實際成果或產生經濟效益為導向。應用型高校的定位與研究型高校相對,不以純理論研究與思辨探索為重點,而注重能把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人才培養。應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地方高校的發展趨勢所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獲得的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地方財政,相比于部屬高校和中央高校,較少其他財政經費來源,而理論研究的投入具有回報應用周期長、不確定性風險高等特點,地方高校的經費若大量投入至純理論研究中并非是其最高效的發展方式[4]。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生源水平及師資力量有限,更多學生并不志在于高深的理論研究,而在于獲得實際技能以自身發展推動地方發展。由此,地方高校立足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應用成果的產出更為實際,也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進而帶動社會發展有更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產業集群的出發點也是通過產業聯合發揮地方優勢產業的最大效用,其根本也在于實現經濟的發展,與應用型高校的立足點是一致的。因此,應用型高校與產業集群殊途同歸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兩者的結合具有必然性。
二、產業集群對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辦學定位與特色的影響
工商管理專業是立足于產業發展、商務管理的專業,旨在培養以系統統籌的眼光構建企業、行業、產業乃至區域經濟發展藍圖的人才。工商管理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在各高等院校中是熱門專業之一,不少院校甚至以工商管理專業為核心專業發展出相應的專業群并形成工商管理學院,可見無論在招生規模還是在培養投入上,工商管理專業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專業。同時,如上文所述,與產業集群結合的過程中,應用型高校以培養實踐型應用人才為出發點與立足點。因此,以工商管理專業作為高校與產業集群結合研究的切入點具有較高的代表性。據此,厘清產業集群對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辦學定位與特色的影響是進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第一步[5]。首先,產業集群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的辦學定位應以市場為導向。應用型高校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該能直接在產業集群背景下的企業管理中發揮作用,這決定了其在院校學習階段接受的內容應具備實用性及與市場實際情況的接軌性。而在實際市場環境中,面臨的工商管理問題通常不是以單項科目的形式存在的,也并不像理論解題一樣有嚴格的無關條件控制。市場環境中的企業管理問題往往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前者體現在產業集群下的工商管理問題可能糅合了市場營銷、財務分析、人力資源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后者則反映在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工商管理也要不斷做出調整。因此,結合產業集群背景下的市場實際環境,工商管理專業需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其次,產業集群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突出地方產業特色[6]。產業集群主要有創新產業集群與資源產業集群兩大類。一方面,創新產業集群更側重知識概念、技術、模式上的不斷突破。如北京“中關村”、杭州高新技術園區等就是以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創新產業集群代表。對于創新產業集群地域中的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設置,應該結合創新型人才創造力強但穩定性較低以及創新產業更新迅速等特點,培養行業觸覺敏感、溝通能力強的工商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資源產業集群以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主。此類產業集群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與東北地區,以重工業等產業為主,條件較為艱苦。對于為資源產業集群輸送人才為主的高校,在工商管理的人才培養上應該注重培養資源分析、人才挖掘與育留等方面的能力。由此,根據地方產業集群取向的不同,應用型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定位設置上也應因地制宜。
三、基于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基于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包括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形式體系以及保障體系三個維度(見下圖1)。(一)多維度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建。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應略領先于產業集群發展,才能更高效地為其輸送適宜人才。首先,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應領先于產業集群人才需求變動。產業集群的發展通常經歷萌芽、成長、成熟、衰退等圖1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階段[7]。不同階段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具體需求也有所偏重,這也決定了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側重不同(見下圖2)。第一,對于處于萌芽階段的產業集群,通常由行業中具有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引領發展,管理意見與發展藍圖規劃集中在相對較少的領先意見中,因此對工商管理頂尖高端人才的需求相對較弱,對架構呈現與管理思想方案形成的中層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相對略多,同時,產業集群萌芽階段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空白,因而對具體理解執行的基層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最大,即萌芽階段的產業集群對高端、中層、基層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數量逐漸增加,結構呈現金字塔型。此時,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的課程設置應圍繞具體事務實操內容的設置為主,保障專業人才在方法操作上的純熟,而對于高端及中層人才的培養,可通過小組、班級領導選拔的形式進行集中培養。第二,對于處于成長階段的產業集群,需要更多高端工商管理人才為其發展貢獻決策,其人才需求結構呈倒梯形結構。在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上,應注重項目實踐內容的設置,以具體項目的實踐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全局視野與決策能力。第三,對于成熟階段的產業集群,制度框架相對穩定,需要更精準的呈現與完善,因而對中層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整體人才結構呈現紡錘型。由此,在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上,應注重對架構呈現與完善能力的培養。第四,衰退階段的產業集群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與萌芽期類似,在此不再贅述。其次,實踐教學內容應有具備包容性和針對性。一方面,如上文所述,產業集群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應培養能適應市場工商管理實際問題解決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同時,綜合性課程和融合性課程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突破傳統學科的局限,使課程設置更符合當代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應注重學科融合與發展,提升教學內容的包容性。