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當代基礎教育的科學發展
時間:2022-04-21 10:04:00
導語:小議當代基礎教育的科學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應重視統籌兼顧,促進基礎教育協調發展;重視教育公平,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重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基礎教育內涵發展;重視提高教師隊伍質量,促進教師隊伍專業發展;重視加強學校,促進基礎教育規范發展;重視安全教育,保障基礎教育安全發展;重視生態校園建設,促進基礎教育生態發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基礎教育;教育發展
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基礎教育也處于重要發展機遇期。基礎教育的科學發展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現狀和趨勢,科學制定基礎教育發展規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將科學發展觀作為謀劃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指針,樹立新的發展理念,確立新的發展追求,構筑新的發展優勢,促進我國基礎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重視統籌兼顧,促進基礎教育協調發展
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要重視統籌兼顧,促進基礎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突出重點,同時,要兼顧“木桶理論”,防止出現“短板效應”,要在繼續抓好義務教育這個重點的同時,加快發展高中教育、學前教育,并處理好基礎教育與的關系。
1.繼續抓好義務教育
我國已經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奮斗目標,取得了世人稱道的性成績。然而,義務教育在我國中西部的一些地區的普及基礎還比較脆弱,鞏固提高的壓力仍然很大,有大量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達不到合格要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群體之間的資源配置差距較大,實現教育公平的任務仍然相當艱巨;義務教育優先發展地位尚未確立,省級政府統籌職責不落實,縣級教育管理機制不完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亟待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齡流動日趨復雜,學校布局規劃難度加大,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益保障壓力未減,城鎮大班額問題非常突出,而不少農村學校卻門庭冷落。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繼續把全面普及和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作為新時期教育的重點,在2010年全國所有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著力提高全國義務教育的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依法實行義務教育經費預算單列,用城鄉統一的辦學標準和整體提升的建設標準,來衡量所有義務教育的學校,把義務教育的學校建設成最堅固、最適用的公共設施。
在實施義務教育過程中,還要參照國際通行的全納教育的理念,將殘疾兒童青少年的教育規劃好、實施好。對特殊教育要實行全覆蓋,讓特殊兒童成為最受呵護的群體。
2.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中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08年,全國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人數由本世紀初的1201萬增加到2500多萬。但是,高中教育發展的財政投入偏低,不足高中實際經費的50%;高中生學業負擔重,貧困生缺乏資助體系;示范性高中建設偏重硬件,示范功能發揮欠缺。面向未來,高中教育亟待科學發展。
第一,把普通高中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的大中進行認真研究和科學規劃,要區分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確定不同的發展重點。在城鎮化背景下,人口流動趨勢加速,對不同地域的高中教育需求產生了影響。所以,未來若干年要科學預測高中的發展規模,加強特色,提升質量,講究效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并顧及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未來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已經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地區,要積極實驗新課程,創造新經驗,尋求新提升。
第二,繼續探索普通高中的辦學體制改革和辦學模式的創新,確定新時期普通高中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加大政府對普通高中發展的支持。各地應根據需要和可能,加大財政對高中教育的投入力度,對高中教育階段堅持教育多元發展,實行更加靈活、開放和多樣的辦學體制,調動各方面支持高中教育的積極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只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有利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滿足群眾教育需求的事情,都要鼓勵探索、鼓勵試驗、鼓勵創新。在發展公辦高中的同時,讓民辦高中也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發揮示范性高中在素質教育中的示范作用。示范性高中要進行辦學理念的示范,管理經驗的引領,教師隊伍的帶動,教學設施的共享。示范性高中應是當地各個高中共有的資源。示范性高中要為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基礎,要在素質教育方面發揮示范作用。
第四,鼓勵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會有正常波動,不必人為劃定固定的比例。在中西部地區,應進一步優化普通高中的教育資源,加強與中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要借鑒國外經驗,鼓勵高中教育辦出特色。同時,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合作為主要模式,采取訂單式培養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3.關心支持學前教育發展
發展學前教育是新時期提升基礎教育整體質量和完善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措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強烈。學前教育是社會系統中的問題,應該更加開放,要研究新特點,尋求新突破。一方面,要加大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適當增加公辦幼兒園的數量,提升對公辦學前教育的資助標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調動多方積極性、多種形式辦園,以多樣性應對復雜性,創造性地推動學前教育工作。要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普九”后推進基礎教育事業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來抓,認真探索新形勢下學前教育發展的新體制,加大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力度,充分發揮公辦幼兒園的骨干和示范作用,規范和引導民辦幼兒園發展。
城市要規范幼兒園的辦園行為和收費行為,鼓勵積極開展早期教育、智力開發、超常發展等方面的探索。農村要結合學校布局調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展學前教育,研究制定基本的辦園資格和準入要求。農村小學的學前班吸納了農村一半以上的學前兒童,但不能搞成小學式的教育,要以游戲、歌舞、手工等為主,讓孩子們健康、幸福地成長。長遠來看,徹底改變學前教育薄弱狀況要靠學前教育立法,以明確政府責任,理順管理體制,解決發展過程中各種問題。
二、重視教育公平,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推進教育公平是一個伴隨經濟發展和社會民主化逐漸擴大和深入的過程,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環節。促進教育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平衡和緩和社會矛盾,融洽各種社會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在物質條件基本滿足后,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特別是教育公平的愿望更加迫切。在不同的階段,教育公平的問題和重心各不相同。當前,基礎教育作為最重要的公共事業,連接著千家萬戶,惠及億萬群眾,推進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致力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在教育領域的客觀要求,是人民群眾共享教育發展改革成果的根本保障,是促進教育公平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徑。通過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應作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點。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很不均衡。為了快出人才,各地曾經集中有限資源向重點學校傾斜,并吸納大量的社會資源投向重點學校,偏重培養尖子生,為輸送人才,使學校之間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很不均衡,這種做法在義務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資源十分匱乏的時期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但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這種發展模式應該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
