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與城市文化軟實力研究
時間:2022-07-27 10:43:02
導語:地方高校與城市文化軟實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化軟實力建設對一個城市經濟發展來說甚為重要,將其融入到地方高校的建設之中,從而達成地方高校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共贏目標已成為現今地方建設的主要特色之一。以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為突破口,在梳理相關理論和研究高校與地方文化軟實力建設互動關系的前提下,探討出地方高校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良性互動對策:即鼓勵地方政府和高校建立開放交流機制,打破溝通障礙,促進雙方的良好互動;創建新的高校文化整合體制,實現雙方系統共建;增加城市與地方高校互動的深度和聯系的密切性。
【關鍵詞】地方高校;城市文化;互動
一、地方高校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互動發展的相關理論
(一)大學與城市互動發展的理論在社會學理論中“社會互動”是指個人或者群體之間通過傳播信息而發生的社會交往活動,在教育社會學中關于社會互動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關系至今沒有定論。我們現在從社會互動理論角度來談大學和城市的關系,分別通過教育和社會的角度來分析對對方的影響,有助于地方高校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地方高校和城市文化始終處于雙向互動關系。兩者互動關系得到合理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地方高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對大學所在城市文化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引領作用;而大學所在的城市文化一定意義上又支撐著地方高校文化的發展,兩者融合共生是互動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二)高等學校職能理論當我們說到大學的時候,一般認為大學的正式起源是以巴黎大學和牛津大學等西方高校的建立為標志,它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各種類型的人才,到了十九世紀,因“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教學與科研結合”原則而誕生的柏林大學的出現,讓發展科學成為高校的又一職能。大學具有服務社會的功能是以美國教育史上“威思康星思想”的提出為標志,它把大學的基本功能分為三類:一,學校既要培養搞研究的人才,還要培養大量服務社會工作的人才。二,學校要進行科技創新,通過創造新的科技和文化來促進社會的進步。三,不能讓知識只停留在校園,要通過各種渠道給廣大群眾普及科學知識,讓普通民眾都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高等學校三個職能理論表明,高等學校在遵循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是沒有辦法完全脫離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反之,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它所擁有的大學給予的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
二、地方高校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關系
(一)地方高校的定位和基本職能。地方高校從屬性上就有鮮明的地域性,如果加上科學的定位就會具有很多不可比擬的優勢。當地方高校把自己的一部分學科設置方向定位于服務地方特色,才能真正的培養出來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有用人才。這是地方高校要走出自己特色的必然選擇。地方高校除了具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基本職能外,還具有引領地方文化的職能,凸顯出帶有地方烙印的特征如“地方投資”等。地方高校要想實現內涵的發展,就必須為高端人才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真切的快速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學研究的水平,同時地方高校要提升自己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文化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二)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表現形式。文化事業所搭建的價值體系與文化產業所產生的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二者共同結合形成了城市文化軟實力,它代表著一座城市強大的精神文化凝聚力、文化輻射力、文化創新力、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生產[1]。從政治角度來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作為建設先進城市的引導力量,以凝聚和提升“城市精神”為核心問題展開;從經濟的角度看,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折射在文化經濟或文化產業中的創意和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從人文學術的角度來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則聚集在一個城市的性格生命,映現在城市公民的文化心理和城市的歷史影象之中[2]。(三)地方高校對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助推作用。大學駐足于一個城市,地位愈加上升,在于它不僅是一個城市進步與發展的思想庫和資源庫,還是城市文化軟實力得以提升的助推器[3]。具體表現在:其一地方高校所擁有資源和所具備的實力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讓一個城市具備了一個相對全面且具有巨大潛力的科技創新體系,這是促進城市發展的堅實的基礎。其二,大學作為先進科技的孵化地,它同時擔負著一個城市技術創新的重大任務。其三地方高校通過傳承和發揚各種優秀的文化來精雕細琢城市的形象。城市的形象依托大量優秀的人才和卓越的科學理念得到提高。(四)城市文化軟實力對地方高校建設的影響。現代社會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地方高校起著中堅的作用,地方高校具有的科研力量能極大的推動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而且它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與底蘊會影響所在城市的公民。當然,地方高校的發展也離不開城市的支持和指引,城市發展的方向也是地方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方向。要想在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經濟競爭中拔得頭籌,信息更新的快慢和知識普及運用的情況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打造特色十足品位高雅的城市文化對城市整體的發展來說相當重要。豐富多彩求同存異的城市文化為大學文化的發展在總體方向方面做好了規劃,渾然不覺影響大學文化的同時,也讓大學文化烙上了地方特征的印記。
