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策略論文
時間:2022-08-21 04:37:00
導語: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標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口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關健詞:質疑實踐物理課堂教學效益合作交流
前言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執行者”和“傳聲筒”的角色,而學生卻被老師呆板的教學緊緊的裹住雙腳,禁錮住思維,造成他們在學習中圖圈吞棗、死記硬背,課堂如一潭死水,毫無波瀾。致使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苦,甚至造成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反感。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運行機制。那么如何讓學生愿學、樂學,獲得滿足感和成功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得到發展呢?
一、質疑而產生內需
“一個問題的產生,往往比解決這個問題更為重要”。初中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他們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急于想去發現、去探究未知的領域。教師抓住這一特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把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在課堂上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從而想去主動探求知識。如“阿基米德原理”一節的教學,一開始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分別取一個小木塊和一個小彝塊放在水里,學生們發現木塊浮在水面上,鐵塊下沉了。針對這一實驗我讓孩子們大膽質疑,于是一個個精彩紛呈的問題就呈現在我們眼前:“木塊放在水里為什么浮在上面,而鐵塊放在水里卻下沉呢?”;“把質量相同的木塊和鐵塊同時放在水里又會是什么結果呢?”;“把體積相同的木塊和鐵塊同時放在水里又會怎樣呢?”。于是我順勢誘導:“既然同學們有那么多疑問,那你們今天愿意和我一起來探究其中的奧秘嗎?”,“愿意”“愿意”。同學們在好奇心的強烈驅使下,紛紛躍躍欲試。之后,老師再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帶領他們去解決心中的疑團,這樣學生學起來便會興致盎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們還要教育學生對各種權威不盲從,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敢于向權威說“不”。養成愛問“為什么”的習慣,用疑問的眼光看待各種現象,探究我們不知道的自然規律。如:對課本進行質疑,課本在編寫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規律并不嚴密;對各種媒體進行質疑,有些報刊雜志經常犯一些科學錯誤,有意識讓學生發現并糾正;在習題講評中質疑,該題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識點···……。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其創新精神。
二、實踐中探尋真知
物理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物理知識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去實踐、去發現。呂叔湘曾說過:“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那是白講,是無效的勞動?!边@種教學只能使學生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思維能力受到阻礙,教師要把教學的觸角延伸到學生的生活領域,讓知識經驗在動手實踐中形成。例如,過去學生在解答“檢查電路故障”這類習題時,往往感到比較困難,因此我設計了“爭做電氣工程師”探究活動:發給學生電池組、開關、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個,好、壞小燈泡各一只,導線若干,并組成電路。要求學生或利用電流表或利用電壓表或利用導線來找出壞燈泡。只要有學生找出壞燈泡并說出了一種正確的方法,就授予“電氣工程師”獎牌。學生對此興趣頗高,當學生通過自己探索找到了一種或多種方法時,都異常興奮,心中充滿了成功的歡愉。通過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抽象的理論知識也通過動手,得到了內化,并在其腦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
三、合作交流中拓展思維
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睂υ捠墙虒W中交往的主要途徑,課堂上的交流合作,促使學生在反復爭論、評價與論證中獲得真知。恰當的生生合作交流及師生的交流互動往往可以把問題引向深人。
例如,在“物質密度”教學中,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氣味鑒別,銅塊和鋁塊可由顏色鑒別;而對純水和鹽水、涂了白漆的銅塊和鋁塊的鑒別方法,我先引導學生進行猜想,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有的學生提出用質量來鑒別涂了白漆的銅塊和鋁塊,理由是銅的質量比鋁的大。這時我讓學生測量桌上銅塊和鋁塊的質量,結果否定了上述猜想。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學生經過思考,很快發現:應該規定物質的體積。物體質量不僅和構成它的物質有關,而且還和物體的體積有關,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假設:①同種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有關:體積大的質量大,體積小的質量小;②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一般不相等。公務員之家:
然后將學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別探究兩個假設: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測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們測量需要的量?各組同學相互交流各自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形成合作學習的群體,相互啟發,合作設計解決問題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組研究的情況介紹給其他小組,再接受其他小組同學的質疑和咨詢。在各小組交換意見之后,我再和學生一起共同設計實驗步驟和記錄表格,然后各小組進行實驗操作,最后各小組匯報、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適當進行點撥評價,并引導學生分析綜合,得出結論:(1)同種物質的物體,體積大的質量大;體積小的質量小。質量與體積之比是一個不變量(即質量與體積成正比);(2)不同物質的物體,體積相同時,質量一般不相同,質量與體積之比一般不相等。綜合(1)(2)可知:某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我們用密度表示這種特性,進而得出密度的定義和密度的公式。整個課堂在交流互動中促進了知識的生成、重組和內化,使每個學生都在交流辯論中得到發展。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進行新的角色定位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執行者,課堂教學要為學生而設計,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運行機制,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在交流探討與實踐探索中形成物理學的基本觀點、知識和科學態度,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