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鄉土歌謠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16 09:17:04
導語:少兒鄉土歌謠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全洲轄西昌市和德昌、會理、會東、寧南、普格、布拖、昭覺、金陽、美姑、雷波、越西、甘洛、喜德、冕寧、鹽源及木里藏族自治州,計1市16縣。彝族人民生來就會唱歌。在這片熱土上孕育著非常優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童趣、最富有教育意義的當屬少兒鄉土歌謠。彝族少兒鄉土歌謠是以彝族少兒為對象的歌謠,歌曲通俗易懂、簡而易學,歌曲內容包括:明禮誠信、團結友愛、敬愛長輩、崇尚科學;反對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目無尊長、封建迷信、不講誠信。彝族人的熱情好客、善良質樸的品格也在童謠中潛移默化地傳承著,如《迎賓歌》歌詞中寫到:不管你從哪里來,來了就是朋友。
二、涼山彝族少兒鄉土歌謠生存現狀
為了使更多的小學生了解彝族少兒歌曲,本文以涼山彝族地區當地的部分小學為例,采用問卷調查以及人物訪談、傳承人口述等方式,參與涼山彝族地區部分小學的音樂課,并進行調查、研究與分析。其中以西昌第四小學、西昌第九小學、西鄉小學、鹽源小學為調查對象,發現存在以下問題。(一)缺乏當地少兒鄉土音樂教材。目前,基礎音樂課堂教學中使用的音樂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滬教版等等,但一個地區普遍僅限用一個版本,教材使用上不夠全面,其中尤其缺乏少兒鄉土音樂教材,能夠使用該教材的學校鳳毛麟角,直接影響了彝族少兒鄉土歌謠的傳播。(二)缺乏課堂彝語歌曲的講授。據問卷調查可知,會唱書本上歌曲的小學生占96%,會用彝語演唱書本中歌曲的學生僅占2%,能夠完整唱出彝族鄉土少兒歌曲的學生不到1%。而且絕大部分音樂老師不懂彝語,只能使用漢語教授歌曲,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學習彝族少兒鄉土歌曲。(三)缺乏傳播彝族少兒鄉土歌謠的途徑。涼山地區的中小學少有舉辦專門的彝族鄉土少兒歌唱比賽或演出,并缺乏關于少兒鄉土音樂的傳播媒介,學生無法從電視、廣播等媒介中直觀感受、聆聽、了解彝族少兒鄉土歌謠,導致彝族少兒鄉土歌謠的傳播受到局限。(四)原有的生存狀態遭受改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電視、手機與網絡媒體的普及,涼山彝族的小學生學習漢語歌曲的渠道已經變得暢通,但學習本民族少兒鄉土歌曲的方式正在消失,彝族地區的大部分學生家長在外務工,嚴重阻礙了口口相傳的傳承方式,導致了原有的傳承方式遭到改變。
三、有效傳承涼山彝族少兒鄉土歌謠的對策
(一)開發利用彝族少兒鄉土音樂教材。涼山彝族各小學在音樂教學課堂中,除使用國家統一的音樂教材之外,還可以開發一些鄉土音樂教材作為輔助教材來使用,使學生更好地接觸到傳統的彝族少兒鄉土歌謠,在學習過程中,即能學習彝語,又能了解本民族的民間傳說、風俗習慣、禮儀孝廉等。(二)定期講授彝族少兒歌曲。校方可以定期邀請彝族少兒鄉土歌曲的相關傳承人或者是藝人進課堂,讓學生們能夠了解彝族少兒鄉土歌謠;感受其魅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傳承彝族少兒鄉土歌謠。(三)定期舉辦彝族少兒歌曲比賽、演出。學校定期組織少兒鄉土歌曲的相關實踐活動。校方可提供展示舞臺,定期舉辦比賽或者匯演,鼓勵傳唱彝族少兒鄉土歌謠的學生,為歌曲的傳承和保護留下相關資料。(四)積極組織參與素材整理。音樂教師可以深入到彝族地區進行采風,尋找當地的民間藝人及傳承人,以筆記、錄音、影像的方式將彝族少兒鄉土歌謠記錄下來,進行收集、整理及編創工作,進一步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
四、結語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進步,涼山彝族少兒鄉土歌謠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為了時期音樂歷史的長河中了得以留存,讓更多人從中體會文化與鄉情的厚重。在民族音樂的畫卷中,彝族少兒鄉土歌謠是十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其獨特的音韻魅力,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沉淀,承載著歷史的傳承使命,迫切需要我們對其進行保護,讓彝族少兒鄉土歌謠這支民族之花開的更加絢爛多姿。
參考文獻:
[1]吉合.涼山彝族風情[M].四川巴蜀書社,2005.
[2]劉福榮.社會變遷中的音樂-----連山彝族歌曲的音樂社會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3]胡彥敏.鄉土音樂與鄉土音樂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4]白狼.火焰與柔情之地--涼山彝族鄉土紀實[M].重慶出版社,2007.
[5]伍精忠.涼山彝族風俗[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作者:楊睿 張天玥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 上一篇:地理實踐力認知與培養
- 下一篇: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