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經濟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
時間:2022-04-06 10:33:00
導語:透析經濟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全球化不僅是市場規模的量的擴大和積累,更是各國經濟的質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帶來金融全球化。僅僅從全球金融市場聯為一體的角度,或者從國內金融機構走向國際、按國際慣例開展業務的角度來認識金融全球化是不全面的,金融全球化至少應包括貨幣的國際化、資本的國際化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國際化。經濟、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但其間又充滿著激烈的矛盾和斗爭。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于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于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
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寬金融管制的必然結果。它由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所主導,由跨國金融機構擔任運行主角,其發展建立在金融各類市場融合的基礎上,并緊密依托于多種科技化的創新。今后國際的金融體系將進一步自由化,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跨國金融機構業務綜合化、網絡化,金融業的競爭更趨激烈,威脅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陰影依然在全球徘徊。
20世紀最后10年國內外理論界和決策者談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是經濟、金融全球化,諸如經濟、金融全球化發生的原因,對各國和整個世界經濟、金融帶來的影響、機遇和挑戰,以及面對這一形勢各國和各微觀經濟主體應采取的對策,等等。在此基礎上,人們又進一步預計在新世紀或新千年各國經濟、金融必將進一步融合,甚至一體化。以上這些無疑是正確的;然而,我們認為,對經濟、金融全球化還有許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
在分析經濟金融全球化本質的基礎上,對全球化與民族化、全球化與自主化、全球化與跨國公司、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和國際慣例、全球化與貧困化、全球化與第三世界等問題進行了多方面分析、揭露和論證,指出西方掩蓋全球化本質的主流理論在國內泛濫,我們既要積極參與利用資本主義全球化,為我所用,發展民族經濟,壯大自己;又要必須堅持民族化、自主化(國產化),這應該成為經濟金融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國金融機構首要任務必須要扶持技術、品牌國產化,以贏得在全球化中取勝。
不少學者只宣傳經濟金融全球化、一體化、國際化等等,說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不可逆轉的歷史過程,而忽視在全球化的同時,還存在民族化的另一種基本趨勢。不能否認,推動當代世界經濟快速發展是同資本主義發展到“全球化”最新階段的巨大作用的結果。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世界是有眾多的有主權的民族國家組成,資本所追求的全球性壟斷與民族國家的主權之間,是相互尖銳對立的,它們所決定的“全球化”趨勢與“民族化”趨勢,是世界經濟這一矛盾運動的兩個方面,全球化趨勢越強,民族化問題也隨之越突出。因此,我們在重視研究、適應和利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同時,也必須要重視研究各國民族國家主權、民族經濟金融的發展和經濟金融的安全。我國是一個尋求經濟金融現代化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參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繁榮與富強,這是第一位的。因為,其一是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會放棄對資源的控制,聽任外國資本對本國資源的任意配組和利用。波蘭的國有銀行已被外國資本所控制,外國資本家將波蘭銀行籌集的資金調往國外,使波蘭的企業得不到信貸扶持,這是一個令人清醒的前車之鑒。其二是在世界現實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單位仍然是民族國家,而不是全球,因為世界尚未大同。在參與世界經濟金融競爭中,如果本國銀行不重點扶持提高本國民族經濟的競爭力,這是舍本逐末,顛倒了主次,最終會導致民族經濟被淘汰出局,就不可避免地使本國人民的福利受到根本性的損害。西方發達國家大肆宣揚全球化已使民族經濟范疇隨著全球化時代到來而終結,這是一種脫離現實的利己主義的宣傳,是企圖實現他們無阻擋的控制,占領整個世界市場,攫取最大的壟斷利潤。
金融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典型特征和時代潮流。我國在獲得金融全球化利益的同時,由于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和對全球金融利益的過度追求,勢必會產生一些利益損失,堅持一定的利益原則,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如提高銀行業的競爭能力,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并積極推動區域貨幣合作等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在全球經濟中的金融利益,是我國金融全球化過程的重中之重。
雖然許多人都預測在亞洲也必然會出現貨幣整合,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亞元的出現似乎遙遙無期。亞洲貨幣一體化遠遠滯后于貿易和投資合作。顯然,如果歐洲、北美完成了金融整合,而亞洲各國依然一盤散沙,那么在經濟競爭中非吃虧不可。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劇烈沖擊之下,亞洲各國普遍認識到通過貨幣整合來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的重要意義。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由于亞洲各國,除了日本之外,經濟規模都不是很大,缺乏相互協調的機制,結果被國際金融投機集團各個擊破。一個國家出現的金融危機很快就通過外溢效應蔓延到鄰國,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臺灣、香港、一直沖擊到東北亞的韓國和日本。在金融風暴中各國都竭盡全力應付,也曾經相互磋商,希望能夠協調一致,集合地區內更大的力量來制止風暴的蔓延。但是,由于缺乏協調機制,甚至還出現了以鄰為壑的做法,結果一個又一個國家在金融風暴中倒了下去。整個亞洲經濟遭遇到難以估量的損失。實踐證明,在金融風暴的沖擊之下,一個孤立的經濟體很難獨善其身。只有聯合起來,建立某種形式的貨幣聯盟才能增加地區的金融穩定性。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后,泰國外長素林提出要在“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增加“靈活干預”這一原則,希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達成金融貨幣聯動體系。
參考文獻:
[1]雅克.阿達,《經濟全球化》。
- 上一篇: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綜述
- 下一篇:校學生秉承五四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