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所有制經濟結構變化分析
時間:2022-10-10 03:10:00
導語:北京市所有制經濟結構變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把握當前北京市所有制結構的現狀及其特點的基礎上,剖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北京市所有制結構的目標模式。
關鍵詞:北京市;所有制結構;目標模式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適應經濟的發展,我國認真總結了以往在所有制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制定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逐步消除了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對生產力的羈絆,出現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局面。那么,改革開放后北京市所有制結構的現狀和變化趨勢如何呢?對北京經濟發展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北京市應如何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以適應和促進首都經濟的發展?本文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北京市所有制結構的現狀及其特點
改革開放前,北京市所有制結構單一,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據1978年的統計,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企業占83.6%,集體企業占16.4%;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國有商業企業約占84.1%,集體企業約占15.9%,全市個體工商戶僅259人。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通過1978年以來二十多年的改革,北京市積極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化的方向是由單一公有制發展為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改變了過去"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結構,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相互融合并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新格局。"九五"期間,我市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國有、集體及其他各種所有制競相發展,特別是其他所有制經濟迅猛發展,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國有、集體經濟所占比重下降,但繼續保持主體地位。2000年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國有、集體所有制經濟比重為68.2%,比1995年下降12.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經濟增加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5%,國有經濟在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金融保險等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所占比重均在95%以上,擁有強大的控制力。其他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九五"期間,除國有、集體經濟外的其他經濟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95年的19.6%迅速上升到對31.8%,年均增速高達23.3%,高于國有、集體經濟17.9個百分點。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1996年的40.2%上升到2000年的58.4%。
混合型經濟增勢強勁。1999年,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6%,比1995年提高5.2個百分點,年均增速對31.5%,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1.7%,比1996年提高17.7個百分點。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領域逐步拓寬。"九五"時期,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增速從1996年的20.7%上升到1999年28.1%,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6.9%上升到10.7%。個體私營經濟已遍布一、二、三產業所有的競爭性行業,改變了以往相對集中于商業、飲食業、社會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局面,1999年個體私營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增加值占個體。私營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49.1%,比1995年提高15.7個百分點。
外資及港澳臺經濟逐年擴大。從1995年到1999年,外資及港澳臺經濟增加值年平均增速為22.1%,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0.6%上升到14.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0.4%。
經過"九五"和近兩年的發展,所有制結構有了進一步的變化:
(一)公有制經濟整體質量提高,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加強。
從1979年開始,北京市對國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經過擴大企業自主權、放權讓利、經營承包責任制、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幾個階段,探索出承包、租賃、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公有制實現形式,國有經濟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有所增強,對國民經濟起了主導作用。2001年全市國有工業企業總產值為812.22億元,1978年僅為67.35億元。國有企業改革初步解決了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的難題。
除此以外,公有制中的集體所有制經濟也獲得了巨大發展,一是城鎮集體企業迅速發展,恢復和興辦了一些老字號和有特色的企業,如老舍茶館、稻香村食品店、全聚德烤鴨集團等。截止2001年年底,全市城鎮集體企業達755家,安置職111.9537萬人;二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78年全市鄉鎮企業僅有4075個,從業人員22.6萬人,總收入7.9億元。2001年,全市鄉鎮企業發展到11268個,從業人員654105人,總收入737.0777億元。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收入水平,加速了北京市農村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三是集體經濟改革轉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發展。通過兼并、破產、承包、租賃、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進行重組轉制,提高了鄉鎮企業的產品檔次,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
(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成分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聯營經濟等混合所有制經濟迅速發展。2001年底,全市股份制企業達3589家,股份合作制企業達14473家,聯營企業1125戶。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1160家企業在內地和香港上市,共募集資金101.84億元。2001年全年,在工業增加值中,股份制經濟工業增加值為80.27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1358億元,大大高于工業增加值的平均數。股份制企業以其完備的企業治理結構、健全的運行機制,合理的資產負債比例,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的方向。
