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融資難的解決路徑探索
時間:2022-03-06 03:05:00
導語:金融危機下融資難的解決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又有銀行和國家政策的原因。文章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提出了解決融資困難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稅收政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的特性
1.中小企業規模和信用資源不足。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本金少,負債能力有限,而且資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頻率高。中小企業管理不規范,市場風險較大,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薄弱,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會計信息失真,甚至部分中小企業為了短期利益,不惜做假帳,以達到逃稅、漏稅的目的,這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整體信用,制約和影響了銀行向其貸款。
2.中小企業高比率的倒閉和違約。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有規模經濟上的弱勢,抗風險能力弱,這就決定了其經營風險較大,破產率高。中小企業高比率的倒閉使得銀行貸款面臨的風險較大。此外,貸款的高違約率也是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銀行放貸時慎之又慎,一般的貸款金額小,期限短。
3.銀企信息不對稱和銀行的不利選擇。對于上市的大企業,很多信息是公開的,銀行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信息;對于非上市的大企業,銀行也能通過供貨商、消費者和企業職工等渠道獲得其經營信息。而中小企業則不同,中小企業的信息基本上是內部化的、不透明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很難通過一般的渠道獲得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在中小企業尋找貸款和外源性資金時無法向金融機構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息,以證明其償還貸款的能力。銀行為規避自身的經營風險和降低經營成本,只有選擇不向中小企業貸款。
(二)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1.缺乏與中小企業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機構,也缺乏向中小企業融資傾斜的金融政策。在我國目前的銀行組織體系中,國有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銀行業的主體,長期以來一直以服務國有大企業,追求規模效益為經營宗旨,雙方形成了興衰與共的牢固關系,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
2.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渠道不暢通。我國《公司法》規定了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融資的條件,其中許多硬性條件將中小企業拒之門外,阻礙著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最低1000萬元,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5000萬元,這些條件是很多中小企業達不到的。因此,對零散、科技含量低的中小企業而言,參與社會直接融資仍然是條難以逾越的坎,而對企業債券的發行更是望塵莫及。
3.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長期以來,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實行向大企業傾斜,盡管這些年來國家政策有所改變,但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國家現階段對國有企業實行大規模的優惠政策,而中小企業仍然享受的優惠政策依然不夠。
(三)金融業的經營
1.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次金融危機中,首當其沖遭遇打擊的就是銀行業,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沖擊,國有商業銀行相應提高了貸款條件,這無疑增加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難度。
2.金融企業貸款手續繁瑣、耗時耗力,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積極性。中小企業融資量少、頻率高,需要簡單快捷的服務。然而,金融部門為安全起見,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融資手續,貸款的審批時間也隨之增長。繁瑣、耗時耗力的融資手續,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簡單快捷的要求,使無數有意進行貸款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3.金融企業“嫌貧愛富”,使中小企業融資處于不利地位。我國現在還是處于金融服務業的“買方市場”,因而銀行也就有條件選擇目標市場。大企業信譽好、融資量大,深得金融機構的喜歡,往往是信用資金追著貸;相反,中小企業缺乏良好的信譽,融資額度有限,容易遭到金融機構的嫌棄。
4.銀行評估企業信用的方法欠妥。金融機構大量地局限于從財務方面去評估企業信用狀況,局限于抵押貸款、擔保貸款等方式,而缺少市場分析和技術分析,更缺少對企業的成長性分析,難以對企業作一個公正的評價,難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正常需求。
(四)中介服務機構
中介服務機構擔保機制不完善,收費高。目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中大部分擔保公司注冊資本金較少,授信額度不高。擔保公司提供的貸款擔保耗時長、傭金高,擔保方式過于單一,大部分就是抵押、質押,缺乏一種信用的擔保,因而其作用有限,對中小企業難有吸引力。
二、改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建議
(一)規范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全面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
1.強化信用意識,提升信用等級。中小企業要想獲得融資支持,必須增強信用意識,重塑還貸形象。通過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財務報表體系,提高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和財務報表的可信度。依靠自身的綜合水平、經濟實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會,取信于公眾,取信于銀行。
2.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經營效益。中小企業要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靠科技進步開發朝陽產品,大力開拓產品市場,精確挖掘產品賣點,不斷推出高質量的新產品。要在技術、管理方面走自主創新之路,走小而專、小而特的發展之路。企業要關心市場的需求及成本,重新梳理產品對客戶的價值,讓利給客戶,實現現金快速回籠,確保現金流和利潤。在目前企業融資難的狀況下,不能盲目地為了挽留客戶而拖垮自己。
