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制劑技術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索

時間:2022-04-15 11:40:42

導語:中藥制劑技術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藥制劑技術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中藥制劑技術是高職中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本文以疫情下中藥制劑技術教學模式改革為對象,展開研究,探索新時代背景下中藥制劑技術信息化教學之路,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匠精神,堅定學生的愛國信念。

關鍵詞:中藥制劑技術;教學模式;信息化

2020年,中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肺炎疫情。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以舉國之力抗擊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人民群眾的健康始終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基本要求。在與疫情的斗爭中,中醫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在抗擊疫情中所使用的肺炎一號、連花清瘟膠囊、藿香正氣水等。但是,從疫情中也可以看到,人們對藥物缺乏了解,存在盲目的信任,出現了濫用藥物導致的毒副作用事件。如武漢一居民過量使用硫酸羥氯喹導致胃腸道反應,全國多地雙黃連口服液一度脫銷等。這些都是因為對藥物的認知不夠。中藥制劑技術是一門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制劑的處方設計、制備理論、生產技術等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課程。它的意義是用現代工藝研究和發展中藥,延續和傳承中藥[1]。為提高學生利用知識應對疫情和各種能力,擬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開展疫情下中藥制劑技術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醫藥人才。

1中藥制劑技術課程特點以及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1中藥制劑技術課程特點。本課程立足職業教育中藥學專業學生,培養方向為藥廠制藥車間、醫院藥房、藥店等工作人員,旨在培養的學生懂得中藥的機理,學會用現代制藥理論生產合格的中藥制劑。作為中藥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中藥制劑技術在整個中藥學專業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隨著藥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醫藥的發展,對傳統的中藥制劑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我們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藥制劑技術課程內容專業性過強,對于職業學校學生來說內容枯燥、過深,進入實習崗位之后又發現知識與實際崗位工作有脫節現象,學不能以致用,因此不得不進行教學內容與模式的更新。1.2傳統教學分析。1.2.1教學模式單一化。傳統的教學過程是知識的單向傳遞,教師借助PPT講課,通過插入視頻、教師演示、提問講解等手段輔助教學,學生則記筆記,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和課后作業,教師批改作業,章節結束進行測試,以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本課程的特點在于專業性強,知識枯燥,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缺乏興趣,因此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評價方面,形式單一,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反饋,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厭倦情緒,降低了學習效果。1.2.2知識模塊獨立化。中藥制劑技術的知識點[1]分為:模塊一:中藥制劑認識;模塊二:中藥制劑通用技術,內容主要為制藥衛生、制藥用水生產、中藥制粉技術、中藥浸提技術、濃縮與干燥技術、表面活性劑、中藥制劑生產過程管理部分;模塊三:固體制劑生產技術;模塊四:液體制劑生產技術;模塊五:半固體制劑生產技術;模塊六:其他中藥制劑生產技術;模塊七:中藥制劑包裝技術;模塊八:中藥制劑技術拓展。各章節之間聯系不多,各知識點相互獨立。因此,需要在教學中將孤立的章節內容進行融合,使知識整體化。1.2.3學習主體個性化。本課程面向的是五年制高職中藥學專業四年級學生。這些網絡原住民的特質表現為對新事物充滿好奇,但是缺乏耐心,有理想,但是在思想上容易受外界影響,缺乏堅持下去的信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容易使他們失去興趣,教師的灌輸式教學會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厭煩。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我們合理引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要轉變其觀念,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獲取知識,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核心競爭力[2]。

