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和財務理論發展

時間:2022-09-03 09:58:00

導語:互聯網和財務理論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和財務理論發展

一、網絡會計:互聯網時代財務會計的必然發展趨勢

互聯網的出現,是全球IT領域繼PC機后的第二次產業浪潮,它帶來了IT產業以及全球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變革。它對企業的影響是最直接和深遠的。首先,電子商務成為網絡時代的商業方式和企業生存形式;其次,企業經營和管理信息都以電子方式運行,實現數字化管理;第三,網上企業、網際企業、虛擬企業等新的企業系統開始出現,新的經濟形態如直接經濟、網絡經濟等逐步形成。

財務會計系統是經濟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互聯網使得財務會計系統的環境和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1.會計數據的載體有紙張變為磁介質和光電介質載體。傳統會計是以紙張作為會計數據的載體,在互聯網絡運行環境下,硬盤、內存、軟磁盤、磁帶等磁介質與光盤等光電介質成為財務數據的新載體。這種置換使得數據的記錄、存儲、傳遞由“機械形式”為“電磁形式”所取代。從理論上講,數據載體的改變,從根本上消除了信息處理過程中諸多分類與再分類的技術環節;利用同一基礎數據可實現信息的多維重組,從而為會計數據的分類、重組、再分類、再重組提供了無限的自由空間。

2.會計數據處理工具有算盤、草稿紙變為高速運算的計算機,并且可以進行遠程計算。在算盤和草稿紙時代,由于計算工具落后,信息加工成本高.造成數據處理和信息生成的數量受到“成本效益原則”的嚴格約束。計算機的使用使得這一狀況發生巨大改變,而互聯網的出現更是帶來根本根本性的變化。數據處理、加工速度成千上萬倍提高,不同人員、部門之間數據處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間范圍的限制。這種改變將使會計人員從傳統的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進行財務會計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質量的信息支持。

3.會計信息輸入輸出模式有慢速、單向向高速、雙向轉變。手工會計的慢速、單向自不用說.單機運用提高了輸入輸出速度。局域網使得雙向輸入輸出成為可能,互聯網的出現,不僅改慢速、單向為高速、雙向,而且能適應網上交易的需要,實現適時數據的直接輸入輸出。

互聯網對經濟業務和會計環境的巨大變革.必然要求財務會計進行相應的改革。那就是網絡會計。所謂網絡會計,指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各種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網絡會計將以其先進性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成為財務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這種發展有一個過程,同時由于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多層次性,網絡會計成為財務會計的主流,但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財務會計。

二、理論沖擊:互聯網對傳統財務會計理論的影響

傳統財務會計理論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上,即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傳統財務會計的四個假設適應傳統社會經濟環境,并為會計實踐檢驗,證明了其合理性、但是,在互聯網走進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充斥于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時,以前會計假設所依據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四個會計假設都面臨挑戰。

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會計主體又稱會計個體。指會計工作特定的空間范圍,它為確定特定企業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和進行的經濟業務提供了基礎,從而也為規定有關記錄和報表所涉及的范圍提供了基礎。這個個體是有形的實體。而網絡公司存在于網絡計算機之中,它是一種臨時結盟體,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確定的空間范圍。網絡公司是一個“虛擬公司”,它可以由各個相互獨立的公司,將其中密切聯系的業務劃分出來,經過整合、重組而形成,同時也可以根據市場變化或業務發展不斷調整結盟體的成員公司,甚至經常解散或重新構建。因此,企業在網絡空間中非常靈活,會計主體變化頻繁,傳統會計主體在這種條件下已失去意義。如何在互聯網絡環境中對會計主體作出新的界定或對會計主體假設本身進行修正是網絡會計無法回避的問題。

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

持續經營假設,指會計上假定企業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會被清算或破產。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所持有的資產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轉換,其所承擔的債務也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清償。在互聯網絡環境下,會計主體十分靈活,存在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小確定性。“虛擬公司”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需要隨時成立,當該項業務活動結束,或者需要調整該項業務時,“虛擬公司”可以隨時終止。持續經營假設將不再適用。在傳統財務會計中.非持續經營條件下應適用清算會計;在網絡會計中,是適用清算會計還是創建新的會計體系或方法,是必須予以明確的問題。

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會計分期假設,指為了在會計主體終止之前,能夠向夸獎信息的需求者即使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計算機網絡的采用,可以使一筆交易在瞬間完成,網絡公司可能在某項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換言之,網絡公司因某種業務或交易而成立,因某種業務或交易完成而終止,其存續的時間長度伸縮性很強,在存在時間長短具有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存在時間很短的情況下,要人為地進行分割,不僅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其實際意義也不大。與此相應,在會計分期假設下的成本、費用的分配和攤銷,在網絡會計中必要性有多大,值得進一步探討。

4.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貨幣計量假設,指會計核算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的最小單位。盡管會計數據不只限于貨幣單位,但傳統會計報告主要包括以貨幣計量的財務信息。貨幣計量假設有兩層含義:第一,貨幣是眾多計量單位中最好的計量單位;第二,貨幣價值穩定不變。網絡會計不會對貨幣計量假設造成大的沖擊,互聯網對這一假設的用項主要表現為:由于互聯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易變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通過互聯網進行跨國金融工具交易時.在傳統財務會計中尚未得到很好解決的外幣會計,在網絡會計中是否有可能尋找到更好的計量單位?

三、實務變革:互聯網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

網絡會計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十分廣泛,例如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財務報告、會計職能、會計模式、會計核算手段等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本文就網絡會計對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和財務報告的影響作一些分析。

1.網絡會計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

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的原則,指會計人員在進行資產計價時并不考慮資產的現時成本或變現價值.而是根據它的原始購置成本計價。因此,在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上所反映的是資產的歷史成本。歷史成本由于客觀、可靠、可核而得到普遍采用。但是,歷史成本所提供的信息對信息需求者缺乏相關性,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它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尖銳批評。在互聯網環境下,這一原則將受到更多的沖擊。首先,網絡公司的交易對象大多是存在活躍市場的商品或金融工具,其市場價格撥動頻繁,歷史成本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與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相關性弱;第二,網絡公司的解散可能經常發生,并且從成立到解散可能只有較短甚至很短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歷史成本計價的時點與清算時的時點相距不遠。但此時已屬非持續經營階段,歷史成本不能反映公司的現金流量信息;第三,歷史成本是一種靜態的計量屬性.它對網絡公司經營業績的反映是滯后的,公司管理當局無法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財務會計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的職能無法發揮出來。

2.網絡會計對財務報告的影響

財務報告由財務報表和附表、附注組成,包括定期報告和重大事項報告。財務報表提供可以用貨幣計量的經營信息。在傳統財務會計中,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附表、附注提供報表以外貨幣性信息和非貨幣性信息,它們是財務報表的重要補充。互聯網在財務會計中的運用,使得財務數據的收集、加工、處理都可以適時進行,不僅迅捷、而且可以雙向交流財務信息的及時性得到極大的提高。甚至報表閱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以財務會計的原始數據為基礎.進行再加工,獲得更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互聯網是高科技的產物,并將日益成為人類經濟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以知識尤其是高科技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社會,財務報告中包含的人力資源、環境保護等信息重要性迅速提高,以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知識會計報表的補充,以前并不重要的信息或受成本效益原則約束無法披露的信息,都必須進行充分、及時的披露。由此,傳統財務會計報告的結構和內容都需要進行較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