(三)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1978年以來,個體、私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1978年,全市個體工商戶僅有259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到2001年年底,已達25.9107萬戶,注冊資金1633.0213億元,個體私營經濟經營范圍遍及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領域,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發展迅速,為科技成果的開發應用,加速全市經濟、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做出了貢獻。
論文北京市所有制經濟結構變化分析來自
(四)大力引進外資,三資企業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外商投資(含港澳臺投資)逐年增加。1978年北京市僅有2戶中外合作經營的企業,1980年4月,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設立,特別是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外資大量涌入,到2001年年底,全市三資企業已達5281戶,合同外資金額達17.6816億美元。僅年來,在外資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外資質量也有所提高,外資來源地區日益多元化,項目規模擴大。2001年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為1318.03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2908.8152億元的45.31%。三資企業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出口創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崗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北京市所有制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應看到,現有的所有制結構同首都經濟的發展相比,同現有的生產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北京市所有制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公有制經濟比重大,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
1.所有制結構調整的力度不夠,公有制經濟比重過大,經濟效益低下。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200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530.5億元,其中國有、集體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798.4億元,占52.17%;從工業總產值來看,2001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為2908.815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為951.3209億元,占32.7%;從社會勞動力在各類經濟成分中的分布來看,2001年,全市城鎮勞動者共628.8759萬人,其中在國有和集體單位就業的共292.1353萬人,占全市城鎮勞動力總數的46.45%;即使是個體私營經濟較發達的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公有制經濟也占有很大的比重。2001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93.4797億元,其中國有和集體經濟為320.8118億元,占20.13%;2001年,全市零售商業從業人員63.5130萬人,國有和集體商業企業職116.6025萬人,占26.14%。經濟效益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效益指標過低,2001年,全市國有獨資企業凈資產利潤率為0.178%。從總體看,國有、集體企業的經濟效益遠遠低于非公有制企業;二是企業虧損面過大。2001年度,全市國有企業虧損518戶,虧損面為36.1%,虧損額為19.5045億元,其中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虧損58戶,虧損面22.39%,虧損額達15.4428億元。
2.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包袱沉重,產業布局分散,企業規模小,在市場競爭中難以形成合力。國有企業資本金不足,負債率過高。2001年,全市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59.15%。高負債加上人員負擔,企業負擔更加嚴重,影響了企業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國有經濟門類分散,規模太小,難以適應市場競爭和承擔國有經濟應盡的職能。
3.集體經濟的機制和政策優勢減弱。同國有經濟相比,集體經濟比重偏低,改革開放以來,全市集體所有制企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6.4%下降為2001年的4.78%。近年來,集體經濟在經營機制上向國有企業回歸,產權不清、負債率過高、激勵機制不強、監督約束機制缺位等國有經濟的"頑疾"在集體經濟中也蔓延開來。隨著國有經濟經營機制的轉換,外資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集體經濟在產品、技術創新與市場開發上同其他經濟成分的差距越拉越大,集體經濟已成為北京市經濟效益最低的經濟成分。
北京市所有制經濟結構變化分析
(二)個體私營經濟數量少,規模小,質量低,外部環境差,發展不平衡,后勁不足。
2001年,全市私營經濟工業產值為67.0089億元,僅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3%。個體私營經濟主要分布在批零貿易和社會服務等行業,仍處于原始積累和小本經營階段,經營管理方式落后,作坊式生產,家族式管理,在市場競爭中相形見細。北京市個體經濟向私營經濟轉化的速度慢,成長能力差,反映出非公有經濟成長的質量不高。全市各區縣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不平衡,從全市各區縣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可以看出,經濟落后的地區,私營經濟也落后。對個體私營經濟的管理存在著政出多門和管理缺位的矛盾。現行的政府管理部門和宏觀調控體系是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圍繞國有企業建立的,個體私營經濟仍是政府宏觀管理和服務的盲區。一方面,個體私營經濟要應對多部門的檢查、收費,另一方面,它們又沒有渠道獲得必要的信息、政策等。一些管理部門在行政、執法時主觀性、隨意性大,"三亂"現象時有發生。對個體私營經濟的管理涉及工商、勞動、稅務、物價、衛生、技術監督、環保、交通、城建、以及公安、司法、街道等部門,這些部門對個體私營經濟的管理既有交叉,又有漏洞,協調不夠,影響了管理效果,客觀上影響了市場的規范。此外,社會觀念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排斥和歧視,一些政府管理部門對個體私營經濟存有偏見,從政策上予以限制,再加上經營場地緊缺,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影響了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個體私營經濟的這些問題同大力調整所有制結構的要求不適應,同首都經濟的發展戰略不適應,急需進一步的改革和調整,以適應首都經濟的發展。
(三)三資企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大量引進外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促進了首都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引資過程中也存在著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忽視政策導向,盲目引進,整體質量不高。
1.外商投資增速減緩,新增投資逐年減少。到2001年年底,全市累計吸引外資力33.1169億美元。經過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超常規增長,從1994年開始,外資進入北京市的數量逐年減少。
2.三資企業項目規模小,外資來源結構不夠合理。盡管近年來加快了招商引資步伐,來北京投資的大型企業集團不斷增多,但前來投資的外商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多數跨國公司及大型財團尚處于觀望狀態,仍然比較謹慎,致使全市三資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從外資來源結構來看,目前在北京投資的外商按投資數量排在前幾位的是香港特區、美國、臺灣、日本和新加坡。如何吸引日本、歐美國家大企業來北京投資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
