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承包服務外包的拓展方案

時間:2022-05-16 10:55:00

導語:小議承包服務外包的拓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承包服務外包的拓展方案

摘要:當前全球服務外包發展日益迅速。在服務業成為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而服務外包成為繼制造業外包之后的新一輪產品內分工的重點內容的國際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要想融入全球化,分享國際分工的好處,就必須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服務業國際轉移和發展服務外包。對于中國來說,中國要以比承接制造業外包更加積極、快速、堅決的態度來承接服務外包,抓住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我國政府要特別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制定國家級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服務業、制定戰略性承接策略、完善各種評價體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完善知識產權環境以及實施走出去戰略。

關鍵詞:服務外包戰略

伴隨著制造業的國際轉移,很多為制造業服務的一些服務業價值鏈也跟著轉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度不斷加深,制造業國際轉移的規模越來越大,對服務業的轉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滿足制造業的要求以及提升服務業本身的國際競爭力,服務業價值鏈也開始走向了大規模的轉移,走向了專業化的道路,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有關數據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FDI總額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務業,每年FDI新增流量中服務業約占2/3,2005年服務業在全球FDI總存量中占60%,與此同時,制造業所占比例從1990年的41%下降到2005年的30%;目前,全球1,000強企業中有95%制訂了服務外包戰略(胡景巖,2007)。可見,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正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將不斷擴大,服務外包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標志和全球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要想融入全球化,分享國際分工的好處,就必須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服務業國際轉移和發展服務外包。對于中國來說,中國要以比承接制造業外包更加積極、快速、堅決的態度來承接服務外包,進而抓住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各級政府和其他社會各界要特別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制定國家級發展戰略

服務業是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我國如果要想抓住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就必須借鑒我國承接制造業外包的成功經驗,從國家層面上制定發展服務外包的戰略。從我國承接制造業外包的歷程來看,1978年我國明確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的國策,1992年進一步明確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每一次外貿政策和外資政策的變遷都是圍繞加快對外開放、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積極利用外資、承接國際制造業轉移等目標展開的。總的來看,國家層面制定的各種戰略政策是我國承接制造業外包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國也應該根據對服務業轉移的趨勢進行深入研究,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基本國情以及比較優勢,盡快制定國家層面的發展服務外包的戰略,有重點、有選擇地承接服務外包業務。根據我國改革開放的經驗,發展服務外包不能遍地開花,應該有選擇地把部分省市培育成承接服務外包的重點地區,不同的省市發展不同的業務,使不同的省市成為我國各類服務外包的集聚地,這樣就可以從源頭上避免地區問的無序競爭,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

2、大力發展服務業

服務貿易發展滯后是影響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的因素之一,而服務貿易的發展滯后又是由于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的滯后。從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現實來看,1991服務業產出占GDP的比重為33%,2007年所占比重增加到39%,16年僅增加了6個百分點,發展速度較慢且明顯低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所以說,我國要想發展服務外包,就必須發展服務業,服務業是承接服務外包的產業基礎。另外,服務業發展比較滯后,效率比較低下,成為制約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有關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進行的一項調研表明:服務業發展滯后已成為影響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分銷、物流、融資和其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成為影響其在中國投資企業競爭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這也要求我國盡快發展服務業(江小涓,2004)。

3、制定戰略性承接策略

(1)承接方式戰略。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的經驗比較缺乏,起步比較晚,因此,在服務外包市場上,我國在承接戰略上就要有策略性,如同制造業外包一樣,服務外包一級承包商在獲得一級發包商提供的發包合同后,可能把有關業務進一步分解并向下一級廠商發包,形成二級甚至更多層次的外包關系。因此,中國內資企業可以選擇從二級或三級承包商做起,這樣比較容易以較快的速度融入外包市場。少部分實力比較雄厚、國際競爭力比較強的企業也應該主動地與一級發包商接洽,直接以較高的起點融入國際市場。