在義務教育實現普及之后,保障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必須保證公共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經驗,結合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新要求,規定了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其要點一是明確各級人民政府的分擔機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二是由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明確責任主體,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財政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尤其要統籌城鄉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重點扶持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真正實現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義務教育政府辦”的轉變。
學校的大門是向每個人敞開的,教育不能只關注精英、面向少數,而應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所有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尤其要把教育資源向基層和弱勢群體傾斜,用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促進社會和諧。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殘疾兒童、少數民族兒童、學習困難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使全體學生學有所教,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采用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兼用其他有效方式,解決其就學問題,讓他們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
面向未來,在更加關注公平、更加關注民生的大環境下,必須更加重視解決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特別是區域內學校之間差別過大的問題。從全局來看,要堅持把發展農村教育作為重中之重,把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之間發展差距作為推進均衡發展的主要任務;從局部來看,要把縮小校際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作為工作重點。同時也要看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相對的、動態的,是一個螺旋上升和不斷發展提高的過程。義務教育學校不能削峰填谷,所有學校都應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辦學水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能千篇一律,應當允許學校辦出特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能只重硬件,應當突出內涵發展和質量提高。
自2005年以來,各地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學校之間義務教育發展中的差距,如有的地方加大教育投入,開展標準化、規范化學校建設;有的地方將區域內城鄉教師交流制度化,促進教師資源合理配置等,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新的進展。
三、重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基礎教育內涵發展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關系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關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和涉及社會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各地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素質教育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德育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展開,對考試評價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教師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體育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更受重視。但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這樣的人的問題,始終未能很好地解決。在教育實踐中,功利主義價值觀還比較盛行,還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和體制性障礙,使得素質教育工作成效不明顯,已經成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推進素質教育工作,僅靠教育部門和學校不行,需要進行綜合改革。但教育部門應該有所作為,也可以有所作為。基礎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新時期基礎教育的核心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將素質教育要求寫入了法律,素質教育不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索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而上升為人民的普遍意愿和國家意志。今后必須進一步提高對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素質教育推進的力度,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尋求突破。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期新階段,要進一步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實施與管理制度,滿足學業質量不斷提高的評價與指導制度,激勵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增強的教研制度,并進一步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體育工作的要求。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主動發展,努力培養學生興趣,減輕他們的課業負擔。對此,義務教育階段要率先減負,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努力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和個體差異;不斷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不能靠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損害學生身體健康,違背科學發展觀來謀求學生的“發展”。
素質教育強調不斷提高質量,基礎教育要讓年輕一代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人人“有學上”和“上得起學”之后,“上好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對教育的迫切期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此,我們應切實做好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工作,立足學校,走進課堂,安下心來辦學,潛下心來育人。教育行政干部要進課堂,掌握教學實際,體察教師需要,了解學生要求,提供保障支持。教研部門要進課堂,加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指導,與教師一起備課,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廣大中小學校長更要進課堂,加強教師教學管理,督促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上一篇:教師讀書愛崗發言稿
- 下一篇:縣水務局局長就任講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