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思路

時間:2022-04-04 11:28:13

導語: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思路

一、我國金融業發展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的分析

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現代銀行的出現,將貨幣經營與信用活動融為一體,雖然金融市場有所發展,但金融活動主要集中于存款貨幣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金融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貨幣銀行方面;20世紀30年代隨著宏觀經濟學的出現,金融學建立起宏觀貨幣經濟學理論體系;50年代后各經濟主體迅速增長的理財需求使得以金融衍生工具創新為核心的金融市場迅猛發展,金融學理論從宏觀抽象理論分析轉向了微觀金融分析,運用投資組合理論、CAPM模型和MM定理對資產組合、衍生產品定價和風險管理進行研究等逐漸成為金融學的主流。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大一統的計劃金融,不存在金融市場,金融只研究宏觀的貨幣政策、理論和銀行存貸款業務管理;改革開放后從大一統的計劃金融轉向了多元的市場金融,形成了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建立了多層次金融市場,微觀金融發展迅速,金融研究轉變為注重研究微觀個體的金融決策;尤其是近年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地方性商業銀行和證券、保險、基金和租賃公司以及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全國各個地區紛紛成立,主板市場包括中小企業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技術產權交易所以及債券市場等多層次金融市場迅速發展,投融資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等金融工具創新,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成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出具有比較寬厚扎實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和從事具體金融業務工作能力、能將宏觀經濟分析與微觀業務操作與創新能力融為一體處理各類金融問題的復合應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還不能適應各地區經濟金融迅速發展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許多金融機構招不到所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許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學生面臨相當大的就業壓力,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結構還適應不了經濟金融部門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國金融學專業人才質量和結構的矛盾已成為我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專業建設中必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缺乏特色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臼怯蓪?圃盒I竦男陆ū究圃盒#究妻k學歷史較短,其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力量、生源層次等各方面與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大學存在較大差距,但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人才培養目標卻缺乏特色,和教學研究型、研究型大學基本沒有什么差別;而且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經濟金融的發展,金融學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結構性失衡,再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人才培養目標籠統地定位為高級金融人才是適應不了我國經濟金融迅速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目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學專業基本沿用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大學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選修課和實驗室教學以及實踐實習等設置課程體系,主要注重宏觀金融基礎理論、專門知識的傳授和研究論文撰寫的訓練,新型微觀金融理論和數理知識傳授以及實際操作技能訓練相對不足。雖然宏觀金融部分教學可以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金融政策,但如果缺乏微觀金融基礎使學生難以深入理解金融的內在本質與運行機制;數理知識的不足使得學生對現代微觀金融三大核心理論CAPM模型、MM定理和B-S歐式期權定價模型的學習都可能感到困難,更不用說深刻理解和運用了[1]。雖開設了與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書、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等相對應的《會計原理》、《證券投資學》等課程,但對加深學生對金融市場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實踐性教學課程開設相對不足;只開設了商業銀行業務模擬、證券實時行情分析與交易模擬、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實驗課程,還缺乏外匯行情分析與交易模擬、期貨模擬交易與行情分析及保險實務模擬等方面的實驗課程。

(三)實踐性教學相對不足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學專業雖然專門安排了實踐性教學,但由于與本地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缺乏深入的合作關系,有的學生找不到金融機構進行各種實習,即使到金融機構的各種實習業大都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在實際業務操作中深化對金融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強化技術技能培訓。

(四)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

目前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師資大部分是來自高校的博士碩士,雖然受過較為系統的經濟金融學學術訓練,具有較深厚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但由于大多沒有在金融機構工作過的經驗,自身缺乏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業務工作經驗;雖然也從金融機構等實踐部門聘請一些高管和業務人員來學校進行講學,由于他們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系統地進行課堂教學和實踐指導。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路徑探討

(一)人才培養目標創新

由于和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大學各方面差異的實際存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生存發展必須要尋求錯位發展,形成自己的培養特色。其培養目標是應該為本地區金融業發展培養應用性專門人才,在培養學生良好基本素質、掌握金融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更應突出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特色,強化宏觀經濟政策分析和微觀專業技術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畢業就能從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金融業工作。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人才培養應該是服務本地方經濟發展,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培養的學生應全面掌握金融學專業基本理論體系和和專門知識以及金融領域基本工作技能,形成良好的金融專業素養;主要應關注金融及相關領域的原理性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系統訓練,側重學習掌握基本經濟金融理論及其應用以及金融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要求學生掌握現代金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管理技術,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外語和數學等現代金融活動所必須的工具以及良好的人文品德修養、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人才具備的應用型特色應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當然應用型人才與技能型人才是有差別的,不僅要求熟練掌握運用各種金融微觀業務操作技能,更要求具有堅實的金融學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備創新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培養的人才不具備宏觀理論分析能力,那就是工具主義教育,不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題中之義了。[2]

