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教學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

時間:2022-11-12 03:53:06

導語:名著閱讀教學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名著閱讀教學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大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語文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迫于高考壓力,教師更注重考試分數,將精力更多花在提高學生做題能力方面[1],而把“文化傳承與理解”當成課程的“潛在層面”,始終未予以足夠重視。另一方面是由于課時緊張,教師在上閱讀課時,大多只是通過短篇文章的閱讀,給學生布置相關習題,將閱讀停留在表面。這樣的現狀,不僅使“經典名著閱讀教育處于很被動的狀態(tài)”[2],而且也非常不利于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提升。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由于經典名著是“一代接著一代的讀者不斷篩選以后的‘遺留物’”,是“人類價值選擇的結果”[3]。所以,它也是提高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絕佳素材。通過中華傳統名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體會中華文化之美,繼承和發(fā)揚傳統文化;通過外國優(yōu)秀名著的教學,則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民族區(qū)域的文化,更好地認識這個多彩世界。本文以中華經典名著《紅樓夢》的教學為例,談談通過名著閱讀教學來促進學生文化傳承理解素養(yǎng)的提升。

一.詩卷長留天地間———《紅樓夢》與詩詞

“文化傳承和理解”素養(yǎng)需要學生借助語言文字來體會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之偉大,從而理解、尊重并認同中華文化。而詩詞作為語言文字的精華,在《紅樓夢》中比比皆是。《紅樓夢》里的詩詞是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就如同鑲嵌在碧海青天里的明星,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同時也對深化主題、塑造人物形象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品讀《紅樓夢》的詩詞,我們總能感到一種文化氣脈的雄厚流動感與時空的縱深感[4]。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紅樓夢》時,教師可通過對重點詩詞的講解,讓學生感受中華語言文字之美,達到提升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1.品評詩詞意象,提升鑒賞能力《紅樓夢》中詩詞對于意象的塑造,是對中國詩歌文化意象創(chuàng)造這一傳統藝術手法的良好繼承與發(fā)揚。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的詩詞時,教師可以著重讓學生品評詩詞中的重要意象,體會詩詞的意境,從而進一步領悟作者的情感。《紅樓夢》詩詞中出現的花、鳥、月、玉等意象,都是傳統詩詞中常見的意象。這些意象傳承了傳統的意蘊,又加以創(chuàng)新。例如《紅樓夢》詩詞中常見“月”的意象,具有豐富意蘊。寶琴一句“三春事業(yè)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與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相承,都體現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這句詩詞由年紀尚小的寶琴口中說出,更表現了她洞穿世事的智慧,僅一句詩就將人物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又如林黛玉吟誦的“冷月葬花魂”,既是與姜夔《揚州慢》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一脈相承,烘托了凄冷蕭瑟的意境,又充分寫出林黛玉內心的悲哀,暗示了她悲劇性的結局。這些意象的運用,可謂是在繼承中發(fā)揚,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可見,通過對《紅樓夢》中詩詞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意象的內涵,讓學生了解詩詞說到底是意與象俱的意象構造過程,更是思與境諧的意境營造過程[5]。而當他們領悟到這一層,自然能提升品鑒詩詞的能力,同時也提升了文化理解傳承素養(yǎng)。2.了解詩詞體裁,體味文化氣脈在《紅樓夢》的詩詞中,我們隨處可見曹雪芹對于傳統詩詞的傳承。在形式上,他繼承了各個朝代的詩詞體裁,如楚騷文化、漢樂府民歌等。《紅樓夢》里的《葬花詞》、《桃花行》等詩篇,都運用了漢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的抒情手法,充滿著對生命的思考。另一方面,在詩詞的內容上,也繼承了一些名家的風格特點。如林黛玉首推王維的詩,其風格也帶有王維清新自然的特點。傳統的詩詞體裁,有許多是在語文課本上出現過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評《紅樓夢》的詩詞時,可以與課本里的詩詞結合起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又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文化氣脈,從而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感,切實提高文化理解與傳承的素養(yǎng)。

二.傳神文筆足千秋———《紅樓夢》與傳統文化

《紅樓夢》深深烙上了傳統文化的印跡,又或者說,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成就了這部曠世巨著。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時,應當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紅樓夢》里出現了豐富多彩的行酒令,體現了中國的酒令文化;小說的人物取名,不僅內涵深刻,更充分體現了中國姓名文化的傳統;妙玉在櫳翠庵敬茶的場景,集中展示了中華的茶文化;《紅樓夢》出現的各種傳統節(jié)日,讓讀者看到了古人的娛樂方式和過節(jié)方式……可見,從詩詞曲等雅文學,到神話、俗語、酒令、對聯、謎語等俗文學,再到美術、游藝、音樂等多種藝術樣式,《紅樓夢》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從短期功利性目的來說,它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文學常識,提高古文閱讀的分數;而從長遠來說,它能讓學生領略到傳統文化之美,讓學生真正愛上中華文化,從而達到提高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yǎng)的目的。此外,由于經典名著中所蘊涵的文化思想并非都值得全部繼承,如《紅樓夢》里的“色空”思想,就應該揚棄,所以教師還應該在辨析和批判名著的糟粕方面幫助學生[6],以培養(yǎng)他們對傳統文化持批判繼承的科學態(tài)度。

三.片言誰解訴秋心———《紅樓夢》古人思維

“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能了解傳統文化知識,而且還要能體會古人思維習慣,以更包容的態(tài)度去對待多樣文化。如果讀者無法做到這一點,就會覺得《紅樓夢》里的某些情節(jié)難以理解。例如,林黛玉以《牡丹亭》的戲文為酒令,后被薛寶釵勸阻,這在現代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但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想,紅樓女兒身處的是封建時代,《牡丹亭》、《西廂記》都屬于禁書一流,而薛寶釵“審問”林黛玉讀《牡丹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7]。又如,“林黛玉進賈府”時,賈母問林黛玉讀過什么書,黛玉只說“念了《四書》”,而賈母提及姐妹們讀過什么書時,也只是說“不過是認得兩個字罷了”。要理解黛玉和賈母為何如此自謙,就必須了解到當時的時代背景講究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正統思想認為女子有才容易不貞,故而黛玉等人才出此言。可見,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時,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讓學生學會“異時而處”[8]。而當學生養(yǎng)成這樣的思維習慣后,他們才能在面對多樣文化時跨越隔閡,真正實現包容尊重,從而提升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yǎng)。

四.結語

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現實里,很多教師都覺得名著的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沒有實際的幫助,其實不然[9]。更何況,像《紅樓夢》這樣的名著,還被譽為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既是“感性美與理性美”高度統一的文學典范[10],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博大精深,遠不是目前語文教材中若干篇選文可以相比[11]。總之,名著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只有多讀經典名著,以此來改變自身文學素養(yǎng)不高的狀況[12],才能通過經典名著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也才能和學生一起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與守望者。

作者:邵曉樂 單位:,廣東汕頭市東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