首先,可融合已有的學科,如融合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實用法務等學科內容至現有工商管理課程內容中,培養綜合性人才。其次,對于尚未劃分出具體學科的新興研究方向,可根據人才培養需求以選修課等形式實行靈活的培養內容,如通過企業調研獲取數據,并在教學中通過電腦實操進行信息化工商數據管理的實踐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各地不同產業集群類型的差異,實踐教學內容設置還應具備針對性。如針對創新產業集群為主的地區,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中應注重信息化、網絡化工具的使用,在教學內容設置中側重探究性問題的提出,給學生更多靈活發揮的空間以培養創新思維。同時,針對資源產業集群為主的地區,地方應用型高校應認識到此類產業集群的特點在于其模式傳統、發展時間長、對自然環境依賴程度高,因此在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上需要更側重流程化管理、標準化制度建設等內容實踐教學,以培養專業度高的工商管理人才、提高資源產業集群的規范性。(二)合作性的實踐教學形式體系構建。產業集群的內涵之一是通過相似性產業的聚集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發展,即發揮產業集群優勢的本質在于以合作突破個體力量的限制。因此,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在形式上應從多方位發揮合作與團隊的效用。首先,可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形式。線下實踐教學是對工商管理內容的實際操作,而線上教學則可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實現全面的把控與調節。同時,線上教學中可以引入更為豐富的互聯網師資資源和信息資源,便于實現學習靈感的平等共享交流,實現實踐教學信息與案例的更新。在具體操作上,可通過線上溝通形式分享工商管理實踐案例視頻,通過線上網絡進行團隊分工、決策投票等,再通過線下形式集中討論,共同演練。其次,模擬與實操相結合也是能體現合作性的工商管理實踐教學形式[8]。通過模擬工商管理情景,一方面能使實踐教學生動性更高,另一方面也縮略了實際工商管理環節中多地多環節管理的無關情景,直擊管理問題,為實踐教學賦予了更高的靈活性與針對性,從心理上和行為導向上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發展務實了基礎。在具體操作上,可通過沙盤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此外,模擬實踐教學雖然具備較高的生動性與靈活性,但仍然無法完全擬合實際工商管理中的復雜性,因此,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實踐基礎能力后,仍需結合實際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才培養。具體形式可通過校企合作挖掘實習崗位,政府合作提供實踐項目等形式進行。最后,在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還可采用課堂教學與比賽相結合的形式。傳統的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在實踐教學層面上的體現更多通過案例講解的形式實現[9]。為了全面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實踐型人才,可將傳統課堂教學形式與比賽相結合。一方面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比賽概念,以賽促學,使之與產業集群的競爭性內涵相接軌。再以投票的形式評選出解決效果較優的方案,以不同小組之間的切磋交流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把真實案例作為素材,通過專題比賽的形式,結合產業集群類型進行工商管理實踐能力相關的比賽,突破班級和年級的限制,促進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整體提升。(三)多元化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產業集群需求相適應,由于產業集群中面臨的工商管理問題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因此還需要設置相應的調整性保障體系[10]。首先,應為實踐教學提供時間保障。實踐教學的意義在于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解決產業集群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而實際問題不同于專業理論學習,可通過時間規劃進行解題。因此,需要提供相對連續的時間保障實踐教學的連貫性。如在教學計劃中劃分出“實踐月”、“實踐周”,為實踐提供連貫的時間,保障實踐教學的系統性。此外,除了在教學計劃中通過統一規劃的形式保障實踐教學的時間,也應充分鼓勵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自主尋求實踐學習的機會。可通過項目申報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指導,并給予學分獎勵、將實踐成果納入考評成績等保障措施。其次,應為實踐教學提供經費保障。由于模擬與實操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為了情景的真實性與教學有效性,必然會產生實際物資的消耗。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學經費傾斜、產業合作、政府扶持等形式為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提供經費保障。同時,可通過工商管理的應用實踐產出創新模式、創新成果等作為相關機構經費投資的反饋,促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經費流動的正循環。最后,應為實踐教學提供考核保障。考核除了可以檢驗實踐教學成果,同時由于工商管理實踐教學具有先行性和嘗試性,有效的考核手段也是實踐教學尋求反饋的有效途徑。因此,需要設置靈活性的考核體系。一方面,可把工商管理實踐教學中可量化的具體產出作為考核指標,另一方面,還可把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管理視野提升、創新工商管理意識等能力獲取納入考核衡量體系。
綜上所述,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在產業集群背景下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通過構建內容體系、形式體系、保障體系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其人才培養效用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劉奇中.以產業集群撬動區域經濟的發展[J].調研世界,2004,(1):17-18.
[2]張敏.產業集群生成與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1,(1):99-101.
[3]劉旭,郭婷.高等教育學的專業屬性及其對人才培養的規定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8):95-98.
[4]宋玲.地方高等院校學術資本主義趨勢初探———以教育經費投入差異為考察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6-9.
[5]張正堂.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定位與課程群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110-112.
[6]唐國勝.基于功能性分工的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56.
[7]孫峰.專業群與產業集群協同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專業群設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8]吳言忠,劉華海.工商管理專業模擬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8-39.
[9]何志毅,孫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現狀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1):91-95.
[10]朱柏青.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63-165.
作者:王敏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商學院
- 上一篇:校級全員化技能競賽實踐分析
- 下一篇:高職旅游管理課程體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