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老年生命質量
時間:2022-03-23 11:38:00
導語:改革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老年生命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老年生命質量目前,我國正在建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標志著一個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初級醫療保險模式正在形成。這種建立在“低水平、廣覆蓋”原則下的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產物。其中,對于退休職工個人賬戶的計入金額、個人負擔醫療費的比例以及個人基本醫療保險費交納金額等方面給予了一些特殊的照顧。但是。它的基本保險屬性決定了在滿足老年人群這一健康弱勢群體的醫療保健需求方面所能發揮作用的局限性。眾所周知,老年群體比其他年齡群體在醫療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同時老年人群的經濟狀況與其他年齡群體相比又處于劣勢,對于過高的醫療保健費用,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極其有限。按照與其他人群一致的做法“一刀切”,勢必導致部分老年人有病不能醫,不敢醫。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醫療保障必然以公益性和福利性為最主要屬性,保障老年人基本醫療需求仍然是國家的責任,是醫療保健服務公平性的重要體現。因此,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隨經濟發展相應調整基本醫療保險費率,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同時還應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老年補充醫療保險,如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大病、重病要制定一些特殊辦法,給以適當的醫療費用保障。要逐步將社區老年衛生服務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疇,保證老年人得到就近、及時、便捷、價廉質優的醫療保健服務。還應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對特困老年人給予醫療救助,保障其基本醫療需求。由此建立起一個圍繞老年人基本醫療需求的,由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針對慢性病、大病的補充醫療保險等所組成的多層次的老年醫療保障體系。根據老年人在醫療保健需求上的特殊性,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并且備條件時,應當適時把老年護理和臨終關懷等內容納入醫療保險范疇,總之,21世紀老年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覆蓋內容與保障水平要與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實際發展水平相適應,要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一致起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相配合,我國目前正在進行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是新形勢下改進醫療服務質量,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限的醫療服務資源,提高效率,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的要求。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人口的疾病譜和死因譜由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轉向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成為影響人民健康,導致殘障、威脅生命的主要疾病,而且患病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這些疾病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威脅尤其顯著,是導致老年人口高患病率、高傷殘率和高醫療利用率特點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齡化、疾病模式和死因譜的轉變使得原有以面向急性傳染性疾病防治為主的醫療衛生服務體制已難以適應人群醫療保健的新要求,轉換醫療服務模式,制定新衛生形勢下的預防保健戰略是當務之急。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適應人口老齡化與疾病模式轉變的一項重要措施。社區衛生服務實際上是把原有的醫院功能從治療擴大到預防保障和康復,把服務對象從僅針對病人擴大到社區所有人群。這是針對疾病模式轉換在醫療服務模式上的相應轉變。社區衛生服務主要從事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治療和康復,具有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特點,適合老年人的特點和要求。今后主要應從健全機構網絡,加強人員隊伍建設,素質培養,探索適宜的發展模式人手。要把老年醫療保健納入社區衛生發展規劃,逐步建立起社區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系。要加強老年醫療保健服務設施建設,按照區域衛生規定原則,充實老年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和臨終關懷等設施,大力發展家庭病床等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康復、護理照料等便捷的一體化服務。社區還應逐步建立起老年人口健康檔案,進行日常健康監測、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
我們要重視老年群體的醫療保健問題,提高老年期的生命質量。但說到底、從整個人口來看,老年階段的“頂部”健康主要的還應從“底部”抓起,需要全程的健康保障。我們談21世紀老年人口的生命質量,就需要關注目前的中青年人乃至兒童的健康。許多慢性病盡管“顯形”于老年階段,實際上起源于中青年時期,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隨歲月不斷累加的結果。與藥物治療相比,普及健康教育、強化健康管理,加強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以及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更為重要。發達國家已有的成功經驗表明,重視對須防的投入和良好的預防措施確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國的預防保健戰略應該緊密結合時代特點,將改進生活方式、促進心理健康、治理環境污染等作為重要內容,加大對預防的投入,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展望21世紀,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還需要我們開闊視野,關注和運用高新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成果,為人類長壽和健康造福。
- 上一篇:保險公司上市是否“利好”?
- 下一篇:淺談我國保險市場開放方式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