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論文

時間:2022-08-14 10:24:00

導語: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論文

摘要:本文從上市銀行的收益、上市銀行風險管理水平、上市銀行的監管、上市銀行金融風險四個方面闡述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銀行的影響。

關鍵詞:新金融工具準則;上市銀行;影響

一、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銀行收益的影響

(一)對上市銀行利潤的影響

全面實施新會計準則以后,將給商業銀行損益確認的標準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最顯著的就是金融機構所持有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的變化要直接計入損益或權益。金融工具的價值受到利率、匯率、價格等指標波動的影響,隨著商業銀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幅增加,勢必造成期末利潤的波動性增加。同時,根據新準則,銀行持有金融資產的收益和損失不是在報告期末反映,而是要立刻確認,這將縮小商業銀行盈余管理的空間。

(二)對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

在不良貸款方面,新準則改變了貸款按五級分類計提減值準備的傳統做法,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減值準備計提額的影響。相比之下,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更具有相關性與客觀性,也更符合會計信息對外披露的要求,但是在操作上難度也更大。由于減值準備是商業銀行經營利潤的備抵項目,所以對減值準備計提的規定使得銀行利潤的可控性進一步下降。同時,也帶來了有關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及新增額是否會發生異動的疑問。由于新準則初始運用,貸款減值準備計提方式的改變究竟會給計提準備帶來多大的差異,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數據,因此,對銀行損益和收益的影響程度尚不能準確評判。

(三)金融資產轉移使上市銀行收益復雜化

在終止確認中,銀行針對金融資產和負債轉移由此引起的損失和收益的確認,有兩種可選擇的方法,即確認、調整當期損益并先在權益項目中列報或者待金融資產出售后再計入損益。以上述方式確認的損益與按收入費用相配比的傳統模式確認的損益共同組成了銀行的最終經營利潤,這不僅不符合傳統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原則,而且使銀行期間凈利潤的內容更顯得復雜化。

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影響

(一)對上市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的影響

全面引入公允價值后,銀行會計核算將與復雜的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市場環境的變化對銀行的影響將會通過會計信息反映出來。當市場利率水平變化時,金融工具的重估值隨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產生波動。因此,公允價值的全面引入要求銀行對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具有較強的預見能力,這種能力具體反映為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能力。從風險的角度看,公允價值計價屬性的引入,不僅僅是一項會計準則的變化,而且會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觀念、風險控制技術手段帶來一次巨大的變革。

(二)對上市銀行信用風險的影響

在國有銀行的存款賬戶中,存在著大量忠實而低成本的居民儲蓄存款。這些存款對市場利率的變化不太敏感,流動性較低,而對國家聲譽的依賴性很強,雙方形成了強大的資本聯盟,是私有銀行和外資銀行所不能比擬的。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上市后,國家有關部門和國有絕對控股集團成為這些銀行的超級大股東,所以即使在國有銀行上市后,這一部分的資本仍然非常穩定。但是,新準則的實施特別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國有銀行的廣泛應用及其財務報表的充分披露,將導致損益的波動迅速反映到財務報表之中,擴大銀行業績的波動效應。更為突出的是,隨著銀行經營業績的下降及隨之而來的金融資產貶值,尤其在我國目前這種特殊的資本結構情況下,將嚴重影響銀行的聲譽。聲譽的損害使核心存款持有者對改制銀行信心劇烈惡化,那么這些存款就會退出核心存款行列而轉變為一般存款。如果在現有銀行體系中盲目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可將單個銀行的損益變動升級為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三、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銀行監管的影響