3.投資方式由合資、合作向獨資企業轉變,增加了監管難度。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首都經濟的發展,外商投資方式逐漸由合資、合作企業向獨資企業發展。由于政府部門對獨資企業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管,這些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將利潤轉移出境,制造虧損的假象,以達到逃稅的目的。外商投資方式由合資、合作向獨資企業轉變的趨勢與獨資企業連年虧損的現實形成強烈反差。
4.政策導向性不強,產業分布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由于引資工作中存在著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對外資投向引導不夠,致使外資產業分布畸形。外資主要分布在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制造業等部門,投在農業、科研、教育、交通、通訊業的資金微乎其微。由于引資工作缺乏組織協調,引資工作大多從單個企業調整的角度出發,往往造成全行業重復引進。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少,跟不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因此,在引資工作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外資的引導和監督。
(四)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業分布趨同。
由于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沒有明確的產業政策,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加上國有企業分布范圍過寬,致使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業結構趨同。有些產業部門存在過度競爭,有些部門競爭不足,沒有體現所有制結構同生產力結構的對應關系。在制造業、社會服務業、商品批發、零售和餐飲業中,國有、集體、私營經濟并行,競爭激烈。過度競爭不利于資本積累和企業規模的擴大,不利于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三、所有制結構調整的目標模式
黨的十六大從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提出了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的重大戰略任務,這也是大力發展首都經濟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多年來,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要求,北京的所有制結構單一,城市以國有經濟為主,在農村以集體經濟為主,經濟發展活力不足。因此,調整所有制結構,把各層次、各領域、各行業人民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對北京經濟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所有制改革處于不斷探索和深化的過程中,應以什么樣的所有制關系作為改革的目標模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須還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北京市所有制經濟結構變化分析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是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的方向和目標,也是北京市的基本經濟制度。這種基本經濟制度有三重內涵:一是多元的所有制結構。這是就社會層面而言的,其含義是指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在同一社會形態中并存,相互融合,互為補充,共同發展。二是經濟運行機制上的混合的經濟體制。其含義是指在資源配置上,既非單純的市場機制,也非單純的計劃機制,而是在市場機制起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又有國家的宏觀調控,計劃與市場各有側重,共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三是指混合的資產組織形式。這是就企業層面而言的,它指的是在一個聯合體內,公有經濟與非公有經濟、勞動和資本等原生的所有制形式通過一定的資產組織形式,混合為一種次生的所有制形式,如股份制經濟、股份合作制經濟、聯營經濟等。混合經濟成分已成為北京市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
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是北京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為了促進首都經濟的發展,構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必須繼續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北京現階段的情況而言,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結構是比較可行的。
(一)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通過國有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使國有資產逐步從一些沒有必要和難以發揮優勢的一般競爭性行業領域有序退出,相對集中于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從而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
(二)鼓勵非國有經濟成分以兼并、收購、參股以及股權轉讓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在一般競爭性行業,不要再搞國有獨資公司,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共基礎性行業的建設和發展。
(三)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個體經濟的發展,使其成為吸納更多就業人員,滿足社會需求,增強經濟活力,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為各類企業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支持、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健全非公有經濟的市場準入制度,鼓勵非公有經濟進入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環境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支持多種經濟成分參與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加強非公有經濟與國有經濟的融合,為多種經濟成分提供規范的信貸和融資渠道,鼓勵私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允許收購各類上市企業,支持私營企業依法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繼續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擴大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四)所有制結構調整與綜合配套改革相結合。所有制結構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進行綜合配套改革,一是國有資產運營和管理體制改革,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健全體系,提高國民經濟運行的市場化程度,為各種所有制經濟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三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大力推進再就業工程。所有制結構調整的程度取決于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的程度。四是加快政府結構改革,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通過這種調整,在首都經濟中更加充分地體現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 上一篇:中國經濟改革的經驗及對日本的啟示
- 下一篇:經濟管理論文:拖累國民經濟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