三、地方高校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良性互動的對策
互相促進、互相影響是地方高校和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之間關系的真實詮釋。地方高校所散發的文化精神氛圍影響著市民,在這種氛圍下,人們通過學習科技和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文明修養。而有著深厚的優秀文化底蘊的城市不但為地方高校文化的成長供給肥沃的土壤,還使得城市獨有的文化標志刻在了大學文化的體系之上。要想更好的促進地方高校和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進行良性的互動,采取切實可行的融合與發展對策成為必須。(一)鼓勵地方政府和高校建立開放交流機制,打破溝通障礙,促進雙方的良好互動。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是因為大學不但具有開放性還有巨大的包容性,一個大學之所以具有持續旺盛的生命力,那是因為它不斷的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同樣,大學文化要想持續性的發揮出對社會的影響力,大學文化也必須通過和每個獨立的家庭、社會各個階層進行密切的交流,建立起縱橫交錯的互惠互利的關系網。一般來說,地方高校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來與城市文化軟實力之間建立起密切有效的交流機制:一是雙方在精神層面上建立起開放與交流機制。一個城市的特色在于它獨特的文化底蘊,每個城市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加上源遠流長的地方特色人文地理資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如何對這些有形和無形的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形成自己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這無疑是地方高校的教授們最為擅長的研究,教授們可以對城市文化資源進行深入系統鉆研和認真規劃。大學可以不定期的舉辦各種文化講座和免費培訓班等對社會不同層次的人員進行先進文化和理念的普及,提升民眾的文化素質。地方高校除了主動宣講普及文化知識外,還可通過和社區共同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來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城市文化活動中。通過互相合作和精神層面上的交流,讓地方高校和城市無縫對接。二是建立開放的交流機制,大學里面豐富的文化資源如果沒有充分利用,這對促進地方文化的發展是一筆很大的損失,每個大學最大的文化寶藏應該算是圖書館,這里面匯集了中外各種優秀的思想和科技成果,這是一座瑰麗的寶藏,還有各種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科研成果,大學把這些文化資源全面開放給民眾,使得不但學生可以學習利用這些資源,我們廣大的民眾也可以免費利用這些資源來充實武裝自己。讓我們廣大的民眾可以隨時接觸最前沿的科技和思想文化成果,在大學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二)創建新的高校文化整合體制,實現雙方系統共建。無論是地方高校文化還是城市文化都包括物質、制度、精神三種不同形式的文化,各個歷史時期文化建設的重點有所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促進高校和城市的發展。而地方高校和所在城市若要實現良好發展文化整合機制的建立是首選路徑。文化整合要在正確方向下進行,要結合實際情況和高校的核心文化,在堅決不能脫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向導下實現高校文化建設目標與城市文化建設達成一致。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逐漸凸顯出來整體的觀念,從而使文化建設走向系統性的發展道路。其次,改變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學模式,把目前分散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環節整合起來,達成有機的一體,只有這樣才能為大學文化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第三,要想地方高校文化的整體性框架和系統化運作模式得以構建就必須系統學習和掌握高校大學生的文化生存方式,實現地方高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共贏,既有優美宜人的物質文化、高效的制度文化,又有獨具特色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使高校的各種文化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最終達到地方高校文化自身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動態均衡性。(三)增加城市與地方高校互動的深度和聯系的密切性。地方高校應該建立一個能發揮出積極主動、協調合作的動力機制,通過為城市的各個企事業機關單位提供文化服務,建立起密切的關系,把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扮演好城市文化發展服務者的角色,通過活動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反過來促使學校內部結構更為合理。相應的,城市不論哪種類型的社會團體,如果需要大學提供支持時,不能被動的只是等待大學來提供支持,而要主動出擊向大學請求提供技術支持,并在合作的過程中依托大學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可靠資本。地方高校不僅可以利用挖掘和鉆研地方的悠遠歷史、精神、未來等來服務城市文化建設,而且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活動,大大激發人們為城市建設服務的奉獻精神。此外,地方高校要加大開放式辦學力度,通過和國內同類型的不同地方高校的交流與合作,達到互通有無,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革新舊的模式和思維,從而更好的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余曉曼.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及構成要素[J].當代傳媒,2011,2:83-85.
[2]高小康.城市文化評論:第1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5.
[3]李華玲.論大學對城市文化的引領功能及其實現[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0:87-71.
作者:董娟娟 單位: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區域品牌建設路徑研究
- 下一篇:企業發展如何發揮黨群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