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對策綜述
時間:2022-01-27 10:37:00
導語: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對策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學反思倦怠對策
論文摘要:導致教師教學反思倦怠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反思不見成效。因此,學校應幫助教師從微觀問題入手進行反思,并配以行為跟進,讓教師能及時見到實效,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是增進教師教學實踐知識的重要方法,通過反思可以將經驗提升為理論,通過在反思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生成知識。但是實踐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出現教學反思倦怠,具體表現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對待學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極應付態度等。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那么剛剛建立起的這條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將會變得越走越窄,為此,必須認真分析教師反思倦怠的原因并積極尋求對策,使教學反思真正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一、教師教學反思倦怠的癥因分析
1.教師時間緊、工作壓力大是其中重要因素教師一天正常的工作包括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做學生思想工作等,這些工作讓教師感到非常疲倦,坐下來也就不愿再思考有關教學方面的問題了。
2教師對反思實效感覺不明顯
新課程改革以來,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被學校制度化,多數學校要求教師“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札記,月月有案例,期期有論文”。然而,實踐中,許多教師工作一天后,即使沒有遺憾,沒有亮點,一般也就沒有反思,但是還得寫,于是,就出現了應付、敷衍了事現象,反思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個簡單回顧而已,成了應景式的反思。這種情況日復一日,最終導致反思形式化、表面化,內容平凡重復,反思無新意、空洞無物。這樣的反思,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思也就成了沒有效果的行為,教師對反思的認同感和新鮮感也就日益減退,對反思感到厭倦。讓反思制度化的出發點雖好,但要求過度,容易使教師疲于應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反思的形式化、表面化、無效化,從而導致教師對反思喪失興趣。
3.當前的唯成績論導致教師反思歸因不當,偏離專業發展方向
大多數學校的考評制度以學生考試成績為重要指標,成績上升教師就很少去反思,成績下滑才引起教師反思,這種關于成績下滑的反思往往又歸因不當,教師常常歸因于作業布置得少了,對學生要求得不嚴了,而很少從專業發展的角度思考自己不當的教學行為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當的反思讓教師并不能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或專業技能的不足,而這給教師反饋的信號就是反思無成效,從而也就影響了教師的反思情緒。
4.反思自身的局限性
對于新手教師來說,反思是很難形成的,是相當深奧的要求,他們認為反思對于他們掌握那些一般認為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沒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教師也認為反思對教學并沒有多大幫助,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于教學上的重復了。另外,反思一般是針對現實問題的,但只進行問題的反思而不關注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思考是不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即便是關注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若反思后缺乏行動跟進,同樣不能解決現實問題,難以改變現狀和顯現實效,教師自然就沒有積極性,感到厭倦。
二、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對策
改變教學反思現狀,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變強制性反思為鼓勵性反思
教學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思維,可以簡單地將教學反思理解為對過去的教學過程或教學經驗的再思考,所以,通常意義下教學反思不是當下發生的,也不是即時作出的。教學反思是教學行為作出之后,對行為過程及其結果或經驗的再審視和再思考。也就是說,教學行為發生之前,教師通過備課活動這類的教學思維對采取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分析思考,并認為如此教學是可行的,教學之后,教師根據實際反應,又回頭審視當時做出如此行動的想法的不足或英明。它不是與教學實踐同時發生的,而是發生在教學實踐之后。對于一線教師來說,顯然這種理解更具有實踐意義。
在這種理解意義下,教學反思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覺的自我行為反思,這種反思屬于基于教師自覺性的一種反思;另一種是學校要求的反思,屬于學校行為,有學校督促檢查,這種反思屬于基于學校要求的反思。這兩種反思,一種出于自我,一種出于制度。反思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愿的行為,才會產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說,后一種反思必須轉化為前一種反思,才能產生實效,才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高壓下的反思多數是應付的反思,是沒有功效的反思。所以,學校應重新考慮對教師反思的具體要求,改強制為鼓勵。同時,教師還應清醒地認識到,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適當的反思是必要的,但過多的反思可能是虛偽的。
2.從微觀問題著手進行反思
首先要幫助教師建立正確的反思作用觀,那就是反思功能不是立竿見影的。尤其是理論工作者常期望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提煉,使之從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形成理論,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教師如果僅僅對經驗進行反思,那就更難以感受到反思的實效性。其次,引導教師的反思方向。事實上,反思來自于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說反思產生于以往教學過程中遭遇的“問題”或“無知境界”。所以,要將反思引導到對現實問題的反思上。當然,問題的內涵應該擴大化,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難或心理上的不適都應該看作是問題。如果教師沒有遇到現實問題,而經驗也沒有明顯增加,也就難以反思。“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即使“好”教師也難做無反思對象的反思。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從微觀層面和局部視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學過程,發現問題,從而進行反思。這類反思容易見到實效,容易激發教師反思的興趣和熱情。
3.反思后要有行動跟進
教學反思不是為回顧而回顧,而是要在回顧中發現問題和不足,進而修正行動方案,進入新的行動嘗試。只有反思后進行行動跟進,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改變和成長。許多教師感覺不到反思的效能,就是因為反思后缺少行動跟進。所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提出的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二經驗+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行動跟進”構成教師專業成長一個小周期,如下圖。
每天都要求寫反思日記可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教學行為技能需要鞏固、熟練。意識到問題了,要認真反思;發現問題了,要深度反思。每次反思,都要調整改變教學行為,要有行動跟進。
4.反思定位要明確
在對教師反思的目標要求上,往往是要求教師指向更新教學觀念,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但一開始就把教學反思定位在改變和重組教師的教學經驗,形成先進的教育觀念和個人化的教育哲學,要求有點高。剛開始應該把反思目標定位在改變教學行為上,這樣就更直接具體一些,更容易見到實效。因此,對教學反思應適度要求,讓教師慢慢養成習慣。
5.反思不等于寫反思日記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是教學后的反思活動,而不是寫反思日記,寫反思日記是反思成果外化的一種形式。要區分反思和寫反思的不同,只要反思之后認識提高了,行動跟進了,也未必要寫出來。寫反思日記、敘事寫作,會產生關于被評價的日記或敘事的真實性和倫理問題,而目前學校可能還沒有這樣一個呈現真實反思的環境,所以,反思日記一般都是寫些空泛的話,難以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學校要創造真正有利于教師反思活動的機制和環境,促成教師經常反思的習慣,讓他們主動進行思想交流,而并不一定僅僅是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記。
6.給予反思方法的指導
反思需要方法的引導。當前,在教師心目中,好像反思就是寫反思日記。其實,反思的方法有許多,如教師間的交流討論活動就是一種有效的反思形式。同樣,反思的內容點也很多,可以對經驗進行反思,對各種現實問題進行反思,每次反思不一定面面俱到。對經驗的反思應該呈現階段性,即一個階段進行一次,而更多的是鼓勵教師對具體某堂課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反思,如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預設與課堂教學實際存在多少差距以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智慧的火花’護迸發以及處理是否得當,等等。剛開始時,反思可能只是點滴的,但慢慢地會逐漸深刻和豐富起來。
- 上一篇:公司新進員工個人工作述職報告
- 下一篇:體育局加強教學質量管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