2疫情下中藥制劑技術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索

2.1教學內容組織與處理。基于課程內容,結合疫情,將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分為線上部分和線下部分。線上部分主要以疫情期間常用藥物連花清瘟膠囊、藿香正氣水、肺炎一號合劑、維生素C泡騰片、抗病毒疫苗等為代表的液體制劑生產技術、固體制劑生產技術、滅菌液體制劑生產技術,結合教材內容開展課程建設。同時,將較為枯燥的制藥技術理論知識滲透到各單元,如將表面活性劑、流變學基礎等放入液體制劑中,將粉體學基礎加入固體制劑單元,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使知識系統化和整體化。2.2教師團隊與集體備課。建立教師團隊,共同進行課程資源的準備和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團隊成員主要有課程的專業教師、藥廠一線人員。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建設課程,藥廠一線人員提供教學資源以及學生的行業評價標準。2.3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立。基于教學內容的處理,將課程內容以模塊的形式放入信息化教學平臺。以泛雅平臺為例,它是超星集團研發出的一個新一代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習者隨時隨地體驗新一代網絡教學帶來的高效和便利[3]。在平臺上,以模塊為單位建設課程,以任務單形式進行導學,提出學習任務、學習要求與重點難點,接下來放入視頻資源,超星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引入,也可以根據內容需要錄入資源,同時提出問題與討論,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反饋,便于實時掌握學習動態。對于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如表面活性劑、粉體學、流變學等內容,進行直播授課,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互動,進一步突破難點。對于一些設備的操作,如煎藥鍋、濕法制粒設備等,可采用虛擬仿真軟件,將微課、設備介紹原理視頻、虛擬仿真操作過程搬入教學平臺,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對于藥廠操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每次章節學習結束后,針對重難點進行測驗,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2.4教學過程設計。2.4.1任務單導學。授課前任務單,以任務單導學的形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學習知識。任務單內容有本節課學習內容、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具體學習項目及學習要求、建議使用時間等,幫助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層層推進地學習[4]。2.4.2課前討論。授課之前討論,如新聞鏈接,在與肺炎斗爭中,我們付出的代價,使用的藥物,如連花清瘟膠囊,思考為什么使用這個藥物,并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該藥物的相關信息,進而導入所學章節。2.4.3授課過程。授課時,學生完成各任務點,教師在后臺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生反饋的討論任務內容、視頻反芻比、學生測試的得分率來判斷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難點,在第二次直播課進行統一的解答,同時提出治病救人是藥學人員的責任,我們要用精益求精的精神來做好藥,提高藥品質量,振興中醫藥。同時設置通道,要求學生上傳學習筆記和感想,以便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5]。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分為紅隊和藍隊,學生自由加入兩個隊伍中,每隊設一名小組長,負責每隊學生的分數積分,積分多的則為優勝組。每次課結束后在平臺公布實時積分評比情況。章節最后的優勝組可以在之后的學習中獲得加分鼓勵。在團隊的比拼中,讓學生更好地鍛煉自學能力,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團結合作精神。2.4.4在線答疑。知識點授課完成,根據教學難點統一進行在線答疑,登錄學習通平臺,教師首先針對授課難點進一步強化知識,總結內容,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在線提出問題。學生在手機端提出問題,由教師團隊一對一在線答疑,因材施教,加強學習效果。2.4.5教學小結與評價。在教學內容完成后,進行章節小結,回顧所有知識點,提出問題:肺炎迄今為止沒有特效藥原因是什么?本劑型生產過程中如何提高質量?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展開討論,尋找制約中藥制劑發展的主要原因,中藥制劑走向國際化的途徑,增強藥學人員的責任感,強化中藥制劑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管理和質量監控的重要性,從而強化藥品質量第一理念,通過連花清瘟膠囊、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在臨床使用獲得肯定的案例,強化振興中醫藥理念,堅定學生的職業自信和服務人民健康信念。在教學評價中,通過線上評價(任務點完成率、討論參與和完成率、測試準確率)和線下評價(筆記整理與感想情況)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評價,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測評。在學習評價過程中,進行多方評價,由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長評價、教師評價以及藥廠教師評價幾部分組成,共同構成學生的成績[6]。

3總結反思與展望

3.1總結。本文通過疫情下高職中藥學專業中藥制劑技術教學模式的探索,以肺炎治療過程中所使用到的中藥制劑為主線,在信息化平臺建設、教學設計與組織、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根據我校對中藥學專業78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此模式表示歡迎,學生在線率為100%,作業完成率為100%,章節測試通過率為97%,測試平均分為92.7。3.2不足之處。本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也發現有不足之處,雖然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進度完成學習任務,但是也有部分學生過于散漫,作業雖然完成但是浮于表面,只有在教師面對面監督下才能有效完成學習任務。也有部分學生表示更喜歡學校的面對面授課,同學們一起在教室學習的模式,表示需要繼續適應線上教學模式,才能提高學習效果。3.3展望。基于本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線上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開學之后,進一步強化已學知識,主要以實踐操作的形式,對已學的固體制劑、液體制劑知識板塊安排典型的實踐任務,如膠囊劑的制備、液體制劑的制備、片劑的制備,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入學校仿真車間進一步練習,注重知識點的融入和實踐細節及GMP的具體規范,在操作過程中強化藥品質量第一、安全生產理念,增強藥學人員職業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汪小根,劉德軍.中藥制劑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廖婉,傅超美,趙萱.《中藥藥劑學》方-證-劑-道特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11):190-194.

[3]潘萍,崔明超.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下高職院校中藥藥劑學的混合教學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0):47-49.

[4]成穎,劉道洲,周四元.新時期軍醫大學藥劑學課程教學創新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9,10(6):184-188.

[5]陸玲,劉婧.中藥藥劑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J].時珍國醫國藥,2019,30(9):2237-2239.

[6]趙萱,高天慧,章津銘,等.基于TPKCEE復合型教學模式的中藥藥劑學理論教學改革探索[J].時珍國醫國藥,2018,29(10):2512-2516

作者:顧健 吳偉 單位: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