3.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分流融資需求。要明晰企業的產權,建立股份合作制。通過產權轉讓、股份制改造、租賃、拍賣等多種方式,加快中小企業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鼓勵員工自愿入股,增強員工對企業資產的關切度,為企業的發展開辟新的融資渠道,迅速籌措資金用于企業生產和發展,有效緩解資金緊缺的矛盾。
(二)金融機構的自我完善
1.加大信貸資金的投放力度,完善信貸資金投向結構。金融部門應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桿作用,對市場的金融貸款進行市場調節。如根據中小企業要求信貸時間短,數額小,頻率高的特點,可以適當提高利率,從而攤低自己的信貸成本,使中小企業也免去了不必要的奔波和民間高利貸的拆借。另外,商業銀行應不斷開拓市場,開發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務項目,提高為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效率,為中小企業提供相關的信息咨詢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健康財務管理制度。
2.建立一套與中小企業的特點相匹配的信貸組織體制和信貸管理機制。銀行應科學制定信貸管理制度,避免盲目放貸造成損失,也要相應建立信貸激勵機制,改變不敢貸、不愿貸的現狀。擴寬金融服務領域,完善信用評級標準,適當增加資本利潤率、資本負債率、人均利潤率、資金周轉率等對中小企業相對有利的評級指標。
3.多種融資方式共同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債券融資市場。盡快設立創業板市場,推進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建設,規范直接的企業產權市場,允許符合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理順債券發行審核體制,逐步放松規模的限制,擴大發行額度、完善債券擔保的信用評級制度,支持經營效益好、償還能力強的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
4.建立健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體系,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加快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加速中小金融機構的建立。中小金融機構一般了解地方基層,能夠利用當地的信息了解本地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這樣中小金融機構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時,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低的優勢。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兩者能夠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三)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
1.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促使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有效信貸支持。應從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政策體系。
2.發揮財政政策導向作用,促進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按照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總體要求,引導中小企業調整企業結構、節能減排,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和技術創新。
3.促進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大力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引導金融機構開展小額擔保信貸業務。建立起“政府為主、社會為輔、多元募集、滾動發展”的融資擔保體制,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4.實施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拓寬中小企業市場空間。加快開展中小企業產品和服務政府采購工作,推動各級政府將政府采購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全面清理和檢查對中小企業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整頓和取消涉及企業的不合理收費。
5.加大金融對內開放的步伐。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籌建社區銀行、村鎮銀行、小商人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民間銀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可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給民間金融以合法地位,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讓民間金融走出灰色地帶,合法經營,這樣能減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國家將投入4萬億元來拉動經濟、確保增加,這為民間資本又創造了大量的投資機會,以改變目前“企業缺錢、資本缺路”的狀況。國家的投資起到帶動作用,民間資本會迅速跟進,參與到該市場化運作中。投資能帶動內需,擴大內需也會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大量的機會。
總之,在當前金融危機下,要真正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經過政府、企業、銀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創建一個融資渠道多樣化、社會信用完善的社會經濟環境,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寬松的融資環境。
參考文獻
[1]胡遲.金融危機形勢下企業如何選擇投融資策略[J].中國科技投資,2009,(3).
[2]王中琦.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及建議[J].黑河學刊,2009,(2).
[3]董玉華.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需要創新思維[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9,(2).
[4]明陽.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研究[J].理論觀察,2009,(1).
- 上一篇:金融衍生產品信用風險的來源探索
- 下一篇:城建投融資體制問題及對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