(二)課程體系創新:構建能力本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1.突出能力導向

應根據金融學專業對應的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來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應從學科本位轉向能力本位,在堅持學科專業導向的基礎上、強化能力導向,不必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專精深,而應關注專業知識的廣度和交叉融合,在基本掌握經濟金融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突出對現代金融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較為系統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訓練。

2.課程體系模塊化

打破原有的按學科范疇設計教學內容的框架,以基本素質、經濟學基本素養、分析工具、宏觀抽象、微觀分析、操作技能等能力培養進行金融學課程體系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可分為通識模塊、基礎模塊、方法論模塊、宏觀模塊、微觀模塊、實驗模塊等通識模塊主要強調學生品德操守、人文修養、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等政治思想理論課程;基礎模塊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能力,為后續的金融學理論和專門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會計學、經濟法等;方法論模塊主要體現金融學的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等的金融分析工具支出,由于金融創新出于規避風險和管制的需要,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發展迅速,其定價對于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等金融分析工具要求很高,這是現代金融人才所必須掌握分析能力,主要包括微積分、概率與數理統計、線性規劃、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程序設計等;宏觀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宏觀經濟概念、宏觀思維方法和抽象分析能力,使學生能深刻理解金融現象的本質,主要包括國際金融、中央銀行學、金融監管學;微觀模塊主要體現金融學科的微觀化、工程化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適應金融新發展對復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投資模塊(證券投資學、金融市場學、投資銀行學、金融工程學、公司金融),銀行模塊(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銀行信貸管理、銀行會計)、保險模塊(保險學、個人風險與保險);實驗模塊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縮短理論學習與實踐差距,強化理論應用實際的能力,其關鍵在于開發設計有效的實驗課程,要涵蓋金融行業銀行、證券、保險和基金等主要涉及的實務操作,當然可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情況有所側重,主要包括銀行實際業務操作模擬實驗(如國際結算業務、銀行會計業務等)、公司財務業務模擬實驗、證券投資業務模擬(如外匯、期貨)、保險業務模擬、金融工程實驗、金融統計分析等等。由于各教學模塊中教學內容存在著較多的內容交叉與重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本地區的經濟金融發展實際,確定專業建設定位與特色,在各教學模塊中教學內容中注意綜合平衡,做到有所取舍有所側重,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課程體系模塊化改革的關鍵就在此。

(三)實踐性教學的創新

加強本地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深入合作是實踐性教學的關鍵。以專業導論、認知實習、專業實習、金融專題調研、畢業實習、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研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專業導論的學習,使剛入大學對金融專業所知甚少的學生對金融學專業和相關知識有個初步的了解;通過第一學年通識模塊、第二學年基礎模塊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較為完備的人文素質和經濟金融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這時可以安排兩個月的時間送學生到銀行、證券、保險和基金以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認知實習,使學生得到初步業務技能的培訓,學生將對未來所從事的金融職業工作有一個初步的體驗認識,可以引發學生學習金融理論和專門知識的興趣,將為下一步的專業宏觀模塊、微觀模塊、實驗模塊學習打下基礎;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使掌握金融理論知識的學生在專業實習中通過在金融機構的工作實踐培養運用所學金融學基礎理論與專門業務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真正以金融從業人員的身份進行專業技能實踐,培養學生作為金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利用暑期安排學生進行金融專題調研,要求形成調研報告,既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實習論文寫作是大學本科教育最后一個極為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帶著畢業論文選題所需解決的問題到金融機構進行畢業實習,學生在金融工作實踐中有針對性地深化對所學金融理論與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形成的畢業論文是對本科四年金融學專業學習的一次全面總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相關科研課題研究,可使學生開闊學術視野,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到初步的學術研究訓練。

(四)師資隊伍建設創新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關鍵。目前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中缺乏既有堅實金融理論和專門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要建設一支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是要制定計劃,分期分批派出教師到實習實訓基地的金融機構定期掛職學習,作為教師工作考核的重要能容,培養教師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在實踐工作中提高實踐技能以充實教學內容;二是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體系,使教師有動力參與教研科研活動,帶領學生參與教研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研科研水平與能力,更好地服務于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三是積極引入具有豐富實際實踐經驗的金融機構高管和技術人員來校兼職授課,指導學生的實踐實習活動。

作者:王認真工作單位:合肥學院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