(2)承接國別戰略。目前,在開拓歐美外包市場的進程中,我國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弱勢,例如,既懂專業技術又精通外語的綜合性人才較少,缺乏完善的銷售渠道和營銷網絡,美歐的市場已經被印度、菲律賓、愛爾蘭和捷克所占領,競爭十分激烈。因此,在承包國的選擇上,我國應該以開拓亞太地區市場為主,充分發揮與日本、韓國、臺灣以及鄰近的其他新型工業化經濟體在地理上鄰近、文化上相通、經濟上頻繁往來以及中國有200萬會講日語和韓語的語言人才的優勢,積極承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服務外包業務。另外,還可以和印度互相外包,充分發揮各自在服務外包方面的優勢,在和印度的合作過程中學習印度的先進經驗,推動中國承接服務外包的業務發展。

(3)承接領域戰略。在承接外包領域的選擇上,要充分發揮我國制造業的優勢。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世界加工廠,但是,中國要想留住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制造企業,進而吸引其將更高端制造環節轉移到國內,就必須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發達的生產性服務外包。這就為我國采用生產性服務外包模式發展服務外包創造了巨大的空間,因此,我國在承接服務外包時要特別重視生產性服務外包的承接。除了模具設計、軟件設計、工程設計、服裝設計、動漫設計、玩具設計、印刷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業務,生產性服務外包的業務還包括供應鏈與物流、裝備制造業融資性租賃、第三方品質檢驗、第三方產品測試、產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設計加工制造)等項目。這些項目應該是我國承接的重點。目前,與國際相比,我國的生產性服務外包差距仍然較大。在世界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70%,生產性服務外包占服務業的70%。而我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在2006年才剛剛突破40%(何駿,2008)。可見,以我國強大的制造業為基礎,我國承接生產性服務外包具有十分巨大的潛力。

4、大力培育本土品牌

與制造業相比,服務業外包更重視質量,因此,發包商在進行發包時,更重視承接企業、行業或國家的品牌因素。例如,馬來西亞共享服務和外包產業的蓬勃發展就是得益于多媒體超級走廊品牌。由于這個獨一無二的走廊,馬來西亞繼續吸引著世界主要的信息及通信技術企業將其業務落地在多媒體超級走廊,從事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并以此作為出口基地。目前,入住的跨國公司、外商獨資和馬來西亞的國內企業已達900多家。中國承接服務外包的優勢因素極為明顯,但是,中國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服務外包的品牌企業。中國企業沒有品牌效應,這種現狀讓中國企業在與國際同行競爭時處于不利的地位,嚴重影響了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的速度和數量。因此,我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該聯合起來,承擔起扶持和培育本土外包品牌企業和產業的重任。

5、完善知識產權環境

與制造業外包相比,服務業外包對知識產權具有較大的依賴性,因此,歐美發包商在選擇承包商時,對于東道國的管理水平、商務和法律的國際規范有著很高的要求,歐美商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尤其關注。因此,我國應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大規模承接服務外包營造良好的環境。從現實來看,發包商主要關心知識產權法律環境和信息安全、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支持等問題,因此,在企業層面上,我國企業應尊重國外的知識產權,知法、守法,在政府層面上,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宣傳,加大對違反知識產權的懲罰力度,加快發展外包產業發展所需的知識產權高端中介服務,推行外包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認證,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環境。

6、實施走出去戰略

在承接服務外包方面,相比印度、墨西哥、愛爾蘭等國家,我國是一個后來者。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絕大部分國家都意識到了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性,各個國家對外開放的速度越來越快、程度都越來越深,國際服務外包市場的競爭比制造業外包市場的競爭要激烈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脫穎而出,我國發展服務外包就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要大力完善國內相關環境,積極吸引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在國內“被動”承接服務外包;另一方面是要大膽地走出去,特別是一些規模實力較強的服務外包企業應該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主動”開拓國際市場。只有實施走出去戰略,主動開拓國際市場,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后來者居上。因為部分服務外包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究開發、市場營銷及服務機構,可以更加貼近發包市場,可以為客戶量身定做符合其商業習慣并能適應中國市場特殊要求的解決方案

