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財政貨幣協調配合方式

時間:2022-04-13 03:43:00

導語:小議財政貨幣協調配合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財政貨幣協調配合方式

99年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新特點1999年財政貨幣政策是1998年擴張性財政配以適當的貨幣政策的延續,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呈現出若干新的特點。第一,財政擴張和貨幣配合的力度都將大于1998年。今年年初財政部門估計,包括去年增發1000億元基礎設施國債中用于今年財政支出的500億元在內,財政赤字估計為1053億元。與1998年相比,增長數目不會很大。但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已明確今年財政赤字將高達1503億元,比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通過的1998年460億元財政赤字高出了兩倍多,遠遠超出了人們年初的估計。貨幣供應量也將明顯高于去年。其中,狹義貨幣供應量M1的增幅計劃為14%左右,比1998年實際增長率11.9%高出約2.1個百分點,如果把今年GDP增長的因素考慮進去,則狹義貨幣供應增長的幅度會更高。第二,社會投資和消費需求的作用將增加。1999年在繼續增加財政對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政府將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集體、個體和社會其他方面增加投資,并以消費信貸方式擴大發展消費需求。3月份央行頒布《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指導意見》。由于社會投融資和消費信貸都屬于貨幣政策作用范圍,所以1999年財政貨幣政策的協同配合會比1998年進一步加強。

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方式

1、政策工具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是通過其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來體現的。政府直接投資、采購、轉移支付、補貼都屬于支出政策工具。差別稅率和稅收減免則屬于收入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中運用得最頻繁的是間接政策工具,諸如利率、銀行準備金率、央行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但是,政策效果更顯著的還是貨幣政策中的直接政策工具——銀行貸款。它能起到直接擴大社會總需求的效果。

我國財政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工具協調配合主要表現為財政投資項目中的銀行配套貸款。1998年財政增發1000億元國債,專項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要求銀行增加配套貸款1000億元,從而使財政項目總投資擴大一倍,達到2000億元,將投資乘數計算在內,預計兩年內可以相應拉動經濟增長2.5——3個百分點。

財政貨幣協調配合還要求國債發行與央行公開市場的反向操作結合。也就是說,在財政大量發行國債時,中央銀行應同時在公開市場上買進國債以維護國債發行價格,防止利率水平上升。1998年5——10月份我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投放基礎貨幣1162億元,保證了當年國債的順利發行。

2、政策時效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也是兩種長短不同的政策時效搭配。財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為特征,有迅速啟動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容易引起過度赤字、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因而,財政政策發揮的是經濟增長引擎作用,用以對付大的與拖長的經濟衰退,只能作短期調整,不能長期大量使用。貨幣政策則以微調為主,在啟動經濟增長方面明顯滯后,但在抑制經濟過熱控制通貨膨脹方面具有長期成效。9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99年我國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并輔之以適當的貨幣政策。但從中長期來看,仍然要堅持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逐步實現財政收支基本平衡,防止出現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3、政策功能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處理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方面各有側重。財政政策的公平分配功能要求政府運用稅收和社會保障手段,限制收入分配過分集中,適當縮小個人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防止兩極分化,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而貨幣政策的效率優先功能則使商業銀行偏重于從盈利目標考慮信貸投向,要求貨幣政策對信貸結構和利率的調節能大體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引導資源流向效益好的投資領域,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財政貨幣政策功能的協調配合體現在:第一,“適當的貨幣政策”應以不違背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為前提,這樣可以減少擴張性財政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政策性貸款風險。第二,財政政策的投資范圍不應與貨幣政策的投資范圍完全重合。其中,基礎性和公益性投資項目還是應該以財政政策投資為主,而競爭性投資項目只能是貨幣政策的投資范圍。

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1、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不排斥市場調節功能

財政貨幣政策都屬于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就當前來說,就是擴大國內需求,刺激經濟增長,減少失業人口。但是,宏觀調控并不排斥市場調節,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去年以來,財政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這當然有利于改善產業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但是我國目前產品、產業結構調整不能指望都由財政投入來解決,相反,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優化產業結構。

1999年在繼續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同時,應該逐步加強市場調節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在增加國家投入的基礎上,重視和鼓勵企業、集體和個人等社會投資,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把促進消費需求增長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措施,使投資和消費雙向啟動,并讓消費來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

2、以消費信貸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關鍵是塑造“中產者消費階層”

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我國人民的消費需求發生了兩個比較大的變化:第一,人們已經滿足了吃、穿、用方面的生活需求,對商品住宅和私人汽車的消費需求正在逐步形成;第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時,收入差距也在擴大,消費層次的差別日益顯著。目前,我國銀行信貸正處于由短缺經濟下單一的生產性貸款向消費信貸轉變過程中,消費金融服務還相當欠缺。3月份央行《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指導意見》,決定從今年開始允許所有中資商業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但是,在指導思想上依然把消費信貸對象作為一個同一的整體,沒有區分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不同消費信貸群體,也沒有與此相關的政策措施。

消費結構升級需要有一個特殊的消費者群體來推動。這就是中等收入階層或“中產者消費階層”。在發展中國家,中產者階層已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即使是人均GDP只有335美元的印度,中產者人數估計也有1.5億人,相當于總人口數的16%(《亞洲華爾街日報》1999.12)。這個消費階層的消費升級將對低收入階層消費產生示范作用。消費結構升級將帶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轉換。

3、處理銀行不良信貸資產,促進國有企業改革

從1988年以來,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有效地化解銀行不良信貸資產。其中包括1988年建立銀行呆帳準備金制度。為了解決政策性貸款和商業性貸款的分離,1994年又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1995年央行擬定了銀發(1995)130號文件,提倡兼并企業承擔被兼并企業所欠銀行貸款。1997年央行重新界定貸款期限,新增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減少人為增加不良貸款因素。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金,使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到了《巴塞爾協議》所規定的8%的要求,從而有效地增強了國有銀行抵御和化解不良貸款風險的能力。

這次政府政策措施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把銀行不良信貸資產處理與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進行。在今年1月19日人行工作會議上戴相龍行長就提出,四大國有銀行將分別成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和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由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不良資產后,可以通過破產、拍賣、債權轉股權等各種形式改組債務企業,從而避開了我國《商業銀行法》有關商業銀行不得向企業投資,不得從事股票業務等法律限制。1999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最關鍵的一年。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建立將加快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