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變式培訓中學生能力的訓練
時間:2022-05-07 05:22:00
導語:小議變式培訓中學生能力的訓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教育改革、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重點和目標,也就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重點。這是培養跨世紀人材和接班人的需要。因此,能力的培養必須放在重要的位置。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是教學上的低層次要求,不是終極目標,只有把力氣花在如何使學生把雙基轉化為能力,這才是教學的高層次目標和歸縮點。
教學上培養學生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變式訓練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初中數學的變式題有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有幾類:(1)變換條件;(2)變換解題方法(即一題多解);(3)變換結論。下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懇請各位同行賜教。
一.通過課前變式引入,激發求知欲,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能力。
因材施教是現代教學論的一條重要原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設疑,適當引入,找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通過多方面變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猜想,推理,自己得出結論,然后驗證結論具有普遍性,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弦切角定理”的教學中,我出了一道這樣的計算題:
如圖,AD是⊙O的直徑,BA切⊙O于A,弧AC=80º,求∠CAB的度數。
學生用圓周角的知識求解:
解:弧Ac=80º∠D=40º
AD是⊙O的直徑∠ACD=90º
∠CAD=50º
BA切⊙O于A∠DAB=90º
∠CAB=50º
并由此猜想結論:“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這時我提出:若AD不是⊙O的直徑,還會有這樣的結論嗎?這樣,將條件稍變換,由學生去探求結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得到充分的調動。然后讓學生畫出如圖的兩種情況,加以證明:
通過這種由特殊到一般的條件變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猜想——結論,逐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對知識就能理解得更透徹,更容易接受,也使自己探求自識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注重圖形的變式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平行四邊的判定一節教學中,我沒有采用傳統的書本的教法,而是畫出兩個全等三角形,△ABC和△A’B’C’,讓學生按不同的方法,可拼成多少種不同的四邊形。
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發現一共有六種:(1)AB和A’B’重合。(2)AB與B’A’的重合。(3)AC與A’C’重合。(4)AC與C’A’重合。(5)BC與C’B’重合。問:其中有沒有平行四邊形?讓學生猜想,回答:②、④、⑥是平行四邊形,再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樣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樣,就用平行四邊形的變式圖形,讓學生探索幾何圖形的特征,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了發現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課本練習的變式,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
初中《幾何》第二冊第27頁B組第2題是這樣的題目:
已知:矩形ABCD中,AB=a,BC=b,M是BC的中點,DEAM,垂足是E。
求證:DE=
學生完成后,我將命題中的條件BM=改為BM=BC,再變為BM=BC,又有怎樣的結果呢?將問題環環推進,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分析圖形,找出相似的兩對三角形對應邊的關系。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得出結論。然后再將原題中的條件n=代入到一般性結果中進行驗證。最后的結論與原命題結論一致。這樣,學生的猜想能力就得到了訓練。
四.注重解題方法的變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探求本質不同的多種解法,尋找最佳解法。這樣,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在二次函數的復習中,我選了一道題:
例:已知拋物線經過點(0,0)和(10,0),且有最大值是2,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解法一:代入法:
解法二:設所求函數式為
有
解法三:根據拋物線的對稱性,知頂點為(5,2),則有:
解法四:知頂點為(5,2),由題知:0,5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用交點式y=a(x-0)(x-12),再把(5,2)代入求a.
解法五:可用,代入(0,0),求a.
解法六:根據根與系數關系,因為0,10是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
所以:
上述的訓練,不僅概括了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方法,還鞏固了有關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五: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鑒于近幾年中考越來越注重應用題的考查,故在教學中應時刻注意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重視實踐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能舉一反三,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如在《幾何》第三冊P36例1中:
從飛機上看到地面控制點B的俯角=16031’,此時飛行高度AC=1200米,求:飛機A到控制點B的距離。
已知:h,,求AB.
得AB=
變式1:已知:、h,求:BC.
得:BC=hctg
變式2:已知:a、、h,求:AB.
得:AB=actg+h
變式3:已知:a、、,求:DC、BC.
得:
變式4:已知:a、、,求:兩樓的高.
AB=atg
CD=a(tg+tg)
這些練習體現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梯度,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了學生興趣。
以上是我在變式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的幾點粗淺的做法,希望今后能在這方面繼續研究和探索,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 上一篇:怎樣讓同學們愛上老師的課
- 下一篇:靈活運用漫畫鼓勵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