7、完善各種評價體系

我國在承接制造業外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國不能完全以承接制造業外包的經驗來發展服務業外包。因為制造業外包和服務業外包對承接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較大的差異。例如:(1)從投資規模來看,服務業外包是基于人力資源的產業,投資規模遠小于制造業,制造業的投資額規模可以達到數十億投資,而對服務外包業來說,幾千萬的項目就很大了,這樣單位面積土地的投資強度根本無法和制造業比較。(2)從進出口規模來看,服務業外包基本沒有進口,雖然幾乎所有的出口額都是凈增加值,但是,項目帶來的名義貿易額卻無法與制造業相比。(3)承接制造業對國家政府、當地政府的要求主要是稅收、地價等方面的,而承接服務外包對政府的服務意識要求特別高。幾千年來形成的官本位制,使得中國政府很難做到向“承包商滿足發包商各種要求”來滿足當地企業的各種要求(曲玲年,2008)。

上述與我國多年來形成的招商評價體系(重視規模)、政績評價體系(重視規模)、地區經濟發展體系(重視規模)、文化傳統(官本位)等評價體系不符。發展服務業,承接服務外包將改變許多已經形成的規則和標準,要求政府轉變思維和服務意識。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利于我國發展服務業和承接服務外包。因此,我國應該立足于服務業的自身特點,考慮服務外包對經濟發展的實際帶動作用,制定承接服務業的評價體系,完善政績評價體系和地區經濟發展體系,使這些體系從重視名義規模、重視名義作用向重視質量、重視實際作用轉變。

8、充分發揮西部地區的優勢

長期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在發展制造業方面缺乏總體優勢,部分原因是由于地理劣勢而造成的運輸成本過高所形成的壁壘,由于運輸成本的存在,制造業外商投資在中西部較少,制造業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困難較多、轉移的速度較慢、轉移的量較少。這就是經濟差距長期存在、各種經濟政策效果不明顯的原因。目前,我國政府面臨東部與中西部地區間經濟差距、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的嚴峻挑戰,而國際服務業轉移(承接服務外包)為我國縮小地區間經濟差距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與制造業特別重視交通運輸等硬件要素相比,服務業發包方更加注重承包方的軟件要素,例如,發包方看重的要素主要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法律完善程度、網絡設施建設、品牌和信譽、生產成本、知識產權保護、行業成熟度、人才素質及人力資源儲備、組織與管理、教育科研水平、文化的兼容等。可見,這些要素與制造業等領域的要求有明顯的差異。也正是由于這些要素的差異性,以及服務業外包特別是軟件外包采用跨境提供的方式、利用互聯網提供服務的特點,使中西部城市特別是西安、成都、重慶等中心城市,可以充分規避由于地理劣勢而造成的運輸成本過高所形成的壁壘(王迎新,2008)。

其實,從全國范圍來看,中西部發展服務業及其外包的比較優勢更為明顯:(1)生產成本優勢。相對服務外包行業來說,最為重要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有關數據表明:從2004年-2005年兩年的員工平均工資水平的總和來看,西安和成都分別只占深圳的49%和56%,占上海的54%和61%,占北京的57%和64%。其中西安、成都從事軟件業的人均工資略高于其他行業,大約占上海、北京、深圳的60%-70%,是大連、南京等東部沿海城市的80%左右。(2)人力資源供給優勢。西部是我國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尤其是四川、陜西和重慶地區,高等教育門類齊全,各類人才供給充分,中高層人才在人才總量中占據較大的份額,一直是我國東中部地區人才輸出地。這些學校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有20多萬人中,僅計算機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就有4萬人(匡后權、鄧玲,2007)。

總之,發展服務外包是中西部加速發展經濟、縮小與東部地區經濟差距的戰略性機遇。國家政府和中西部地方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謹慎把握此次機遇,實施各種政策,在IT基礎設施上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網絡設施,加大對西部教育的投資力度,把中西部地區從原料基地變為人才基地,率先在中西部開放服務業,確立西部發展服務業的政策先行優勢,進而使中西部地區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開放和發展的中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