(一)對金融監管的影響

從銀行穩定角度看,銀行信貸質量要在準備金中得到體現,不僅要求對已經發生的損失計提專項準備,還要對可能發生的損失計提一般準備。而新會計制度要求,銀行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才應當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準備金是資產面值與未來全部現金流量貼現值之差,這與銀行內部會計制度預測到的貸款組合發生的損失不一致,也與銀行監管的審慎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會改變權益的范圍,使監管資本計算的范圍也要做相應的調整。特別是部分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將計入資本公積,使得監管資本偏離了審慎的要求,不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所以監管部門有必要根據新會計準則的會計數據實時對監管資本的計量范圍進行調整。主要涉及負債和權益分類,可供出售資產、公允價值選擇權以及現金的流套期的會計處理等方面對監管資本的影響。同時,由于資產負債項目的變化與衍生工具的表內核算,計算加權風險資產時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組成部分也發生變化,監管部門應對權重和轉換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審慎的前提下在會計資本和監管資本之間建立必要的聯系機制。

(二)對上市銀行自身會計監管的影響

1.銀行在公允價值運用中,由于客觀計量和主觀因素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產生,進而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這樣對會計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因素的影響可以通過修改監管資本計量范圍的方式進行解決,但是要剔除會計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使公允價值能得到真實的反映,則需要在會計監管方式上進行創新。銀行業監管部門要積極推進商業銀行按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加快開發內部評級法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正向激勵與嚴厲懲罰并重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相關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與專業素質的管理,密切關注會計信息的變動情況,切實防止會計核算方法的濫用,逐步完善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機制。2.對會計監管隊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準則非常復雜,要求更高,它的實施對銀行業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管將帶來巨大影響,很好地理解銀行的會計要素及其處理方法是非現場監管分析和風險評級的必要條件。而現階段的會計隊伍和監管隊伍的自身素質令人擔憂。所以,開展對銀行業務的會計核算,特別是對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方面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十分緊迫。監管部門要開展專題培訓,切實提高會計監管人員分析商業銀行財務狀況及風險狀況的水平,提高銀行會計監管能力。

(三)促進了監管協調,解決貸款損失準備的會計處理和稅收政策

按照新準則的要求,公允價值計量部分業務時,需要對未實現的損益進行確認,與稅務部門據實納稅的基本原則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會影響銀行的各項稅收負擔。此外,我國會計制度、稅收制度以及監管當局對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監管部門應與財政部、國稅局加強溝通和協調,明確未實現損益納稅的稅收政策、貸款損失稅前的抵扣標準等,以更好地促進商業銀行的穩健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監督標準和會計標準良性互動,使金融監管和會計監管協調發展。同時,應當改進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監管體制,加強銀監會與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工作協調,合理劃分各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和職責。

四、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銀行金融風險形成的影響

金融市場的迅速變化和監管機構自身能力的不足,導致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與現實之間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使得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管理層道德風險問題。由于存在政府公開或隱性的擔保,資本實力有限或者監管乏力的金融機構往往會在利益驅使下傾向于投資高風險領域,導致資產的泡沫化。資產泡沫化的微觀機制在于金融中介將投資集中在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市場,而宏觀經濟態勢和微觀經營主體對經營前景的錯誤預期以及各種基金、保險和投資銀行機構的大量出現,再加之全球電子交易系統和國際游資跨越國界的迅速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資產泡沫的加速生成、積累與演化。當資產泡沫化出現“風吹草動”跡象的時候,由于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會將這些金融風險放大,將進一步減少國有銀行的核心存款。同時,銀行的信用風險也迅速加劇。銀行以及其它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會由此迅速惡化,很可能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破產。而銀行在經濟生活中特有的風險分擔機制,此時就會轉換成風險聚積效應,促使投資與信貸活動的終止。政府也會因援救倒閉或瀕臨倒閉的金融機構而支付巨大的財政開支,從而誘發貨幣危機。這樣,就會同時出現銀行業危機與貨幣危機,并相互加強,相互交織,最終加劇金融危機的演化進程。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海林.金融工具會計論[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2]陳小悅.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的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3]路曉燕.公允價值會計的國際應用[J].會計研究,2006,(4).

[4]常勛.公允價值計量研究[J].財會月刊,2004,(1).

[5]楊雨宇.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探討[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