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下兩型社區建設初探
時間:2022-04-24 04:36:08
導語:生態文明下兩型社區建設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型社區建設理論
“兩型社區”的概念源于其建設實踐,指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區。關于其內涵,雷國珍等認為這是包含了兩型社會具體內涵的一種社區形態。社區作為人們生活與消費的主要場所,兩型社區更加突出的內容是“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3]。姚茂華和舒曉虎認為“兩型社區”建設的核心在于培育一種“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社區生活方式,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4]。筆者認為兩型社區中的資源節約型社區是指整個社會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其核心在于社區生活消費領域的資源節約,通過采取技術和管理等綜合措施,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盡可能的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發展模式。環境友好型社區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社區公眾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關于兩型社區的建設,張楚文從社區綜合服務平臺開展了“兩型社區”的研究[5]。劉志海結合武漢市“兩型”社區創建實踐,提出“兩型”社區建設的保障措施在于領導體制、宣傳機制、資金投入、社會參與和理論研討等五個方面[6]。武漢市萬松街白松社區在探索“兩型”社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上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第一,通過宣傳引導居民“兩型”社區建設意識和綠色消費習慣;第二,通過社區活動,提高居民參與度,增強社區建設自主性。如“科普實踐”、“換客超市”活動及社區自愿者服務隊活動的開展;第三,通過引入企業新鮮血液,提高“兩型”社區建設活力,如通過引入企業,實現社區節能改造和垃圾的分類回收[7]。從以上的研究來看,已有研究更多的建設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第二,兩型社區的制度環境建設。這一建設內容的主體包括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和社區基層管理部門,比如社區居委會。其重點在于兩個階段的制度建設:首先,在開發建設前,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在政策和制度上對于社區的兩型化建設予以扶持和管理,積極引導社區建設開發部門(商)開展社區兩型化建設;第二階段,通過居委會自治體制和機制建立,進一步發揮社區居委會作為社會基層自治組織功能,營造兩型社區建設的良好制度環境。其主要內容應包括:兩型社區的規劃管理政策、兩型社區建設的基層管理體制與機制。第三,兩型社區的人文環境建設。這一建設內容的主體為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居民。其重點在于充分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的公眾參與力量,并使其作為兩型社區建設的最大主體,通過一系列活動,從而將兩型化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這也是兩型社區建設的最終目的。其主要內容應包括:生態環保組織的構建,生態文明宣傳機制的建立以及社區生態環?;顒拥慕M織。從兩型社區文明建設體系出發,兩型社區的物理環境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物質基礎,兩型的制度環境是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關系得以良性互動的重要保障,兩型的人文環境是兩型社區建設的最終歸宿。通過兩型社區的物理環境建設、制度環境建設以及文化建設,最終的目標在于引導社區居民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與消費理念。兩型社區建設的內在理論邏輯框架如圖1所示。
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兩型社區建設策略
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兩型社區建設策略,必須基于人與自然和諧這一基本準則,建立社區兩型化發展的物理空間,社區居民在這一空間內將更容易形成兩型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建立社區兩型化發展的制度環境空間,為社區兩型化運營管理提供持續保障;最終在社區人文環境建設中營造社區生態文明氛圍,建設社區兩型化的公民社會。物理環境建設是兩型社區建設的物質保障基礎,其建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社區的規劃階段。城鄉規劃管理部門對于社區的開發建設提出兩型化的指導管理意見,包括社區土地資源的節約使用指標、社區內部倡導非機動車模式的出行設計以及內外部銜接順暢的交通出行規劃、社區綠化基礎設施及其與城市整體綠地系統的銜接、社區在整個城市空間布局中的地理位置安排,應避免出現“睡城”,從而減少因職住分離導致的“鐘擺式”交通出行產生環境污染并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對于大部分的城市已建社區,應積極補充配套引導社區居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活方式的公共設施。如降低社區機動車使用率的社區巴士、社區自行車租賃等。以及增強社區對外的公共交通銜接能力,避免現有大型城市社區中普遍存在的采用三輪電動黑車出行,從而加大社區局部大氣環境污染的問題。第二個階段為社區的建設階段。社區的建設開發部門應在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指導意見下,除積極采取綠色建筑策略外,社區綠化環境建設、社區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建設也是極為重要的內容。以社區綠化環境建設為例,通過建設以綠化草坪為形式的透水地面,不僅可以積極補充地下水,適度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問題,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社區熱島效應,降低社區居民的空調使用頻率,從而更有效引導居民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轉變。第三個階段為社區的維護運行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日常運營和維護管理以及社區生態環境的維護與建設。后者在建設中應注重鄉土植物的應用和植物多樣性的實現,以增強社區綠化生態環境的穩定性,提高社區綠化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社區綠地、公園的建設有利于陶冶社區居民情操、形成生態文明的生活觀念。與以上物理環境建設相對應,兩型社區制度環境建設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社區規劃階段的制度建設。如何通過城鄉規劃管理部門的制度建設,從而引導社區建設開發部門(商)在成本允許下,積極建設倡導生態文明的兩型社區,是擺在城市規劃管理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這一建設應側重通過規劃管理制度的制定,引導社區開發建設商開展社區建設中,以人為本,更多考慮居民生活、出行的便利以及社區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第二個階段為社區建設階段的制度建設。政府應建立兩型社區的政策扶持制度、資金獎勵機制、兩型社區示范區建設管理監督機制等,從制度層面對倡導生態文明的兩型社區予以制度引導和資金支持。同時將兩型社區建設成績納入政府績效考評系統,從而建立保證其長效發展機制的建立。第三個階段為社區運營管理階段的制度建設。這一階段的制度建設最為重要,是社區兩型化發展得以持續推進的關鍵。主要指社區環境的維護管理體制和機制。具體包括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和社區自然生態環境的維護管理。兩型社區人文環境建設的主體包括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其中社區社會組織主要負責社區生態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生態文明的宣傳;社區居民是以上活動和宣傳的受眾,也是社區兩型文化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兩型社區人文環境建設的重要載體是社區生態文化建設,其實現路徑包括生態文化軟實力的打造、生態文化建設投入機制的建立、生態文化組織的創建、黨社聯席服務機制的設立以及生態文化活動的組織。社區文化精英是生態文化內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最終目的在于培育社區居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從而在社區這一基層層面回應整個城市兩型社會建設,成為城市兩型社會建設中的關鍵基礎環節。
結論與展望
生態文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生態文明指導“兩型社會”關鍵領域——“兩型社區”的建設是新的歷史時期下,全面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要求。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兩型社區建設內容應圍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中心命題開展“兩性化”的物理環境建設、制度環境建設和人文環境建設。在物理環境建設的物質支撐下,制度引導下以及人文環境氛圍下,生態文明視域下兩型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公民社會。作為社會基礎單元的社區,在生態文明視域下,其資源節約化、生態友好化發展勢必牽系著城市諸多管理部門,需要包括城市社會學、城市生態學、城鄉規劃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這將是未來兩性化社區研究與發展的一個趨勢。
本文作者:趙清工作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 上一篇:論生態文明下的水生態建設
- 下一篇:生態文明視域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